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1130字作文
我现在已经很少看80后所谓青春伤痕文学,一帮被炒烂的写手(或者某些加入作协的管自己叫青年作家),以及是忧伤集体爆炸的小说,雷同的仿佛是许多张复制的脸。肖睿可能是这80后大潮里不同的一个,至少他的风格独立于忧伤派之外。一路嚎叫,这书名像金斯堡和凯鲁亚克的混合版,但至少,除了这么点模仿的意思,把它拿下书架翻阅,还是挺不错,当然我并不是被封面赫然标榜的另类小说的噱头所吸引。
肖睿的文字有一种锐气,一种锋芒-----不同于忧伤派的软绵绵之滥殇。丰富的想象,不乏深度的思考,有着青春里的郁闷,亦有酒神般狂喜。这将他与其它80后一定程度上区别开来。这本小说里有我喜欢的气息,我嗅到了疯狂,激情,以及幻灭后的梦想碎片,它们,都在燃烧,咝咝作响。
因为热爱摇滚,追求真正摇滚的生活,摆脱令人窒息的学校,“不倒霉”和WHY踏上了去燕庄(小说中摇滚者们的聚集地)之路,同时也是一次失败的逃跑,一次失望的流浪。现实与少年的幻想迥异-----他们原本以为神圣的乌托邦,同样充斥们虚伪的人性和丑恶的嘴脸。
可以说,这部小说也算得上“残酷青春”之列,但不同于岩井俊二的电影营造的唯美画面和小四们的情调,它的叙述是有冲击力的,它是有力的呐喊,指向赤裸裸的现实,同时向青春,射出子弹。
摇滚是一个重要的关键词。作为一名摇滚爱好者,这自然是吸引我的元素之一,因为这两个字,代表未泯灭的热情,一种信仰。我们可以在字里行间体会到这种精神,肖睿的文字有一种坚硬的气质。我感受到的是一个攥紧拳头的少年,努力想冲出令人沮丧的樊笼,奔向金属色的原野。
整本书的文字很是调侃幽默,我们可以不用假装正经。也许肖睿还有点偏激,有可能是个愤怒小青年(当愤青这个词开始泛滥,我开始很谨慎地使用)。应试教育的弊端,对枯燥生活的不满,不断在叙述过程中被抛出来,这也可以看作是对教育改革的建议---从某种意义上说。不倒霉和WHY的出逃,是一次狼狈的逃跑,在不倒霉被父母找到后,WHY也同样被捉回来了,同时,不倒霉发现WHY其实也是个骗子。燕庄让他感到精神信仰的坍塌,而WHY的虚伪更让他感到幻灭。但这决不是一次无意义的出逃,现实粉碎了天真的想象,但我们的青春并不因此颓废。
“那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失恋!我甚至再也没有去过燕庄,后来我决定靠写作疗伤,为我自己和那些和我一样的孩子们讲一个关于爱,信仰,欲望,和梦想的故事…
我必须寻找,因为我深信不疑,肯定有火焰般的宝贝在看不见的前方像大磐石的疲乏之地,它会将我变成火焰般的宝贝!因为青春永远无尽头!“肖睿在结尾如是写道。这不是一部简单关于反叛的小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的内核,一种让我们哭泣而又矿喜的幸福,这就是不羁的青春!不矫饰,不刻意装颓废,是它的高明之处,流露出坦然的真性情,同时,也透出一股才气。
嚎叫的青春,将继续追逐太阳。它有的是一个少年的呐喊,源于内心的愤怒,或者烈焰般的热情,像酒精一样,开始在灼热的内脏里燃烧!科特有一句让无数人热血沸腾的话:与其苟延残喘,不如浴火涅磐!而且这部小说,也找到了令我为之动容的力量。
向青春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