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快乐的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是成长,如何成长,唯有学习。孔子他老人家告诉我们,要不断地学,还要经常复习,练习,而且强调,学和习都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过去,我们过多地强调了学习的枯燥,于是有了这句着名的:书山有路勤未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的前半句还算中肯,必须要勤奋。后半句就完了,明确地告诉人学习很苦,而且这个苦是无涯的。如果是说给有了一定的辨别力的人听,或许能明白这样的苦并非真的苦,只是强调了学习的枯燥而已。但学习并非仅仅是读书那么简单,也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都痛苦。如果说给小学生听,那简直就是一场灾难。心意是好的,但得到的效果却恰恰相反。小孩子哪懂得太深奥的东西呢,当你跟他说学习是很苦的时候,他当然是不喜欢了,至少内心里开始会滋养出一种排斥学习的潜意识。更何况每每还有一些家长老师自以为有学问,整天给孩子们讲什么“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孩子幼小的心灵根本承受不了这样的恐吓和惊吓,当他一直都带着紧张恐惧的心情的时候,怎么可能学得到并还能主动开心地练习巩固呢?
学习本身其实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比如孩子学走路,学说话,都是在欢快轻松的环境下获得的能力。学了,不断练习,不断温习,最后成为一种能力。
现在国家提倡建立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按照“学乐”精神,我们应该建立“快乐学习型的组织,建立快乐学习型团队,建立快乐学习型社会”。身心愉悦的时候,学习的效率会很高,并能不断刺激神经和大脑,逐步达到良性循环。这样的个体愉悦心态传染放大到团队,放大到组织,放大到国家社会,每个人都身心愉快,又怎么可能发生端着枪炮打仗的事情呢?
我们的学习常常有很大的功利性,正是这种功利性,让学习的快乐一点点地消失了。从小在学校就是为了升学考试,工作了为了获得某些证书。活到老学到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就成了一句空话。
我们中相当一部分人都是爱学之人,但我们往往不太懂得习的重要性。似乎我们的口头禅多是“那本书我看过了”,“那个东西我学过了”,看过不表示知道,学过不表示掌握。不但要学,还要不断练习温习。古人呢早就知道这个道理,但我们今人却都忘记了,温故而知新者可以为师。温习已经学过的,然后才能知道学习掌握更多新的东西。不断学而习,才能逐步成长为师。而我们不一定非要成为大师,但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体会不断超越自我的乐趣。
学以致用才有意义。毛主席说:精通最大的目的在于应用。实践出真知。一切学习都是为了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再学习。毛主席的活学活用马列主义,结合中国的实际,从而缔造了伟大的中国。
有一个中国古代笑话说:有一位呆秀才下乡,一条水沟挡住了去路。他取出书来,仔细翻看,却怎么也找不到如何过沟的答案。一位农夫告诉他,不用翻书,跳过去就行了。秀才听了他的话,双脚一蹬,往上一跳,竟落到水中。农夫说,不是那么跳法。说罢,单脚起跳,一跃而过。秀才看了埋怨道:“单脚起步为跃,双脚起步为跳,你该说跃,不该说跳。”
大家现在看来一定会觉得那个秀才迂腐,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可实际生活工作中我们是否也抱着教条不放呢?我们的许多管理者是不是也经常遇到问题就赶紧翻阅管理学教材找答案呢?
毛主席说过: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当学习是快乐的,是愉悦的时候,我们就能学进去,然后学以致用,每天都进步,做到天天向上。这个天天向上,我理解为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越来越多职位上的步步高升,更重要的是我们能从精神上内心上觉悟上不断超越自我。
怎么学习,学习什么,其实先哲早已告诉了我们。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任何事情都有值得借鉴吸收的部分,任何人都有我们值得学习的东西。另外,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要不断地走出去,感受外界,吸收外界的精华为己所用。毛主席还说过:智慧来自于人民群众。说的是同一个道理。
或许我们依然会困惑:如果我遇到的一起同行的三人都是卑微草民甚至偷鸡摸狗之辈呢,我又该如何向他们学习?难道学习其从恶吗?非也。正面的学习是吸收,遇到负面的我们学习是自省。别忘记孔子还说过“择其善者而从之,则其不善者而改之。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也。”
学乐精神,推己及人。独乐乐,众乐乐,孰乐?当然是大家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让自己快乐,是一种美德,让他人快乐,是一种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