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亡羊补牢揠苗助长教学反思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亡羊补牢揠苗助长教学反思篇一
我和三b班的孩子一起将《亡羊补牢》这节课呈现在大家的面前,教学结束后,静下心将授课的过程回顾了一遍又一遍,经过反思我收获了以下几点:
《亡羊补牢》是一则寓言,内容比较简单,如何使学生一上课就有浓厚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呢?我根据三年级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在导入时让学生们去读一则文言文形式的寓言故事,孩子们通过文中的几个字猜测到这则寓言是已经学过的《守株待兔》。在这里我顺势告诉了孩子们寓言的特点是篇幅短小,语言凝练,常常蕴深刻哲理于浅显语言和生动故事中。我告诉孩子们这则寓言出自《战国策》,引出了今天要学习的另一则寓言《亡羊补牢》。这样的导入,不但激发了孩子们学习寓言故事的兴趣,同时也推荐给孩子们《战国策》这部国学经典。
在引出课题后,我鼓励孩子们大胆地去质疑,让他们去猜想为什么会“亡羊”。结合学生提的问题,引导学生去自主读文。
学习词语,理解字义,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件枯燥乏味的事。我在这节课中采用了多种方式让孩子们去理解字义。例如简单的“则”的意思,我就让孩子们直接回答,并加以表扬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有的词语比较有意思,我就为孩子们创设一个主动感悟自主选择的机会,促成他们的个性发展。例如学习“窟窿”一词时,我想如果由老师直接讲出意思来,学生的印象就不会太深刻。于是我先让孩子从部首“穴”了解“窟窿”就是洞。然后然给孩子们用手势来表示“窟窿”,孩子们互相讨论着,都在比划着。这时一对孩子发生了争执,男孩比划了一个拳头大小的洞,女孩不同意,比划出了更大的洞。其他孩子面对这样的状况,都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我问孩子们:“大家为什么觉得洞有这么大呢?说说你的理由。”一个学生激动地站起来,说道:“他的洞太小了,狼不可能钻进去,应该是这样大的洞,因为狼得从这样大的洞里钻进去,最后才可以叼走羊啊!”整个过程,孩子们非常认真和执著。
通过他们的自感自悟,得出了本课的“窟窿”是能钻得过一只狼和一只羊的大洞。当他们得到我的肯定后,脸上都露出了高兴的笑容。多可爱的孩子!就这样,枯燥的学习词语,也变得精彩纷呈了!
这则寓言虽然短小,但是读起来也特别有意思。在学习第一自然段时,孩子们说出了亡羊和补牢的因果关系,我就让他们练习用“因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为”来说话,体会汉语的特别之处。在指导朗读方面,我注重让孩子们先体会感悟,再朗读。养羊人有两次丢羊的经过。第一次他是满不在乎,街坊劝说的话,他没当回事;第二次他很后悔,觉得应该按照街坊说的去做,并立即动手将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指导朗读时,我引导学生抓住养羊人对两次丢羊的不同反应来练习朗读。我先让孩子们说说养羊人的心情,再让孩子们自读、分角色读、比赛读,通过反复地读,达到理解寓言含义的目的。
孩子们通过学习都能明白这则寓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那如何让他们印象更加深刻呢?我通过讲述自己的一件牙疼及时医治的事情给他们起了个头,这下话匣子打开了,孩子们纷纷说出自己在生活中自己遇到的,听到的,看到的这类“亡羊补牢”的事情。这样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理解寓意的基础上,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感受,使学生真正受益。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课堂的最后,我总结了学习寓言故事的方法,希望孩子们能用这样的学习方法自己去解读更多的寓言故事,明白更多的人生道理。
1、新课标指出:文本的内涵非常丰富,学生对文本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然而,准备这堂课的时间比较仓促,我仅仅解读了文本的表面,没有去挖掘出更深的东西。例如在后面的课堂中有位老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狼是怎么想的?我备课只备了自己看到的东西,而没有进行深思。
2、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时间不充分。很多孩子为了完成课堂练习,没有好好地去品读课文。
3、课堂语言还不够精炼,没有放手让孩子们去说,总觉得还是自己在引导着孩子上课。这几点都是我在今后的教学要注意和深思的。
亡羊补牢揠苗助长教学反思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读“窟窿,叼、劝”4个生字,会写“寓、则、窟窿、狼、叼”等9个生字。
2.联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窟窿、街坊、劝说”和课题“亡羊补牢”的意思。
3.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述故事大意。
4.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寓言”,学生齐读,说一说什么是寓言。
2、读课题《寓言两则》,怎么理解“则”。
3、齐读第一则寓言题目:亡羊补牢。
二、自读课文,生字过关
1、自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2、生词过关:羊圈窟窿叼走劝说街坊后悔。
(1)小老师领读,重点关注:窿、坊读轻声,多音字“圈”。
(2)去掉拼音,小组开火车过关。
(3)全班齐读。
三、概括大意,总结寓意
能力迁移,运用学习《燕子专列》的方法,根据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分段,再圈一圈关键词,加上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大意。
1、起因:
2、经过:
(1)羊叼走了,谁来帮助他了?(街坊,指导朗读,提醒轻声)怎么帮助的?(劝说)
板书关键词::“劝说”是怎样劝说的?
ppt出示:“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哪个窟窿吧。”指生朗读(有一点点着急,你比她更着急)齐读。
ppt出示:“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他的意思是什么?你赞同他的说法吗?(羊已经丢了,不用修羊圈了)补充板书“不听”
(2)ppt出示第3、4自然段,关键字:“又叼走”
(3)用上因为所以把经过说清楚(因为不听劝说,所以羊又被叼走了)
3、结果:
(1)结果是什么?关键词1:“后悔”。
ppt出示“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你能给他换个说法吗?
出示:他很后悔,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男女生读,提问:这两句话意思一样吗?
ppt出示红字提醒“双重否定句”“肯定句”。
师:把不字去掉,双重否定句就变成了肯定句,句子的意思是一样的
男女合作读这两句话,相同句型练习。
(2)填空:他很后悔,是因为。
接受劝告,他堵上了窟窿,羊也。
(3)关键词:“堵上”关键词:“没丢”
(4)概括全文大意
4、理解“亡”、“牢”的意思
本来“亡”“牢”的意思是什么?那联系课文,你知道他们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吗?连起来说一说。
5、读了这个故事,懂得了什么道理?
揭示寓意
ppt出示:一个人有错并不要紧,只要能及时纠正,就不算晚。
四、课后延伸
用同样的方法读寓言,再讲给大人听。
亡羊补牢揠苗助长教学反思篇三
亡羊补牢是一个成语故事。由于这则寓言较短,所以一课时完成。在设计教学时,我根据学习寓言的三个步骤来教学。首先是理解题意。我以文章题目为突破口,直奔重点。
“亡羊补牢”这个题目是对文章的高度概括,抓住了课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重要脉络。因此在教学中,我就以选择“亡、补、牢”这几个个字意思,让学生读课文。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要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字意,又为对下文的学习做好了铺垫。然后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组内学习课文内容。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了使用自由读、引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法的读、多层次的读让学生体会感悟,从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如临其境。
在理解课文时,采用了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例如:在理解“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这句话时,就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此句的意思。接着引出养羊人的这种态度对不对?你作为他的朋友快劝劝他吧。让学生发挥合理想象,自由表达。最后联系实际理解寓言。在总结全文时,我没有直接让学生说读了课文的感受,而是让学生读读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的言语,说说你对他的印象,再找他第二次丢羊后的行为,再读你又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在对这个人的评价中,自然就总结了寓言的教育意义。为了让学生能联系实际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我让学生展示了生活中的亡羊补牢事件。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地去内学习。本课我是采用回答问题与朗读指导及学习生字相结合的方式展开的。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提高学生朗读水平,我设计了朗读对话这一环节,让学生切身体会对话的语气,增强了合作精神。生字在最后做了短时呈现。以上是我认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
1、语言运用不恰当。有罗嗦现象,导致课堂延时。(还有不该自己讲的东西自己讲了)
2、由于时间关系没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生活中亡羊补牢的例子。这是讲课中的一个失误。
3、没有拓展延伸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
亡羊补牢揠苗助长教学反思篇四
《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故事性较强,课文内容较简单,对学生来说在把握内容上不会有什么困难。关键是要通过读懂寓言的内容来理解寓言中所含着的意思。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主要设置了以下三大环节展开教学。首先是理解题意,初步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其次是深入学习课文,了解人物内心世界,启发学生根据故事内容,简要地说说寓意。最后联系实际,理解寓意。最后,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学生中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全班的学习气氛热烈、积极。学生的兴趣盎然,无论是同桌之间读,还是跟老师合作读,都能积极地配合,效果达到较好。在教学中,因为使用了多媒体教学,能更直观、更形象地展示课文,因此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也比较明显。
1、指导朗读这一方面还有待提高。学生读得时候,我应该多指导。
2、在学习完课文之后,让学生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说说类似于亡羊补牢的事情,学生说得较为肤浅,说明学生对寓意理解得不够透彻。
3、粉笔字是老师必须做好的功课,我在这方面还有待加强,应该多练练粉笔字。在今后的教学中仍需继续努力,多阅读与语文教学有关的教学设计,从中汲取宝贵的教学经验,以此来提高个人的语文素养。今后也要让学生多把课文内容,多联系自身或者生活中的各种事件,看看有什么相关联的,从而从学中体会到知识和道理。
亡羊补牢揠苗助长教学反思篇五
亡羊补牢是一个成语故事。讲的是一个养羊人丢了羊,开始不在意,后来羊又丢了,最后补好羊圈不再丢羊的`故事。它告诉我们:出了差错应该及时想办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全文有3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的是从前有一个人养了许多羊,丢羊后,不听邻居劝告。第2自然段写第二天又丢了一只羊,他后悔不听邻居的话,立刻把养圈修好,从此再没有丢过羊。第三自然段写的是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这个成语故事的难点在于体会故事所说明的道理,因此在教学时,我抓住养羊人两次态度的变化,通过各种形式的不同的反复阅读,让学生体会故事所说明的道理。在设计教学时,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识字是低年级段的教学重点,为了让学生掌握生字,我多次在课堂上多次出现难读的词句,并且注意了学习的层次,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我首先让学生带着拼音读,然后再去掉拼音读;先让学生读词,然后再读句,最后再读全文。有了这个层次,学生在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成就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亡羊补牢”这个题目是对文章的高度概括,抓住了课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重要脉络。因此在教学中,我就以选择“亡”这个字意思,让学生读课文。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要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字意,又为对下文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朗读对学生理解课文有很大帮助,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了使用默读,引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法的读、多层次的读让学生体会感悟,从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如临其境。
在理解课文时,采用了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例如:在理解“赶快把羊圈修好吧!”这句话时,就采取了和“把羊圈修好吧!”进行对比,让学生体会邻居非常着急的心情。又如:在理解丢羊的真正原因时,就采取了按“当( )时候,我应该( )。”句式填空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丢羊的真正原因是没有修好羊圈。还采用了换词和补充课外资料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这节课虽然在教学设计上有很多考虑,但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教师在一些环节的处理上不够灵活,例如“当( )时候,我应该( )。 ” 学生所回答的结果出乎了老师的意料,直接说出了当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就应该把羊圈修好。此时我表扬学生后又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去走,不能表现出学生的回答好在哪里。如果此时让学生将老师的答案和学生的答案进行对比,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回答好在哪里,会更容易加深学生对这个故事所说明道理的理解。再有,学完这个故事以后,如果让学生全文品读理解,会给学生一个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思想渗透。
亡羊补牢揠苗助长教学反思篇六
我们要学习什么知识。我微笑着回答:学习新课。他们脸上立刻洋溢着笑容,并向我耳边回声道:老师,我知道我们今天学习的是两个寓言故事,我在家已经读熟了。可有趣了,里面还告诉了我们深刻的道理。
叮铃铃……我们就这样在谈论中开始了第二节的课堂,孩子们上课的状态高昂、激情,使我回荡心间。在授课过程中,学生们了解了什么是寓言的知识,并在欢快的学习气氛中大家的积极性,那真是厚积薄发呀!
我从课题入手,给学生设置悬念,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学习这则寓言。我们引入眼帘的是闯生字关,令我欣慰的是学生们都能在不出示读音的情况下,认读这些生字,看来他们的预习功夫用心了。我通过齐读————开火车读————分组读来加深学生的记忆。学生们认真学习的尽头,使我开心。这节课进入课文朗读时,学生们都能做到津津有味地去咀嚼文中的深刻道理。我首先让学生们自由朗读课文,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读完课文,你想说什么,自由发挥。结果他们认为:养羊的人早就应该听街坊的话,这样就不会被狼叼走。但这个养羊人,最后后悔了没早听从街坊的劝告,心想还是赶紧把羊圈修好吧!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分辨出应该做一个知错就改,多听取别人教导的道理。
通过自由朗读课文,让学生们去动脑思考问题,老师做补充、总结是课堂学习的必要环节。因为通过前四单元的学习、做试题,我发现里面的题型考察学生的思维想象题型较多。这在平常的上课中,要多善于指导、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一些想象发挥问题,从而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
通过课文我设计了这样的几个问题:一是那个养羊的人丢了几次羊?二是他是怎样做的?结果怎么样?三是你认为养羊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四是生活中有类似“亡羊补牢”的例子吗?试着说一说吧!从这几个问题中升华对课文深刻道理的理解。学生们在前三个问题中,都能脱颖而出,唯独在最后一个问题回答中有点难度,回答的不是多理想,以后是我们需要改进的地方。
总体而言,学生的听课效果还是不错的,不足的之处是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亡羊补牢揠苗助长教学反思篇七
《亡羊补牢》是一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故事情节简单有趣,都把深刻的道理寄寓在短小的故事之中,故事浓缩成了一个常用的成语,给人启发与教育。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街坊叫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认为羊已经丢了,不用修羊圈;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教学目标
1、认识“亡、牢、则”等生字,会写“亡、牢、钻”等八个生字,会写“亡羊补牢、劝告”等4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
3、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词语“赶紧”在句子中的作用。
一、导课(由“亡”字导入)
孩子们,上课之前呢,我们先来猜一猜这是什么字?出示“亡”指示字,黄色部分是一只手,但这不是一只普通的手,而是一个战士的手。战士手上拿着一个盾甲,准备干什么呢?(征战)可敌军太多,打不过敌军,就要用手上的盾甲掩护自己逃离。在逃亡过程中,会丢失自己的国土,就是亡国,甚至连自己的生命也会丢失,就是死亡,这就是“亡”字。
我们再来看一个字(出示牢象形字)从前,有个人养了很多牛,他一个人看不过来呀,怎么办呢?他围了一个大大的栏圈,把牛都关在里面,这个字呢就是“牢”,就是关牲畜的栏圈,关犯人的地方就是“监牢”我们要把学习的知识记牢,就是“牢固”后来有了关犯人的监狱这层意思。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和这两个字字有关的寓言故事《亡羊补牢》。
二、初读课文,感知。
(标自然段,理解“亡羊”)
2、读完课文,我们知道了“亡羊”的意思是(指名答:羊丢失了)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1、现在请大家自读课文,想一想文中的养养人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会丢羊呢?请用横线划出。
2、有些同学已经找到了,那你来说一说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两次)第一次丢羊的原因是什么?(指名回答,课件出示)板书:羊圈破了个窟窿。(板书,理解窟窿)
3、我们再来读一读第一次丢羊的原因。
过渡:养羊人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破了,如果是你,你发现自己的羊圈破了个窟窿,你会怎么做?(修补羊圈)
4、那么文中的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以后又是怎么做的呢?
师引读:现在你们就是他的街坊,来劝劝他。街坊(着急、担心、关心)地劝他说……(朗读指导)
6、好心的街坊如此为他着急,给他想办法,而养羊人的表现呢?谁来做养羊人读一读他的话。(指名读)这个养羊人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呢?你能将他的话换个说法吗?(羊已经丢了,不用修羊圈了。)
这个养羊人,自己的养丢了,他伤心吗?(伤心)他沉浸在自己丢羊的悲伤中,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个窟窿的危害,还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我们一起来读(体会养羊人意识不到不修羊圈带来的危害,朗读指导)
思辨:这个时候,养羊人如果修了羊圈,会怎么样?不修羊圈会怎么样?(生自由发言)
7、下面我们来分角色朗读一下他和街坊的对话。
8、就因为他不听街坊的劝告,没有意识到窟窿的危害性,所以第二天早上——引读(出示: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这是养羊人第几次丢羊?从哪个字可以看出?(又)
9、那么两次丢羊后,养羊人现在的心情怎么样?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后悔),理解“后悔”,知道错了后,他心里怎么想的呢?(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他又是怎么做的呢?(对比读养羊人的做法,从“赶紧”一词体会养羊人行动之迅速)
10、现在“窟窿”终于被结结实实地堵上了,羊再也没有丢过了。此时,你想对这个养羊人说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
(生自由答,师归纳寓意)
像这样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表达一个深刻的道理就是寓言故事,我们今天学习的《亡羊补牢》就是一个寓言故事。
四、联系生活,体会寓意
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类似亡羊补牢的事,老师给大家举两个类似的事。(写字姿势、未完成作业……)
五、课堂总结
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能像《亡羊补牢》中的养羊人一样,知错就改,就不算晚。所以人们经常会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亡羊补牢揠苗助长教学反思篇八
《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故事性较强,课文内容较简单,对学生来说在把握内容上不会有什么困难。关键是要通过读懂寓言的内容来理解寓言中所含着的意思。
趣。果然,大家的学习兴趣十分浓,有的复述故事,有的绘声绘色地讲故事,还有的登台表演。最后几分钟,我又让学生讲一讲自己最喜欢的寓言故事,为同学们展示自我提供了机会,也促使学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学生中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全班的学习气氛热烈、积极。学生的兴趣盎然,无论是课内朗读还是小组合作表演,都能积极地配合,效果达到较好。在教学中,因为使用了多媒体教学,能更直观、更形象地展示课文,因此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也比较明显。
不足之处:学生有的不能认识到,有的学生犯的错误跟这个养羊人开始的错误是一样的,因此在联系实际环节,有的学生不能把学习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联系出来说。今后要让学生多把课文内容,多联系自身或者生活中的各种事件,看看有什么相关联的,从而从学中体会到知识和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