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发动细菌战说说聚集3篇
短新闻两篇课后测试题
【第1句】:下列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雏菊(chú) 恢复(fù) 冉冉升起(rán) B、图案(tú'àn) 陈迹(jì) 追逐游戏(zú) C、凋谢(diāo) 焚尸(fén) 万众瞩目(shǔ) D、沼泽(zhǎo) 处决(chǔ) 婆娑起舞(suō)
【第2句】: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祷告 纳粹 颠倒 难以想象
B、废墟 掩映 绞刑 惊惧万分
C、祷告 嬉笑 肯求 心智健全
D、隐秘 窒息 凝重 表情木然
【第3句】: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子夜:半夜。子:半。
B、恐怖:由于生命受到威胁而恐惧。怖:害怕。
C、使命:派人办事的命令,多比喻重大责任。使:派遣,支使。
D、囚徒:囚犯。徒:指某种人(多含贬义)。
【第4句】:在文案中的空白处依次填入词语,完全恰当的一组是( )
① 也有人想通过访问 受折磨的场所,来向他们致敬。
② 一些撰写的回忆录中谈到 的情况,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象的。
③ 现在,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都是很安静的地方,人们再也听不到 的喊叫了。
④ 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 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
A、幸存者 遇难者 受难者 死难者
B、受难者 死难者 遇难者 幸存者
C、遇难者 受难者 幸存者 死难者
D、死难者 幸存者 受难者 遇难者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5~8题:
731罪证值得全人类反思
参观过731罪证陈列馆的人都会留下终身的记忆。
陈列馆馆长王鹏说,731的罪行不仅仅是杀人,它进行30多项实验的目的是用于战争。用于实验的不光有中国人、朝鲜人,还有蒙古人、俄国人,一些从东南亚战场上抓来的美国、欧洲战俘也成了实验品,实验者要研究不同人种的耐受程度,以便将来在战场上有针对性地使用细菌武器。按照731部队生产细菌武器的能力,如果开足马力生产一年,足以毁灭人类。只是后来战况突变,大规模的细菌战没有来得及实施。所以731罪行是反人类的,它不光是国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值得全人类去关注和反思。
王馆长介绍说,这些年很多国外的媒体来拍摄专题片,而这些人以前对731罪行知之甚少。一次王鹏告诉英国 BBC 电视台记者,731犯下的罪行比纳粹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所作所为还要严重,纳粹虽然也曾对活人做解剖实验,但数量和规模都远不及731。被731用作实验的人在实验者看来不是人,而是没有生命的木头(日语称做马路大),这些材料要接受各种残害性的实验。例如冷冻实验,要把人冻成能敲得响的木棒,然后再用不同温度的水去解冻,有的被解冻后肌肉脱落,露出白花花的骨头。再如脱水实验,是要把活人烤干,变成一具木乃伊,以此实验人体里含水的准确份量。BBC 电视台记者听了也不禁为此暴行咋舌。
陈列馆的解说员介绍说,一位日本老人参观731罪证陈列馆时,对731部队犯下滔天罪行气愤至极,他看到展台上731部队的恶魔石井四郎像后,一脚踢碎了玻璃,但能参观和了解731罪行的外国人太少了。据陈列馆统计,在建馆20多年时间里,馆展和流动展出接待的人数有300余万人,其中外国人不到十分之一。王鹏馆长说,陈列馆申报世界遗产,就是要扩大知名度,让更多的人来关注这段历史,更好的维护世界和平。(节选自《生活报》)
【第5句】:比较一下,本文与《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一文在新闻素材获取渠道方面有什么不同?
答: 。
【第6句】:作者在第三段是怎样写731的严重罪行的?
答: 。
【第7句】:一位日本老人参观731后一脚踢碎了玻璃,这一细节有什么典型意义?
答: 。
【第8句】:2005年时值抗战胜利60周年,731罪证陈列馆是否应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问题曾在全国各界人士中引起不小的争论。请就此问题谈谈你个人的观点。
答: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9~14题:
①对于德国发动二战给全世界带来的灾难,如今的多数德国人都有着强烈的忏悔意识,战后德国的表现赢得了世人的称道,令人感到这个民族经过浩劫之后更加成熟起来。
②事实上,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德国人在经历了很短的感情反复之后,就对本民族应该承担的责任有了比较客观和清醒的认识。联邦德国的历任总统和总理奥多尔-豪斯、阿登纳、赫尔佐克、约翰内斯、科尔、谢尔等人都在不同的场合和时机代表德国人民进行了反思、道歉和忏悔。
③联邦德国首任总理阿登纳上任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宿敌法国真诚道歉,因此赢得了法国的宽容,为法德和解奠定了基础,也为欧洲和平做出了贡献。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跪倒在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他面对的是600万犹太人的亡灵,他是替所有必须这样做而没有这样做的人下跪了。1985年5月8日是德国投降纪念日,当时的西德总统魏茨泽克发表讲话,认为德国在战后四十年一直将这一天定为战败日是不妥的,今天我们大家应当说,5月8日是解放的日子,它把我们大家从国家法西斯主义的统治中解放了出来。1995年6月,科尔总理继勃兰特之后,再次双膝跪倒在以色列的犹太人受难者纪念碑前,重申国家的歉意。
④在战后60多年里,德国一直在心甘情愿地进行彻底的赔偿。1998年,现任总理施罗德在获得大选胜利后发誓,要对那些还没有获得赔偿的纳粹受害者进行赔偿。德国的一些大公司如西门子、奔驰、大众等,提出了为纳粹劳工设立巨额赔偿基金,一共拿出50亿美元,对遭受纳粹迫害的100多万劳工幸存者进行最后一次赔偿。此外,德国还先后向波兰、俄罗斯、捷克斯洛伐克等受害国家尤其是受害的犹太民族赔偿近1100亿马克,约合550亿美元。
⑤为让子孙后代牢记奥斯维辛集中营无辜牺牲者们曾经有过的不幸遭遇,德国政府将多处纳粹集中营遗址辟为纪念馆,供国民参观;他们还在教科书中增加揭露法西斯罪行的内容,以起到警钟长鸣的教育作用。除了语言道歉和精神忏悔以外,德国议会还通过了《反纳粹和反刑事犯罪法》,防止纳粹沉渣泛起。
⑥德国的一系列言行向外界传达着明确的信息:德国政府和人民不断肃清纳粹的影响,勇敢而严肃地承担起历史的责任。就像德国副总理兼外长菲舍尔24日在第59届联大纪念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特别会议上发表讲话时所说,德国绝不会忘记发生在纳粹集中营的种种可怕的野蛮行径,并将始终致力于建设没有偏见的宽容与开放的社会。
【第9句】:宿敌这个词还可以写成 ,它的意思是: 。这个词在文中打上引号,是表明: 。
【第10句】:为这则新闻报导按导语、主体、结局进行分段(只填序号)。
答: 。
【第11句】:二战后多数德国人强烈的忏悔意识及其一系列言行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
【第12句】:道歉应从娃娃抓起是原文中第5段的小标题,请用同样的字数,为第【第3句】:4段设小标题。
答:第3段小标题为 ;
第4段小标题为 。
【第13句】:防止纳粹沉渣泛起句中沉渣泛起用的好,为什么?
答: 。
【第14句】:前不久,日本有些人在教科书上大做文章,删掉了二战部分中许多有关侵略和暴行的词语和内容,引起世人的极大愤慨,相信你的感受也一定会十分强烈。请以道歉应从娃娃抓起为题,写一篇感言。
【参考答案】
【第1句】:D (A冉 rǎn;B逐 zhú;C瞩 zhǔ。)
【第2句】:C恳求。
【第3句】:A (子:子时,旧时记时指夜里十一点到一点。)
【第4句】:D
【第5句】:本文主要取材于所闻的材料,主要素材来自于陈列馆馆长王鹏和解说员的介绍。而《奥》文的素材来源是作者的亲历、亲见和所闻所感。
【第6句】:一是通过与纳粹作比较,显其罪行更重;二是通过典型事例显其无比残酷。
【第7句】:表明普通日本民众的正义感,间接地与日本右翼分子形成对比,引人深思。
【第8句】:731罪行是反人类的,它不光是国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值得全人类去关注和反思;参观和了解731罪行的外国人太少了;同为二战三大遗迹中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和日本广岛和平纪念公园都早已成功申报了世界遗产。
【第9句】:夙敌;一向对抗的敌人;历史上是夙敌,现在已不是夙敌。
【第10句】:①为第一部分,导语部分。②③④⑤为第二部分,主体部分。⑥为第三部分,结尾部分。
【第11句】:历任总统和总理代表德国人民进行了反思、道歉和忏悔(甚至下跪);心甘情愿地进行彻底的赔偿;教育后人并颁布反纳粹法。
【第12句】:第3段小标题:历届首脑真诚道歉。
第4段小标题:甘心进行战争赔偿。
【第13句】:纳粹的残渣余孽还存在,还可能蔓延滋长。比喻贴切、生动。
【第14句】:(略)
短新闻两篇教案
【教学目标】
【第1句】:了解新闻报道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
【第2句】:培养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第3句】:合作学习,把握新闻中的新闻事实、背景材料和作者的主观评价三方面的内容。
【第4句】:探究与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一篇新闻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
【第5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
【教学课时】
拟定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授《别了,“不列颠尼亚”》。
〖教学过程〗
【第1句】:导入新课
播放香港回归的影音资料,大约5分钟。
【第2句】:研讨过程
【第1句】:大家谈观看影音资料的感受——激动、感慨。
【第2句】:讨论前明确:
学生对“新闻”一词自己提出问题:
⑴ 什么是新闻。
⑵ 新闻的特点。
⑶ 新闻的结构。
【第3句】:从结构出发完成新闻稿的标题和导语——小组讨论成稿,基本掌握新闻的知识。
【第4句】:大家交流新闻稿。
【第5句】:对于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不仅仅是华夏儿女关心,世界各大媒体齐聚香港,截至1997年5月8日,就有778家传媒,8423人登记对交接仪式进行采访,作为中国国家通讯社的新华社不辱使命,不负众望,高人一筹,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正是这篇《别了,“不列颠尼亚”》。
【第6句】:出示思考问题:
⑴ 这则新闻为什么会获此荣誉?
⑵ 我们学习新闻的意义何在?
⑶ 我们学习这则新闻的意义何在?
分组讨论问题。
各组交流,达成共识:
⑴ 共识:形式好、标题好、主体好、内容好,分析新闻事实和背景资料的结合(通过分析自然地明确新闻本身的内容)。
⑵ 共识:我们生活在这个信息时代,新闻媒体已经成了我们看世界的窗口,我们应该学会利用这个途径,提取重要信息,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心国内外大事。
⑶ 共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香港回归为我们完成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为澳门回归提供了好的借鉴——落后就要挨打,我们收回香港,我们国力增强了,华夏子孙盼望祖国的大统一,希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家门,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学子,应该把握现在的大好时光好好学习,为祖国的更美好的明天努力。
【第3句】:结束语
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这一天,全世界都在谛听从东方响起的庄严的钟声,它响彻寰宇,向五湖四海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雪白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时刻,历史已经铭记这一刻,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也将铭记这一刻。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授《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
〖教学过程〗
【第1句】:从南京大屠杀的图片导入新课
大家看到的就是68年前日本法西斯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当时的南京真是尸骨遍地、血流成河!在二战期间,不仅是日本法西斯心狠手辣,在欧洲,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里,德国法西斯对欧洲人民犯下的罪行更令人发指!
【第2句】:资料交流并谈感受
课前布置同学们回去收集有关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文字介绍和图片,现在各小组将图片拿上来投影展示,边看图片边介绍。
(各小组展示图片,并介绍。)
老师也将自己收集的资料和图片用多媒体展示出来。
师:在收集这些资料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感受?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师:虽然我们收集的资料和图片不尽相同,但是我们的感受是一样的,那就是压抑、窒息、悲愤、沉痛。
【第3句】:写作背景介绍
这篇新闻是美国记者罗森塔尔二战后访问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之后采写的。发表之后,各大报纸争相转载,并获得了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成了新闻史上的佳作。
【第4句】:相互质疑,探究写作意图
一个如此有名的记者为什么要写一篇早已众所周知的新闻呢?发生在奥斯维辛的惨剧早已离我们远去,为什么又重新提及?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现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将你们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圈画出来,小组内的同学相互交流一下,然后找出一个你们认为最难的问题向其他小组的同学提出来。我们把这个环节叫做“相互质疑”。
(学生思考、交流、提问、答问。)
师:老师也给同学们设计了一些问题(多媒体展示)。有些同学们已经问过了,有些还需要我们讨论一下。
【第1句】:文章开头写到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孩子们高兴地嬉戏,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景象!然而作者却说这是“最可怕的事情”,“像一场噩梦”,为什么?
【第2句】:怎么理解这个细节——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第3句】:第13段写到那个照片中的姑娘,临刑前她在想什么?能文案你的'理解吗?
【第4句】:怎么理解第14段“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
【第5句】:课文第6段“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还有末段“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这两句话的意义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第5句】:小结
本文在作者看似平静的叙述中抒发了对德国纳粹残酷暴行的沉重控诉,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平与祥和的向往。同时,也是为了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历史的教训。
【第6句】:精彩语段赏读
本文有很多地方写得很精彩,虽然作者没有正面去控诉德国法西斯的暴行,但文中的叙述却已深深震撼了我们。请各组推荐一段文字并推荐一名同学来朗读(生朗读)。
【第7句】:谈收获
师:我们看新闻通常是为了获取新信息,那学了这则新闻,你从中获得了什么?
【第8句】:结语
是的,这篇文章给我们的震撼实在太大了,让我们记住这段惨痛的历史教训,因为忘记历史,就会使悲剧重演!(多媒体显示警示句)最后,老师用前以色列总理拉宾的和平宣言来结束我们今天的课:
“几万个是威者的喊叫,还远不如一个痛哭儿子战死的母亲的眼泪给我的震撼……”
“一百多年了,我们在寻找家乡;一百多年了,我们试图平静地生活,种下一棵树、铺好一条路……我们一边梦想一边作战。一百年的战争和恐怖使我们伤痕累累,但不曾毁掉我们的梦想——我们百年来对和平的梦想……”
“……我向来相信大多数人是渴求和平而且愿意抓住和平机会的。你们今晚聚集在此,证明了这种渴求:要和平,不要暴力,暴力伤害民主,我们必须抵制暴力。
《搭石》课后测试题
A级基础知识达标(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第1句】:一字开花(扩词)(18分)
裤( )( )( )( )( )
暴( )( )( )( )( )
序( )( )( )( )( )
【第2句】:小小词语林(写近义词或反义词)(12分)
1、近义词:
平稳──( ) 联结──( ) 唯独──( )
2、反义词:
谴责──( ) 懒惰──( ) 轻快──( )
【第3句】:我会用下面的关联词各写一句话(6分)
1、如果……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当……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句】:摘抄自己喜欢的文案(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5句】:写好钢笔字(6分)
B级重点难点过关(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第1句】:蓝猫巧答(认真读课文,回答问题)(22分)
1、课文描写了跟搭石有关的哪些生活场景,请用简练的语言作以概括:(6分)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2、课文许多地方都使我们感受到美,有看得见的具体的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用简练语言作答:(12分)
直接体现看得见的具体美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间接体现看不见的心灵美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句】:阅读乐园(14分)
朱总司令关怀战士
朱总司令对战士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就拿行军来说吧,当通过崎岖狭小的山路时,他总是叫饲养员把马停在路旁让部队先过,让部队先过,自己站在一边,像慈祥的父亲般叮咛再叮咛:“同志们,当心一点,别滑下山崖去!”到了宿营地,他又不顾自己疲倦,东走西瞧,检查部队住下来没有,帐篷搭得牢不牢,会不会被风吹跑;警戒放了没有,脚洗了没有……他常常教导我们说:“我们红军部队是革命的大家庭,同志间要发扬阶级友爱,团结互助的精神。”长征途中,他的马常常是让给走不动的伤员骑的。
一次行军途中,朱总司令发现警卫班长走路一瘸一拐的,眼看就要掉队了,忙亲切地问:“小胡,脚怎么了?骑上我的马吧!”
没等胡班长答话,他已跳下马来,并吩咐饲养员扶胡班长上马。胡班长为难了半天,正犹豫不决,一抬头,见朱总司令早跑着赶队伍去了。
胡班长无可奈何,这才流着眼泪爬上了背。从此,我们警卫班的同志也很少骑马了,路上见了伤病员,都争先恐后地让马。
1、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词义打上“√”:(4分)
无微不至:① 至于( ) ② 到( ) ③ 量( )
争先恐后:① 恐怕( ) ② 畏惧( ) ③ 恐吓( )
2、给第一自然段选择一个归纳得最好的段意,打上“√”:(2分)
⑴ 朱总司令像慈母一样地叮咛同志们要小心过路。( )
⑵ 朱总司令对战士的关怀是无微不至的。( )
⑶ 朱总司令要同志间发扬阶级友爱,团结互助的精神。( )
3、用两个字为第2~5自然段拟一个小标题: (3分)
4、这篇短文写出了朱总司令的.什么优秀品质?(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句】:小练笔(14分)
把你发现的平凡生活中的美的事情或场景写下来。
附加题
看看谁的点子多,创意更多的“8”:
例:8像顽皮的花生;
8像侧躺着睡觉的鼻孔。
雨巷的课后测试题
【基础测试】
1.下列各组中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撑(zhǎng)着 彷(páng)徨
凄(qī)清 巷(xiàng)道
B.彳亍(chì chù) 凄婉(wǎn)
颓圮(pǐ) 迷茫(méng)
C.河畔(pàn) 荡漾(yàng)
青荇(xìng) 长篙(gāo)
D.斑斓(lán) 沉淀(dìng)
似(sì)的 泥(nì)古
2.下面四项中,诗歌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B.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C.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D.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3.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诗人,主要诗集有《我的》、《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
B.《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歌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诗人也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C.戴望舒早期的诗歌受西方印象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
D.后期诗歌主要表现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明朗、沉挚。
4.对《雨巷》的赏析不正 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受中国古代诗词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的愁心。
B.《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C.诗中借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充满了迷惘和绝望。
D.《雨巷》运用了复沓重唱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强化了音乐效果,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5.对《再别康桥》运用的表现手法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笼罩着一种宁静、安谧的氛围,水草、柔波、彩虹、星辉,恰当地衬托了诗人静默的心境。
B.诗人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康桥那特有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自己那追梦般 的思念之情。
C.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融进了悄悄别离时那富有特色的形象和想像中,形成了一种轻柔、明丽而又俊逸的格 调。
D.全诗四行一节,诗行排列错落有致;每句字数基本为六七字,于参差变化中 见整齐;每节押一韵, 呈现出明显的旋律感。
【课内阅读】
阅读《雨巷》的开头和结尾两节,回答8~9题。
(一)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二)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6.诗一开始用“悠长”“寂寥”的雨巷表明了居住地的________,以细雨表现了________的天气特点。
7.结尾重复了开头,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把“逢着”改为“飘过”,又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态特征。
【拓展练习】
8.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偶 然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 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A.这首诗把“偶然”这样一个极为抽象的时间副词形象化,充满情趣,富有哲理,不但珠圆玉润,朗朗上口,而且余味无穷,溢于言外。
B.此诗写的是两件比较实在的事情,一是天空里的云偶尔投影在水里的波心,二是“你”“我”(都是象征性的意象)相逢在海上。
C.如果我们用“我和你”“相似”之类的标题,当会富有诗味。
D.“云”、“波”、“你”、“我”、“黑夜的海”、“互放的光亮”等意象及其之间的关系构成,都可以因为读者个人情感阅历的差异,及体验强度的深浅而进行不同的理解。
9.对下面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秋天的梦
戴望舒
迢迢的牧女的羊铃,摇落了轻的树叶。
秋天的梦是轻的,那是窈窕的牧女之恋。
于是我的梦是静静地来了,但却戴着沉重的昔日。
唔,现在,我是有一些寒冷,一些寒冷和一些忧郁。
A.这首诗实际上写了两个“秋天的梦”:“牧羊女的梦”和“我的梦”。是“我”听到牧羊女的诉说而引发了自己的梦 高中英语。
B.牧羊女 的梦是“牧女之恋”,从全诗的思路脉络看,能够判断“我的梦”也是“有关恋情的”。正是因情入梦,以梦抒情。
C.“牧羊女的梦”像羊铃那样迢遥,像落叶那样曼妙,是清纯而温暖的。“我的梦”,则是沉重、寒冷、忧郁的。
D.全诗四节,形成了一个对应式结 构,许多信息就是从对应、对比中传达出来,显得简捷而又有蕴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