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后期怎么连丹阳和山越都打不下来?
东吴后期怎么连丹阳和山越都打不下来?
说到三国时期的东吴其实后期还是挺有意思的,总感觉他们实力不足吧,但是又是实力上载的,话说在后期东吴打丹阳和山越的时候竟然打不下来,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是不是东吴的实力已经消耗殆尽了?一起看看具体的原因吧!
丹阳与山越看似小,其实不然。
首先山越叛乱的可不是一次两次的问题,而是长期的,基本贯穿了孙权的整个政治生涯。孙权时期的大将基本上都有征讨山越的战绩。像是吕岱、潘睿、吕蒙、潘璋、黄盖等将领的传纪中都有记载。
其实这也与当时的民生环境有关,在东汉末年,孙氏初定江东,境内山越众多,分布极广。他们往往与各地的“宗部”联合起来,与之对抗,成为孙吴政权的心腹之患。
而所谓的丹阳,其实也是山越的一支,称之为丹杨山越人。丹阳山民主要是古越族后裔和战乱时逃入山中的汉民组成,带有浓厚的氏族遗俗,以同一宗族或乡里聚集在一起称为宗部其首领称为宗帅。大宗部有数万之众,小的也有几千。
且丹阳与吴郡、会稽、新都、鄱阳四郡邻接。境内地理环境特殊,群山起伏地势险阻,山出铜铁,自铸甲兵。山民好武习战,高尚气力,皆仗兵野逸,白首于林莽。号称精兵之地。
要说起来,这精兵其实还真就不假,像是陶谦、曹操、刘备都曾从丹阳募兵。东吴靠丹阳募兵起家,更视其为根本。
只不过虽然孙氏势力依靠丹阳兵建立起其霸业,它同时也随时经受着丹杨民匪的打击。一些丹杨豪霸(山越势力)利用险要地势占山为王,与孙氏抗衡。
孙权非常重视丹阳、吴、会籍地区,更屡派名将镇压暴动、尽力安定山越造成的内忧。建安二十二年,孙权向陆逊请教军国大事。陆逊当时便提出先剿灭山越、收用其精锐的战略。不久后,曹操准备利用山越牵制孙权的发展,便鼓动丹杨贼帅费栈造反。
孙权先后派出陆逊、贺奇讨伐费栈。黄初七年,丹阳、吴、会籍贼众又起,孙权将三郡的险要地带划分为东安郡,并任全琮为太守、讨伐暴民。全琮讨贼成功,孙权则罢除安东郡。先后征讨丹阳山越的将领还有朱然和朱桓。
至此,孙权剿灭山越的行动才告一段落。东吴在镇压丹阳山越的同时也不忘招募其精锐部队。贺奇讨伐费栈时所得精兵八千人,而陆逊则得数万精兵。全琮在东安郡讨伐丹杨贼众,数年间得数万人。作为江东后期的支柱,陆逊和全琮都是利用丹阳兵而发展壮大。
所以说,东吴长期向丹阳征兵而且精准部队产出,说拿不下来也是有些夸张了,只是一直被那些山贼滋扰而没有完全的将其剿灭,而是保留了其特性,就好比诸葛恪分析丹杨山越人的作战特点就是:“其战则蜂至,败则鸟窜。”说起来,这样的政策是不是东吴政权特意为之也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