格言知我者谓我心聚集60句
诗经中的人生格言
《诗经》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也是我国文学的第一座丰碑,各位,我们一起看看下面的诗经中的人生格言,感受一下吧!
诗经中的人生格言【1】
【第1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第2句】:关关雎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第3句】: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
【第4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第5句】: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F》
【第6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第7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周南·桃夭》
【第8句】: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第9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第10句】:人之多言,亦可畏也。――《诗经·郑风·将仲子》
【第11句】: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诗经·卫风·木瓜》
【第12句】:凯风自南,吹彼棘薪。――《诗经·邶风·凯风》
【第13句】:胡为乎泥中!――《诗经·邶风·式微》
【第14句】:天实为之,谓之何哉!――《诗经·邶风·北门》
【第15句】:赳赳武夫,公侯腹心。――《诗经·周南·兔D》
【第16句】: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经·周南·汉广》
【第17句】: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诗经·召南·草虫》
【第18句】: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诗经·邶风·柏舟》
【第19句】:静言思之,不能奋飞。――《诗经·国风·邶风·柏舟》
【第20句】:我思古人,实获我心!――《诗经·邶风·绿衣》
【第21句】: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诗经·秦风·无衣》
【第22句】: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经·陈风·月出》
【第23句】: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诗经·豳风·七月》
【第24句】: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诗经·豳风·七月》
【第25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
【第26句】:如月之恒,如日之升。――《诗经·小雅·天保》
【第27句】: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诗经·邶风·静女》
【第28句】: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诗经·{风·君子偕老》
【第29句】: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风·相鼠》
【第30句】:乐只君子,万寿无疆。――《诗经·小雅·南山有台》
【第31句】: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诗经·小雅·鹤鸣》
【第32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第33句】: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诗经·小雅·斯干》
【第34句】: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十月之交》
【第35句】:天步艰难,之子不犹。――《诗经·小雅·白华》
【第36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第37句】: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诗经·国风·卫风》
【第38句】: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诗经。卫风。氓》
【第39句】: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第40句】: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郑风·风雨》
【第41句】:河水清且涟猗。――《诗经·魏风·伐檀》
【第42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第43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诗经·秦风·无衣》
诗经中的人生格言【2】
【第1句】: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第2句】: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第3句】: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第4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第5句】: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第6句】: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第7句】: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第8句】: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第9句】: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第10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第11句】: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第12句】: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第13句】: 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第14句】: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第15句】: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第16句】: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第17句】: 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
【第18句】: 我姑酌彼兕觥,唯以不永伤。
【第19句】: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中的人生格言【3】
【第1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雎》 译文:关关鸣叫的雎鸠,栖居在河中的沙洲。文静美丽的姑娘啊,正是好男儿喜爱的配偶。
【第2句】: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关雎》 译文:追求的愿望难实现,我日日夜夜都把你思念。思念悠悠无尽期,翻来覆去难入眠。
【第3句】:女也不爽,土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氓》 译文:女子没有什么差错,男子行为却前后不一致了,三心二意,三天两头改变他的态度。
【第4句】:一日不见,如三秋兮!《采葛》译文:我俩一天不见面,好象隔着三季那样长久。
【第5句】: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 译文:用竹竿去打梅子吧,树上只剩七个梅子了;要找丈夫麼,快趁吉日良辰。
【第6句】: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木瓜》译文:他送我鲜美的桃子,我以精美的琼瑶美玉还她。
【第7句】: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柏舟》译文:那披着头发的少年郎,和我是天生的一双,到死,我发誓也不会改变我的主张。
【第8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译文: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旁。
【第9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周南》 译文: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第10句】: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击鼓》 译文:生生死死离离合合,(无论如何)我与你说过。 与你的双手交相执握,伴着你一起垂垂老去。
【第11句】:青青子衿,幽幽我心。纵我不在,子宁不嗣音?《子衿》译文:那衣服纯青的士子啊,你的身影深深萦绕在我心间。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呢?
【第12句】: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躇。《静女》译文:女孩含羞不语多么秀丽,她在城脚边等我相见。心仪的人儿怎不出现,我方寸大乱满心疑猜。
关于诗经的爱情人生格言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
我姑酌彼兕觥,唯以不永伤。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中的“花语”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本诗歌总集,流传下许多优美的篇章,其中就有大量的植物意象,并隐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
千百年来,花一直是浪漫的象征,美丽的代表。花的美丽得益于外在的色彩,而花的内在本质更进一步增添了花的美丽。花进入了文学的领域,使文学中的“花语”更加丰富多彩。中国是花的国度,也是诗的国度,《诗经》给我们的文学留下的不仅仅是艺术的宝库,也是精神是财产,同时也是一座花卉的园林,促使花根植于中国文化之中,在《诗经》中充分体现出来。花令我们的文学更加摇曳多姿,也给我们生活添加了乐趣,聆听《诗经》中的“花语”,感受花的审美艺术,陶冶人的情操。
【第1句】:借花拟人,表达美好情意
花外在的美丽,抒发着浪漫的情怀。它的精细、柔嫩、敏感、漂亮都和女人一样,让人觉得花就是女人,女人就是花。以花喻女子,借花拟美女,在《诗经》中就有直接的表现;《郑风,有女同车》里就有“有女同车,颜如舜华”。舜即槿花,直接把鲜花比作美女,写出了女子的美丽,使男子难以忘怀。再如《郑风・出其东门》也有“有女如茶”的比喻。荼就是茅花,颜色洁白、轻巧可爱,写出了姑娘美丽可爱,但男子并不为所动,突出男子对自己的爱妻不离不弃,表达出了对爱人忠贞不渝的感情。诗中把美丽的花儿比作美丽的女人,让人陶醉;也比作忠贞不渝爱情,让人感动。所以,人们把美丽的花看成美丽的人,美好的事,自然也代表了人类许多美好的情感。
花的美丽不仅给人以喜悦,同时也给人以伤感,外在的美往往会联系到自身、社会。《郑风・山有扶苏》,描写道:“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山有乔松,隰有游龙。”其中荷华就是荷花,游龙即水荭。诗人直接点出扶苏与荷华相配,乔松与游龙相合,意指君子与美女匹配,但天不随人愿,不幸嫁给了一个品行不端的丈夫;用“荷华”与“游龙”来比喻女子的美丽高洁,来表达一种不幸的婚姻,内心的痛苦。再如《小雅‘苕之华》也写道:“苕之华,芸其黄矣。心之忧矣,维其伤矣。苕之花,其叶青青。知我如此,不如无生!”苕,就是凌霄花。诗人看到凌霄花的凋谢、老黄,也联想到自己慢慢老去,心中不由伤悲;又看到凌霄花长势茂盛,生机盎然;而对照自己落破,流离失所,更加痛不欲生。所以身处乱世,感物伤怀。
因此,当人的感情融入到花中之后,花与人的命运就紧紧联系在一起。在《小雅・白华》首句写道:“白菅华兮,白茅束兮,之子之远,俾我独兮。”当“白华”被认为“菅草”,用白茅草来捆它,代替它,从而自己失宠受疏远,使我孤独。《毛诗序》解释说:“《白华》,周人刺幽后也。幽王取申女以为后,又得褒姒而黜申后,故下国化之,以妾为妻,以孽代宗,而王弗能治,周人为之作诗也。”白华正是申后的自况,被视为菅草而受疏远,受冷漠,白华的高贵,玉洁此时全无,心中的忧伤。哀怨,凄凉油然而生,与花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
《诗经》中往往把花比作美人,比作美好的事,以此来诉说着自己内心的感情,用景语来表达内心喜悦或不平,所以,把花的外在美和内在美相结合,以花喻人,花格和人格相联系,传达出内心的心声。花开花落,情感起伏不定,在对花的审美感受过程中,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的把自己内心情感表达出来。
【第2句】:以花喻事,歌颂优良品质
美丽的花儿代表了人类许多的情感,尤其如爱情。爱情可以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诗经》中有许多描写爱情的篇章,运用了丰富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优美的爱情画面。《郑风・溱洧》描写郑国的风俗,每年三月三在溱、洧举行盛大集会:“士与女,方秉�兮,女日:‘观乎?’士日:‘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且乐。’”这首用愉悦、轻松的笔调,写一对青年男女相约河边游玩的情景,并用一束兰花和一把芍药把他们情意连在一起,采兰赠药比喻男女互赠礼物以示相爱。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花的推崇和喜爱,因为芍药是中国最古老的花卉品种之一,在先秦时为第一名花。茼又叫香草名,菊科,亦名兰花,江南人以之为香祖,青年男女游春时,手执茼草,既有避不详之意,又象征自己品德芬芳如兰。诗中用采兰赠药一事来表达两相取悦,生动,活泼又意味深长。花的美丽往往赋予吉样如意的意愿,看到美好的花儿这种感情更为强烈,表达出的情感也更为真诚。
花是美的象征。形、色、香集于一体,同时又充满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因而博得人类的青睐。人们把花比作美人,但也比作有才能,品德高尚的人。《魏风・汾沮洳》里有“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异乎公行。”《毛诗序》:“《汾沮洳》刺俭也。其居俭以能勤,刺不得礼也。”这首诗为了“刺俭”而作,但是诗中没有利意,也没有提倡节俭之意。陈子展先生《诗经直解》引魏源《诗古微・魏唐答问篇》:“盖叹沮洳之间,有贤者隐居在下,采疏自给,然其才德高乎在位公族、公行、公路之上。古日虽在下位而自尊,超然其有以殊乎也。”说此诗是赞颂处于下位的人,倒有高尚品德,远胜于处于上位的贵族世禄的子弟。“美如英”就是美得像花英,而花英正是指有才能,有品德的人,花英比作了君子,以花喻人,赞扬高尚品德的人,是对品才兼备的人的肯定。花谢花落,不免带上伤感的情怀,自我价值得不到肯定,心中有说不完的悲伤。《小雅・四月》中写道:“山有嘉卉,侯粟侯梅。废为残贼,莫知其尤。”写出山有繁花,红梅凋谢,我心伤悲之隋。方玉润《诗经原始》:“《四月》,逐臣南迁也。”“愚谓当时大夫,必有功臣后裔,遭害被逐,远谪江滨者,故于去国之日作诗以志哀云。”写出了自己身为功臣后裔,被逐南方,红梅凋谢,意含自己不被重用’,逐去远方,自我才能、价值无法实现的怨愤之情,把红梅花落化作自我遭遇不幸,用“花语”来诉说不满之情。然而红梅的桀骜、不屈、向上的性格也表达出自己积极向上的性格,提升了自己的品德。
繁盛的花往往也被比喻成盛大的场景,如《召南・何彼矣》中描写齐侯嫁女的盛大场面:“何彼称矣?唐棣之华。曷不肃?王姬之车。何彼矣?华如桃李。平王之孙,齐侯之子。”《诗三家义集疏》日:“三家说日:‘齐侯嫁女,以母王姬始嫁之车远送之。”’点出齐侯嫁年时,用郁李花和桃李花的繁盛,来比喻车辆服饰富丽而堂皇,装饰奢华,以花喻事,但婚礼车辆服饰侈丽和齐侯女的`“肃”不够形成强烈的对比,起到了讽刺的作用,以此来揭示礼制的开始分崩。由此来教导统治者为君之道,重合于礼仪,提倡礼仪制度。
【第3句】:以花喻理,咏赞生命主题
花是大自然的精灵,是生机盎然的生命象征,花的短暂是生命的延续,开花就是为了结果,能延续下一代,代代不息。因为植物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让人们为之感叹,植物一年一度开花结果,叶片无数,有着无限的生命力,古人很自然对它们产生了崇拜的心理。《周南・桃夭》中描写道:“桃之天天,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毛诗序》解释为:“《桃夭》,后妃之所致也。不妒忌则男女以正,婚姻以时,国无鳏民也。”不过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认为:“《桃天》不过取其色以喻‘之子’,且春华初茂,即芳龄正盛时耳,故以为比。”我认为,方玉润解释更合诗意。桃花的盛开,来暗指女子的青春美貌,是最理想的新娘,会给全家带来美满兴旺,借用桃花揭示了繁衍的生命主题。
青春蕴涵着生命与活力,就是我们经常把青春比喻为花季年华,也是最佳的延续后代的时节,所以处在青春年华的女子对爱情充满了希望与憧憬。不过也是一个短暂的时节,所以花的短暂也揭示了容颜易失,青春难保之情,《召南・摞有梅》中写道:“摞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梅花落,梅子黄,无人采的感伤心情;女子正在焦急等待着意中人来求,可是青春流逝的无情,佳偶难等的心情跃然而出,这首诗歌直指了追求生命延续的主题。梅花的凋落,无意中人追求,感叹生命流逝的无奈的感伤心情,从梅花到梅子,每处都诉说着生命的意识。
《诗经》中的“花语”常常点出时令,进一步诉说着生命。如《小雅・采薇》描写道:“彼尔维何?维常之花。彼路斯何?君子之车。”维常就是棠棣花。这是一首写士兵爱国与思家的复杂心态,有久戍不归的悲伤,棠棣花点出了时间。棠棣花在春天开花,使他们发出了又是一年之始的感叹,久戍不归的伤感油然而生,思家之情更为强烈。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对家的思念正是对自己亲人的一种期盼,也是一种担心:担心他们的现在的生活以及将来的前途。戍守边疆就是为了有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保大家就是为了小家,春天也是孕育着希望,有希望才有奋斗的动力,所以棠棣花也是一种希望之花,是生命之花。所以,“花语”点出时令,从另一方面诉说着生命的主题,使诗文更具感染力。
《诗经》中对花具有一种特殊的怜爱,其实是对植物一种崇拜的心理,植物有其内在的特点和生存空间,不过它的形象已经被赋予了文学的色彩,并不单单是自然的植物,而是有着文化的内涵,一种民族的意识,成了大自然的灵魂。
花融入到《诗经》的文学作品中来,其中借花拟人、以花喻事,借花达意,让人感受到花的美丽;而花的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结合,使花的品质更为高雅,这正是君子品德的表现,表达出情感的更为真切,同时也引出对生命的思考。所以,诉说着无限的花语,让花根植在中国文化之中;为后来中国文学的花文化更为丰富多彩。把人品与花格联系在一起,人格寄托于花格,花格依附于人格,形成中国文学特有的一种花的文化内涵。
《诗经》中的科技
中国古时五金为金银铜铁锡五种,自然界中有天然金、铜和陨铁存在,人类首先使用的是这些自然界中存在的天然金、铜、和陨铁。后来才发现用矿石冶炼还原加工金属,银和锡的熔点较低,冶炼方便,取得较容易,所以这五种金属是人们最早发现并应用的材料。
【第1句】:《诗经》中对于金属材料的提及:
《诗经·卫风·淇奥》中有“如金如锡,如圭如璧”。这是形容有文采的君子如金锡般的精粹,如璧玉般的纯净。这里提到了金和锡。
《诗经·小雅·车攻》中有“赤芾金舄,会同有绎”。说的是那些贵族们围着赤色的裙(裳),穿着金黄色的鞋,在一起朝会。这里的“金舄”,就是金黄色的鞋。这种鞋可能是金黄色的面料做成的,也可能是木头鞋底边上装饰着铜片,总之,是一种普通老百姓穿不起的鞋。
古时,铜被称为赤金,《汉书·食货志·下》有“金有三等,黄金为上,白金为中,赤金为下”的记述。其中,黄金为金,是大家公认的,白金为银,赤金为铜,这也是大家认可的。在“赤芾金舄”中的“金”我认为是作为装饰的铜片较为可信,因为当时金子贵重,不可能用在鞋上,作为鞋底的木板上装饰一点薄铜片倒是可行的。夏商以来,青铜器已经大量出现,铜的使用已经是奴隶主好贵族阶级的日常需要,在鞋上装饰黄铜片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
总之,金属在夏朝以后,就广泛地被应用了。
【第2句】:金属制造的生活用品
夏朝以后,由于金属的使用,用金属制造生活用品的范围不断扩大,使原来使用陶器、木器的生活用具,逐渐被用金属代替。也使生活用具更加结实耐用,美观大方,
1,锅:《诗经·召南·采蘋》中有“于以湘之,维錡及釜”。这句话是说采来的水草,把它们放到锅里煮。錡和釜都是用来煮食的,原来都是用陶器,现在都用青铜器了,后来就是铁器。“錡”是有脚的锅,“釜”是无脚的平底锅。原来只有祭祀用的礼器才能用青铜制造,现在,金属使用普遍了,普通生活用具都可以用金属制造了。
《诗经·桧风·匪风》中有“谁能亨鱼,溉之釜鬵(xin)”,这里的釜是小锅,鬵是大锅。大锅小锅都要洗干净,准备烹鱼。
2,保温“镐”:《诗经·小雅·六月》中有句“侵镐及方,至于泾阳”,是说玁狁侵犯了镐京及其北方,一直到了泾阳。这里的“镐”是指“镐京”,是地方名字。但是“镐”还有一个意思是加热和保温的,所以,如果单单一个“镐”字,它也是一种生活用具。
3,马嚼子:《诗经·秦风·驷驖》有句“輶车銮镳,载猃歇骄”,是说驾轻车的马儿的嘴里含着马嚼子,车两边还挂着铃铛,,车上还载着猎狗。这里的“镳”是马嚼子,严粲解释为“马衔外鐡也”。“銮”是车的的两边挂着的小铃铛。,这都是生活中用得着的东西,是用鐡或铜做的。
顺便说一下这个“驖”字,朱熹解释说:“驷驖”是四匹黑色如鐡的马。虽然没有直接出现“鐡”字,但是从比喻来看,“鐡色”之说,已经证明,西周时代鐡已是很普遍的东西了,不然,就不会用它来比喻事物了。
4,木底鞋:上面说过,《诗经·小雅·车攻》中“赤带金舄”,“舄”是木底鞋,在木底的边上装饰铜片,即所谓的“金舄”,这也是生活中的一种现象,如果金属使用不普及,哪里还能用铜片装饰鞋呢?(也有说“金舄”是黄色的鞋,不一定用铜片装饰,此说也可通。)
所以,不论从生活用具还是装饰用品,金属的普遍应用,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审美情趣。
【第3句】:金属制造的乐器
《诗经》有关于乐器的记载多处,表明那时候的人民文明程度和生活质量。
【第1句】:铃铛:《诗经·周颂·载见》中有“龙旗扬扬,和铃央央”,这里的“和”和“铃”都是古代的车铃。和在轼前,铃在旗上。车子走起来时,旗帜飘飘,车轮滚滚,铃声铛铛。这些“和”和“铃”都是用铜或其合金制造的。
《诗经·小雅···蓼萧》有“和鸾雝雝”之句,“和”和“鸾”也是铃。
【第2句】:钟鼓:《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这里的钟鼓都是乐器,钟是金属(铜和铁等)制造的。描写钟鼓的诗句还有《诗经·小雅·彤弓》中“钟鼓既设”、《诗经·小雅·钟鼓》中的“鼓钟将将”,《诗经·小雅·白华》中的“鼓钟于宫,声闻于外”、等等。
还有一种大钟叫“镛”,《诗经·大雅·灵台》中有“贲鼓维镛”,贲鼓就是大鼓,镛就是大钟。
【第3句】:铴锣:《诗经·邶风·击鼓》中“击鼓其镗,踊跃用兵”,鼓和镗都是乐器,镗在现在称为铴锣,也叫镗锣,是铜制品。
乐器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文化程度提高后的必然追求,从最初的草木丝竹,到石琴石罄,再发展到使用金属制品,人类的乐器家族越来越大,水平也越来越高,乐器生产的难度也越来越复杂。
【第4句】:金属制造的生产工具
生产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生产就没有生活来源,人们为了生存,必须时时搞好生产。因此,生产工具就是必须要精心准备的。人们从手工摘取果实,到木石工具在生产中的应用,再到用金属工具生产,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到了商周时期,金属工具已经非常普及,涉及到生产的方方面面。《诗经》里的许多诗歌都有生产场景的描述,,也提及了不少生产工具。
【第1句】:锹和镰刀: 《诗经·周颂·臣工》中有“痔乃钱镈,奄观铚艾”,就是说把锄和锹都藏起来,拿起镰刀收麦子吧。因为要收麦子了,用不着锄和锹了。诗中“钱”(读jian剪音)就是锹,“镈”就是锄,“铚”就是镰刀。都是生产用的农具。
【第2句】:锄和犁:《诗经·周颂·良耜》有“其镈斯赵,以薅荼蓼”。就是用锄头锄去杂草的意思。“镈”是锄,上面已经说过。这诗的题目“良耜”,“耜”是犁,同样是农具
【第3句】:斧头和鏨子:《诗经·豳风·破斧》有“既破我斧,又缺我銶”。“銶”是鏨子或者是鑿子,斧和銶都是生产工具。
《诗经·豳风·七月》中有“二之日,鑿冰沖沖”,这里的“鑿”就是鑿子。是用鑿子打孔破冰以便取冰。
【第4句】:锻石、碫石或砧石:《诗经·大雅·公刘》中有“涉渭为乱,取厉取锻”。这里的“厉”是石头,“锻”也可以理解为粗石头,同“碫”;也可以解释为打铁的砧子,或者叫砧石。总之,“厉”和“锻”都是生产用的工具。
【第5句】:错(磨刀石):《诗经·小雅·鹤鸣》中用“他山之石,可以为错”这里的“错”是磨刀石的,磨刀石是使更锋利的磨具,也是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总之,不论是农具还是手工工具,这些生产工具都是劳动人民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发明的,生产工具的进化,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提高了社会的文明程度。
【第5句】:金属装饰品:
随着金属制品的应用增加和使用范围的扩大,人们对于生活用品的美化也越来越重视,人们从应用自然界的天然用品美化自己的生活,到用各种制成品来美化生活,就成为生活必需和生活常态。用金属制品来美化生活,也就越来越多了。
【第1句】:银环:诗经·秦风·小戎》中有“游環脅驱,阴靷鋈续”。是说缰绳穿过活环,以便控制住奔马;银圈儿把引车的皮条牢牢地扣住。这里的“环”有很大的可能是金属环,那“鋈”就是银环或银圈。按郑玄的解释:“鋈续,是白金饰续靷之环。”那“鋈”就是白金即白银了。《辞源》中“鋈”解释为“白铜,以铜镀器物。”我认为,在先秦之前,用铜作为表面镀层来装饰器物,难度较大,还是直接用银或铜来制造器物更方便。
【第2句】:金银饰马具:《小戎》中还有一句“俴驷孔群,厹矛鋈錞。蒙伐有苑,虎韔镂膺”。是说披着薄金甲的四匹马,威风凛凛,三隅矛杆下装饰着白银鐏。盾牌上画着羽毛花纹,虎皮做的弓囊上装饰着金色饰物。你看,从马匹、长矛、盾牌、弓囊,处处都有金属装饰物。 “俴”,郑玄的解释为:“俴,浅也,谓以薄金为介之扎,介,甲也。”可见,俴就是薄金做的甲,或者就是用薄金装饰马甲。“鋈錞”,就是银鐏,是安放在矛或者戟柄端的装饰物。“蒙伐”就是画羽毛于盾牌之上。“镂”就是雕金为饰的马带。
《诗经·周颂·载见》中有“鞗革有鶬”,鞗革就是马的缰绳或者是辔首,鶬就是辔首上装饰的金属。
马、马车是古人主要的交通工具,也是人们身份的象征之一,更是王公贵族的仪仗。所以人们千方百计地去装饰它,美化它。
【第3句】:猎犬的装饰:《诗经·齐风·卢令》中有“卢重鋂,其人美且偲”。是说猎狗脖子上套着的环上还套着环,那个猎人漂亮又能干。“重鋂”就是环上套着环。这个“鋂”是金属环是无疑的了。猎狗脖子上套了那么多金属环,装饰的意味够浓的了。
【第4句】:马车和马的装饰:《诗经·大雅·韩奕》中有“玄衮赤舄,鉤膺镂鍚。鞹鞃浅幭,鞗革金厄。”意思是身着衮龙衣,脚穿红色的鞋,马头马身上装饰得金光闪闪。车轼上蒙着虎皮,金环装饰着缰绳。你看,整个马和马车,都用金子(或铜)装饰得闪闪发光。
【第5句】:鞋的装饰:生活当中的装饰,上面已经引用了““赤带金舄””,还有“赤芾金舄”等都是装饰鞋子的诗句。
装饰品的使用,是人们文化品位发展、审美意识提高的表现,人类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就已经有审美意识的萌芽,到了商周时代,人们的审美意识达到了相当高度,金属制品的应用,更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第6句】:金属制造的武器:
人类初期为了生活是只有生产工具和生活,没有武器的概念。随着私有制的出现,,争夺社会财富越来越激烈,产生争斗和战争也越来越多,于是许多工具演变成武器,并且发明了许多新的武器。到了商朝以后,金属制造的武器越来越多,这是社会发展的一个标志。所以《诗经》中对于金属制造的武器也有反映。
【第1句】:弓箭:弓箭是人类最早发明的武器,《诗经·大雅·行苇》第三章中有:“敦弓既坚,四鍭既钧。舍矢既均,序宾以贤。”“敦弓”就是坚弓,也叫雕弓。“四鍭”就是四支箭。“鍭”是箭。弓箭乃是古人最常用的武器,打猎时可以远距离射杀野兽,作战时可以远距离杀伤敌人。
【第2句】:刀、佩刀:《诗经·大雅·公刘》第二章中有“维玉及瑶,鞞(bi)琫(beng)容刀”“鞞琫”是装饰着玉饰的.刀鞘,这里明明白白说是刀鞘里面装着佩刀。
【第3句】:长矛、剑、大斧和其它:《诗经·大雅·公刘》第一章中还有“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短短十二个字中,就有弓、矢、干(长矛)、戈(短剑或剑)、戚(斧)等多种武器。
【第4句】:弓箭的附属物——弓囊:《诗经·秦风·小戎》中有“交韔二弓,竹闭绲縢”。韔是弓囊,两张弓交叉放在弓囊中,用竹子保护它,用绳子捆紧它。弓箭这种武器在《诗经》中频频出现。
5钺——大斧或王斧,《诗经·商颂·长发》中有“有虔秉钺”,就是很庄重威武地举着斧钺。这里的斧钺是部队的仪仗,当然也可作为武器使用。
【第7句】:金属制造的礼器:
庆典和祭祀,是古人两项非常重要的活动,对于权力的崇拜,使庆典活动十分隆重。对于先祖和鬼神的崇敬与畏惧,使得祭祀活动十分神秘和诡异。因此,对于祭祀和庆典都非常重视,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条例和规矩(即程式)。什么情况下奏什么音乐,用什么器皿(礼器),盛放什么祭品,都十分讲究。用错了,被视为不恭。不但要受当政者的惩罚,也要受到众人的诅咒,因为这样的不恭,是会殃及众人的。
既然祭祀和庆典对于古人非常重要,所以使用的器皿也十分讲究。有了金属后,用金银铜等金属制造礼器就十分合理及普遍。用玉石珠宝制造的也不少。
【第1句】:鼎: 鼎、簋等都是祭祀的礼器,相传,黄帝铸鼎于荆山。如果传说真实,中国铸造技术就不止5000年了。不管传说真实与否,人们把“鼎”作为礼器是很久远的事。
诗经·周颂·丝衣》中有“鼐鼎及鼒,兕觥其觩。”其中“鼐”是大鼎,“鼒”是小鼎。《丝衣》这首诗,是专写祭祀情况的,显得非常隆重,祭祀的主持穿得十分讲究,是丝质礼服。用的礼器也非常豪华:盛祭品的礼器是铜铸的大鼎小鼎,盛酒的用的是角爵。祭品之酒是绵软的旨酒,肉是牛羊肉······一切都慎重其事,不能有一丝马虎。
2簋:簋是生活用品,也是祭祀时用的礼器。《诗经·秦风·权舆》有“於我乎,每食四簋”是说这个贵族每餐要吃四大碗。因为他是贵族,所以这个“簋”也可能是金属做的碗。也作为祭祀用。
【第8句】:金属制造工艺方法:
金属的发现和应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自然界的自然金属或者陨石等的发现、应用,到各种金属矿石的发现冶炼,都经过漫长的探索和实践,其工艺方法的完善也是逐步形成的。铜、锡、铅等金属,由于其熔点较低,是人们最早应用的金属,由于锡铅等硬度较低,使用范围不广,直到铜的发现,才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再加上青铜合金的出现,使人类社会出现质的变化,人类进入到青铜时代。后来,更高熔点的铁及其合金(钢)出现以后,人类进入铁器时代,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商周时代的金属制造工艺基本上包括冶炼、铸造、锻造等。《诗经》中出现的主要金属制造工艺方法有:
【第1句】:锻造:《诗经·大雅·公刘》中有“取厉取锻”,这里的“锻”虽然作为“碫”讲,但是它的本义是锻造的意思。我们从《诗经》中出现的武器、农具等状况来看,锻造技术在当时是非常普及的,不然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大刀、镰刀、斧头等等。再比如,犁就是铸造生产出来的,许多兵器(如箭头、戈、矛等等)也是铸造产品,所有金属制品都用到金属,这些金属都是各种矿石冶炼出来的,这就涉及许多化学和物理知识,《诗经》中虽然没有涉及到冶炼和铸造等方面,但是从有关产品,我们也可以联想出来有关技术。
【第2句】:镂和镂鍚:镂,是雕刻的技术,《诗经·秦风·小戎》中有“虎韔镂膺”,就是在虎皮做的弓囊上刻花。镂刻技术,是在金属或者石头上都能雕刻的技术。有“金石可镂”一词可以证明。
《诗经·大雅·韩奕》中有“鉤膺镂鍚”一句,鉤膺就是马身上有金钩等饰物,马头上也有镂刻的饰物。这种“镂鍚”,叫做当卢,是马额上的饰物。
【第3句】:鋈,镀:今天,镀膜技术已经相当普遍,是保护易氧化金属的重要方法。但是《诗经》中没有镀字,有一个“鋈”字,《诗经·秦风·小戎》中有“龙盾之合,鋈以觼軜。”画着龙的盾牌,合在车前;觼軜是马的缰绳上的环这环可能是金属的,也可能是其他材料制成的,但是这里用了一个“鋈”字,《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白色的金属如白铜之类,或者是以白铜镀器物,举的例子就是“鋈以觼軜”。可见,鋈字有镀的含义。但是,考虑到商周之际还没有现代意义上的镀膜工艺,这个“鋈”字可以解释为用白色金属如白铜、白银等延展性高的金属,敲打成薄皮后包在环上,以作为装饰。“鋈以觼軜”解释为用白金包裹着缰绳上的环。
在这里,:鋈可以作为一种工艺方法来理解,无论是“镀”还是延展,都是一种金属加工工艺。
【第4句】:琢与磨:
古时,金属的加工方法除去熔炼、铸造、锻造等方法以外,就是手工制作的方法,如磨制(包括锉(错)、打磨、抛光等等)、雕刻(即琢)、锯(即切)等。这些方法都是从加工石器、玉器、木器等演变而来的。《诗经·卫风·淇奥》中就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描述,这里是指对于玉器的加工来说的,这其中就包括锯切、锉(磋)削、雕琢、打磨等工作。但是同时也是说的对于金属的加工,因为该章后部就说“如金如锡,如圭如璧”,把金属和玉器放在一起了。
金属制造工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发展出许多新工艺、新方法、新技能、为人类的社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