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故意提问张作霖,问他想要兵还是地,张作霖:我想要您的表
袁世凯故意提问张作霖,问他想要兵还是地,张作霖:我想要您的表
引言
“韬光养晦”由“韬光”和“养晦”两个词语组成。“韬光”的字面意思是收敛光芒,引申意义为避免抛头露面。最早出现在南朝梁国太子萧统所写的《靖节先生集序》。其序中有“圣人韬光,贤人遁世”一句。《晋书·皇甫谧传》中又有“韬光逐薮,含章未曜”之说。而韬光养晦的意思指刻意隐藏自己的锋芒,准备厚积薄发。
常言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于是古之有大能者,必定深谙韬光养晦。就比如民国大军阀张作霖,他出生土匪,长着一幅彪悍的面容,却有着一颗谨慎之心。当时辛亥革命爆发,孙中山建立了民主共和体制。但民主共和国的成果却被袁世凯所窃取。后孙中山被迫让位于袁世凯,袁世凯称帝。而驻守在东北的张作霖军阀立即发文表示拥护袁世凯。于是袁世凯封张作霖为陆军27师师长,驻守在奉天。
▲袁世凯剧照
01
袁世凯注意到张作霖在东北的军队强大,害怕张作霖带兵谋反起义。于是设了“鸿门宴”,邀请张作霖来参加。袁世凯邀请自己来北京议事,恐非善意,张作霖也看出了其中端倪。美国公使芮思诗曾评价袁世凯:“(他)身材矮胖,但脸部表情丰富,举止敏捷,看起来精力充沛。他的眼睛优雅而明亮,敏锐而灵活。他锐利的双眼盯着来访的客人,虽不显露敌意,但好像一眼就能将人看穿。”张作霖也在后来自述道,当他第一次看到袁世凯:“相当畏然”。
张作霖一进到袁世凯的办公室,便上前磕头叩见:“属下张作霖拜见大总统,大总统万岁万岁万万岁!”今天看来,这句话既夹杂了西方民主制的内容,也包含了皇帝制至高无上的地位,真可谓是“中西结合”。袁世凯一见到张作霖如此敬重自己,满心欢喜,疑虑似乎消除了一点,于是说道:“张师长,请就坐吧!”
▲张作霖旧照
袁克定在旁试探道:“现在都民国了,怎么张师长见总统像见皇上似得?”张作霖故作粗俗,回答:“属下是军人,不懂啥礼数,在属下眼里,大总统就是皇上。”从刚进门的皇上之称到现在的巧妙回答,张作霖的智慧可见一斑,他是打算展示自己的愚笨,以打消袁世凯的疑虑。
02
在交谈之际,袁世凯注意到张作霖看上了自己的一块金表。于是问道:“张师长,需不需要我从北京给你调点兵过去,还用不用扩大您东北的面积?”袁世凯还强调说:“不用跟自己客气,我们是一家人。”张作霖连忙否认说自己什么都不需要,只是想要总统的一块表。
▲袁世凯旧照
袁世凯这下疑虑彻底打消了,认为张作霖的格局实在狭小,他只想要一块表,而表上镶刻的是西洋女人,看来张作霖此人格局仅仅是限于物质和女色。却没想到张作霖只是在这场鸿门宴之中适时隐藏了自己的锋芒,并且将计就计,让袁世凯认为自己只喜欢金钱和美人,胸无大志。并借此来打消袁世凯对自己的全部疑虑,这招将计就计之法实在是高。
张作霖成功的欺骗过了袁世凯,便离开北京。袁克定问袁世凯对张作霖怎么看,袁世凯却说:“这个真是个土包子,连金表都没见过。”于是,袁世凯将张作霖放回了东北。而和张作霖同时进京,锋芒毕露的蔡锷却被扣了下来。随后袁世凯称帝,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反对,称帝仅仅三年就以失败告终,而张作霖在东北大举敛财,收拢人心,最终在军阀混战中独占东北一角势力。
▲张作霖剧照
03
这一招韬光养晦,着实让张作霖玩得高明,一举躲过了祸端。不过,近代史上善于深藏自己的人物,除了张作霖,还有曾国藩。曾国藩于湖南创立湘军,大败太平军,守住了清朝末年的统治;后又创立新式工厂学校。一时间曾国藩威望四射,成为了朝廷最高职衔的功臣,手上还握有军权,可谓权倾朝野。
但这同时也恰恰引起了慈禧太后等人的猜忌。于是,曾国藩在自己功成名就,威望最高之时,选择解散湘军。解散湘军意味着放弃军权。曾国藩从小饱读诗书,深知功高震主对自己不利,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之后,便选择功成身退,只想踏实地辅佐皇帝,维系清朝统治。
▲曾国藩旧照
结语
历史上功高震主之人被杀害的人有很多,比如说汉朝刘邦杀害韩信、张良等人。他们都是不懂如何隐藏自己的锋芒,功高震主,最终引来杀身之祸。俗话说“树大招风”,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所以在恰当的时机,适时隐藏自己的锋芒才是最好的选择。
参考资料:
《靖节先生集续》
《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