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读后感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中国人读后感

中国人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国人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中国人读后感1

  记得以前文静曾经这样写过林公语堂先生。“俯仰风云高层上,不同梨花待西厢。”

  现在想来,此话甚妙。读罢林公着作,近乎本能地崇拜他老迈的圆熟与慈祥的智慧。一本《中国人》(亦称《吾国与吾民》),是这一个洞察世情的老先生身为中国人一员的忘情的回顾。

  他定是爱这方土地的,并且爱得深沉。如果没有血胤中的那份深深的眷念,若孤鸟思归,游子念家,又怎么会有这么多篇精彩的着述?从字里行间,亦可发现痕迹。他总是忘情的说着吾国,道着吾民。虽也有讥诮,有鲁迅式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无奈,但我们感到的更多的是林公身为华夏子孙的骄傲。当其谈论着吾国千年来的宗族传统,谈论着乐天知足的民族心性,谈论着直抒性灵式的艺术偏好,谈论着恬淡热情的生活态度时,林公有如稚子般热衷。

  也许这和他的身世亦有关联吧。从小出生在基督徒家庭,林公的童年与普通中国民众巨大的差异。至于后来漂泊海外,在西洋社会中目睹了形形色色,光怪陆离的人和事之后,蓦然回首,发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厚重,格外地生出了一种回归甚至是皈依的情愫。这不难理解,就连仅仅是岀蜀的我也感到对于北方文化的格格不入,何况是深入另一个独立的文化体之中。也因如是,林公能以“一个清醒的幻梦者”的姿态,“观察吾们的人生,不是戴上隔夜梦景中的幻想的色彩,而是用较清明的眼力。”如莲般托生于中国文明的池塘,又能以深邃的眼光跃出池面以观之,故而林公看得深刻而全面。

  读罢此书,有种酣畅之感。我从未想过要去品味中国人与中国文化,也许是因为吾国的文化过于广博,让我心生无力之感吧。更深层的原因是我还没有获得与林公一样犀利的感觉与认知。我们这一代人,受外族文化的熏染似乎过多,已经与传统渐行渐远。要说我们是中国人,只怕还不一定。

  但毕竟我们身上是中国人的血,儒家文化早就根植在了我们的基因之中,我们有着与我们先祖相似的想法和观念。所以,读者林公笔下的吾国与吾民,同感油然生之,精辟语句不时萦绕在耳边。

  林公生活的时代正是古典与摩登交接的时代,有如夏秋之间,昼夜更替,是衰惫的辉煌,是颓废的新生,也有身处逆流的彷徨。我想林公写出这本书,也是想以此证明中国文化的伟力与独特,悠久又绵长,来抵御西洋文明的冲击,同时又激扬中国青年的热情。我想,他已做到了!

  林公的文字,大多文言,不甚晓畅。而这亦是林公的特性与标志。正是因为其中晦涩,更耐人品读,继而愈读愈口齿留香,愈读愈心神荡漾,愈读也愈心生向往。每每读到幽默词句,我都会情不自禁大笑一场,读到着者惠笔,我也饶有默契的莞尔一笑。此乃林公着作的高妙之处。

  点点滴滴感受,不能穷尽。但我敢断言林公必为永世的伟大作家,而我也要做一个真正的伟力之中国人!

中国人读后感2

  看完《中国人的心灵》,说实话,好像吃下一块超级压缩饼干,吞下去了,但什么时候能消化,就不得而知了,仝宇的《中国人的心灵》读后感。多少年来(书上说三千年),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学成就,外加一大堆各种各样的中国文人,浓缩到一本377页的书中,真的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功力。

  应该说,本书不仅是一部文学史,它还涵盖了中国社会变迁的方方面面。由于本书内容过多,我在本文中只选择我对书中所反映出的中国文人的生存状态发表一些看法。

  看了这么多文人或喜或悲的人生,我觉得中国文人似乎大多具有一种共同的价值观。这价值观包括:忠君、爱民、追求仕途。看起来,这三条没什么不好,不过事实上正是这三条与时代一起造就了一个个可敬有可怜的中国文人。

  先说忠君。中西方文明都把"忠诚"看做一种崇高的品格,但这两种忠诚却截然不同。西方人的忠诚,如骑士对国王的忠诚,更多出自一种自身的荣誉感,很大程度上是独立于忠诚的对象的;而中国文人对君主的忠诚却出自他们对君主手中权力的依赖,因为他们总是要依附于某个君主才能"有所作为"。当这些人被君主所弃时,其表现如同女子为人所弃时一样也就不足为奇。(个人认为屈原被贬时以美人自比大发哀怨有点人格与自尊崩溃的成分,读后感《仝宇的《中国人的心灵》读后感》。)更糟糕的是,这种忠诚后来演变为一种对权力和掌权者的盲目崇拜,让一些人丧失了自己的骨气,进一步毒化了我们的民族精神。

  再说爱民。看起来"爱民"是一件很好的事,但它至少有两点问题。首先,爱民者自己不是"人民"的一部分,他们总是居高临下以一种同情者的角度来观察百姓,把自己看做统治阶级的一分子(虽说他们不一定是)。这样,这些文人在政治上的所为往往脱离实际,根本起不到改善民生的作用,至多帮些倒忙。其次,"人民"这一集体名词淹没了组成"人民"的一个个个体,使得中国的传统对个人的基本权利、尊严、自由意志完全忽视。董卓曰:"吾为天下计,岂惜小民哉!",改一下就成了:"我为人民服务,那一两个人算什么?"

  最后,说说中国文人对仕途的追求。一直以来,直到现在,仕途一直是很多中国知识分子的终极追求,而在古代仕途是绝大多数读书人的唯一出路,是他们实现自己抱负的唯一途径。正是因为如此,中国的统治者们非常方便地聚拢了华夏的人才(虽然很多时候他们不会用),并且控制了人们的思想(配合从识字开始的全面洗脑)。应该说,这是造成中华文明最后一步步僵化,最终被西方一击即溃的重要原因之一。

  现在,一些人盲目复古,孔子和其他先贤的雕像又在各处竖起,中华文化身上埋藏千年的基因缺陷似乎又在起作用。警醒!警醒!

中国人读后感3

  近日用零碎的时间读完了辜鸿铭先生的《中国人的精神》,其中的内容让我更深层次地领悟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真正的中国人的精神。

  这本书的作者辜鸿铭先生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可见他当时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书中,辜鸿铭认为,要估价一种文明,必须看它能够生产什么样子的人,什么样的男人和女人。他批评那些被称作中国文明研究权威的传教士和汉学家们实际上并不真正懂得中国人和中国语言。他独到地指出:要懂得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那个人必须是深沉的、博大的和纯朴的,因为中国人的性格和中国文明的三大特征,正是深沉、博大和纯朴,此外还有灵敏。

  他认为中国人是特别讲礼貌的人。真正的礼貌的本质是考虑别人的感受。中国人有礼貌,是因为他们过着一种心灵生活,他们知道自己的感受,因而也容易考虑别人的感受。中国人的礼貌,虽然没有日本人的礼貌那样周全,却让人舒服,因为它是,正如法国人完美表达的那样,是心灵的礼貌。相反,日本人的礼貌虽然周全,却不那么让人舒服,它可以说是一种排练过的礼貌--类似于戏剧作品中用心学习的礼貌。这与直接来自心灵的、自发的礼貌不同。事实上,日本的礼貌好像没有芳香的花朵,而真正礼貌的中国人的礼貌有一种芳香,来自心灵的名贵油膏的香味。

  他还论述了中文的问题。汉语口语的容易根源在于它是一种极其简单的语言。它是一种没有语格,没有时态,没有规则与不规则动词的语言。事实上,也不存在语法或其他任何规则。因此,对于中国人来说,汉语口语本身并不是一种很难的语言。但是对于那些来到中国的受过教育的欧洲人,尤其是半受教育的人来说,即使是汉语口语也是一种很难的语言。他认为汉语口语是一种完全未受教育人的语言;事实上它是小孩的语言。当那些有学问的汉学家坚持说汉语是如此之难时,欧洲小孩学习汉语口语却是如此的容易。因此他认为学习汉语要把自己当作一个小孩,你将不仅进入天堂之门,而且也能学好汉语了。

  然而书中有一些观点我不太赞同。例如纳妾制和维护三寸金莲。但书中的主旨精髓还是值得我们去借鉴的。

  到底中国人的精神是什么?那并不是那么简单就可以回答的。此书通过中国人的精神,中国女人,中国语言,约翰在中国,一个大汉学家,中国学几个方面阐述了中国人的精神。辜老先生通过许多例子和对比深入剖析了中国人的精神。我觉得中国人的谦虚是最可贵的并需要延续下去的,中国人的精神也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也借鉴别人的好的地方,中华民族才能发扬光大,而不再出现八国联军侵华时期被人欺凌的状况。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人,我认为要借鉴书中有益的部分,努力做一个深沉、博大、纯朴和灵敏的人。

中国人读后感4

  林语堂先生写的《中国人》让我想起了一句狄更斯的名言: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即是指所谓的“镀金时代”。

  在自序中,林语堂先生提到“我可以坦诚相见,我并不为我的国家感到惭愧。我可以把她的麻烦公之于世,因为我没有失去希望。中国比她那些小小的爱国者要伟大的多,所以不需要他们来涂脂抹粉。她会再一次恢复平稳,她一直就是这样做的。”

  如今中国并不缺爱国者,更不缺以写作强大的中国去面世的爱国写作者。但一个国家的实力并不等同于它所拥有的物质力量。敢于批判并且有能力指出中国的错误,无论过去或现在,甚至将来将会发生的,这才是林语堂先生提倡并实行的。

  我们生活在此刻的中国,书中所提到的“伟大的爱国者”其实仍可见一斑。这在许知远的《镀金中国》中也有所体现:“如今的中国,你会经历和目睹一些与表面的辉煌数字不相符的东西:大学成了巨大的商业公司和行政机关,思想和价值成了其中最不重要的一环;社会上人人渴望成功,脸上挂满了焦虑的神情;互联网上褊狭与愚蠢泛滥,人人以言谈粗鄙为荣,除去实际利益什么也不相信。”人们丧失对未来的憧憬,不相信生活会有其他的可能,甚至部分人对善良、正义、理想、尊严、勇气这些人类的基本情感采取漠视态度。这些与我们在众多描写“强大的中国”的书籍内容相差甚远。从广义来说,中国确实较之以前强大了,但我们在书籍中论述中国时似乎不约而同地忽略了那些“麻烦”,这些“麻烦”被鲁迅先生称作“黑暗”。

  林语堂先生不因“麻烦”而感羞愧,他更希望将它们公之于世。因为他相信中国,他没有失去希望,对中国迟早能证明自己而不需要富丽堂皇的文字来表达的希望。

  有人或许认为用这样的形式表达中国,将中国展现在世界面前,不免有些贬低中国。但这不也正表现出林语堂先生过人的思想吗?他写下国家的缺陷,却不是为了批判而批判,而是以更直接更彻底的方式让国人认清现状。书中,在批判和表达中国某方面的不足、褒扬和赞赏西方某方面的先进上,他的见解更加独到和缜密。

  当然,林语堂先生也在自序中写到,写下这本书,他害怕受到同胞们的误解,又更害怕西方的爱国者摘引他的字句——承蒙他们的错爱。因为他写下这本书的最终目的,实质上是认为“中国比她那些小小的爱国者要伟大的多,所以不需要他们来涂脂抹粉。她会再一次恢复平稳,她一直就是这样做的。”他认为中国能够更强大,相信中国并且没有失去希望,而这样的精神和思想也会延续到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上。

中国人读后感5

  如今,很多青年人往往经常把“郁闷”挂在嘴边,脱口而出,有时是因为某些事情没能如愿,有时是感叹自己的无能为力,有时是发泄出自己对社会的不公和不满……

  梁晓声在《郁闷的中国人》中,开篇就说道:“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人的心情几乎可以由‘郁闷’二字来概括。人们郁闷于时代,可又不得不适应五花八门的时代规则。被两种力量(自我、社会)拉扯长大的中国人,像极了一张单薄的纸。心灵之扁平呈现于脸,而满脸写的只不过一种表情——失我之郁闷。”

  生活在当下的我自是无法理解文革时期的危机四伏、险象环生的环境如何令人郁闷,可当下社会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却无处不在的令我们感到郁闷。食品安全问题,我们最基本的生活问题受到了威胁,吃不到安全放心的食品了;继而又是医疗问题,万一生个病,或身体某方面出了毛病,只能表示“伤不起”,看病实在难,去好医院难,要排队呀,治好病难,庸医滥竽充数的多了,更重要的是费用高;人在城市奋斗,总想着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而房价是看得令人害怕,买房不起了,只能蜗居;好不容易读了个大学,找工作了,可是人家要的是关系,才不理睬你的能力和学历呢?唉!想想我一普通老百姓,要生活还真不容易,能不郁闷吗?

  书中作者对《当今中国青年阶层分析》是令我感受最深和最担忧的。梁晓声老师把青年阶层分为不差钱的富二代,中产阶层家庭的儿女,城市平民阶层的儿女,农家儿女五层,除了富二代可以不用愁,不用担心,其余的几乎或多或少的处于一种担忧或郁闷中,就我看来,最最郁闷的应该算是城市平民阶层的儿女。想想自己,算是农家女儿,突然觉得自己是如此的幸运,有着爱我的父母,他们有着简单的心愿,在农村过着简单而不复杂的生活,送我读书,仅仅是为了满足我的愿望,希望将来我可以生活得好,而我却也有我的无奈,农村和城市的距离,城市人的生活方式,我似乎都在慢慢的摸索和适应,同在奋斗,同在拼搏,可几年后和我同一个班级的同学会是怎样的结局呢,我不想去思考。纵使我们的父母无法选择,但是未来的路我们自己可以选择,我不去想自己是否有个好的老爸,有条平坦的路早已为我设计好,我选择靠自己奋斗。

  人生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只有走出来的精彩。只要我们不停止前进的步伐,希望就在前方。既然如今我们已减少鲁迅先生所说的奴性,我们这一代青年就应承担起当代青年的使命,做出一代青年的榜样。青年人不应该总把“郁闷”挂着嘴边,朝气蓬勃才属于我们。

  《郁闷的中国人》这本书呈现出了社会中各种人对社会的郁闷,正如《圣经》所说,人生来就是要受苦的。但我们仍都怀着美好的信念,相信未来会更好。

中国人读后感6

  在辜鸿铭先生所著《中国人的精神》一书中,有一篇名为《中国的妇女》的文章,其中对于中国“女性理想”进行了阐述,得出了中国女性归属于无私的“忘我教”,具有温柔、腼腆、忍耐的性格特点——并以此为荣。

  当时,饱经战火的中国正处于衰败之中,形象被西方极度扭曲,本书则有力的维护了中国文化的尊严,改变了部分西方人对于中国的偏见,就这一点而言,我十分钦佩辜先生,并折服于其文字的力量。但是,论及其中内容,我却无法全部接受,尤其《中国的妇女》一文,让我忍不住在此反驳。

  文中用大量篇幅围绕中国纳妾这一现象进行讨论,认为纳妾并不与夫妻之爱冲突,也并不会影响家庭幸福,反而是一种促进。男性对妻子的保护与爱,就体现在让妻子免受妾的责骂、侮辱。这不免就有些可笑了,如果男性没有纳妾,也就不会存在妻子被家中另一个女子辱骂甚至夺位的可能性,又何来保护一说?如此爱护不过是亡羊补牢罢了。

  作者认同纳妾——接纳另一个女人与自己共享一夫、共同生活,是一件会令人生气的、难以接受的事情,但他却通过“忘我教”这样一种看似高尚的赞赏,武断的认为中国女性因无私而不会有上述心理感受,更不会与自己的丈夫大闹——就这样用一个“高帽子”把纳妾一事再次合理化了。在我看来,这便是一种“道德绑架”,是对纳妾这一劣习的狡辩。在做出女性属于“无私教”的时候,已经将男女置于不平等的地位上,再冠以如此高名,让女性承受来自社会的道德压力,稍有反抗,便会被加上莫须有的不良不淑的罪名。无奈低头的女性,默默忍耐着丈夫纳妾一事——这样乖顺的行动,又强化了人们对“无私教”的认可,恶性循环下,纳妾一事最终成了全社会认可的合理的行为。“道德绑架”下,可怜的女性也只能无私忘我了。

  文中作者批评了弹着钢琴唱着歌、出入社会的女性,他坚定地相信女性的美德就是照顾家庭。我很认同家庭在中国人心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照顾好家庭固然是一种美德,但这样的美德必须是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如果是被时代所迫、被社会道德所迫而只能一心照顾家庭,操心每日饮食起居,这便不能称作美德了。何况,将女性捆绑于家庭之中也会造成男性被捆绑于社会之中,个人兴趣被压抑,不能遵从自身意愿的生活,总会带来烦恼和矛盾。

  每个人依据个人意愿而各在其位,对于提高生产力,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将会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不过,对于一个生活在清末的老先生来说,儒家文化熏陶下写作而成的文章,有一些我们现代人不能认可的观点是情有可原的。本书的价值,也并不在于将其中观念照搬至当今社会,恢复所谓“中国真正的'文明”。为晚清之后的中国挽回文化尊严,这才是我们应当从中学习的——用我们的文字,在现代社会,消除西方对我国的偏见,塑造文化中国的形象。

中国人读后感7

  人们常说:妙笔生花。一点也不假。美妙的文字总是给人美妙的感受。昨天看鲁迅先生的杂文《略论中国人的脸》,读到有趣处,不仅哈哈大笑,喜不自禁。比如他在说到西洋人的长相时:

  我一向只留心西洋人。留心的结果,又觉得他们的皮肤未免太粗;毫毛有白色的,也不好。皮上常有红点,即因为颜色太白之故,倒不如我们之黄。尤其不好的是红鼻子,有时简直像是将要熔化的蜡烛油,仿佛就要滴下来,使人看得栗栗危惧,也不及黄色人种的较为隐晦,也见得较为安全。总而言之:相貌还是不应该如此的。

  在读到“皮肤太粗”时,我频频点头。以前没有见过外国人,只是在大学期间看了大量的经典好莱坞影片,觉得那里面女演员简直就是天使一般的容貌,皮肤细腻光滑,像水晶果冻做成的。等到后来在生活中见到外国人之后,不仅大为失望:毛孔粗大,汗毛颀长。当时就庆幸自己“没想到做黄种人居然在皮肤上还有这样一个优点,既不像黑种人只让人看到一双眼睛,也不像白种人白里透着红,还有毛,显着不是那么地干净。”

  接着往下读到“红鼻子、蜡烛油”时,不免哈哈大笑,引得旁边的蜗牛也侧目而视。因为确确实实,虽然我没有想到过“蜡烛油”这个代名词,却曾经着实地盯过人家(主要是西洋男士)的鼻子,同时又不忍心再去看,心里却怀着发愁和担忧的心情。心里暗想:这样的鼻子假如安在我的脸上,该如何自处?还好,不是所有的外国人都有这样的鼻子,但比例还是比较高的,不信大家自己去看。

  既然文章名为《略论中国人的脸》,后面自然有描述我们同胞的容貌:

  但此后对于中国一部分人们的相貌,我也逐渐感到一种不满,就是他们每看见不常见的事件或华丽的女人,听到有些醉心的说话的时候,下巴总要慢慢挂下,将嘴张了开来。这实在不大雅观:仿佛精神上缺少着一样什么机件。据研究人体的学者们说,一头附着在上颌骨上,那一头附着在下颌骨的“咬筋”,力量是非常之大的。我们幼小时候想吃核桃,必须放在门缝里将它的壳夹碎。但在成人,只要牙齿好,那咬筋一收缩,便能咬碎一个核桃。有着这么大的力量的筋,有时竟不能收住一个并不沉重的下巴,虽然正在看得出神的时候,倒也情有可原,但我总以为究竟不是十分体面的事。

  可能鲁迅先生生活的那个年代,老百姓的娱乐生活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所以对于新鲜的事物经常充满了好奇。现在张着嘴、掉了下巴的人估计已经没有这么多了,但我却也看到过很多身边的例子。比如我的妈妈,是一个善良的老太太,一听到隔壁邻居家讲到自己的儿媳妇怎么不够孝顺,讲这话的当然也是一位老太太,讲的人口沫横飞,气势轩昂。我妈妈仰着脸,眯着眼听,往往就张开了嘴,全神贯注地被带到讲话者的语境中去。我还见到有时路边有人吵架,傍边很快围过来一群人,大家津津有味地看,也有互相打听是因为什么事的,这时候如果你观察围观者的话,十个里面大约有三四个情不自禁地张开了嘴,下巴也自然地垂了下来。

中国人读后感8

  辜鸿铭的《中国人的精神》写于上个世纪初的一战期间,正当欧洲文明陷于危机,辜鸿铭的目的很明显,为陷于危机的欧洲,甚至整个世界文明指出一条出路。目的,是去尝试解释中国文明的精神并揭示其价值。即儒教传统下的中国文明。

  前三章的标题:真正的中国人,中国妇女,中国语言--------以此来解释中国文明的精神并揭示其价值。

  真正的中国人:他过着具有成年人的理性却具有孩童的心灵这样一种生活。即真正的中国人具有成人的头脑和孩子的心灵。因此中国精神是永葆青春的精神,是民族不朽的精神。不朽的秘密是什麽?难以言表的文雅:善解人意和通情达理的结合产物。什麽是爱的法则?爱的法则就是爱你的父母。什麽是正义的法则?正义的法则就是真实、守信、忠诚,好公民的最高义务就是忠诚的义务,不仅是行为上的忠诚,而且要在精神上忠诚。如今在中国,不需要自然力量来保护自己,公正和争议是比自然力量更高的力量,道德义务是必须得到服从的东西。

  理解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你必须具备的三个特征:博大、精深、淳朴。如果学习中国文明,美国人将变得精深;英国人将变得博大;德国人将变得淳朴;法国人将得到所有,以及比现在更精致的优雅。学习中国的著作的文学,对欧洲和所有的美国人都有益。

  中间两章为补充:被视为权威的一些外国人,他们如何以及不理解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语言的。

  对于欧洲的美国,也包括日本和中国,今日向往自由的人们,获得自由的唯一办法:循规蹈矩;学习正确的循规蹈矩。这就是中国文明的秘密,做正确的事并遵守礼法。这是中国文明的精髓和灵魂,是中国人精神的本质。

  真正或真实的中国女人是贞洁的,是羞涩腼腆而又廉耻的,是轻松快活而迷人、殷勤有力而优雅的,只有具备了这三个特征的女人,才是中国女性的观念。真正的中国妇女。孔子说: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宁静祥和的心态让我们看清了万物的生命,这就是充满想象力的理性,这就是中国人的精神。

  最后是一篇关于时政的文章。可以证明中国文明的价值,学习中国文明有助于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问题。

  歌德说:世界上有两种和平的力量:正义和礼法。教导欧洲人爱正义,做公正的人,做正确的事,孔子在四书五经中写道:爱正义,做公正的人,做正确的事------但要合乎礼法。即做守礼的好人

  自私和懦弱是今日世界真正的敌人:我们的自私和懦弱结合在一起,就是重商主义。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即有所图。只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中,我们每一个人首先都不要考虑利益、私利-----即有所图,而是考虑正义。因此我们首先要制止重商主义精神,制止懦弱和自私,首先想到正义而不是利益,要有勇气抗拒大众。

  世界上所有的国家,特别是英国和美国,他们的重商主义精神是今日世界真正的敌人。

中国人读后感9

  中国人的精神是什么呢?中国人的精神与西方人的精神有什么不同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阅读了辜鸿铭先生的《中国人的精神》,读了之后,受益匪浅。

  读了此书,不得不佩服辜鸿铭先生的文化修养,于是我上网搜了有关他的资料。辜鸿铭生在南洋,学在西洋,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他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凭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二十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

  在《中国人的精神》一书中,辜鸿铭先生用他对中国的理解,向世界宣扬了儒家思想,阐述了他眼中的中国人。

  “中国的人性类型给你的整个印象是他的文雅,那是一种难以言表的文雅。”这是辜老对中国人性格的描述,他还引用了一个例子,他曾在某个地方读到一位在两个国家都住过的外国朋友的评论说,作为外国人,在日本居住的时间越长,就越发讨厌日本人,而在中国居住的时间越长,就越发喜欢中国人。不知道对日本人的这种评价是否真实。但他认为但凡在中国生活过的人都会像他一样赞同对中国人的评价。相对西方人的张扬,追求个性,我们中国人更多倾向于中庸之道,温文儒雅,彬彬有礼,给人一种不温不火之感,亲切而没有距离感。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人影响深远,但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巨大冲击,中国传统文化被忽略,崇洋媚外之风愈烈。西方节日,情人节,圣诞节气氛十足,重阳节,中秋节,元宵节却越来越冷清,我们吃的是肯德基,麦当劳,穿的是“破”裤子,哼着大多数中国人听不懂的rap。

  我国当前社会,无论是学校的教育,还是社会的教育,都淡化了传统文化的学习。从小学一直到大学,英语教育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内容。在大学里英语成了必修课,英语学分占的比列也比较重,考四六级更被我们大学生视为必须完成的任务。而我们的《现代汉语》、《大学语文》在很多的学校都处于选修课的地位,有的学校甚至连这样的选修课都没有。这些现象很值得我们反思。

  辜老的书对中国人的精神分析深刻精辟,然而,有一些观点我是不太认同的。他赞同忠君思想,他赞同纳妾制,用茶壶和茶杯生动的比喻男人和女人的关系。时代不断进步发展,我们的目光也不能停留在封建的古代,在文明的现代,男人和女人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一夫一妻制也是时代进步的体现,新时代的女性不应该像古代女人一样将全部重心放在家庭上,女性也应该拥有自己的事业,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为社会做贡献。

中国人读后感10

  《中国人的教育智慧》是为全面挖掘这一珍贵文化遗产,并正确地汲取和借鉴我们祖先的家教财富所编写的。

  《中国人的教育智慧》选篇纵贯古今,篇目多系名人名作,内容涉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德、立言、立功、读书作文、婚姻家庭、待人接物等社会人生的许多方面。它们体现着中国历代一百余位有成就的出色的家长与历史名人智慧的灵光和丰富的教子经验。该书对于传授知识和进行传统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价值。 教育家陶行知曾有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作为老师,我们既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更要关注学生与赏识学生。是呀,学生是一个活泼的生命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维与追求,他们比大人更希望得到他人的信任与赏识。没有爱就没有赏识,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可以改变甚至影响人的一生。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看了这么多的家训,让我真的感受到这些长辈对他们晚辈的爱,而且言传身教,感情真挚,让我深深感到了他们对晚辈那份深深的期待。 读了这么多家训,其中颜之推的家训让我感受最为深刻。颜之推说,人们看到邻居或亲戚当中有出人头地的人才,都要子弟钦慕崇尚而学习他,却不知道学习古人的人生智慧,多么短视啊!世人只看见骑马披甲,长枪强弓,就说我能成为将军;不知道当将军也要有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判断形势,明鉴兴亡的智慧才能。

  只知道上传下达,收税敛财,就说我能成为宰相;不知道当宰相也要有敬重奉事鬼神,移风易俗,调节天地阴阳,推荐举用贤才等学识气度。只知道不贪腐,办事讲求效率,就说我能治理百姓;不知道诚心待人,为人楷模,御民有术,止风灭火,消灾兔难,化鸱为凤,变恶为善的种种道理与办法。只知道捧着法典,早晨判的刑罚到晚上就赦免了,就说我能够执法;不知道“同辕观罪”,“分剑追财”,“假言而奸露”,不必追问而案情能够明朗这样的聪明才智。推广到农民、商人、工人、小贩,杂役、奴隶,钓鱼的、杀猪卖肉的,喂牛、养羊的,他们中都有杰出明达之人,可以作为老师和榜样,广泛地向他们学习,没有不利于事业的。

  从这里,我们可以理解,我们应该学习前人的经验,旁人的经验。处事虽然需要个体经验,但更需要知识;这知识就是前人的人生经验与生活智慧。现代人过分重视机变技巧,乐于重复建设式的亲自“发现”与个体的体验,忽略了前人的经验与智慧的学习,因此常常是孤陋寡闻。作为我们应该看到身边的榜样,更应该踏下心来多读读经典,他们的思想一点也不落伍,反而比我们看的更透彻一些。所以读经典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从他们那里我们可以得到更多的智慧。

信息流广告 网络推广 周易 易经 代理招生 二手车 网络营销 招生代理 旅游攻略 非物质文化遗产 查字典 精雕图 戏曲下载 抖音代运营 易学网 互联网资讯 成语 成语故事 诗词 工商注册 注册公司 抖音带货 云南旅游网 网络游戏 代理记账 短视频运营 在线题库 国学网 知识产权 抖音运营 雕龙客 雕塑 奇石 散文 自学教程 常用文书 河北生活网 好书推荐 游戏攻略 心理测试 石家庄人才网 考研真题 汉语知识 心理咨询 手游安卓版下载 兴趣爱好 网络知识 十大品牌排行榜 商标交易 单机游戏下载 短视频代运营 宝宝起名 范文网 电商设计 免费发布信息 服装服饰 律师咨询 搜救犬 Chat GPT中文版 经典范文 优质范文 工作总结 二手车估价 实用范文 爱采购代运营 古诗词 衡水人才网 石家庄点痣 养花 名酒回收 石家庄代理记账 女士发型 搜搜作文 石家庄人才网 铜雕 词典 围棋 chatGPT 读后感 玄机派 企业服务 法律咨询 chatGPT国内版 chatGPT官网 励志名言 河北代理记账公司 文玩 朋友圈文案 语料库 游戏推荐 男士发型 高考作文 PS修图 儿童文学 买车咨询 工作计划 礼品厂 舟舟培训 IT教程 手机游戏推荐排行榜 暖通,电采暖, 女性健康 苗木供应 ps素材库 短视频培训 优秀个人博客 包装网 创业赚钱 养生 民间借贷律师 绿色软件 安卓手机游戏 手机软件下载 手机游戏下载 单机游戏大全 免费软件下载 网赚 手游下载 游戏盒子 职业培训 资格考试 成语大全 英语培训 艺术培训 少儿培训 苗木网 雕塑网 好玩的手机游戏推荐 汉语词典 中国机械网 美文欣赏 红楼梦 道德经 网站转让 鲜花 社区团购 石家庄论坛 书包网 电地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