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与感悟 张桂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心得体会是我们对于所经历的事件、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和反思。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张桂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与感悟篇一
我认真学习了张桂梅同志的感人事迹,我对她产生来强烈的崇敬之情,她和我们一样扎根于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可她坚强的毅力却是我所不能及的,我为她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地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而钦佩。
她是与命运之神抗争的典范。张桂梅和许多人一样,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希望,但是幸运却没有垂青她,不幸之神却与她如影随行:花季年华丧失母亲,青春年华痛失丈夫,两次肿瘤手术,癌细胞转移到肝脏。磨难面前她勇敢的挺直了身子。磨难没有使她消沉,病魔没有使她倒下。她紧紧抓住有限的生命,在讲台上认真教学;在课外,认真辅导学生。几次晕倒讲台上,领导要她住院治疗,她放下学生,总是还不到出院就偷偷回学校上课。就是这样柔弱的身躯,她还毅然出任孤儿院院长。是什么力量支撑她如此做呢?张老师的话“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她是贫困地区孩子们的天使。张老师放弃了进条件好的学校任教的机会,选择了条件较差的学校,一身病痛的张老师教学上几十年兢兢业业,承担学校繁重的教学工作,女生工作,妇女工作,语文教研工作及其他校务工作。除了住院没向学校请个一天病事假,教学成绩却异常突出,她说:“为了民族贫困山区的'教育,即使倒在讲台上,长眠于华坪的沃土之中,也无怨无悔”。吃苦在前,那里最需要就到那里,无私奉献,张老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她爱生如子。她虽然没有孩子,可是她却是许多孩子的妈妈。精心教育学生,辅导学生,中午晚上看着学生睡觉,给学生盖被子。学校学生和孤儿院50多个孩子,住院她陪着,给他们送饭,付医药费,资助学生读书,自己连洗衣机都没有。她将爱播洒进孩子们的心田。她有着我们教师两袖清风的高尚品质。张老师前后将国家奖励给她的奖金50余万元全部捐给贫苦地区的教育事业,自己每天的生活控制在三元。她像春蚕,她像蜡烛,她更像光芒万丈的太阳!
她是新时期教师的楷模。因为她淡泊名利的精神可以使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物质固然重要,可是决定我们生命价值的东西不是物质,而是精神品质。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牢记使命,教书育人,培养一大批对国家发展有用的人才,这些人才,首先必须是政治上过硬的,必须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人民。他们才能肩负历史的重任。我们教育工作者,如果没有过硬的政治思想,学校德育建设的落实就是一句空话。我们培养的人才质量就会出问题!这是很危险的,学习张老师的事迹,很有现实意义。
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们要学习她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崇高境界;学习她热爱生活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优良作风;学习她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要时时刻刻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立足岗位,开拓进取,努力工作,不辱使命,做一名人民放心的教师。
张桂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与感悟篇二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我确信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引用过这句似乎从小学开始就再也熟悉不过的经典话语了。但是,此刻,回想着张桂梅同志诸多的先进事迹,我还是由衷地想到了这句话并想到了作者司马迁。在他笔下,亘古历史中的人物形象至今读来都还栩栩如生、历历在目,或王侯将相或乡野小民,或英雄人物或奸佞之徒……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司马迁的笔将中华民族精神涂上了鲜明的对比之色,可谓泾渭分明,生命的意义、数千年往事都在这句千古名言的评判之中一目了然。
“十二年,她让1645名女孩走出大山,考上大学,从此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办这个女高,我可以把命搭上”,她唯一的执念是“余生能培养出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读着、看着、想着这位来自大山深处的老师妈妈的先进事迹,不禁让人情上心头,泪落两腮。这位已经63岁的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公办女子高中——丽江市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的校长,已经将她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用在了为助力教育、摆脱贫困的伟大事业中去了。
张桂梅的行动重于泰山,精神更是高于泰山。且不去相比那些腐化的国家蠹虫,那些唯利是图不择手段犯罪分子,那些庸庸碌碌的无志之人,还有那些自私自利、浑浑噩噩的小人,就是对比一下那些也自认为忙忙碌碌、按时上班、仅仅得意于能够做好本职工作的我们,也着实让人有些无地自容,因为她是在拿命去奉献和付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越来越多的无名英雄、民族脊梁的事迹被深度挖掘出来,我们才恍然明白,那些为了共产主义理想抛头颅洒热血的无产阶级革命先辈的大无畏精神已经在这个时代扎根、发芽、结果,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共产主义接班人光荣继承了下来,她以及她代表的这个群体的分量也随着伟大的时代愈发凸显起来。在云岭大地这块山少边穷的土地上,在云南几任省委市委主要领导“前腐后继”的大背景下,在脱贫攻坚进入到最关键收尾时刻,员、人民公仆、人民教师张桂梅同志这种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甚至舍生取义,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为共产主义理想_、奉献全部的宝贵精神显得多么得难得可贵,怎么评价都不为过。
一方面为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深深打动和感染,另一方面不免还是有些心酸、心痛,心酸她这后半辈子老了谁来照顾,心痛她身上的十几种病痛折磨,甚至这些病痛的种类和数量可能都还在不断增加。病危通知书、多次晕倒、步履蹒跚,这都成了常态,但她却说“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有人说,张妈妈的这口气,撑在他们这群姑娘身上。我分明看到了,一个伟大的灵魂,在坚守着初心。她的初心,是将全部精力奉献给大山深处的孩子,照亮他们前进的方向;她的初心,是毅然决然坚持自己内心的理想,将自己的生命熔化进神圣的教育事业;她的初心,是不顾一切用实际行动去改变人生的命运,用不妥协的精神改变贫困和落后的面貌。
经历过高考的残酷竞争,我心里深深地知道这份奉献和付出有多沉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惊险也曾经让我久久不愿过多回味那段“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较为苦闷的岁月,但是,我在内心却始终坚信,那是唯一能够改变我命运的“龙门”。她用勤劳和汗水为大山深处的孩子们挣来公平的机会,孩子们的进步成为张老师、张妈妈人生升华的最好见证。在教育资源仍显匮乏和不平衡的今天,你的努力就是最好的通行证。她代表的是云南摆脱贫困、改变懒惰、走出封闭、发展自我的灵魂呐喊。这份精神尤其需要被呵护,边远山区孩子们的未来需要呵护,张桂梅老师更需要被呵护,她就是自我奋斗、努力拼搏去改变命运的代言人。我知道她代言的珍贵,她是在为边远山区代言、为贫困地区的女孩代言,也是为未来代言。在她的努力之下,尊师重教的传统逐渐重新培养,像张老师一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那是一份宝贵的精神图腾。
是什么支撑着她一路走来?她说“有人说我爱岗敬业,有人说我疯了,也有人说我为了荣誉。有人不理解,一个人浑身是病,却比正常人还苦得起。支撑着我的,是员的初心和使命,让我直面这片热土时,心里不愧。”我不知道,那一排排的奖项对她而言意味着什么,但是,我知道如果没有她,就可能没有这所已经声名鹊起的免费女子中学,不会有更多的关注和关爱汇入到这个爱的河流之中;而同样的道理,如果没有她用尽毕生精力筹建和守护女子中学,她的人生也许就不会这样绚烂而纯粹。
从她的经历之中我得知,她出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一个满族农民家庭,在她很小的时候,母亲就病逝了,十多岁的她跟随参加“三线建设”的姐姐来到云南省中甸县(现香格里拉市),从此便与云南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也是外省来的人,也是从来的那天开始就想要扎根云岭大地,一方面发展自我,一方面为云南奉献。云南人不排外,云南人的热情,云南人的豪情,都曾深深地感染过我。凭着这份感动,我们就可以找到家的归属,凭着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努力,我们就可以感动他人、感动世界。因此,我们这群人也就有了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执念。张桂梅也想过,她死了以后,就随便一火化,扔哪里都行。“悄悄地来,悄悄地走就行了呗”。当来自各方面的报道铺天盖地,真正打动她的还是对孩子的影响,希望孩子们获得更多的关注和关爱,尤其是实实在在的帮助。她希望孩子们走出去后就尽量去施展才能,而不是总想着自己从而分心。她收养的一个孩子说,那我们想你的时候能不能来看你?她却说,你在哪个地方想我,我就在你的身边。我真诚地希望,在适当的时候可以为她修建一个雕塑,以供后人瞻仰,尤其是对那些以后可能再也没有张校长的背影的女高学校未来越来越多的学生,她们需要知道这段历史。
张桂梅从来不用“贫困”二字形容自己的学生,因为贫困也是一种隐私,她叫她们“大山里的女孩儿”。“女孩子如果有文化,她可以改变三代人。”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她也在不断更新改变着教育理念,比如为了争取不让城里孩子笑话,她开始让学生跳鬼步舞,让儿童之家的孩子吃汉堡、披萨,将生活习惯改成“洋式的”……在能否走出大山都还成为问题的时候,拼命地锻炼考试能力是一种必须和必然,但是当种种条件变得更好,适当地放缓步子、让学生们找到更多的乐趣和兴趣也逐渐成为了可能。细腻的心思,充满人性的教育理念,都是一点一滴通过教育的实践升华而来的。然而,我想,毕竟这种总体上较为单一的教学模式肯定也还是有很多缺失,也有很多很重要的内容需要我们共同帮助把这些慢慢地补上,而不是把媒体所报道的一切现实成就当作终点。
审判实践中,经常遇到一些离奇古怪不可理解的案件,细细思考,很多其实都是教育缺失导致。由于地域封闭导致思想封闭、文化落后,心性缺失必然导致更多野蛮、仇恨、狭隘、短视,时而爆发的一些凶杀大案之中就有很多类似情形,时常让人掩面长叹。教育事业是改变社会的基础工程,发展教育根本上还是要加大投入,虽然通过三支一扶等政策指引,越来越多优秀教育资源进入了大山,但是相关政策扶持力度距离理想状态还有很大距离,为优秀教师提供优质资源、解除后顾之忧、提供发展平台的良好机制还没有完善到位。因此,在号召大家向张桂梅学习的同时,也要深刻反思这些被动局面背后的制度问题,从而进一步从根本上改变现状。
今天的时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社会转型、经济转轨、人心逐利。试问,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像张桂梅那样灵魂纯洁?能够坚守初心和使命?她在用自己的人生,改变别人的人生,用自己的灵魂去唤醒别人的灵魂。她是理想和信念的践行者,打动我们的是那份真诚,那份寄托,那份守候。还记得希望工程的那个大眼睛女孩,从网络上得知,她的命运已经彻底改变,考上大学,进入国企,当上代表,继续公益……而张老师也同样被这样一些求知的眼睛深深打动过。为了新中国的成立,无数仁人志士尤其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抛头颅洒热血,我想那些思想一定也深深地影响了她。
一段时间以来,身边也曾有一些不良风气暗流涌动,享乐主义走俏,有人甚至公然否定理想信念、忠诚奉献的价值和意义。这就提醒我们需要更加深刻地思考,为何和如何推动各条战线各行各业切实有效地向她学习、向她看齐。我想无非就是学习这种无私奉献精神,提升公民的思想境界,让大家发自内心地去关心和关怀国家民族的命运,并通过扎实的奋斗奉献自己的力量。我们今天都在向她学习就说明我们都还在追求进步,相反如果没有人愿意学习,那一定说明我们的社会出现了问题。反观一下,与张桂梅相比,我们身边很多同志确实还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还没有体味到奉献的境界和乐趣,没有意识到无私奉献和真诚付出是提升个人思想境界和人格升华的必经之路。我不禁又想到了“保持斗争精神”,坚决抵制部分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精神萎靡、贪图安逸、得过且过、知难而退等消极心态,努力倡导和引导昂扬向上、锐意进取、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精神状态必然是我们党不断开拓进取中的重要内容。
我个人也曾有幸被派往临沧市凤庆县的紫薇村进行新农村建设工作,也曾在村子的希望小学教了一些课、分享了一些知识,知道大山深处孩子们的点点滴滴。但与她相比,确实还是非常惭愧。再看周边我辈法治事业的同仁,有多少真正是为了理想信念而奋斗。即便是自己办案,都也还有很多的惰性,没有真正做到以写好判决以理服人、以法制统一为任、以人性悲悯为重。说来惭愧,更有几人将办案、办好案、办出精品案当做一种职业追求,一种互相比拼的动力?怕是有很多人也只是把完成办案指标、完成手头任务作为最高要求而已。而作为一名人民法官,恰恰更加需要坚守廉洁奉公的底线,为公平正义守护,为人权法治奋斗,在每一个自己审理的案件中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有了这样的对照检查,也就知道了更多的应该向她学习的地方。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再度提起这句话,其中的分量更加重了,内心的情怀更加真了。一个个不屈的奋进者,必定如一缕缕清泉,润泽云岭大地。于国于民于党,皆有助力、皆创功勋,他们是真正的云岭脊梁。我愿意向她、向所有同道的奋进者学习,扎根云岭,为中国梦的云南篇章贡献自己的力量。
张桂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与感悟篇三
她是党的十_大代表,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十大女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兴滇人才奖等 40多个荣誉称号的获得者,百名孩子口中的妈妈,山区女孩子的一线曙光,她以忘我的精神在华坪教育战线上辛勤奉献22年,用心血和汗水为华坪教育谱写着新篇章。她就是张桂梅。
一、全新办学模式创办免费的女子高中
2008 年 9 月 1日,在张桂梅老师的倡导下,在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和社会各界捐助下,丽江华坪女子高中开学了。女子高中是全国第一家全免费的高中,是践行教育公平的改革先遣队。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一切费用,同时也在党和老百姓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开学那天,一些家长放声哭起来,激动地喊出了:“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感谢全社会好心人!”
在女高建校 10年中,张桂梅老师先后失去了三位亲人,但每一次,都没能回去看一眼。但即便如此,在募捐中,她还是会遭到一些不解。甚至有次被人放狗出来追咬。小脑萎缩的她本来就不能很好的保持平衡,自然跑不过恶狗。一番撕咬后,看着被狗撕破的裤腿和流血的脚,想着自己的委屈,她坐在地上放声大哭。还有一次,在人群中募捐,被以为是骗子,被人在大庭广众之下把口水吐到脸上。张桂梅为了心中那份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默默承受着。
二、不忘教育初心用生命办学
办校 10 年来,3___个日夜身患重症、满身药味、满脸浮肿的张桂梅住在女子高中学生宿舍,与学生同吃、同住,陪伴学生学习。每天早上 5点钟起床,托着疲惫的身躯咬牙坚持到晚上 12 点 30 分才睡,周而复始,常年如此。
办校 10 年来,张桂梅每年春节一直坚持家访,亲自走访了1___名学生的家庭,没有在账上报过一分钱。学生来自丽江市四个县的各大山头,家访行程十万多公里。不管山路多么艰险,她从未退缩。车子到不了,便步行;步行走不稳,爬也要爬到。每次家访回来,她都要重病一次。张桂梅用柔弱的身躯扛过了病痛带来的巨大的痛苦,用共产党人的信念,支撑着走进每个孩子的家。
10年来,张桂梅老师为了女子高中,一直孜孜不倦的前行。用生命陪伴着女高的孩子,忘记了失去亲人的悲痛,忘记了别人诸多不解、非议和委屈,忘记了头顶上的一长串殊荣,忘记了折磨她的病痛和不幸,忘记了年龄和生死,以忘我的精神投入到党的教育事业的实现中。她坚信就是要让最底层的百姓看到希望;要让他们的孩子和所有孩子一样,享受教育的公平,享受到党和政府的阳光与温暖;学校就是要培养能回报社会、真正具有共产主义理想、能把自己从社会上得到的帮助再传递下去的学生。她曾经这样说过:“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三、打破常规改革创新以信仰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
女子高中靠什么走到了今天,刚开始的女子高中没有宿舍,没有食堂、厕所,没有围墙。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住在教室里,食堂、厕所和邻近的学校共用。困难可想而知,经常老师和学生哭成一片,教师辞职、学生不读是常有的事。这时,在张桂梅那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的影响下党支部率先打破传常规,以党建统领校建,开创了“五个一”党性常规活动,“五个一”即“全体党员一律佩戴党徽上班”、“每周重温一次入党誓词”、“每周唱一支革命经典歌曲”、“党员每周一次理论学习”、“组织党员每周观看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并写观后感交流”。
张桂梅之所以为党的教育事业、为人民的教育事业锲而不舍、坚定不移、无私奉献,就是因为她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虽病魔缠身,遭受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却始终把学生放在心上,把党的教育事业放在心上。
她把所有捐给她治病的钱和奖金、工资,共 70 多万元全部捐献出来修建乡村校舍,2024年,她把十_大党代表证、五一劳动奖章、奥运火炬和毕生获得的所有荣誉证书,毫无保留的全部交给了组织,全部保留在了县档案馆里。她说:“是党为她指引了一条光明的人生路,是党为她铺满了鲜花盛开的路,她所做的算不了什么,她就是要以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为党和人民奉献自己的全部。”
的梦想。张桂梅曾说过“人要有一种不倒的精神,一种忘我的精神、一种自信的精神,雨水冲不倒,大风刮不倒,只有我们坚持着,觉得自己能行,就不会倒,什么样的奇迹都会创造”。如今张桂梅让人熟知的不再仅仅是儿童之家的“张妈妈”了,更多的,她是山里女孩的“老师妈妈”,她创办的女子高中,免费为山里女孩提供教育,如今学校已真正成为山里女孩的“梦工场”、最贴心的“家”和党委政府联系群众的一做爱心之桥。
张桂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与感悟篇四
xx年1月,一场以向张桂梅学习为主题的“感恩行动”在丽江市迅速掀起,成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强大动力。张桂梅为何与"感恩”产生联系,她的感恩情怀源自何处?记者从她的人生轨迹中找到了答案。
出生于1957年的张桂梅,年轻时不仅长得非常漂亮,而且性格开朗,能歌善舞,对生活充满憧憬。她原本有一个幸福美好的家庭,夫妻双双在大理市的一所中学教书。但正当夫妻俩沉浸在甜蜜、美好的生活中时,不幸却突然降临到他们的头上,她的丈夫得了不治之症。为了给丈夫治病,她东奔西走到处借钱,能够借到钱的地方都借了,该花的钱都花了,但丈夫的病还是不见好转。1995年,身患癌症的丈夫离她而去,张桂梅陷入极度的悲痛之中。后来,在同事的帮助下,她决心重新振作起来,为了摆脱令她触景生情、伤感悲痛的环境,1996年8月,张桂梅从大理调到华坪,在这片完全陌生的土地上开始了新的工作和生活。
张桂梅经历了太多的磨难,但这些磨难更加激励起她对生活的爱和希望。想想那些学生期盼的目光,她咬紧牙关,回到学校把检查结果锁进抽屉。这一切,她没有告诉任何人,一直坚持到把学生送进考场才住进了医院。1997年7月,张桂梅做了肿瘤切除手术。手术后,医生要求她必须注意休息,最少要调养半年。可是为了学生,她在手术后的第24天,又走上了讲台。
张桂梅的事迹迅速传遍华坪大地。县政协委员来学校视察,校长在汇报时,介绍了她的情况。听了介绍以后,所有委员马上起立向她三鞠躬,并当场为她捐款6230元。县里召开第八次妇代会,全体代表和县领导都为她捐款。希望她好好治病。对此,张桂梅眼泪夺眶而出:“病无情,人有情,这是一些多好的人啊!”
发生在丈夫和她自己身上的两次磨难,使她想到,人与人之间是多么需要理解、帮助和支持呀!如果没有华坪人民,她的生命将无法延续。她说,她的生命属于华坪,把全部精力奉献给华坪人民。正是由于这种感恩的心态和情怀,张桂梅把人间最伟大的母爱献给了他的学生和那些失去父母而需要帮助的孩子们。
张桂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与感悟篇五
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也一样扎根山区农村,面对的一样是贫困的孩子,他们也一样想改变自己的命运,但唯一的出路就是学知识、学科学,我们一定要接过老教师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用心来工作,用心来教书。记住,这里—更需要我们!
女子高中成立之初的困难,是张桂梅始料不及的。山区条件艰苦,再加上张桂梅对工作要求严格,很多年轻教师难以适应。建校才半年,17名教师中有9名辞职,教学工作近乎瘫痪。
焦虑、沮丧的情绪包围了张桂梅。在留下来的8名教师中,有6名是共产党员。张桂梅把6名党员教师集中起来,重温了入党誓词,诵读了《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篇章。有的教师眼里泛起泪花,他们被张桂梅的无私打动,他们要和张桂梅一起,把女子高中办好,把大山里的女孩送入大学。
留住了教师,还要留住学生。家访成了张桂梅最重要的工作。很多学生的家在偏远山区,有的地方只能靠步行到达,但张桂梅要求自己“要亲自到每一个学生的家里去看看”。
与张桂梅多次同去的华坪县电视台记者王秀丽,对家访的路心有余悸。“在路上,我害怕得腿发抖,甚至觉得鞋底会被脚趾抓穿。在一些路段停车休息时,我连车都不敢下,害怕自己会不小心跌下山崖。”
张桂梅也害怕。一次,她坐乡政府工作人员的摩托车上山,“不敢低头,摩托车稍微歪一点,就会跌下悬崖粉身碎骨”。11年来,张桂梅在大山里走了近12万公里,对1345名学生进行了家访。家访途中,她摔断过肋骨、发过高烧、迷过路,还曾因身体虚弱晕倒在路上。
为了把儿童之家和女子高中顺利办下去,张桂梅不得不四处筹款,但这条路同样艰难。
一次,张桂梅到昆明某企业寻求帮助,未等她把话说完,企业领导就叫保安赶她走。张桂梅不走,保安就放狗出来追咬,小脑萎缩的她不能很好地保持平衡,衣服被狗撕破,脚上鲜血直流。无助的张桂梅坐在地上放声大哭。
还有一次,她在街头募捐,被人认为是骗子,有人还朝她脸上吐口水。离开人群后,疲惫、伤心、无助的她坐在街头靠着墙睡了过去,醒来时已是万家灯火。
后来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邀请她到北京录制了一期节目,这期节目为她募到了100多万元。
然而,没人知道,她才到北京就接到哥哥病危的电话,哥哥想在弥留之际见见离家几十年的妹妹。张桂梅思前想后,最终决定去录制节目。她怕错过时间人家就不让她上节目了,她怕不上节目就会失去筹款的机会。等她录完节目,哥哥已经过世。
张桂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与感悟篇六
关于青春,有各种纷繁绚烂的比喻;但我一心想把青春比作四季。
青春的流程也是如此,从稚语儿童到风中少年,再到执梦青年,再到......你可以猜到明天的天气,但你永远猜不到多年后到底是哪场大雨带走了你的青春。
青春过后,歌者习惯用歌曲来告别青春怀念青春,而作家习惯用细腻的笔触来追忆青春,摄影家则习惯用手中的相机在胶卷上印上多彩的年华剪影...等等。
如今这些事物都可以规整为一个主题——怀旧,但深入骨子的依然还是悔和伤,这时他们眼中的青春如同百年一遇的流星陨落一样珍贵。
忆往昔,追流年,伤流年...这一系列的关于怀忆青春的词汇都成为了签名中,作文中,小说中的惯用词,我一直觉得这样的词藻太过烂漫,与其挥写青春不如珍惜青春,因为我们仅十六七岁。
凭多年生活感悟和切身体会,生活中最好是的就是睡眠。我们把太多的时间埋葬在了这六块瓷砖大小的被窝中,在校园的生活规规矩矩,睡眠时间大于七小时。有人说七小时不多,但身为高二学生的我们就像即将奔赴沙场的军人,容不得片刻怠慢。我渐渐的也变得惜时如金,我战胜自己贪婪的睡意为学习争取更多的时间,如果我每天少在被窝中沉浸一小时,一年下来我就能比他人多十五天的生活,也为青春过后多留十五天的记忆。
如果说被窝是青春的坟墓,那么颓废就是青春的刺客。深夜依不就寝无所事事,那么你就应该告诫自己早点休息,争取更多时间给明天。因为你不是苏轼,没有月下独酌的情趣和即兴一曲水调歌头的才华,你不是李白,没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杂念。你我都是校园的靴子,都是社会的读者,我们应早起望初升之红日,聆清晨之鸟鸣,观鸣涧之溪流;把自己更多的时光投入到多娇的自然,将更多的时间慰藉自己的知识海洋。
努力做一个优质青年,让自己的青春埋葬在美好的峥嵘岁月里,多年后,一曲海阔天空,你是否会想起当年那个不羁放纵爱自由的你。青春是一场无知的奔忙,不要让颠沛流离的伤迷失了对美好的向往。
张桂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与感悟篇七
那是大约20年前的一天。山路边坐着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她手里拿着镰刀,身边放着一个破草筐,呆呆地望着另一座山头。张桂梅看见了,走过去问她:“你怎么了?”女孩回答:“我想读书,但是家里没钱,给我订婚了,收了彩礼要让我嫁人。”张桂梅找到女孩的父母试着劝返,说:“你们只要把孩子交给我就行,学费生活费都不用你们管了。”可即使这样,女孩的母亲仍坚决不同意孩子回校读书,甚至以死相逼。张桂梅无奈,只好把女孩留了下来。
怎么样才能救救这样的女孩子呢?这个难题久久萦绕在张桂梅心头。
当时的张桂梅,已经是华坪县出了名的“好老师”,还兼任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华坪儿童之家)的院长,是数十名孤儿的“妈妈”。
当老师,张桂梅发现“女学生读着读着就不见了”。她们不读书的理由多种多样:为了给弟弟交学费,姐姐被父母勒令退学回家干农活或外出打工;因为收了彩礼,十几岁的小姑娘也要准备嫁人了。当“妈妈”后,张桂梅又了解到儿童之家孩子们的身世,他们的母亲有的因杀死家暴的丈夫而获刑,有的因落后错误的分娩观念而死亡,留下孤苦无助的孩子。
“培养一个女孩,最少可以影响三代人。如果能培养有文化有责任的母亲,大山里的孩子就不会辍学,更不会成为孤儿。”一个现在看来依然有些“疯狂”的想法在张桂梅心中越来越清晰:“我想为这些大山里的女孩建一所免费的高中!”
为了这个“疯狂”的梦想,她开始四处奔走筹款,风吹雨淋,被冷落,被唾骂,却只筹得一两万元。直到20xx年,张桂梅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赴京参会期间,一篇题为《“我有一个梦想”》的采访报道让更多人理解了张桂梅的女高梦。
20xx年,在中央和各级政府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的支持下,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正式挂牌成立。这是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
华坪女高首届共招生100人。她们大都来自山区,多数没有达到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还有一些孤儿残疾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父母残疾的学生和下岗职工子女。但只要是女孩,只要还想上学,华坪女高都向她们敞开怀抱。三年后,她们中有96人坚持到最后参加高考,全部考上了大学。自20xx年有首届毕业生以来,学校综合排名连续10年位列丽江市一区四县榜首。
张桂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与感悟篇八
把党徽别在胸前,因为“看着就有力量”
这些年,张桂梅把自己的工资、奖金、捐款等100多万元,全都捐了出去。总工会给她慰问金,她一分不要,过年时一人1200元给了女高老师。有人送她新衣服,她转身送给了女高和育幼院的孩子,甚至是学生家长。大雪天去家访,看到学生和家长穿得单薄,她马上脱下棉衣,还让身边的人把棉衣脱下来,留给了这一家人。
提起把去世丈夫留下的唯一一件毛线背心给了生病的学生,她有点黯然神伤,但却说:“放那里也是放着。纪念死人不如给活人解决问题。”她不希望那个孩子知道这件事,她希望他永远不知道。
当天这位头发花白、皮肤黝黑的老人从椅子上起身,需要借两个人的力搀扶着。“扶她时要特别小心,不能碰到她右手上臂一个馒头大小的鼓包,会痛。”华坪县纪委监委干部吴燕说,张桂梅的双手常年痛得伸不开,贴满了膏药。
吴燕说:“她现在浑身上下都痛,有时候走路还要人扶。有的东西不能用钱来衡量。她为孩子们的付出,是真的把命搭进去了。”
张桂梅每天最多睡4个多小时,5点钟就起床,是全校起床最早的人。为的是给学生们摁亮下楼梯的路灯,只因为以前有孩子在那里摔过跤。
有学生突然生病被送去医院,她就担心得整宿睡不着:“等接到老师报平安的电话,我一看天已经亮了。”
张桂梅是全家最小的孩子,结婚前有哥哥姐姐宠,结婚后有丈夫宠。在喜洲时,她常下馆子,曾拿着4000块钱去成都,只是想吃顿豆花。而现在她却说,希望把人生奢侈的那一段省略掉,她想从一开始就和她的孩子们一起吃苦。
前几年,有朋友和她一起去家访。看到家徒四壁的场景,朋友说:“老百姓苦成这样,党员干什么去了。”这句批评像针一样扎进了她心里,也更坚定了她要帮助大山里女孩的决心。
她须臾没有忘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党徽她现在每天戴着睡觉,换衣服后第一件事,是把党徽别在胸前,因为“看着就有力量”。
那天,有个年轻小伙看到她胸前的党徽,管她叫老党员,还说自己也是党员。党徽成了这位老党员和青年党员的“接头暗号”。张桂梅说:“现在大家说愿意说自己是党员,觉得好光荣,挺好。”
张桂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与感悟篇九
“有人说我爱岗敬业,有人说我疯了。一个重病的人,为什么有浑身病却不死,比一个正常人还苦得起?因为我有追求和信念,有一种精神支撑着我,那就是共产党人的理想和信仰。”张桂梅校长的话格外有情感有分量。
1996年8月,张桂梅从云南省大理市喜洲镇调入偏远的丽江市华坪县任教。当时,她的爱人刚因病去世不久,为了给丈夫治病,她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尝尽了世态炎凉。
可刚到华坪一年,张桂梅又查出患有子宫肌瘤,需要立即住院治疗,为了不影响初三毕业班的教学进度,张桂梅带病上课,直到中考结束,才把患病的事告诉学校。张桂梅没想到,得知她生病后,学生和家长都送来了关心,华坪县妇联更发动全县为她捐款。
“这些真诚的关爱和无私的帮助,让我感受到人情的温暖,给我生命注入了一股股巨大的暖流,使我的热血奔腾了起来,点燃了我活下去的愿望和信心。”张桂梅对自己说,“活着吧,好好活下去。这片热土上的父老乡亲,是你们救了我,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决心用这第二次生命来报答这片热土,来报答父老乡亲们”。
1998年4月,张桂梅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她在党旗下庄严宣誓:“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华坪女高办学之初,条件极其艰苦。不到半年,第一批进校的17名教职工走了9个,学校教学工作几近瘫痪。这所学校还能办下去吗?张桂梅却在翻看着教师资料时突然眼前一亮:留下的8名教师中6名是党员!
“只要党组织在,只要党员带头干,学校就不会垮!”
张桂梅迅速把6名党员教师组织起来,建立党支部,重温入党誓词,大家眼里泛着泪,紧握右拳向党旗保证:一定要把女子高中办好!一定要把大山里的女孩送入大学!
什么力量可以让人不断突破自我,实现超越?
张桂梅提出以“党建统领教学”,开创“五个一”党性常规活动,并一直坚持下来:全体党员一律佩戴党徽上班、每周重温一次入党誓词、每周唱一支革命歌曲、每周观看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并写观后感交流、每周组织一次理论学习,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有效凝聚和壮大了教师队伍力量。
党员教师韦堂芸左脚骨折,不顾医生要求静养的建议,拄着双拐给学生上课。党员教师勾学华,婚礼当天即赶回学校。资助学生、义务补课,这样的事在女高屡见不鲜,有教师这些年来的义务加班时间累计达5760多个小时。
张桂梅一边嚷着“缺老师”,一边坚定地说:“女子高中的底子已经打好了,将来接班人只要是党员,只要有这种忘我、无私的精神,那肯定比我干得好,共产党员肯定一代更比一代强”。
对学生,华坪女高也花大力气开展党性教育。张桂梅提出了“革命传统立校,红色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学校还紧紧依托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共党史等改进课堂教学,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各个环节,广泛开展读原著、听专题报告、谈心得体会、看影像资料等活动;学唱革命歌曲,听江姐、刘胡兰、赵一曼的英雄故事,定期举办“重温入党誓词,缅怀伟人功绩”等主题教育活动,使红色文化教育内化为一种文化自觉。如今,一走进女高操场,远远地就会被“共产党人顶天立地代代相传”几个巨幅红字锁住目光,校园里随处可见长征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传统宣传组画。
时代在变,这样的教育会不会过时了?
“唱国歌是什么状态,唱《英雄赞歌》是什么状态,它是提精神的,那是魂啊,学校要把这种‘魂’立起来。”
“对学生进行红色教育很有必要,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不能丢,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不能丢,在学生心中埋下红色教育的种子很重要。我就是要为党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信仰要坚定,必须信仰共产主义,要记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忠诚于党。我希望女子高中的孩子出去就变成星星之火,长成燎原之势。”
华坪女高毕业生多选择了医生、教师、警察等相关专业和职业,在求学、工作过程中积极参与公益、扶贫项目,主动投身偏远、贫困甚至危险地区的建设和发展。看到学生作出这样的人生选择,张桂梅感到欣慰,心里想的是:“共产党后继有人了,而且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张桂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与感悟篇十
云南一位县级领导在教育局工作的时候,有幸和张老师有了面对面的`接触。
2008年香港教育工会组织了“向张桂梅老师学习分享活动”,一行30多人到了儿童福利院看望张桂梅老师。
香港教育工会的副理事长李副秘书长临行前,特意递了个信封给这位领导,说“张老师身体虚弱需要加强营养,建议每天喝袋牛奶,但没有冰箱牛奶不易存储,上半年我给了她3000元嘱咐她买个冰箱,昨天去她住房看没有买,这笔钱都用孩子们身上了!这里面有2600元,请你在张老师搬到新的儿童福利院时,帮忙用这笔钱给她买个冰箱,拜托了!”这位领导深深地感受到了李副秘书长的用心良苦,接受了这个重托。
可还没等到张老师搬新家,组织安排这位领导到了新的岗位,临行前他到儿童福利院看望张老师,一是辞行,二是把李副秘书长的心意告知张老师。他诚恳地对张老师说,“请您不要辜负李副秘书长的心意,一定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这笔钱只能用来买冰箱……”再三嘱托后便离开了。
半年之后,这位领导到新福利院看望张老师,发现宿舍里除了原有的书和物件外,没有看到冰箱的影子!“牛奶只是我喝,孩子们却没得喝,我怎么能喝呢?”张老师说到。
后来知道张老师把钱用在购买孩子们的生活用品上了。这位领导深深地自责,觉得辜负了李副秘书长的重托!耳边回响起秘书长的话“张桂梅老师的身体太弱了,她的工资不用在自己身上,连我们寄给她买药的钱,她也用在孩子们身上了,请你给她买个冰箱,华坪天气热,鲜奶必须放冰箱保鲜,希望她能每天喝上一袋鲜奶。”
万般懊悔之后,这位领导陷入沉思,每天喝一袋牛奶于常人不过是平常之事无可厚非,况且身体健康需要,张老师却视为奢侈,孩子们有的她才能有,有人说张老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真诚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