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红楼梦人物分析论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红楼梦人物分析论文篇一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女主角,她是三生石旁边的一株仙草,通过神瑛侍者会给的甘露水得意存活,所以她就追随他下凡,用眼泪来偿还神瑛侍者的恩惠。在《红楼梦》中她才思敏捷,多愁善感并且还生性孤傲。虽然她和贾宝玉有相同的爱情观以及价值观,并且他们真心相爱,但是由于封建制度的种种因素,他们的这段唯美爱情被扼杀掉。虽然他们的爱情遭到了封建制度的扼杀,但是林黛玉并不是像其他女子一样,任由别人来摆布自己的命运,她一直在向封建家族进行宣战,直至生命陨落的最后一刻,她也没有像封建制度低头,她是坚定追求自由恋爱的女性代表。
基于当时那个社会的影响,黛玉在贾府 中一直有一种自卑感,这种自卑感并非是他人赋予的,是来自她内心深处的。由于母亲病逝,父亲身患重病,无法照顾黛玉,于是父亲便将视为掌上明珠的女儿送到外祖母家,在贾府任何人都没嫌弃过她、看不起她,甚至外祖母——贾母对其疼爱有加,但是她依旧觉得很自卑,觉得自己是寄人篱下,时刻约束自己的言行,以防说错话被别人笑话。所以她内心就一直无法摆脱那种自卑感。
黛玉在家中一直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由于母亲较早的过世,父亲过分的疼爱,所以,黛玉受到的舒服极少,进而她的性格较为叛逆。父亲不仅给她请先生,还让她受到别的女子所没有受到的教育。通过她对于先进知识的学习,进而她内心深处就不愿受这个封建时代的束缚,所以,才华横溢的她在面对这个腐朽的封建社会时,就极其的叛逆,并勇敢的同其进行斗争。当她的爱情受到封建势力的阻碍时,她就激烈的进行抗争,哪怕是付出生命她也在所不惜。
《红楼梦》中的黛玉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孤傲,并且始终贯穿于文章的各个环节。无论是在外貌上还是在才情上,她都是很孤傲的、高高的凌驾于别人之上。她的这种孤傲性格也为她的命运埋下伏笔。
在我国古代的婚姻,均是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黛玉就要打破这种封建习俗,她要为自己的婚姻做主,并为之进行抗争,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她依旧在抗争着。她的这种抗争意识,充分的彰显了在她的眼中男女一样,女性也可以争取自己的幸福,不应该只是一味的受人摆布。同样的处于封建时代的女三宫,她就不像林黛玉那样,敢于为了自己的幸福同封建势力进行抗争,她只是一味的低头接受。
林黛玉在进入贾府后,她同宝玉一起读书,一起游玩。基于两人之间有着相近的兴趣爱好,所以他们之间有较多的共同语言,这种相通的思想性格让他们逐渐成为知己。伴随着时间的流逝,她和宝玉之间的友情也就逐渐发展成了刻骨铭心的爱情。面对自己的爱情,她进行执着地追求,并希望将这种爱情转变成现实的婚姻。但是在那“存天理,灭人欲”的时代中,婚姻的缔结是不需要爱情做基础的。并且结婚只是一种政治行为,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家世利益,而绝不是个人的意愿。
作为封建家族最高统治者的贾母,她考虑到阶级利益和政治权利的利益,所以她不想让宝玉娶黛玉。贾母不是因为不喜欢黛玉而不选择她,只是因为黛玉出生在已经衰败了的“钟鼎书香之家”,没有宝钗拥有的薛家的庞大家世背景,如若他们俩结合,势必没有宝钗跟宝玉的结合给贾家带来的政治影响力强。宝玉跟宝钗结婚,可以巩固贾家的政治地位和家族势力,而宝玉跟黛玉结婚,有的只是他们俩的感情,而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家族势力上都没有任何的改变,基于这种原因贾母就非常的发对他们之间的爱情。当贾母发现了他们之间有着她不赞同的爱情关系时,她骤然的改变了对黛玉的态度。特别是当她听说黛玉因为得知宝玉要和宝钗结婚而昏厥时,她竟毫不掩饰地说:“我方才看他却还不至糊涂,这个理我就不明白了。咱们这种人家,别的事自然没有的,这心病(即与宝玉相恋)也是断断有不得的。林丫头若不是这个病呢,我凭着花多少钱都舍得。若是这个病,不但治不好,我也没有心肠了!”贾母的这些话便说明了她对黛玉的溺爱之情已经完结。
黛玉在得知这一切时,她并没有因为贾母态度的转变而改变自己的'初衷,而是依旧与宝玉保持着爱情的关系,纵使贾母不再来看望她、问候她的病情,她依旧心系宝玉。直至最后她生命陨落时,口中依旧是念叨着宝玉,这种情形让周边的人无不为她泪流不止的。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纵使她没有能够得到自己的幸福,但是她没有拖鞋,她依旧同封建势力抗争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女三宫是源氏之兄朱雀帝的女儿,所以她的出身比较尊贵。又逢她正值豆蔻年华又姿容艳美,所以她特别招人喜欢,因而追求她的人数不胜数。当时女三宫与内大臣之子柏木互相欣赏,但由于朱雀帝出于政治因素的考虑,致使他们不能结为连理。面对这种情况时女三宫没有维护自己的爱情,而是默默地接受朱雀的安排。嫁给比自己大将近二十岁的风流人物,并且是妻妾成群的源氏为妻。他们之间的婚姻遭到众人的发对,但是只因朱雀帝的选胥标准,她就被迫嫁于源氏,毁坏了原本属于自己的幸福。
纵使女三宫出嫁,她一直还想着自己的恋人。所以,他们背着源氏私底下相见,随之生下一个酷似柏木的儿子。并且书中也有相关的记载,“源氏之妾三公主生下了薰君,源氏察觉薰君相貌酷似柏木,深感人世无常,不由悲从中来,低声吟道:‘谁人世间播松种,无言作答心隐痛。’”所以他们之间的隐情也就被源氏所发现,这之后源氏就对女三宫进行一系列的报复,他残酷的羞辱、折磨女三宫,长此以往女三宫痛苦到了极点,最终她万念俱灰,面对这悲痛的生活,她选择了削发为尼遁入空门。从此一个“美丽可爱”、“天真烂漫”的女孩,就这样从人间蒸发了。原本她可以幸福快乐、无忧无虑地生活的,但是由于她对封建礼教的妥协,没有捍卫自己的幸福,所以她葬送了自己的青春年华,最终唯有与青灯古佛为伴。
通过对于她们之间的对比,很显然的就看出黛玉的抗争意识。纵使俩个人之间有着共同的结果,但是与女三宫相比,林黛玉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地位而逆来顺受的接受她们的安排,纵使会因为她同宝玉之间的爱情而遭到贾母的反感,她也没有屈服,相反的是向她们挑战,就算最终也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婚姻,并成为政治婚姻的牺牲品,但是她为自己的命运做出了斗争、做出了反抗,而不是像女三宫一样逆来顺受,即使忍受着光源氏的百般折磨,也没有做出任何反抗,只是默默的承受,最终万念俱灰,选择与青灯古佛为伴。
在封建社会中,两个人之间的自由恋爱本身就同封建势力相抗争、追求自身的幸福。所以,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的描写中,将黛玉进行了质的提升,从而更加彰显黛玉的那种反封建精神。黛玉同宝玉之间的爱情拥有相似的思想以及人生道路等,他们之间的爱情旅程相当的漫长并且曲折复杂,同时,也是他们进行相互了解的过程;他们之间的爱情是自然的、逐渐地从心头慢慢滋生而出的,这种感情的出现极有可能就连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但是这种爱情已经滋生在他们心头;他们之间的爱情是心绪、情趣、思想以及人生理想之间的相互结合,这些因素也是他们两个之间生死爱情的基础。
同时,《红楼梦》之所以用神话来暗示,这是凸显了黛玉的悲剧命运。《红楼梦》中“木石前盟”的神话故事,不仅彰显了宝玉同黛玉两者之间的爱情因果联系,同时还确立了宝玉同黛玉之间那种露水润生和用泪相报的爱情情结,从这个神话就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他们之间的爱情不会圆满的。文中黛玉所遇到的一系列悲剧,都充分的证明了这一结论,所以他们的爱情就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是黛玉悲剧人生的代表符号。
红楼梦人物分析论文篇二
在《红楼梦》中我最喜欢的丫鬟是鸳鸯,她也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人。我佩服她的外柔内刚。
在第四十六回中,邢夫人为了给自己丈夫纳妾,亲自去找鸳鸯谈话,“现在主子不做去,错过这个机会,后悔就迟了。”鸳鸯只管低了头,仍是不语。邢夫人又道:“你这么个响外人,怎么又这样积粘起来?有什么不称心之处,只管说与我,我管你遂心如意就是了。”鸳鸯仍不语。鸳鸯的这两次不语中,我读出了鸳鸯无声的反抗,这个柔柔弱弱的女子,只是外表柔弱,内心却与命运抗争。
除了邢夫人的诱惑,鸳鸯还要面临贾赦的威胁——“你将来逃不出我的手掌心”。鸳鸯在这种情况下仍能沉着、冷静、勇敢地面对。她身怀利剪,当着贾母的面揭露贾赦,并当众剪下一缕头发明誓,誓死不从。当贾母去世后,她果真用死来表示抗拒——她上吊自杀了。
鸳鸯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先是用自己的头发来警告众人,当唯一的“靠山”不在了,她,也随着贾母去了;为了尊严,鸳鸯宁可失去自己的生命,别忘了,她可是个弱女子,而且,还是在封建时代啊!再回想,当今社会上,有许多“男子汉”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不惜一切代价,这还有尊严可言吗? 她的不去是她的刚强是她的内心,她懂得害怕,但她更懂要什么时候害怕,也许,她不会害怕;也许她抗争的不是贾赦,而是整个社会。
不懂得害怕不能算刚强,因为刚强是指面对一切风云变化而坚强不屈。
红楼梦人物分析论文篇三
要评说《红楼梦》中的人物,首要的当数男主人公贾宝玉了,作为贯穿全书始终的人物,作者曹雪芹在其身上着力最多,寄托也最深,他其成为中国小说史上塑造得最为成功的艺术典型之一,甚至人人还说这一形象所影射的就是曹雪芹本人。但据我看来,这一典型形象绝非作者的实灵自作,而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同类型的人物加以概括,并揉合了自己的想象,经过艺术加工而创造出来的完美艺术形象。
在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有两首《西江月》,是这样描写宝玉的: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
有些读者在读了这两首《西江月》后,就此认定了宝玉是一个不求上进,只爱脂粉的孽根祸胎。但其实不然,这两首《西江月》是从封建统治者的思想出发,所反映的是封建大家长对宝玉盼着他中举,扬名以继承地主阶级事业的“良苦用心”。而作者正是借《西江月》寓褒于贬,充分概括了在宝玉身上最突出的闪亮点---叛逆性格。
词中说他:“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其实就是说他不肯“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不愿走封建家长为他规定的读书应举,结交官场,遵从礼法,经帮济世的人生道路,而是鄙视功名利禄,厌闻“仕途经济”的学问。他甚至认为那些和朱理学之类的儒家著述,“都是前人无故生事”是“杜撰”出来的。至于八股时文更是:“后人饵名钓禄之阶”,是“拿安诓功名混饭吃的”。他把封建统治者奉若神明的儒家道学批评的一文不值。基于此种想法,他“杂学帝搜”,宁肯去读《西厢记》《杜丹亭》这类被封建卫道者视为邪书的“小说淫词”,也不去读《四书》、讲八股、听“仕途经济”的“混帐话”。
他对读书上进、为官做宦的世俗男子,有着强烈的憎恶和轻蔑。
不仅如此,在红楼梦第三十二回中,史湘云劝他:“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宝玉听了十分逆耳,忙说:“姑娘请别的妹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
贾玉玉的叛逆精神不仅表现在他坚决不肯走封建主义人生道路,还表现在他对“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观念大胆地提出了挑战。当然,在他的性格当中,给人印象最深的也就是对于世俗男性的憎恶轻蔑以及与之相反的对于女孩子的特殊亲爱和尊重。在第二回中,他发表了自己离经逆道的独到见解:“原来天生人为万物之灵,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为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后来随着宝玉逐渐长大,他的思想也日趋成熟,他又发现“女儿”也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又有女儿由出嫁前的“无价宝珠”到出嫁以后变成“死珠”再最后竟变成“鱼眼睛”的看法。这表明,他在成和或逐渐认识到在封建社会中受压迫最深的就是女孩。因此,他在行动上才表现出了对女儿不同一般的温柔体贴。
再有,样宝玉极其轻视尊卑有序、贵贱有别的封建等级制度。贾环既是他弟弟,又是庶出,“他家规矩,凡做兄弟的都怕哥哥”, “须要为子弟之表率”,但宝玉却是“不要人怕我”,所以贾环他们并不甚怕他,甚至得寸进尺还想割害死他和凤姐。即使被贾环有意用滚烫的蜡油烫伤,他还在为贾环打掩护。他还对仆人没有主奴界限,直接破坏封建秩序。对茗烟“没有没下,大家乱玩一阵,”“撕扇子千金一笑”使晴雯转恼为笑;金钏受辱身死,宝玉念念不忘,不顾给凤姐过生日这等大事,偷偷跑到郊外冷清之处洒泪祭奠。
主人公贾宝玉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构成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他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
他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他还对程朱理学提出了大胆的质疑,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这充分显示出了他是封建君主制度的“逆子贰臣”。
他认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在这种骇世惊俗的思想指导下,宝玉终日“在内帏厮混”,并钟爱和怜悯女孩子,钟爱她们的美丽、纯洁、洋溢的生气、过人的才智,怜悯她们的不幸遭遇,怜悯其将嫁与浊臭的男子,失去了她们的圣洁之美。贾宝玉道:女子出嫁前为珍珠,嫁人后便失去光芒成了死珠,再老便与污浊男子同流,成为死鱼眼了。他甚至为自己生有一个男子之身而感到无可挽救的遗憾。
在他的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无疑就是与林黛玉的相爱了。这场恋爱,一方面开始于叛逆性格,另一方面又促使了他的叛逆性格的最终形成。这是他生命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叛逆行为。宝、黛不但要求婚姻自主,而且在恋爱中背离了封建社会的人生之道。他们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导致了两人的悲剧结局。
主人公贾宝玉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他脾气的主要特征是叛逆,他的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古代社会的叛逆者。曹雪芹写给宝玉判词是“情不情”三个字。《红楼梦》全书从自“情可情(秦可卿)”开始,到“情不情(贾宝玉)”结束,从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中来看,“情不情”三字大有特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意味。“情不情”三字是曹雪芹参照“花非花”而来。白居易的“花非花”历来被人们视为不知云,其实就是冬天北方夜间凝结在窗户上的霜花。贾宝玉的经历,正像霜花一样,在人们不经意间,荣华一时,转瞬即逝。
谶语词鉴 嘲贾宝玉二首
西江月•(第三回)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说明
林黛玉初见贾宝玉,作者对宝玉的外貌作了一番描绘,接着说:“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后人有《西江月》二词,批的极确。”就是这二首。
注释
1.皮囊——外表,长相。佛家称人的躯壳为臭皮囊。
2.草莽——杂草,无用之物。这句意思是:肚子里没有儒家那套仕途经济学问。
3.潦倒——困顿。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第一主人公;是曹雪芹满怀理想和激情,倾其心血和才力创造的艺术形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全新的不朽典型。脂砚斋称贾宝玉是“古今未见之一人”,并说“不独于世上亲见这样的人不曾,即阅古今小说传奇中,也未见这样的文字:”同时,贾宝玉这一人物形像既丰满深刻,又生动鲜明,至今还流行在生活中,并且将会永远活在人间。
然而,旧世界里出现的新人,往往被世俗看成乖僻邪谬,不近人情,甚至被人看成狂、疯、痴、呆、傻,无复人理。这正是先觉者们普遍的命运。贾宝玉不仅在《红楼梦》中成了“百口嘲谤,万目睚眦”的对像,被看作疯、痴、呆、傻,被王夫人骂为“孽根祸胎”、“混世魔王”,就是在读者和“红学”家眼里,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贾宝玉是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有人说他是新兴市民阶层的代表;还有人说,贾宝玉的民主主义思想是“古已有之”的,他的叛逆性格是对古代民主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也有人说,贾宝王叛逆性格的形成,是由于受大观园“女儿国”的影响。贾宝玉到底是一个什么形像?他在书中处于什么地位,起着什么作用?这一形像有什么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关于贾宝玉的来历,《红楼梦》开篇讲了个荒诞神奇而又寓意颇深的故事,女娲炼石补天,炼成了三万六干五百零一块;结果单单剩下一块,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这块顽石自经女娲锻炼,灵性已通,自来自去,可大可小;原来高十二丈见方二十四丈的庞然大物、却缩小到扇坠儿一般,而且是鲜莹明洁的宝玉模样。一天,遇着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在它上面缕了几个字,携它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走一遭。于是,石头城中,荣国府内,生下一位公子,一落胞胎,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这就是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那块顽石的幻相。
本来一块顽石,无知无觉;坦然洪荒之中,平静安宁,悠远恒久。偏偏又通了性灵,并且变成了人,有了感觉,有了情义,有了灵魂,享受了人间的诸种美妙,也吃尽了人间的种种痛苦。但最终还要变成石头,还要回到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这是一个圆环,无始无终。这不但是贾宝玉的“历史”;也是宇宙和人类的历史。——如今且书归正传,分析一下贾宝玉这个人物形像。
热爱女性、尊重女性、崇拜女性,是贾宝玉这个典型的最突出的特征。《红楼梦》反复写了这个特征,有时还用神话(如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的故事,“太虚幻境”的描写)和夸张的笔墨(如“抓周”试志,对刘姥姥信口开河信以为真)渲染强调这一特征。他还没有出场之前,别人就介绍了他七八岁时说的孩子话:“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骨肉。”后来书中又写他这样的想法:“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他对许多少女都多情。不但对于活人,连画上的美人也伯她寂寞,特意去“望慰”一番。他既然对许多少女都多情,就不能不发生苦恼。有一次,当林黛玉和史湘云都对他不满的时候,他就不能不“越想越无趣”——“目下不过两个人,尚未应酬妥协,将来又欲何为?”又一次,当晴要和袭人吵闹的时候,他就伤心地说:“叫我怎么样才好呢?把这个心使碎了,也没有人知道。”虽然通过“龄官画蔷”一事,“自此深悟人生情缘各有分定”,不可能死时得到所有女孩子的眼泪,但他喜欢在女孩子身上用心的痴性并没有改变。这就是鲁迅所概括的:“爱博而心劳”。也如警幻仙子所说的“意淫”。这样概括和形容贾宝玉的性格特性,不单因为贾宝玉生长在少女群中,多所眷爱,而且他的爱并非只是男女之爱,而是更广泛意义上的对周围不幸者的爱。所谓“爱博”或云“博大的爱”似应包含两层意思:其一,这种爱是广义的,包括亲近、爱恋、体贴、尊重、同情等;因此其二:这爱所及的对像也就是比较广泛的。不限于黛、钗、湘,也包括晴、袭、紫鹃、鸳鸯、平儿、香菱和其他一些小丫头,等等。惟其“博爱”,所以“心劳”。设想贾宝玉心目中仅有一黛玉,他哪里至于如此劳碌!为人担忧,代人受过,替丫头充役,这类事在贾宝玉的“行状”中简直多不胜举,俯拾即是。即如“平儿理妆”一节,事情原本与宝玉毫不相干,然而他十分同情平儿的不幸,不仅“劳形”、为其理妆,而且“劳心”、叹其身世。他想到“贾琏惟知淫乐悦己,并不知作养脂粉;平儿并无父母兄弟姊妹,独自一人,供应贾琏夫妇二人。贾琏之淫,凤姐之威,他竞能周全妥帖,今日还遭荼毒,想来此人命薄,比黛玉尤甚。”但因他能为平儿理妆,补偿了他平日不能“尽心”的“恨事”,竟感到是“今生意中不想之乐”。香菱因斗草弄脏了石榴红绫裙之后,他让袭人将同样一条裙子送给她换,也是很高兴得到这样一次“意外之意外”的体贴和尽心的机会。后来他又把香菱斗草时采来的夫妻蕙和并蒂莲用落花铺垫着埋在土里,以至香菱说他“使人肉麻”。可见宝玉并不因为钟情林妹妹而一叶障目,无视其他众多女儿的不幸和痛苦。他的心怀,可算得较为博大的。即以其对林黛玉的爱而言,如果仅属单纯的性爱,也不至于“劳心”到那种地步。他对黛玉的爱,正是以同情、关切、尊重、相知为基础的。
宝玉所处的环境本来就是个胭脂场,为什么就不去怪身边的女人而怪他呢,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只该有一个伟大的女人,如果有一群女人那自然就得像宝玉这样了。男人混在女人堆里或者女人混在男人堆里差不多不都得被同化吗?这时候有些女人就该抽身而出,给男人一些空间,别把他给挤成娘们样!
要评说《红楼梦》中的人物,首要的当数男主人公贾宝玉了,作为贯穿全书始终的人物,作者曹雪芹在其身上着力最多,寄托也最深,他其成为中国小说史上塑造得最为成功的艺术典型之一,甚至人人还说这一形象所影射的就是曹雪芹本人。但据我看来,这一典型形象绝非作者的实灵自作,而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同类型的人物加以概括,并揉合了自己的想象,经过艺术加工而创造出来的完美艺术形象。
在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有两首《西江月》,是这样描写宝玉的: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
有些读者在读了这两首《西江月》后,就此认定了宝玉是一个不求上进,只爱脂粉的孽根祸胎。但其实不然,这两首《西江月》是从封建统治者的思想出发,所反映的是封建大家长对宝玉盼着他中举,扬名以继承地主阶级事业的“良苦用心”。而作者正是借《西江月》寓褒于贬,充分概括了在宝玉身上最突出的闪亮点---叛逆性格。
词中说他:“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其实就是说他不肯“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不愿走封建家长为他规定的读书应举,结交官场,遵从礼法,经帮济世的人生道路,而是鄙视功名利禄,厌闻“仕途经济”的学问。他甚至认为那些和朱理学之类的儒家著述,“都是前人无故生事”是“杜撰”出来的。至于八股时文更是:“后人饵名钓禄之阶”,是“拿安诓功名混饭吃的”。他把封建统治者奉若神明的儒家道学批评的一文不值。基于此种想法,他“杂学帝搜”,宁肯去读《西厢记》《杜丹亭》这类被封建卫道者视为邪书的“小说淫词”,也不去读《四书》、讲八股、听“仕途经济”的“混帐话”。
他对读书上进、为官做宦的世俗男子,有着强烈的憎恶和轻蔑。
不仅如此,在红楼梦第三十二回中,史湘云劝他:“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宝玉听了十分逆耳,忙说:“姑娘请别的妹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
贾玉玉的叛逆精神不仅表现在他坚决不肯走封建主义人生道路,还表现在他对“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观念大胆地提出了挑战。当然,在他的性格当中,给人印象最深的也就是对于世俗男性的憎恶轻蔑以及与之相反的对于女孩子的特殊亲爱和尊重。在第二回中,他发表了自己离经逆道的独到见解:“原来天生人为万物之灵,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为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后来随着宝玉逐渐长大,他的思想也日趋成熟,他又发现“女儿”也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又有女儿由出嫁前的“无价宝珠”到出嫁以后变成“死珠”再最后竟变成“鱼眼睛”的看法。这表明,他在成和或逐渐认识到在封建社会中受压迫最深的就是女孩。因此,他在行动上才表现出了对女儿不同一般的温柔体贴。
再有,样宝玉极其轻视尊卑有序、贵贱有别的封建等级制度。贾环既是他弟弟,又是庶出,“他家规矩,凡做兄弟的都怕哥哥”, “须要为子弟之表率”,但宝玉却是“不要人怕我”,所以贾环他们并不甚怕他,甚至得寸进尺还想割害死他和凤姐。即使被贾环有意用滚烫的蜡油烫伤,他还在为贾环打掩护。他还对仆人没有主奴界限,直接破坏封建秩序。对茗烟“没有没下,大家乱玩一阵,”“撕扇子千金一笑”使晴雯转恼为笑;金钏受辱身死,宝玉念念不忘,不顾给凤姐过生日这等大事,偷偷跑到郊外冷清之处洒泪祭奠。
还有,就连宝玉追求的爱情婚姻也是建立在这种反叛思想的基础上的。他早已将追求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昭然明世,他在梦中叫骂“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金玉良缘‟?我偏说„木石姻缘‟”。甚至拉着袭人的手把对黛玉的满腔情都倾诉了出来。
因此,也有人说贾宝玉这个形象所体现的是初步民主平等思想。但毕竟,他的思想还是有一点狭碍的。例如,他不敢与封建制度彻底的决裂;他从来不敢和封建家长正面发生冲突,对抗比较消极;还有当他苦于找不到思想出路时,就产生了想死,想“化烟化灰”的虚无空幻的思想。
红楼梦人物分析论文篇四
暑假里,我读了曹雪芹的传世巨著《红楼梦》。《红楼梦》中人物很多,有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泼辣张狂的王熙凤,心直口快的史湘云……。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性格直爽、高情商、讲义气的刘姥姥。书中刘姥姥曾先后五进荣国府,以一个小人物的视角见证了贾府的兴衰。
一进荣国府完全是因为刘姥姥家中缺钱,才带着外孙板儿进荣国府来认亲戚。在角门的石狮子前,刘姥姥先停下脚步,掸了掸衣服,再慢慢地蹭到了门前。她还称守门人为“大爷”,要知道古代“大爷”可不是能随便乱叫的,从中足以看出她的小心谨慎。
第二次进荣国府,刘姥姥学聪明了,给贾母等人带来了乡下的野味儿。贾母见她如此客气,便留她下来住了几天。吃饭时,王熙凤给了刘姥姥一双老年四愣象牙镶金的筷子。刘姥姥见了,说:“这叉爬子比俺们那里铁锨还沉。”说的众人都笑了起来。上好菜,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起来。
刘姥姥三进荣国府是为了吊唁贾母,四进五进荣国府则是为了救巧姐。
应该说刘姥姥在《红楼梦》中是一个形象非常鲜明的人,我十分喜欢她。
红楼梦人物分析论文篇五
(一):袭人和晴雯
首先要说明的是,以我个人看《红》心得,黛玉和宝钗是书中贵族小姐的代表,袭人和晴雯是贵族府中高级丫头的代表,并且作者是将她们比照来刻画的。也就是说,黛玉和晴雯,宝钗和袭人她们是分别对照来完成的。黛玉和晴雯是在外貌上的相似,宝钗和袭人是在性格上的相若。(此看法,也许前人已有论述,但这里完全是本人的阅读体会。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袭人和晴雯的相同点:
都长相漂亮。这点无庸赘述。作为宝玉的贴身丫头,没有不漂亮的。
都是贾母赐给宝玉的。这一点决定了她们的身份和别的丫头更高一点,她们说话的底气更足一点,别人对她们也都高看一眼,多担待一点。
都喜欢宝玉。贾府上下无不喜欢宝玉。在小姐里面,是黛玉和宝钗的竞争。在丫头里面,也就袭人和晴雯最有可能最有资格也表现最明显。她们二人也存在竞争,只是没有那么激烈和好看罢了。
袭人和晴雯的不同点:
家庭背景不同。袭人家在京郊地带,中等人家,有母亲和哥嫂诸亲人。
估计她当初进贾府是主动送进来的,等长大了,见了世面,再被家人赎回去,找一个不错人家嫁掉。有这样的家庭,袭人在人生上是有保证的,即便贾家衰败,也有退路。所以,她做丫头是安稳的。晴雯是孤儿,是在大街上被赖大(贾府的大管家之一)家的收买进来的。作为孤儿,她的将来是没有根基的,只能依靠自己。那么,她做丫头是权宜的。如果相信命运,最后也就是年龄到了,被许给贾府的男仆,生子,再做贾府帮佣。世世代代如此循环下去,只要贾府不败。
性格不同。袭人温柔、体贴、懂事、乖巧,遇事考虑周全。她自己明白在贾府这样的人家,自己的性格是符合要求的,所以深得主子(主要是王夫人)欢心。晴雯聪明、伶俐、直爽、坦荡,不懂曲意逢迎,脾气火暴。她这样的性格在有着复杂内部的大家族中是不适合的,易得罪人。事情并没有少做,却得不到上头赞许,甚至有出头鸟的危险。
丫鬟看。她喜欢宝玉是从内心认为她和宝玉有着同样的人格,觉得和宝玉在一起,自己没有受到来自阶级、男尊女卑、主仆等观念的压抑。所以,她从来没有逢迎宝玉,而是以自己应该做和能够做的方式去喜欢宝玉,为宝玉做事情。所以,她从来没有想到也没有去拿话套宝玉说出符合她想象的话并且苦口婆心劝解宝玉。这里,我们可以清楚看出来,晴雯是在内心有自我意识的人,她不认为人生来就分三六九等,她眼中的别人就是这个或着那个“人”,只是面孔和姓名的不同而已。所以,她绝对不会扭曲自己的人格去做什么第一、第二、第„„小妾。当然,她也知道现实中,她就是一个丫头,不可能和宝玉结合。所以,她仅仅是喜欢,没有任何目的的喜欢。她喜欢的还只是当下,没有过多地去考虑将来。那么,在她死后,宝玉为她用心写了一篇悼文并在她墓前烧掉而表现出来的深切悲痛是不难理解的。
结局不同。袭人的结局安排在了最后一回。当时贾家衰败,宝玉离家出走。这时的袭人知道自己的人生理想彻底破灭,而且到那时为止贾家上层一直没有将她许给宝玉做小妾的意思公布,所以,她处在一个很尴尬的境地:没有留下来的名分,而贾政已经提出要把宝玉的丫鬟全部赶走的想法,走出去也觉得不是滋味,毕竟自己在这里做了这么大的梦却没有结果。袭人也是有情有义的人,一走了之,不符合她的性格。贾家却没那么多的想法,按照政策,他们给足了袭人安慰——不薄的一副妆奁,就打发她走人了。应该说,袭人的结局还算好的,也带给我们读者一丝心理安慰。晴雯的结局在第五回已经点破: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她被主子扫地出门,以带病娇弱之躯在破席烂絮之上等死。当看到晴雯端起带有腥膻气的大粗碗一气灌下水去,我们怎能不动容?晴雯就是晴雯,即便要死了,还是那么倔强,高傲,将左手两根指甲铰下来并一件贴身小红绫袄交给宝玉,并要宝玉脱下他的袄儿,要带在棺材里,在阴间还如在怡红院里跟宝玉在一起一般。她说:“„„论理不该如此,只是担了虚名,我可也是无可如何了。”见宝玉穿了自己的衣服,藏了指甲,又哭道:“回去他们看见了要问,不必撒谎,就说是我的。既担了虚名,索性如此,也不过这样了。”至死,晴雯也没有改变自己的性情。她是何等不甘心啊!
袭人也是不甘心的,是没有做到宝玉小妾的不甘心。和晴雯比,我们读者心中自是明了高下的。
红楼梦人物分析论文篇六
贾母,又称史太君,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主要角色之一,娘家姓史,也是四大家族之一。《红楼梦》中关于贾母的描写颇多,但是其人物形象的主题色彩并不是很复杂的,主要还是一个封建社会的大家长的形象。贾母在《红楼梦》中可以说是见证了贾府的兴盛到衰亡的整个过程,因而她的身上也有很强的沧桑感。关于贾母人物分析,一直以来都不在少数。
贾母是一个精明能干的女人,在贾母出嫁之前,贾母是金陵世家世史家中的千金小姐,可以说是贾母的生活得便是极好的,从最初的重孙媳妇一直慢慢成为贾府中最高的权利拥有者。可以说贾母能够成为最后的贾府统治者,只能是靠着自己的精明才干,一步一步走到了权利的最顶峰。贾母在《红楼梦》中的描写是极为的精巧的,在小说中,贾母虽然是十分年迈的,并且年龄已经是七八十岁了,可以说是已经到了风烛残年,但是贾母依旧心中挂念着贾府中的子孙的前途命运。
贾母虽然在小说《红楼梦》中的描写是不管家的,但是贾母却依然是贾府中的最高权力拥有者,并且时时刻刻都在贾府中扮演着能够统领全局的作用,可以说贾母虽然年老,但是依然有着威慑力。贾母同时也是贾府中一个虽然年老但是很会享乐的人,贾母对于贾府中的儿孙的玩了是很看得开的,并不给予太多的干涉。
总体而言贾母是一个端厚和善的老人,贾母的身上有着很多在当时难能可贵的品质,在一些决策点上面都能够给予很准确有用的指示。通常而言,对于贾母人物分析都是较为客观的,鲜有反常的看法。
贾母姓什么呢?在中国古代著名的古典小说《红楼梦》中,贾母是书中描写的金陵四大家族之一的史家的千金小姐,由此可以看出贾母自然是姓史的,并且从小说中的史湘云对于贾母的称呼也是可以看出来的,小说中史湘云喊贾母为姑奶奶,并且贾母是史湘云祖父的姊妹,因此可见贾母在《红楼梦》小说中是姓史的。但是贾母这个人实际上是有历史原型的,便是曹雪芹的祖母李氏。
关于贾母姓什么,其实只要知道贾母的关系便能够很好理解了,贾母姓史,早年在史家的时候,贾母是一个千金,可以说贾母的一生都是富贵无余的,贾母初生与十分富贵的史家,在史家的时候,贾母便是很受父母宗族的疼爱的,虽然贾母的生平经历在《红楼梦》中鲜有提及,但是还是能够大概地看出贾母的生平经历的。贾母的家族是极为庞大的,无论是史家还是贾府,都是无比的富贵,而且十分显赫的。
从贾母的出生,可以看出贾母姓史,贾母因而又被人称为史太君,史太君这个名字的说法很为人熟知。同时,有人分析贾母之所以姓史,是曹雪芹有意为之的,因为《红楼梦》小说中的贾宝玉通常都被人称为是曹雪芹的化身,而曹雪芹的祖母在历史上是李氏,曹雪芹有意地把自己的祖母形象变成了史太君,可能也是暗示了史太君是曹雪芹经过文艺修饰加工的祖母。
《红楼梦》对于人物的刻画是十分的形象和饱满的,每个人的形象特征都是十分鲜明的。《红楼梦》中的贾母的性格主要有:为人乐观旷达,对于小事不拘,十分的善良和蔼,同时也有现实主义的务实重利,但是贾母的身上也有一些不太好的性格特征,主要表现为:偏心倚重,势力现实以及过度的感性。
贾母性格中的乐观旷达是最容易让人察觉到的,小说《红楼梦》中对于贾母有很多的描写,前期的时候与儿孙们一同的嬉乐,毫无丝毫的芥蒂之心,不觉得自己已经年老了,而是想要和儿孙们一同嬉笑玩乐,可以看出贾母的心中活得很年轻。贾母同时也是一个十分善良大方的人,当刘姥姥走进大观园的时候,并没有嫌弃刘姥姥,而是对于刘姥姥进行了极为体面的招待,甚至当刘姥姥走的时候还给了刘姥姥很多的好处,由此可见贾母性格中有一个极大的有点便是心地善良,大方得体。贾母对大观园中的处境危机是时时刻刻都有的,对于前途的担忧从未止休,但是贾母表现的并不是十分的鲜明。
另外,贾母身上也有一些并不是特别好的性格特征,贾母是一个偏心的人,对人对事并不是十分的公平公正的,对于自己的两个儿子,也是偏心由于小儿子贾政的,对于大儿子则是较少的关心和问候的,同时对于贾宝玉的宠爱更是超乎常人的。可以说贾母的性格中最大的缺陷便是偏心了,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性格特征。
贾母在小说中的描写是一个深明大义的人,对于子孙和孩子们都是极为的宽厚仁爱的,对于王夫人也是相比于贾母的大儿媳算是偏爱的了,贾母的心中很喜欢王夫人,对于王夫人的一些事情的做法却还是并不是十分的满意的。而王夫人对于贾母更多的是尊敬,并不是很亲昵的关系。贾母作为贾府中的最高权力的拥有者,可以说是拥有着最高的权利的,但是在贾府的处理事情中,多半是交给了凤姐的,因此对于王夫人而言,心中自然是并不满的,可是又无可奈何,只能是听从贾母的安排和做法。
贾母和王夫人之间的嫌隙以及争锋点主要是体现在高鹗《红楼梦》的续书中的情节描写上面,贾母很喜欢林黛玉,希望林黛玉能够成为贾宝玉的媳妇,而王夫人并不喜欢林黛玉,反而是更喜欢薛宝钗,虽然贾母也很喜欢薛宝钗,但是和林黛玉相比,则是能够分出伯仲的。贾母和王夫人之间的分歧也能够反映出两个人的关系其实并不如表现看到的那么和谐,反而是有很多的嫌隙在其中。
《红楼梦》小说中主要的感情戏线路便是以宝黛爱情为主的,可以说宝黛爱情是极为坎坷的,贾母对待宝黛爱情的态度也是由赞同到最后的反对,甚至是让王熙凤作出了“金玉良缘”的行径,最后却让宝黛爱情变成了灰烬。
起初,当林黛玉到贾府中的时候,贾母对于林黛玉是十分的偏爱的,可以说是贾母除了贾宝玉之外再没有那么地宠爱过一个孩子了,对于林黛玉的不幸遭遇,贾母是深感同情的,可以说贾母和林黛玉之间的祖孙情谊是非常深的,同时贾母也是最宠爱贾宝玉的,可以说如果是贾母看着自己最宠爱的两个孩子能够极为夫妇的话,应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是在后来的书中,贾母却开始了反对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婚事。有人认为贾母对于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的感情,更多的是以为是年少懵懂无知时候的情愫,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情以及夫妻情谊。所以贾母最后权衡再三,才同意了把薛宝钗嫁给了贾宝玉,而不是成全了宝黛爱情。
宝黛爱情的最终悲剧可以说是由贾母酿造的,贾母对待宝黛爱情本身便是有芥蒂的,因为林黛玉是自己的外孙女,而贾宝玉是自己的孙子,两个人组成婚姻多少有点难堪,并且林黛玉的家中已经沦落,所以对于宝黛爱情最终也变成了不支持。反而是对于薛宝钗和贾宝玉之间的感情更为欢喜,既是因为王夫人的缘故,同时也是对于贾宝玉长远利益的考量。最后,只能说贾母对宝黛爱情曾是默许的,但是最后还是变成了反对。
贾母和鸳鸯的关系是什么呢?贾母是《红楼梦》中描写的贾府中的拥有最高权力的人,可以说贾母是贾府中最有权威的人,基本上每个人对于贾母都是无比的敬畏的。贾母的身边有很多的侍婢伺候着,鸳鸯便是其中的一个,鸳鸯是贾母身边非常受贾母喜欢的贴身侍婢,因而贾母和鸳鸯的关系便是通常说的主仆关系了。
贾母在小说《红楼梦》中是一个封建大家长的形象,贾母对于身边人都有着极为高的要求,同样的作为贾母身边的丫鬟也是极为辛苦的,其中鸳鸯便是贾母身边的贴身侍婢,可以说鸳鸯是贾母最为信任的丫鬟了,同时鸳鸯也是贾府中的丫鬟的总管。鸳鸯对于贾母是极为的虔诚的,小心翼翼地伺候着贾母,基本上是不敢违逆贾母的心思的,并且有着很高超的能力,在贾母的身前也表现的淋漓尽致。鸳鸯因为长期生活在贾母身边的缘故,鸳鸯在很多事情的决断上面都有着极高的技巧和策略,鸳鸯在处理事务上面也是十分的得心应手的,可以说是贾母的好帮手了。但是也有因为年轻美貌,竟然遭到了贾母的长子贾赦的惦记,贾母渐渐地也发现了贾赦的心思,面对着也有的寻死觅活,贾母最终从中作梗,保全了鸳鸯的身份和地位。
贾母和鸳鸯之间是极为亲昵的主仆关系,贾母对于鸳鸯的才干很是喜欢,同时鸳鸯对不贾母也是极尽忠诚,贾母和鸳鸯基本上可以说是《红楼梦》中描写和刻画比较深入人心的封建主仆关系了。
《红楼梦》中对于贾宝玉的婚事可以说是用来很大笔墨的,其中贾母便是弃黛择钗之一的人,从古至今一直都有很多人不解贾母为何弃黛择钗。
首先,贾宝玉是贾母最为疼爱的孙子,对于贾宝玉的婚事以及今后的配偶对象自然是有很高的要求的,而林黛玉虽然很受贾母的喜爱,但是常年累月的身子不好,自然让人不看好,反而是宝琴以及宝钗的身子很好,并且都是十分的出众,因此,贾母便更情愿去选择了薛宝琴或者是薛宝钗,断然不可能去选择每日都是病怏怏的林黛玉。
另外,林黛玉的家中并不殷实,甚至可以说是已经破败的家,而贾府也是每况愈下的,处于对贾府未来前途命运的担忧,贾母自然是不会同意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能够成为现实的,更不可能让他们之间的感情有结果的。贾母对于薛宝钗或者薛宝琴则是给予了厚望,起初贾母更看好的是薛宝琴,希望薛宝琴能与贾宝玉终成眷属,但是这只是贾母的一厢情愿,因而后来得以作罢。由于薛家的势力和地位,将来也能够帮助贾府走出困境,因此贾母更愿意选择薛宝钗。
还有便是林黛玉离经叛道,与世俗格格不入,作为入世多年的贾母,自然是不愿意选择林黛玉,对于林黛玉总有后顾之忧的,反而是薛宝钗没有丝毫的担忧。
从上面的种种原因,可以不难看出,贾母为何弃黛择钗,既是对于家族命运的考虑,也是对于贾宝玉一生的前途的打算。
贾母的生日是在八月初三的,但是在贾母八十大寿这般重要时候,曹雪芹《红楼梦》中的描写却是极为的伤感甚至有几分的死气沉沉的,在贾母八十大寿的时候,甚至还不如寻常时候热闹了。
贾母八十大寿的庆祝宴会是从七月二十八便开始了,当然主要是有宁荣国府来操办的了,其中的分工也是极为的明确和具体的,由宁国府负责招待男性宾客,而荣国府则是负责招待女性的客人。本来贾母的八十大寿可以说是极为热闹非常的,从七月的时候便已经有很多的贵人们前往贾府来送贺礼了,对于贾母八十大寿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但是在真正的书中对于贾母八十大寿的盛况和过程并没有详细的描写,只是其中对于凤姐在贾母面前的哭闹描写极为的细腻,自然这样的一个情节应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了。
贾母八十大寿总共是八天,但是真正可以看见地书中情节却只有一头一尾两天左右,大抵上面都是在描写贾母八十大寿受到了众人的惦记并且由很多的.礼物相送。
《红楼梦》中对于贾母的八十大寿的描写可以说是极为的经典,甚至是一处贾府渐渐衰落的暗示以及铺垫了。贾母八十大寿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候,但是对于其中过程描写的笔墨却是不足的,并且关于贾母是否真有八十大寿的故事一直都是争论不休的,有人认为贾母实际上在八十大寿的情节中根本没有到八十岁,这里的八十大寿只是一个虚数。
红楼梦人物分析论文篇七
林黛玉:林如海与贾敏的女儿,因母亲去世,又无亲生兄弟姊妹作伴,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扶养。林黛玉出身于钟鼎世家,书香之族,祖籍姑苏,家住扬州。先祖曾世袭列侯,父亲林如海乃是前科探花,升至兰台寺大夫,又被钦点为扬州巡盐御史;母亲贾敏是贾母的女儿。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和宝玉同为封建的叛逆者,从不劝宝玉走封建的仕官道路。
情节:
1.初进荣国府(显示出超过同龄人的精细和心机)
2.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菊花诗社一节林黛玉所作几首皆为上品被列为第一)
3.曾重建桃花社(为全书中最后一次诗社也是大观园彻底衰败前的中兴)
4.黛玉葬花(诗、歌、画、情,皆为全书之绝)
5.凹晶馆联诗(林黛玉和史湘云的凹晶馆联诗为全书意境最优美的联诗)
6.林黛玉焚稿断痴(林黛玉一缕香魂随风去)
7.探宝钗黛玉半含酸(黛玉吃醋)
8.潇湘子雅谑补余香
9.林黛玉俏语谑娇音
10.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王熙凤贾琏之妻,王夫人的内侄女。王熙凤是贾府的实际当权派。她主持荣国府,协理宁国府,而且交通官府,为所欲为。这是个政治性很强的人物,不是普通的贵族家庭的管家婆。
情节:
1.大闹宁国府
2.毒设相思局
3.弄权铁槛寺
4.协理宁国府
5.第三回托内兄如海酬训教接外孙贾母惜孤女(第一次亮相)
6.第十一回庆寿辰宁府排家宴见熙凤贾瑞起淫心
7.第二十回王熙凤正言弹妒意8.第四十四回变生不测凤姐泼醋喜出望外平儿理妆
9.第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陈腐旧套王熙凤效戏彩斑衣
10.第七十二回王熙凤恃强羞说病来旺妇倚势霸成亲
贾宝玉,别号怡红公子、绛洞花王、富贵闲人。由神瑛侍者脱胎而成,对绛珠仙草有灌溉之恩,因此有还泪一说,出生时口含一块玉,是贾府的宝贝,他曾说女儿都是水做的骨肉,从小在女儿堆里长大,喜欢亲近女孩儿,与林黛玉的爱情是世间少有的纯纯之爱。他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生活。在他心眼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情节:
1.《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因麒麟伏白首双星》
2.20回宝玉替麝月篦头
3.宝玉出家
4.第三回托内兄如海酬训教(与林第一次见面)
5.宝玉挨打
6.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7.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8.国府归省庆元宵
9.第二十一回贤袭人娇嗔箴宝玉10.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夜月如水
红楼梦人物分析论文篇八
林黛玉:林如海与贾敏的女儿,因母亲去世,又无亲生兄弟姊妹作伴,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扶养。林黛玉出身于钟鼎世家,书香之族,祖籍姑苏,家住扬州。先祖曾世袭列侯,父亲林如海乃是前科探花,升至兰台寺大夫,又被钦点为扬州巡盐御史;母亲贾敏是贾母的女儿。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和宝玉同为封建的叛逆者,从不劝宝玉走封建的仕官道路,情节:
1.初进荣国府(显示出超过同龄人的精细和心机)
2.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菊花诗社一节林黛玉所作几首皆为上品被列为第一)
3.曾重建桃花社(为全书中最后一次诗社也是大观园彻底衰败前的中兴)
4.黛玉葬花(诗、歌、画、情,皆为全书之绝)
5.凹晶馆联诗(林黛玉和史湘云的凹晶馆联诗为全书意境最优美的联诗)
6.林黛玉焚稿断痴(林黛玉一缕香魂随风去)
7.探宝钗黛玉半含酸(黛玉吃醋)
8.潇湘子雅谑补余香
9.林黛玉俏语谑娇音
10.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王熙凤贾琏之妻,王夫人的内侄女。王熙凤是贾府的实际当权派。她主持荣国府,协理宁国府,而且交通官府,为所欲为。这是个政治性很强的人物,不是普通的贵族家庭的管家婆。
情节:
1.大闹宁国府
2.毒设相思局
3.弄权铁槛寺
4.协理宁国府
5.第三回托内兄如海酬训教接外孙贾母惜孤女(第一次亮相)
6.第十一回庆寿辰宁府排家宴见熙凤贾瑞起淫心
7.第二十回王熙凤正言弹妒意
8.第四十四回变生不测凤姐泼醋喜出望外平儿理妆
9.第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陈腐旧套王熙凤效戏彩斑衣
10.第七十二回王熙凤恃强羞说病来旺妇倚势霸成亲
贾宝玉,别号怡红公子、绛洞花王、富贵闲人。由神瑛侍者脱胎而成,对绛珠仙草有灌溉之恩,因此有还泪一说,出生时口含一块玉,是贾府的宝贝,他曾说女儿都是水做的骨肉,从小在女儿堆里长大,喜欢亲近女孩儿,与林黛玉的爱情是世间少有的纯纯之爱。他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生活。在他心眼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
情节:
1.《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因麒麟伏白首双星》
2.20回宝玉替麝月篦头
3.宝玉出家
4.第三回托内兄如海酬训教(与林第一次见面)
5.宝玉挨打
6.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7.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8.国府归省庆元宵
9.第二十一回贤袭人娇嗔箴宝玉
10.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夜月如水
红楼梦人物分析论文篇九
——袭人
前几年看红楼梦,不太喜欢袭人这个人物。觉得她没有晴雯的风流洒脱、桀骜不驯,是典型的封建女子的形象。不过,这次再读红楼梦,使我对袭人这个人物形象有了不同的认识和更深层次的理解。我想从袭人忠诚温婉,随遇而安以及她对宝玉的感情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袭人的忠诚温婉
在贾府这个封建等级制度森严家庭中,袭人有着特殊的地位,是因为他是宝玉的贴身丫鬟而宝玉的地位又是在贾府中举足轻重的。更重要的是她忠诚温婉的性格让她在主子和下人们中间具有极好口碑。
她做老太太的丫鬟时“心里只有老太太”,而做宝玉的丫鬟时眼里心里便只有宝玉了。虽然她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但她的品格仍然是值得肯定的。也正是因为这点,她取得了王夫人的充分信任。
面对地位低贱的人,她从不会依仗着宝玉的地位狐假虎威盛气凌人,总是表现得很和善。面对喜人的尖酸刻薄她选择了忍让;面对刘姥姥醉卧宝玉卧室,她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发怒嘲笑而是选择好言相劝;面对里李嬷嬷的谩骂,她也选择了忍气吞声。她总年是选择得饶人处且饶人,让人觉得她虽没有鲜明的个性,但却值得信任,与她相处最起码并不会被鲜明的个性所刺痛。用“枉自温柔和顺,空去似桂如兰”来形容她再合适不过。
(二)袭人对宝玉的感情
虽然袭人对宝玉的关心有一部分是出于奴才对主子的忠诚,一部分是年轻女子的情爱。但我认为更多的是姐姐对弟弟甚至是母亲对需要庇护的孩子的感情。对于从小被卖到贾府来当丫鬟的袭人来说,她的亲情是缺失的,她把她心里对情感的需要寄托在了宝玉身上。她把宝玉当成了一个不懂事的弱不禁风的孩子,心心念念全都是宝玉。袭人尽她最大的能力来呵护他,爱他。曹雪芹是把袭人当作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女子来写,虽然她建议王夫人让宝玉搬出怡红院,乃至最后给王夫出主意如何能让宝玉迎娶宝钗都显得不够厚道。但站在他的立场,从她对宝玉的情感上来讲也是可以理解的。
(三)袭人的随遇而安
在宝玉没有遁入空门的时候她死心塌地地跟着宝玉,一心想着做宝玉的妾。虽然在宝玉出家后她想到了死,但是又顾及到贾府对自己不薄,不能死在贾家。她回到家中、嫁到蒋家的时候又想到死,但蒋家人对其也很热情周到,她不能对不起蒋家的人。她也就安心在蒋家生活了。袭人就是这样一个忠义坚忍的女子,如同野草一样,无论身处何处,都能顽强的生长。
就是这样一个温婉如水的女子,内心却潜藏着巨大的能量。她忠诚、仁义、顽强地生长在逆境中。就是这样一个温婉的女子,也有自己的情感自己的准则,也有女孩可爱的一面。她也只是个寻常女子,而不是一个表面忠厚、心怀奸诈的小人。作者借书中人物的话,也对袭人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作者塑造的袭人是个饱满的任务,虽没有鲜明的性格,但却如水般滋润人心。
信科系软件0801
陈旭东
学号:2008111639
红楼梦人物分析论文篇十
贾迎春有一个和各个姐妹不一样的绰号,叫做二木头。这个绰号自然是登不上什么大雅之堂的,之所以被人知道,是因为在仆人面前很是流行。如果贾迎春的绰号能在仆人面前流行的话,那只能说明贾迎春为人太懦弱了,连仆人都管不住。
贾迎春的绰号是被仆人叫习惯的,却也是很贴切。二是因为她的排行,她是四个小姐里面排行第二的那个。至于木头,则是在说她的性格。她是那种无动于衷的性格,对于所有的东西都麻木着,在别人欺负到自己头上的时候也是不想要计较的。
贾迎春的绰号所体现下来的这种性格,是她的生活所导致的。贾迎春本来就不是很讨人喜欢的那种孩子,而且贾迎春的性格不太好,所以就更不讨喜了。贾迎春的绰号也体现了这样的风格,木头,怎么刺激都不会有什么反应,也讲不了什么笑话,所以更让家长们不太喜欢。也正是因为贾迎春的绰号——二木头,这样的说法,让大家对于贾迎春的婚姻并不关心,所以也造成了贾迎春的悲剧。
贾迎春的绰号在另一个方面也有一个体现,就是在她自己的丫鬟被驱逐的时候。贾迎春一点都是不护短的,自己的心腹,说赶走就赶走的。这一个故事的描写,充分的体现了贾迎春的绰号——二木头,对于一切的事情都是无动于衷。贾迎春的绰号很生动形象的体现出了她的性格特点。
贾府女子的不同婚嫁状况体现了她们之间不同的命运。在众多贾家权贵孙女的悲剧结局中,贾迎春嫁给债主被虐待致死算是最悲惨了。贾迎春的身世和命运也是封建时代女性沦为男人利用工具的一个体现。
贾迎春和贾探春同住在大观园里,同是贾母的孙女,然而命运却完全不同。贾迎春是贾赦的女儿,母亲是贾赦的小妾。贾迎春的生母没什么地位也就罢了,和仆人相比至少还是有名份的女人,在女儿被虐待的时候还可以照应下,贾迎春也不至于惨死,可惜的是在贾迎春很小的时候生母就去世了。没有生母的庇护,父亲又重视利益对亲情冷漠,贾迎春如果没有太多的利用价值不可能得到亲人的爱护。虽然贾母把孙女都一起养在大观园,然而孙女众多,贾母也并没有对每一个孙女都公平对待。有着这样身世的贾迎春其实衣食上还是有保障的。如果她能醒悟在吃人的封建社会需要靠自己才能拯救自己的命运的道理,也许贾迎春的命运还不至于那么凄惨。贾迎春的身世和命运也从侧面体现出贾府的衰败。
贾迎春性格懦弱,老实,同时也冷漠自私。虽然她长得不丑,可是却没有处好与别人的关系。在作者笔下众多女子中,哪怕是仆人平儿,也有自我反抗摆脱厄运的例子。贾迎春的身世和命运有关联却又没有直接关系。贾迎春的老实,软弱,不懂反抗,一味退让最终酿成了悲剧。她的父亲把她当成还钱工具将她嫁给债主孙绍祖。她被虐待后回家哭诉,没有母亲,没有父亲更没有兄弟姐妹的搭救,自己也不知道反抗,最终的悲惨命运是惨死在流氓丈夫的手下。
贾迎春的性格特点是比较耐人寻味的,在红楼梦里面,她虽然有一技之长,那就是她下棋不错,但是贾迎春在性格特点上是有着巨大缺陷的,她不会为人处世,这一点让她很吃亏。
在红楼梦里面,公认的最好欺负的人,贾迎春算是其中之一。这个也是贾迎春的性格特点导致的,贾迎春是没有母亲父亲不疼不爱的小姐,白白的顶了一个二小姐的身份。可是虽然是吃穿用度不用像寻常百姓那样发愁,因为自己尴尬的身份,所以下人们都喜欢欺负她。
这样说来,贾迎春的性格特点是有些软弱成分在里面的。在下人们偷她东西之后,哪怕那个东西是她很喜欢的,她也不会追回来了。贾迎春的性格特点里面还有不喜欢得罪人,所以也就任由那些丫鬟为所欲为了。
贾迎春的性格特点,还有一个例子,就是在贾迎春嫁人之后。因为贾迎春性格特点里面的懦弱弄的贾迎春只知道哭哭啼啼。
贾迎春的性特点格里面,还有一个叫做心肠硬。一般而言,像她这样的小姐,都很善良,可是贾迎春却不是的。贾迎春的性格特点从小就秉持着一个原则,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就算贾迎春自己被人打脸了,别人都欺负到了她的贴身丫鬟身上了,她还是不会为自己的丫鬟说一句好话的。就这样,贾迎春的性格特点里面的冷漠,让贾迎春失去了自己的贴身丫鬟。
古代封建社会,女子到了一定年龄必须由父母作主,安排婚嫁之事。贾府的众多女性的结局都是嫁人,婚姻决定了女性的命运。贾迎春在小说中的身世比较凄惨,生母早逝,性格又比较懦弱老实,因此这些最终决定了贾迎春结局是悲惨的。
贾氏女婚嫁是红楼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情节。整个贾府得势就是因为贾家一位女子嫁入了皇宫,成为了贵妃的原因。作者给每一个女子都安排了相应的结局,为了深刻揭露封建社会的真实黑暗,贾迎春结局被设定成了嫁给豺狼虎豹孙邵祖,最后被虐待欺凌致死。这样的安排是有原因的,第一,虽然是贾家的孙女,但是古代社会的女性婚姻也只是家族利益的工具。这反而更加烘托出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爱情的可贵;第二,贾府的衰败也从贾迎春的结局中提早的体现出来。贾赦的欠债抵押女儿,体现了贾府的经济实力衰退,孙绍祖肆无忌惮的虐待贾老太的孙女,也能看出贾府的势力开始衰弱。这也许是作者安排这样的情节的用意之一;第三,作者塑造了一个懦弱无能没有反抗意识的女性角色,这样的女性在书中多是结局悲惨,林黛玉的死也是相同的原因。
贾迎春结局,由父亲安排嫁给品行败坏的孙家,最后被丈夫虐死。这样的结局其实也是整个封建社会的残酷礼教导致的。红楼梦中女性的结局更能给现代的女性一个警示,任何时候,女人都应该自强自立,依附于他人,不懂得自救反抗,也许就有可能像贾迎春一样,死于非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