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覆灭后,普鲁士是如何将诸多小国重新整合在一起的?
神圣罗马帝国覆灭后,普鲁士是如何将诸多小国重新整合在一起的?
神圣罗马帝国双头鹰砖雕
公元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二世在拿破仑的干预下不得不放弃皇帝的尊号。与此同时,神圣罗马帝国也宣告了灭亡,帝国也分裂成了诸多小国。即便这些小国在帝国灭亡前就已经基本脱离了帝国皇帝的控制,但至少在表面上还是一个整体,在面对外敌入侵时还能相互支援相互庇护。但当帝国不复存在后,这些小国便成为了周边大国任意宰割的牺牲品,德国人的命运走到了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
神圣罗马帝国末代皇帝弗朗茨二世
在这些分裂出来的诸多王国中,不乏有一些势力强劲且领土面积远远领先于其他诸国的王国,普鲁士就是其中之一。在帝国解体后,便再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遏制普鲁士扩张的脚步。所以说,神圣罗马帝国覆灭之日,也是普鲁士王国崛起之时,也是德意志重新走向统一的开始。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终于击败了几个阻止自己统一的绊脚石,并于公元1871年在法国的凡尔赛宫加冕称帝。至此,德意志重新完成了统一,德意志帝国的历史也由此开始。
毁灭神圣罗马帝国的拿破仑
普鲁士联合奥地利发动普丹战争,获取大片领土
帝国覆灭后,德意志地区顿时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但德意志人很快就意识到统一的重要性,但也都不愿意放弃因独立而给自身带来的眼前利益。因此,许多德意志王国都产生了重新建立起邦联制度国家的念头,德意志邦联因此诞生。
德意志邦联军队
公元1815年,德意志地区的许多小国以奥地利帝国为尊,并围绕其组建起来了德意志邦联。该邦联设有一个掌握最高权力的邦联议会,奥地利皇帝为议会的主席。需要提到的是,奥地利皇帝并没有领导诸国的权力,只是名义上的诸国共主。在德意志邦联中,所有的王国都拥有独立的自治权。由于普鲁士王国国力也十分强劲,所以在邦联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公元1863年,丹麦国王弗雷德里克七世去世。因其没有子嗣,所以他所控制的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两地则陷入了争议。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皆为两个小型王国,一直处于丹麦国王的统治之下。
丹麦国王弗雷德里克七世
但在德意志人看来,荷尔斯泰因内部的主体民族为德意志人,所以该地也应该在丹麦国王死后由德意志人予以统治。而石勒苏益格的百姓大多能够掌握德语和丹麦语,这也给了德意志人创造了索要石勒苏益格的理由。再加上两个小王国曾经约定永远不分离,这更坚定了德意志人收回两地统治权的决心。对此,《Encyclopaedia Britannica》(大英百科全书)一书中曾经提到:
"Schleswig lies directly north of Holstein on the Jutland Peninsula. Both Schleswig and Holstein have at times been subject to the claims and counterclaims of Denmark, Sweden, the Holy Roman Empire, Prussia, and Austria. The region has had Danish minorities in predominantly German areas and German minorities surrounded by Danes, and consequently its history has been one of border and sovereignty disputes···"
(石勒苏益格位于日德兰半岛荷斯坦以北。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常常受到丹麦、瑞典、神圣罗马帝国、普鲁士和奥地利的争夺和控制。该地区在以德国为主的地区有丹麦少数民族,而德国少数民族则被丹麦人包围,因此其历史一直是边界和主权争端之一)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地理位置图
当然,丹麦人也不会轻易放弃对两地的统治权,新继位的丹麦国王曾于年底宣布要将石勒苏益格划入丹麦的领土范围之内。于是德意志人决定放弃外交周旋,以对荷尔斯泰因实行军事占领的方式抢占先机。与此同时,丹麦的军队也进驻了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的边界地区,双方正式进入了对峙局面,战争一触即发。
与此同时,英国人又一次介入了这场领土纠纷的活动中。毋庸置疑的是,英国人和这次事件没有任何关系,只是为了避免德意志坐大,进而影响到英国在欧洲的地位。因此,英国选择支持丹麦,并与德意志邦联站在了对立面。前文已经提到,德意志邦联的主体为奥地利帝国和普鲁士王国,所以普奥两国便自然结成了同盟,共同对抗英丹两国。
《维也纳和约》纪念雕像
在普奥两国拥有的绝对的势力压制面前,即便丹麦有英国的协助也无法获得最终的胜利。因此,丹麦国王于公元1864年与普奥两国议和,丹麦根据《维也纳和约》,将上述两地交给了德意志邦联,普奥两国又随后签订了《加斯坦条约》。
《加斯坦条约》规定,此后的石勒苏益格将归属于普鲁士王国,而荷尔斯泰因的统治权则被移交给了奥地利皇帝。不过,普鲁士是可以在荷尔斯泰因境内展开一系列活动的,如大型工程的建设。
普丹战争过后,普鲁士内部颁发的功勋奖章
《加斯坦条约》的签订,不仅对当时的欧洲局势产生了极大影响,也影响到了后来普鲁士和奥地利帝国的历史走向。当德意志邦联完成对上述两处地区的占领后,英国就已经预感到德意志人即将重新崛起。即便英国人尝试着遏制这一趋势,但怎奈自己的势力实在太过弱小,且自己的盟友丹麦也无力同时面对普奥两大巨头。
与此同时,该和约的内容本身就存在着极大的问题。如果单纯是普奥两国各领一地并予以统治,那么或许还不会有后来的争端。正是因为普鲁士在奥地利帝国所控制的荷尔斯泰因内部有许多特权,这便为后来的普奥决裂埋下了伏笔。当然,即便没有《加斯坦条约》,普鲁士也绝对不会放过对这片土地的争夺。所以说,后来发生的普奥战争是无法避免的。
奥地利帝国国徽
战后倒戈,矛头转向奥地利
所谓一山难容二虎,普鲁士想要获得德意志邦联的领导地位,就必须将邦联当前的领导者奥地利帝国推下深渊。因此在普丹战争结束后,普鲁士便开始着手准备对奥地利帝国的战争,即普奥战争。
这次普鲁士吸取了上次普丹战争的教训,通过外交手段促使法国、意大利和俄国等国保持中立,避免他们像英国那般再度介入其中。随后,普鲁士率先发难,于公元1866年6月以武力的方式占领了荷尔斯泰因,普奥战争正式爆发。
普奥战争
普鲁士与奥地利帝国的决裂,也随之影响到了德意志邦联。在战争开始后,德意志邦联迅速分化成了两大阵营,并分别支持普奥两国。对此,Previous Austrian school of economics(前奥地利经济学院)在其公布的一篇报告《Austro-Prussian War》(普奥战争)一文中曾经提到:
"Most of the German states sided with Austria against Prussia, perceived as the aggressor···Some of the northern German states joined Prussia, in particular Oldenburg, Mecklenburg-Schwerin, Mecklenburg-Strelitz, and Brunswick. Also, Italy joined with Prussia, because Austria still occupied the territory of Venetia, which Italian redentists wanted in order to complete Italian unification."
(译文:大多数德国国家站在奥地利一边反对被视为侵略者的普鲁士···德国北部一些州则加入了普鲁士,特别是奥尔登堡、梅克伦堡-施韦林、梅克伦堡-斯特里茨和布伦瑞克。此外,意大利加入普鲁士,因为奥地利占领了威尼斯,意大利希望借此机会夺回威尼斯并完成统一。)
拿破仑帝国极盛时期的普鲁士王国地理位置图
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支持奥地利帝国的王国明显更多一些,其兵力数量也略胜普鲁士一筹。但是普鲁士的军事实力早已经今非昔比,完全不是奥地利等国能够予以抗衡的。再加上有意大利人的帮助,无疑加大了普鲁士的胜算。
战争开始后,普鲁士利用了铁路的优势,使普军在短时间内迅速占领了基础战略要地,这让奥军一下就陷入了被动境地之中。与此同时,普鲁士在这场战争中又上了所有的先进军事科技,两方的实力差距再一次被拉开。
普鲁士人曾在普奥战争中动用了最为先进的军事科技
7月,奥地利帝国请求议和,持续了不足两个月的普奥战争便以普鲁士完胜而告终。8月,双方签订了《布拉格合约》。该合约规定,奥地利不仅要放弃德意志邦联的领导地位,还要退出邦联并予以解散。同时,由普鲁士重新建立起德意志的新联盟,即北德意志联邦。不仅如此,奥地利还被迫交出了黑森、拿骚和汉诺威等地区的统治权,普鲁士的领土面积进一步扩大了。
普奥战争结束后,普鲁士内部颁发的功勋奖章
在笔者看来,奥地利帝国之所以会在短时间内战败,其原因并不仅仅是单纯的军队素质差距而已。在站端初开之际,奥地利就采取了消极抵抗的策略,认为可以将普军引入至奥地利腹地再一并歼灭,但是这样无疑让奥地利从战争的一开始就丢掉了所有的战场主动权。再加上普鲁士并没有按照奥地利预想的那样进军,而是选择多路出击逐步推进,这让奥军不得不在几个战场之间来回穿梭。到了最后,疲于奔命的奥军已经失去了与普军一战的能力,战败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了。
奥地利统治者形象
不过,奥地利统治者的自大和对形式的错误预判也是战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就连远在英吉利海峡对岸的英国人都已经意识到普鲁士正在崛起,且大有取代奥地利帝国的趋势。但奥地利统治者却对此不以为然,依然将普鲁士当作过去那个羸弱的小国来看待。殊不知在神圣罗马帝国解体之后,普鲁士早就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正是这种自大,让奥地利失去了和普鲁士争夺霸权的最后机会。
普鲁士骑兵
再战法兰西,普王在凡尔赛宫加冕为皇
普奥战争结束后,普鲁士便依靠《布拉格合约》建立起了新的政治联盟,即北德意志联邦。北德意志联邦共有二十四个德意志独立个体组织组成,其中包括二十一个邦国和三个拥有自治权的城市。
北德意志联邦成员分布图
北德意志联邦拥有自己的议会和军队,但主导联邦事务的却是普鲁士国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北德意志联邦和德意志邦联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两个组织的主导者却是不同的。这就意味着普鲁士终于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来对各成员国进行改造,进而完成中央集权并走向统一。所以说,北德意志联邦的成立奠定了德意志走向统一的基础。
但需要提到的是,此时仍然有四个德意志邦国未加入其中。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这四个邦国与法国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并深受法国人的思维影响,拒绝加入北德意志联邦之中。可想而知,普鲁士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征服这四个并不服从自己的邦国。
主张建立起北德意志联邦的普鲁士宰相俾斯麦
单纯征服这四个邦国,对于普鲁士来说并非难事。可一旦普鲁士对这四国发难,就必然要与法国人发生矛盾冲突。因此,普鲁士直接将枪头对准了法国人,普法战争因此而爆发。
公元1870年,也意识到普鲁士的崛起会对自己造成严重危机的法国人接受了普鲁士人的挑战,双方正式进入战争状态。法国虽然是欧洲传统强国,但此时的法国早已不再是当年的法国。战争开始后,法军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甚至连抵抗普军前进都无法做到。再加上普军的综合兵力是法军的两倍,这让法军从一开始就失去了胜利的希望。对此,《Encyclopaedia Britannica》(大英百科全书)一书中曾经提到了普鲁士军队能够获得战场主动权的另一个原因:
"An equally important asset was the Prussian army's general staff, which planned the rapid, orderly movement of large numbers of troops to the battle zones. This superior organization and mobility enabled the chief of the general staff, Gen. Helmuth von Moltke, to exploit German superiority in numbers in most of the war's battles."
(译文:普鲁士的总参谋部让大批部队迅速、有序地向战区移动。这种优越的组织和机动性使总参谋长赫尔穆思·冯·莫尔特克将军能够在战争的大部分战役中充分利用德国在数量上的优势。)
普法战争沃思战役中的法国军队
9月,双方在法国色当地区展开了决战。此战以普鲁士胜利而告终,法国因此被迫与其签订了求和条约。条约规定,法国放弃对上文所提及的四个邦国的干涉,并使其合并加入至北德意志联邦之中。次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来到了法国凡尔赛宫中,加冕成为了德意志帝国皇帝。
普法战争对于普鲁士和法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法国在战后立刻变得混乱了起来。法国人认为,是拿破仑三世的无能才让法国蒙受了如此大的耻辱。随后法国国内爆发了激烈的起义运动,进而推翻了法兰西第二帝国,并建立起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与此同时,北德意志联邦也因南部的四个邦国的加入而变得完整。自此,曾经被拿破仑所拆散的神圣罗马帝国又以一种全新的组织形式回到了欧洲政治舞台之上。不过,北德意志联邦在走向完整后不久就开始进一步转型。随着威廉一世加冕为皇,北德意志联邦也同步宣告瓦解,取而代之的则是德意志帝国。
色当战役后投降的法国君主拿破仑三世
结语
德意志要想完成统一,战争定然是不可避免的。在神圣罗马帝国覆灭后,分裂出来的诸多王国君主都想要割据一方,并享受在自己王国内的优越物质生活。然而一旦统一,那么这些封建领主的特权必然要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封建领主们自然不愿意甘心,与普鲁士发动战争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所以说,战争并非是普鲁士统一德意志的唯一道路,但却是不得不走的必经之路。
而普鲁士之所以最终能够完成统一,不仅要得益于自身的快速发展,还得益于统治阶级对于时势的精准把控。在普丹战争前夕,普鲁士就制定下了严密且周全的战略计划,即利用奥地利帝国先行夺取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以此来壮大自身实力。在完成第一步计划后,普鲁士又充分利用了普丹战争和普奥战争之间的空挡,大力发展军事力量,使其能够在后来的战争中一直保持着优势地位,进而才能够推翻奥地利在德意志地区的影响力。
普鲁士军人形象
总的来说,普鲁士能够完成对德意志的统一,绝非只是单纯依靠运气,这与其自身的努力发展是分不开的。在欧洲各国都忙于争夺更多利益时,普鲁士则利用这段时间优先壮大自身实力,使国力能够与统治者的野心相匹配。当一切基础条件都准备妥当时,完成统一并建立起德意志帝国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参考文献:
1.《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2.《Austro-Prussian War》,Previous Austrian school of economics著
文章内容来自今日头条:史官录 独家原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存在疑义,请联系删除。)我们将持续为大家输出精彩的原创文章,欢迎小伙伴们订阅转发及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