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打一成语 这5个成语典故,被误传了上千年,最后一个与诸葛亮有关
几千年来,中国古人不仅创造了许多旷世工程,如秦始皇陵、长城及故宫等,还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文化瑰宝,其中就包括那些家喻户晓的成语典故。但是,由于一些原因,不少成语典故的意思被曲解,甚至与原本的意思截然相反。比如下面介绍的这5个成语典故,都被误传了上千年,最后一个与诸葛亮有关。
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原本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
在封建社会,女子的地位相对较低,在关于终身大事方面,基本都父母所决定,自由恋爱几乎不可能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打一成语,故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说法。在结婚之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打一成语,都不知道未婚夫长什么样子,甚至不知道他的年龄有多大,嫁过去之后,不管他是乞丐,还是年迈的老头,都不能够有怨言。
所以,就留下了“嫁乞随乞,嫁叟随叟”的典故。不知为何,随着时间的推移,“乞”就误传为“鸡”,“叟”则成“狗”,整体就成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虽然表达的意思没有太大区别,但总让人感觉怪怪的。
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里的“为”,本读作第二声)
现如今,大多数人对“人不为己,天诛地灭”都有这样的理解:“如果人不首先考虑自己的利益,连上天都会看不过去,老天都会诛杀他。”其实,这是一种极大的误解,原本典故中的“为”的第二声,其意思是修养、修习,并未现在所理解的“为了”。所以,本来的整体意思是:“若是不好好修习完善自己的品德和行为,天地都容不下他。”
三、王八蛋(原本为“忘八端”)
当我们对某人的行为看不惯,或者非常生气时,都会骂他为“王八蛋”,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怒。鲜为人知的是,以前并没有“王八蛋”这个词,它是“忘八端”谐音的谐音。在古代,所谓的八端分别指的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如果连“八端”都忘记了,说明此人就不配做人了。
四、以德报怨(这并不是孔子的本意)
在被别人欺负,或者受到委屈时,经常会有人用“以德报怨”来劝说他人,还说这是孔圣人的名言,如果孔子他老人家知道的话,肯定会觉得十分委屈,也不愿意背这口大黑锅。在《论语·宪问》中,孔子是这么说的:“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也就是说,孔子并不赞成以德报怨,而是以直报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打一成语,此处的“直”可理解为理直气壮、是非曲直等。如果别人打你的左脸,难道还把右脸伸过去给他打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五、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原本为“三个臭裨将,顶个诸葛亮”)
这几乎是世人皆知的一句谚语,从字面上可理解为:“即使几个人能力不行,只要集思广益,合在一起就能达到诸葛亮那种地步,完成不可思议的事情。”若是诸葛亮听说随便三个人加在一起,就能达到他这种水平,估计得气得不行,棺材板都会盖不住的。
查阅一些古籍得知,并不是“皮匠”,而应该是“裨将”,也就是副将的意思。这就很好理解了,能被任命为副将的人,能力可能不会太差,凭借三个副将的智慧,就会想出很周全的计策,几乎可以与诸葛亮相媲美。但是,如果是庸才的话,三千个加在一起也达不到诸葛亮这种高度。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者其他问题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