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人“摆地摊”:就地一坐全民皆商,吆喝叫卖响遏行云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宋朝人“摆地摊”:就地一坐全民皆商,吆喝叫卖响遏行云

宋朝人“摆地摊”:就地一坐全民皆商,吆喝叫卖响遏行云

引言

宋朝经济程度十分发达,较之前相比都处在领先水平。宋自五代十一国后建立,人民经历国不似国,家不像家的乱世,终于获得了安定。在短短五十三的五代时期就更换了十四位皇帝,在这十四位皇帝中只有周世宗柴荣算得上一位明君,其它的大都像石敬瑭之流。在这国家换皇帝都如此频繁的乱世,底层人民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不知哪一天就有其它国家的军队打到了家门口。而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建立了宋朝,可能和赵匡胤年轻时候的经历有关,宋太祖也厌倦了战争。

宋太祖在建立宋朝以后实行了很多前所未有的政策,大力推广和加强了民间经济贸易,这时候的大宋子民也难得了获得平静生活。对于古代皇帝来说战争只是获取权力的手段,但是对于老百姓来说战争就是灾难。摆脱了战争痛苦的老百姓更加珍惜眼前的平静,也更加认真的生活,这也从侧面将宋打造成了一个经济强国。

一、“城市”一词的产生,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同时也开创了另外一个时代

我国古代是有严格的坊市制度,并且坊和市是分开的,两者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概念。

北宋之前城市的基本单位都是按照坊为单位,周围都有高墙阻隔,形状大都是长方形或者正方形,每当夜幕来临都会将坊门关闭,禁止其他人进出。坊之间也无法进行走动,有些极个别的坊也会存在不让通行的情况。消息的流通有时候会使用坊间来形容,可见坊的局限性非常大,从根本上限制了人们的生活自由。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东京城内的景阳门大街出现了"侵街"的现象,百姓经历了长期的战争环境,内心压抑的情绪也达到了最高点,坊与坊之间的墙壁开始被推倒打破。自北宋后,坊虽然存在,但是实际上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只是沦为单纯的地址和地理方位了。

在北宋之前的朝代,如果想要购买平常生活所需的物品需要去特定区域,而这个特定区域即为"市"'。北宋之前的市是非常狭小的,不管是人员还是商品种类都非常少。在坊的制度崩塌后,市的制度也随之发生了改变,百姓把店铺可以沿街而立,甚至是进行摆地摊。由于市的区域进行了扩大,人员参与和贸易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调动,商品种类也增多起来,这就让底层百姓更加热衷于做生意。

因为坊和市的崩塌,人们把生意做到了大街上,而北宋汴梁又称之为水城、汴水、桥梁自然必不可少,而连接街道的桥梁两端和桥上也成了售卖物品的地方。在《清明上河图》中可以清晰的看见位于汴梁桥梁上的摊贩十分的活跃。《宋会要辑稿》中记载宋廷甚至针对此种情况颁布诏令不得在桥梁上进行任意摆摊阻碍来往通行,可能这也是历史上最早的官方城管吧。

太过杂乱的店铺确实不方便管理,也给城市的通行带来了很大负担,宋朝政府还特别张贴了"南河北市"的告示,南部沿河两岸是商业街道最为繁荣的地区,北半部则是大宗商品交易的地区。这样的分类让管理更加方便,也让人们购买物品有了明确的去向。

在后期的贸易活动中,不单单摆脱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甚至还开创出了"夜市",这在宋朝之前是无法想象的事情。

在宋之前的朝代,城只是一般意义居住的地方,市则为一种视为可以进行交易的地方,两者并无关联,而自宋之后城市一词开始产生,它既代表一个时代的结束也代表了另外一个时代的开始。

二、 特殊的生意方式“货郎摆地摊”,只要有商品就能上街售卖,叫卖成了流行的广告宣传方式

要说宋朝的经济程度和人民参与度,可能太过冰冷的文字没有办法去说明。那我们就从平常的叫卖声中去体会,体会一种走在宋朝大街的感觉。

前文提到,宋朝打破了传统实行了坊市结合的新概念,人们对于商品的需求开始增大,对商品的选择自然也就变得更加苛刻了。之前的商品都是聚集在市内,任由你买或者不买,因为规定的区域规定的时间,商铺也不用担心卖不出去。但是市的制度崩塌了,意味着经商的人更多了,百姓就有了更多选择的条件和选择的权力,这个时候叫卖声就成了吸引顾客的有效手段。

翻开吴自牧的《梦粱录》,书中所记的商贩们似乎都是街道上的行吟者,卖熟食的货郎都会沿门歌叫自家熟食品类众多有炙肉、熟羊、熝鹅、熝肉等,叫卖声不绝于耳。街道上还有售卖鲜花的货郎,他们也会盘街吆喝:买束鲜花好回家。占卜问卦的江湖熟食也会盘街转悠喊道:时运来时,买庄园,娶老婆。街上商贩自隔宿及五更,沿门唱卖声,满街不绝。

宋朝人的叫卖声甚至还会借助工具,能够帮助只聋不哑的人进行叫卖(聋哑一般都是先天性一起出现,先天性哑巴是因为无法听见声音导致无法发出类似的音节,而后天性哑巴的听力是没有障碍的)一种叫做"颡叫子"的工具,它是由竹木和动物的牙骨组成,能够实现模拟人声。有的还会借助类似扩音器的工具,将音量提高和放大,十分类似现在的大喇叭。

叫卖声有的时候也会得到艺术的加持。

《事物纪原》中记载"京城凡卖一物,必有声韵,其吟哦俱不同"。

《梦梁录》中也提及到"今街市与宅院,往往效京师叫声,以市井诸色歌叫卖物之声,采合商成其词也"。南宋诗人王岫在《夜行船》中说到的"天籁雅韵"想必就是那说的比唱的还好听的鲜花叫卖声。

北宋大文人苏轼还为猪肉写过专门额广告词,他的《猪肉歌》就真真切切的为猪肉做了一次广告推销,甚至还会猪肉做了一次代言人。这也让当时的黄州地区百姓对猪肉的需求量有所上升。

叫卖的好坏直接导致了生意的好坏。杭州城还专门为货郎摆地摊的的小商贩举行了一次"歌唱大奖赛"。《武林旧事·元夕》记载,南宋末年,临安知府先淘选出相貌周正且擅长歌唱的人出来,先命他们在禁宫外等候。等到旨意一到,小贩们就手拿托盘内置货物进行宫内进行叫卖,唱的好的人盘中货物自然就能卖个好价钱。要是主办方不设置任何条件,那肯定是卖花的人得钱最多,因为自古以来花总是让人赏心悦目的,再配上一段优美的叫卖声肯定是锦上添花的事情了。

三、 全民经济贸易对宋产生了何种影响

众所周知宋的经济水平较前朝相比是非常发达的,这自然离不开底层百姓的积极参与。从开始的放宽营业时间营业地点到后期的区域集中售卖,这些宽容和政策都提高了百姓对于经商的积极性。

宋朝的税收制度很大和前朝相比也是有很大不同,以往的官税征税都是采用田赋制度,并且加以其它名义税辅佐。而宋朝的税收制度,商业税收很大程度占到了很大比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宋朝的富裕程度。

在后续的经商活动中,纸币的产生也更加便捷了人们的贸易行为,宋朝人上街购物也不用动辄背着上百斤钱币了。而纸币的产生直接影响到现代。

在高度繁荣的经济社会里也加强了人们对自身财产的保护,也提高人们对法律的意识,在受到不法侵害时懂得使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也从另外一方面加强了中央对司法制度的完善,经济行为和法律制度可以说是完全相辅相成一件事情。只有在合适的法律条文与范围内人们才能更好的进行生活与工作。

结语

现在我国也大力提倡地摊经济,特别是目前这段特殊时期,国内经济受到重创。而翻开历史不难看出,动员全民参加到一项活动中来确实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让人很难想象的是在一千多年前的今天其实就已经出现了非常热闹的地摊经济。火爆场面虽然没有准确的录像,但是在各种史籍史料中还是可以清晰的分辨出当时的东京汴梁是何等繁华。中华大地最宝贵的财富就是历史,因为可以为我们提供参考的资料实在太多了,我们总能在各种各样的历史教训中找到现今问题的解决方案。如果回到宋朝,你想摆什么地摊,你又想使用什么样的叫卖方式呢?

参考文献:

《武林旧事·元夕》

《梦梁录》

《宋会要辑稿》

《事物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