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镜科学教案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放大镜科学教案设计篇一
在一次区域游戏活动中,我偶然发现,孩子们对放大镜、望远镜等工具十分的感兴趣,还有得孩子拿着放大镜在地上照着什么。但是,放大镜的用法并不如我所愿。从幼儿的举动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大部分幼儿乐意使用放大镜,但在使用的过程中,有的幼儿将放大镜紧紧贴着眼睛,有的幼儿将放大镜贴在被照的物体上,显然,幼儿只是认识放大镜而已,对其使用方法及具体功用却并不了解。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堂中班科学活动,使幼儿了解放大镜的功用及使用方法,体会使用工具观察的乐趣。
1、了解和发现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影像的功能,并会正确使用放大镜。
2、在活动中,幼儿能自主探索和细心观察,萌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3、发现放大镜里的秘密,感受放大镜的神奇之处。
1、幼儿已有过玩放大镜的经验
2、课件《放大镜的秘密》
3、幼儿操作材料、实物放大镜人手一份,纸笔
重点:通过活动,发现放大镜里的秘密,萌发科学探索的兴趣。
由于先前幼儿已经在区域活动中自由探索过放大镜的秘密,也对这种工具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但是他们似乎没有掌握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所以,我设计了“找找小瓢虫”的游戏,将红色的、很小的“小瓢虫”隐藏在“森林”图片中,请幼儿一一寻找出来,从而引出请放大镜来帮忙,这让幼儿切实地感受到放大镜的作用。而随后的游戏“这些瓢虫一样吗”,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寻找相同的“小瓢虫”,鼓励幼儿在不断操作、尝试的过程中,了解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最后一个环节 “生活中的放大镜”则扩大了幼儿的视野,使他们进一步了解放大镜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从生活中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放大镜是一个重要的观察工具,因此,我产生了设计集体学习活动的想法,希望通过集体学习活动,使幼儿了解放大镜的功用及使用方法,体会使用工具观察的乐趣。
放大镜科学教案设计篇二
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1节课
1、谈话:这个单元我们研究微小世界。(板书:微小世界)
2、提问:什么是微小世界?(细菌,细胞,病毒等)。
3.提问:微小世界是什么样的呢,人类是怎么观察到的?需要借助一些观察工具是吗?用什么呢?
介绍:通常我们都是借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这样的观察工具来帮助我们了解微小世界的有关知识,本单元我们就重点研究放大镜,显微镜,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放大镜》(板书课题:放大镜)
1、师出示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谁能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来介绍一下放大镜。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各种放大镜根据用途不同,所以结构也有所不同。顺便介绍修表用放大镜,鉴定珠宝用放大镜,台式放大镜。)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教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
①目、镜、物三者,目、物不动,镜动。
②目、镜不动,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放大镜
构造:镜架、镜片(凸透——“凸透”镜)
作用:“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细节
用途:……
放大镜科学教案设计篇三
科学概念: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过程与方法:
1、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
2、用图记录观察结果。
3、自制食盐等晶体。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秘密的兴趣。
2、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
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
制作晶体。
分组观察器材: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矿物晶体……
教师演示器材:各种晶体及晶体用途的图片或多媒体,制作好的大晶体及器材
观察美丽的晶体
画一画我们记忆中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上节课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小小的昆虫,今天我们要运用放大镜来看一些物质。糖、盐、味精是大家所熟悉的物质,首先请你在科学记录本上画一画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
放大镜科学教案设计篇四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放大镜是“凸”“透”镜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放大镜
构造:镜架、镜片(凸透——“凸透”镜)
作用:“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细节
放大镜科学教案设计篇五
1.观察、比较、想象常见物体在放大镜下奇妙的视觉效果。
2.尝试使用放大镜进行细致的观察,体验探索的乐趣。
1.人手一个放大镜
2.人手一份观察用的图片。
3. ppt。
1.观察和猜想
2.想象和比较
3.使用放大镜
4.拓展和升华
一、观察和猜想
1.师: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些图片,我们一起看看、说说、聊聊,好吗?好,眼睛看过来!
2.出示ppt1,提问:
(1)请看,像什么?想象一下,可能是什么?(你们看,这圆圆的,像*,像*,像……一样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
(2)出示ppt2:对啊,是神奇的放大镜,把普通的蝴蝶翅膀变得像*,像*,像……那么奇妙!
3.(1)接下来是听。听,需要一些时间,请安静地听。(播放鸟鸣声)提问:这是谁的声音?什么声音?
(2)出示ppt3:是啊,灵敏的耳朵从声音里听出是鸟儿在唱歌。刚才放大镜把蝴蝶的翅膀变得那么奇妙。现在,你们想象一下,小鸟的羽毛在放大镜下,可能会是怎样的呢?
(3)把你的猜想藏在心里,我们一起来看看,放大镜下的.小鸟羽毛跟你想象得一样吗?出示ppt4,幼儿自由说。
二、想象和比较
1.刚才,我们看了放大镜下的动物,现在看看植物。
(1)出示ppt5:看看,这像什么?
(2)这粉色的是放大镜下的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ppt6,是什么呢?
2.看好动物、植物,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放大镜下,我们生活中的东西。
(1)出示ppt7:看仔细哦!
(2)它真的是冰块吗?出示ppt8:哦,它是放大镜下的……糖。
(3)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白砂糖,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会比较吗?
(4)平时见到的砂糖,小小的、细细的,放大镜下的砂糖呢?大大的、方方的。
(5)出示放大镜:就是这个放大镜,放大了奇妙的蝴蝶翅膀,放大了动物和植物,还放大了我们经常见到的砂糖。
3.接下来要用放大镜看的东西,和我们自己有关系,可能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
(1)出示ppt9:仔细观察,再认真找找,它放大了我们身上的哪一部分?
(2)出示ppt10:是手指吗?在你们的座位下面就有一个放大镜,拿出来,找找朋友,找找你自己身上,是手指吗?
(3)放大镜怎样才能看清楚?能告诉老师吗?刚才你们都用过了,靠得很近吗?不能太近,有点儿距离。原来,放大镜要对准要照的东西,调整好距离呢!试试看,看看自己的手,看看你朋友的手。
4.收起放大镜。
5.(1)出示ppt11:猜猜看,这又是身体的哪儿?
(2)出示ppt12:哦,原来是舌头!赶紧拿出你们的放大镜,看看你朋友的舌头,是这样的吗?(你们学会调整距离看了,真好!)
(3)简单介绍:使用放大镜的时候,不用太靠近眼晴,也不用太靠近物品,只要对准物品,调整到最佳距离就行了。
(4)总结:孩子们,放大镜不仅能让蝴蝶的翅膀、生活中的物品,还有我们身上的东西变得奇妙,还能让好多东西变得奇妙呢!
(5)如果你有放大镜,你会照什么?有了放大镜,有了探索的工具,你们有了那么多的想法。好的,你们都可以去试试看!
三、使用放大镜
1.出示ppt13,提问:白白的纸上有什么东西?能看得清楚吗?用什么来看?放大镜能让看不清的东西看清楚。来,把白白的纸拿出来,带着问题去发现哦!你看到了什么?小东西用放大镜,就能看清楚。请你带着问题去观察,图片上是谁?能学做一下1号的动作吗?2号的方向是怎么样的?3号、4号手里拿着什么?
2.幼儿操作:幼儿使用放大镜自己观察,鼓励专注观察的幼儿。
3.收拾纸和放大镜,物归原处。
4.讨论:谁能学做一下1号的动作?2号的方向是怎么样的?3号和4号手里拿着什么?
5.出示ppt14,电脑里也有放大镜,就是这个加号。
6.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ppt15,逐一验证。
四、拓展和升华
1.孩子们,放大镜可以放大动物、植物,生活中的东西,身体的部位……还能放大什么呢?出示ppt16:请看,放大镜还能放大丑丑的东西,这是一个著名的科学实验,日本的江本胜博士做了这样的实验:当人们对着水,说难听和凶狠的粗话,在放大镜下,水就是这样丑丑的、可怕的样子。再看ppt17。
2.出示ppt18,可是当人们对着水,说爱和感谢的时候,水在放大镜下会变成什么样子呢?逐一出示ppt19-23。
3.总结:我看到你们笑了,你们感受到了。其实,你们也能做放大镜,不信,请起立,转过去,对着客人老师笑一笑。你会把一个微笑放大成好多的微笑,看到老师们笑了吗?好的,跟客人老师们再见,记得做一个微笑的放大镜哦!
活动反思
这节活动主要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想象常见物体在放大镜下奇妙的视觉效果,其次是尝试使用放大镜进行细致的观察,体验探索的乐趣。活动开展得较顺利,但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现反思如下:
放大镜的倍数不够,孩子不能很直接地体验放大的神奇效果。
使用放大镜的时候指导不够,部分幼儿还不能熟练掌握放大镜的正确用法。
前面第一、第二部分聊得太多、占用的时间太长,导致第三部分太赶。
放大镜科学教案设计篇六
本课将带领学生进人另一个新的观察领域一一晶体世界。晶体指组成物质内部的微粒按一定空间次序排列形成的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比如食盐是氯化钠的晶体,味精是谷氨酸钠的晶体,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和天上飘下的雪花,是水的晶体。
晶体是美丽的,也是非常有用的,在生产、生活及科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大多数物质的晶体是用肉眼看不见的,我们只有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甚至x光才能看到。晶体是许多固态物质的一种结构。过去学生观察物质,很少从结构的角度去观察,本课的观察活动将使他们对身边的物质有着更深一层的了解。相信在我们带领学生走进这个世界之后,学生很快就会对奇妙的晶体世界着迷,从此对它热情关注。
“微小世界”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单元,所涉及的内容很广,但教学重点不是这些方面的知识,而是拓展学生观察的范围,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在活动中让他们学习和领悟使用观察工具的好处,独立研究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学生对晶体是陌生的,但晶体是美丽的,也是非常有用的,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都有着很广泛的用途。本课教学是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知道物质内部是有一定结构的,晶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对拓展学生对自然界物质的认识是有意义的。
(一)科学概念: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教科学词汇:晶体学
(二)过程与方法:
目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用图记录观察结果;自制食盐等晶体。标科学方法:实验探究、记录分析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秘密的兴趣,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教学重点: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
制作晶体
说明与提醒各种晶体及晶体用分组观察器材:放大镜
1.选择大颗粒结晶的教学途的图片或多媒体盐、味精、烧杯、滴管、玻味精,不要选粉状的。准备课件,制作好的大晶璃片,矿物晶体。
2.课外搜集有关晶体体及器材。的资料,包括图片、用途等。
回忆用放大镜观察后赏一赏做一做谈一谈画一画看一看说一说晶体图片食盐晶体晶体用途活动过程基础设计
一、画一画
画一画我们记忆中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同学们,白糖、食盐、味精这三种物质你们认识吗?首先请你在记录单上画一画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
二、看一看
看一看放大镜下的食盐、白糖、味精的小颗粒。食盐、白糖和味精真的是我们记忆中的形状吗?接下来我们借助放大镜观察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将放大镜下的颗粒形状画在记录单上。
三、说一说
说一说晶体形状我们借助放大镜观察到的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形状是怎样的呢?(食盐和白糖都是立方体状的颗粒,味精是柱状的颗粒。)它们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呢?
教师小结:在放大镜下看到的食盐、白糖、味精,虽然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但同一种物质的颗粒都是有规则的几何形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板书:晶体
四、赏一赏
老师搜索一些漂亮的晶体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让学生感受来自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的。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是有规则的。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今天我们就用放大镜来看看它们的真面目。播放晶体课件。
五、做一做
在自然界里很多物质都是晶体,有的晶体是从溶液中产生的,比如:海水蒸发得到盐的晶体,有的晶体是在压力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石的晶体。其实我们也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出一些晶体,你们想试一试吗?制作晶体通常有两种方法:减少水分、降低温度。今天我们就利用第一种方法——减少水分法,你们认为这个实验怎么操作呢?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我们再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也许能给你一些启发。同学们,你们会做了吗?不过老师还有一些要求:(出示实验要求的有关课件)记住了吗?开始吧!学生活动、汇报。结合课件介绍食盐的形成。食盐来之不易,以后实验用盐时、生活中,我们该怎么做呢?
六、谈一谈
这些美丽的晶体是怎么形成的?它们有什么用途呢?你们课外搜集到了哪些有关晶体的资料呢?谁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学生交流。老师也找到一些这方面的资料,大家一起看一看。自然界中的绝大多数物质都是晶体,晶体是一类美丽、奇妙而又十分重要的物体,它既具有特殊的结构,又有着优异的性能,但是,到今天为止,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体会呢?谁想和大家说一说?老师希望你们在课后的探索中能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
放大镜科学教案设计篇七
1、了解放大镜是不同于普通镜片中间厚两边薄的镜子。而且它还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2、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3、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增强探索微小世界的兴趣。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了解放大镜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难点:学生正确、规范使用放大镜,体验到放大镜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还能看到物体的许多细节。
教学准备:
演示材料: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三种)、教学课件。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有不同放大倍数的)、小六字号的字条、树叶、普通的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学方法:实际操作。
教学过程:。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请了特殊的宝贝过来和大家一起来玩,想必这节课会很有意思,(伸出用布包的镜子来)你们猜这是什么呀,那有谁可以过来摸一摸这是什么啊。
生:可能是个小镜子,硬硬的……
生:可能是只笔。
师:那我们怎么才能知道里面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生:打开看看。
师:对。当你从表面不知道这是什么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打开的方法看一看。(郑重的把包的放大镜放在展示台上慢慢打开上面一点)师:现在猜一下,这里会是什么。
生:镜子。(再打开下面一部分)
师:这是什么?
生:木棒,木棒。(再全打开)
生:是把的圆镜子。
师:到底叫什么名字呢?
生:放大镜。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见我爷爷拿过。
生:我家里有。师指着另一个知道的孩子: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师:对,它真的就叫放大镜。(板书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放大镜的秘密好不好。(把放大镜的图片放到黑板上,把放大镜的名字放上去)
师:平时玩过放大镜的举手。生举手。你是怎么玩的?
生:老师我拿着放大镜去照蚂蚁来。
生:我去照字来。
生:我没玩过放大镜。但是我玩过我奶奶的老花镜来。
师:每个小组长的桌洞里,我给每位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放大镜(3个低倍,1个高倍)大家想不想玩?
生:想玩。
师:想玩可以。但是老师有要求,会玩的才能玩。老师的要求你能做到吗?
师:小组长轻轻的拿出来。注意要求一放大镜是玻璃做的,我们要轻拿轻放。要求二不要拿着放大镜对着太阳,那样会灼伤眼睛。明白我的要求了吗?
师:老师就喜欢遵守规则的小朋友。
师:好。那我们先看一看摸一摸它和我们普通的玻璃片有什么不一样生看摸。
师:你们有什么新发现了吗?
生:中间厚两边薄。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
生:我一摸就摸出来的。
师:那你给大家摸摸看看吧。
生:我摸中间时两手有这么大的距离,而摸这里边上就有这么大的距离。
师:你们都摸摸自己的放大镜都是这样的吗?
生:我发现放大镜的外面都是有个塑料框。
师:他说的是真的吗?赶快举出你的放大镜看看是不是这样的呢。
师:哦,都有个塑料框。太棒了,他把每个放大镜都有的共性告诉大家了。你是一个会总结的孩子。(板书名称)其他小朋友还有什么发现?
生:还有个把。
师:看看是不是都有个把。我们把这个把称作镜柄。
师:孩子们真聪明我们认识了放大镜。大家想不想运用上它来观察新事物。
师:先别着急观察之前我们仍然有要求。大家来看一下大屏幕,(使用放大镜时,手持放大镜柄,用放大镜慢慢的靠近想观察的事物,直到看清物体为止,观察你想要观察的事物和之前有什么不同,注意放大镜不要晃动哦)?
师:现在你明白了吗?明白了。
师:谁再展示展示应该怎样来使用放大镜。生展示。
(设计目的:学会借助工具观察事物)?
师:真不错。你是个活学活用的小孩子。好现在我们就去观察个字条。能玩出新发现的孩子老师才喜欢。
师:组长拿出1号袋,拿出里面的字条。开始玩吧。师下去观察孩子的发现。
生:能把物体放大。
生:我的放大镜放的大。
师:放大?是吗?那你上来演示一下它怎么放大的吧。(孩子来展示台先把字条放上去。
师:你们记住多大小了吗?你放大给其他同学看看。生放上放大镜来看)
师:放大了没有吗?真的能放大。
师:有没有小朋友感觉你放大的比他的还要大呢。高倍的放大镜上来演示。
师:老师这还有个放大镜,老师也试试。再放上一遍。刚才我们发现放大镜放大字了,那它除了能放大字它还能放大别的吗?同学们想不想研究一下。
师:你们想放大什么?
生:(发散思维说)放大指纹。
师:可以放大你身体的任何部位。
生:可以放大字体。
生:可以放大笔,文具盒。
师:你们想用放大镜观察这么多的东西啊。你们感兴趣的这些东西都可以用放大镜来观察。但是很遗憾,今天老师没有把小朋友们想观察的东西都带过来。但是每个小组老师都给大家准备了(课件招打出来)昆虫的盒子,里面有小蚂蚁、瓢虫、树叶或标本。同学们用放大镜来观察这些事物,来看看它们放大后到底是什么样子好不好?好。观察。
(设计目的:知道放大镜能观察物体的细节)
师:记住观察的时候要告诉我放大了之后他们是什么样子。
师:谁有新发现了。有两个以上发现的先上来展示。生把东西放上实物展台。先说你发现了什么。然后用放大镜在展台上展示一下。生展示观察蚂蚁。
生:我看到了蚂蚁肚子上有斜纹了。
生:我看到腿上的花纹了。
生:我看到蚂蚁的嘴巴了。
师:本身我们不用放大镜看不大清楚这么多细节,而用了放大镜我们能看到这么多的细节。(板书:放大镜可以帮助我们观察物体的更多细节)
师:谁还观察了蚂蚁。你还有不一样的发现吗?那你也上来展示一下吧。我们今天是运用放大镜观察了我们想观察的事物,你知不知道生活当中,叔叔阿姨是用放大镜观察什么了呢?你们想不想知道?(放视频看放大镜的应用,望远镜是变形的放大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发明了各种特殊的放大镜,他们的作用就更大了。
科学家利用放大镜制作了这么多的工具。那我们能不能利用身边的事物来制作一个放大镜呢?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滴管和水,你知道吗,用他们也能做出放大镜来。这是滴管,我把它放到水里使劲一捏,滴管就吸饱了,然后我把里面的水放出来,它有可能就会变成一个放大镜,你们信不信、你们试一试,你想放大什么,你就把吸饱的水滴在你想放大的小物品上(注意小物品不要比水滴大)
生开始操作。
师:怎么样你成功的发现放大了吗?生:看到了。
原来水滴也是天然的放大镜。看来科学无处不在,在我们的身边就有。
总结:我们这一节课都在玩什么呀?放大镜。玩放大镜你都发现了什么呀?我知道了……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一种科学上观察的工具—放大镜,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工具帮助你们进行科学观察你们愿不愿意继续学科学呀?让我们一起一下口号。”我们爱科学”。
放大镜科学教案设计篇八
1、了解放大镜的作用,知道放大镜可以放大观察物体。
2、利用放大镜来观察物体,感受其中的变化。
【自由选择活动-科学领域】-big eye small eye活动纸- 放大镜(可以放大看吗?)
1. 观看动画片【放大镜】,说说放大镜的作用并找找我们周围和放大镜作用相似的物体。
- 用放大镜可以干什么?
- 小的字可以放大,小的昆虫也可以放大观察。
- 还可以干什么呢?
- 找找我们周围和放大镜作用相似的物品,都有什么呢?
- 利用放大镜来观察物体。
2. 观看视频【放大镜】,了解实验的目标,备品和实验顺序。
- 今天我们要做的实验叫什么?
- 做实验的时候都需要哪些东西呢?
- 用放大镜怎样观察植物呢?
- 看一看实验顺序 。
1)用眼睛观察植物的叶子。
2)用放大镜仔细地观察。
【活动1:利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叶子。】
3. 利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叶子。
- 让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植物怎么样?
- 我们来观察植物的叶子吧,植物的叶子上有怎样的花纹呢?
4.实验结束后,big eye small eye活动纸- 放大镜(可以放大)写出实验结果。
阳光明媚,无风的时候,到外边用放大镜来聚光。
用正确的方法使用放大镜,不是把放大镜放在眼睛前而是把放大镜放在物体的前面。
对于是否理解放大镜的性质进行评价。
放大镜上有凸透镜,阳光照射在放大镜上,阳光通过凸透镜聚集的点就叫做焦点。这样通过放大镜的阳光聚合在一点上就可以把纸点燃了。
放大镜科学教案设计篇九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过程与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认识到使用工具观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可以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
2、 发展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通过放大镜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
【教学难点】用图或文字记录放大镜下的昆虫肢体及生活习性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昆虫或昆虫器官标本、放大镜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奇特的身体构造
1、科学家故事导入:
师:在地球上有一个庞大的昆虫家族,它们种类数量繁多,每一种都有着特殊的身体构造与特有的生活习性,由于它们个头太小,常常被我们忽略。但有一些执着的研究者,他们常与这些小家伙为伍并以观察它们的生活为乐。比如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他用整整一生的时间在田野里对昆虫进行观察,发现了许多昆虫的趣事,写出了著名的《昆虫记》。现代的研究者运用更为先进的摄影设备对昆虫世界进行拍摄,让我们来看看摄像机镜头下的奇妙的昆虫世界吧!(师播放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
2、用肉眼观察昆虫肢体
1) 师:昆虫世界如此奇妙,看看我们能发现些什么?把你们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 分组观察:提供给学生各种昆虫的标本或昆虫肢体的标本。
3、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肢体
1) 师:这些家伙比较小,让我们用上放大镜,看看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同样把你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 交流观察发现:学生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交流自己组的观察发现。通过观察发现,辅之以学生的相关课外知识,丰富学生对昆虫世界的了解,激发学生研究昆虫世界的兴趣。教师事先也可以准备一些关于昆虫资料,在学生交流时用以补充。
二、昆虫的生活习性
1、阅读第6页观察实例: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
2、课外观察实践:选择一种昆虫作为你们的观察对象,看看它们是如何吃食、活动、筑巢……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可供观察的昆虫(供参考):苍蝇、蚊子、蝴蝶、蚂蚁、蟑螂、蚱蜢、蚜虫、瓢虫、蜜蜂……
板书设计: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奇特的身体构造:复眼——由小眼组成
触角——形状结构各异
足——密布细毛,有钩爪
……
实践活动:借助放大镜观察昆虫的生活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