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面描写雪景的句子合集5篇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侧面描写雪景的句子合集5篇

湖心亭看雪知识重点

 【第1句】:重点字词

【第1句】: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毳cuì衣雾凇sōng沆砀hàngdàng

【第2句】: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更定。定:完了,结束。

(2)余拿一小船。拿:撑,划。

(3)雾凇沆砀。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4)焉得更有此人。焉得:哪能。更:还。

(5)是金陵人,客此。客:客居。

(6)及下船。及:等到。

【第2句】: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第1句】:用原文填空。

(1)描写西湖雪后水天一色的景色的句子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点拨:第l句是正面描写,第2句是侧面烘托。

(2)含蓄地表达作者对故国怀念的句子是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3)借“舟子”之口,含蓄地表达文章主旨的句子是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第2句】: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我划着一条小船,穿着细毛的`皮衣,守在火炉边,独自前往湖心亭去看雪。

点拨:重点理解“拿”“毳衣”等词语。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寒气弥漫,白茫茫的一片,天空与云朵、山峰、湖水、上下都一片白色。

点拨:重点理解“雾凇”“沆砀”“一白”等词语。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想不到湖中还会有这样的人!

点拨:重点理解“焉得”“更”等词语。

【第3句】: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是张岱(人名),明末清初(朝代)人。

 

初二语文湖心亭看雪重点知识点

【第1句】: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毳cuì衣雾凇sōng沆砀hàngdàng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更定。定:完了,结束。

(2)余拿一小船。拿:撑,划。

(3)雾凇沆砀。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4)焉得更有此人。焉得:哪能。更:还。

(5)是金陵人,客此。客:客居。

(6)及下船。及:等到。

【第2句】: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描写西湖雪后水天一色的景色的句子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点拨:第l句是正面描写,第2句是侧面烘托。

(2)含蓄地表达作者对故国怀念的句子是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3)借"舟子"之口,含蓄地表达文章主旨的.句子是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我划着一条小船,穿着细毛的皮衣,守在火炉边,独自前往湖心亭去看雪。

点拨:重点理解"拿""毳衣"等词语。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寒气弥漫,白茫茫的一片,天空与云朵、山峰、湖水、上下都一片白色。

点拨:重点理解"雾凇""沆砀""一白"等词语。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想不到湖中还会有这样的人!

点拨:重点理解"焉得""更"等词语。

【第3句】: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是张岱(人名),明末清初(朝代)人。

湖心亭看雪文言知识

词类活用

【第1句】:大雪三日 大雪:名词活用作动词,下大雪。

【第2句】:是金陵人,客此。 客:名词活用作动词,客居。

【第3句】:拥毳衣炉火 炉火:名词活用作动词,带着炉火。

【第4句】:与余舟一芥 芥:小草,这里名词活用作状语,像小草一样的微小。

古今异义

【第1句】: 余住西湖 余:古义:我。(例:余住西湖)今义:剩下。

【第2句】: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白:古义:名词,古代罚酒用的酒杯。(例如: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今义:白色。

【第3句】:是日更定矣。 是:古义:这。今义:判断词(与“非”相对)

一词多义

是:

【第1句】:是日更定:这

【第2句】: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判断动词,是

更:

【第1句】:是日更定: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音gēng

【第2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音gèng

白:

【第1句】:上下一白:白色

【第2句】: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古时罚酒用的,泛指酒杯。

大:

【第1句】:见余大喜:非常

【第2句】: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大

余:

【第1句】:余住西湖:我,指作者

【第2句】:江干上下十余里间:多

通假字

挐:通“桡”,撑(船)、划

《湖心亭看雪》文言知识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选自《陶庵梦忆》卷三。张岱(1597年~1679年)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明末清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湖心亭看雪

  明代·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文言知识】

词类活用

【第1句】:大雪三日 大雪:名词活用作动词,下大雪。

【第2句】:是金陵人,客此。 客:名词活用作动词,客居。

【第3句】:拥毳衣炉火 炉火:名词活用作动词,带着炉火。

【第4句】:与余舟一芥 芥:小草,这里名词活用作状语,像小草一样的微小。

古今异义

【第1句】: 余住西湖 余:古义:我。(例:余住西湖)今义:剩下。

【第2句】: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白:古义:名词,古代罚酒用的酒杯。(例如: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今义:白色。

【第3句】:是日更定矣。 是:古义:这。今义:判断词(与“非”相对)

一词多义

是:【第1句】:是日更定:这

【第2句】: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判断动词,是

更:【第1句】:是日更定: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音gēng

【第2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音gèng

白:【第1句】:上下一白:白色

【第2句】: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古时罚酒用的,泛指酒杯。

大:【第1句】:见余大喜:非常

【第2句】: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大

余:【第1句】:余住西湖:我,指作者

【第2句】:江干上下十余里间:多

通假字

挐:通“桡”,撑(船)、划

  【主旨】

文章是张岱(dài)小品的传世之作。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清新雅致的特点,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作者在大雪三日、夜深人静之后,小舟独往。不期亭中遇客,三人对酌,临别才互道名姓。舟子喃喃,以三人为痴,殊不知这三人正是性情中人。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文笔简练,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功夫,“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一组合,竟将天长永远的阔大境界,甚至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令人拍案叫绝。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还采用了白描的手法,表达了作者赏雪的惊喜,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全文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给人以愉悦的感受。“痴”字(以渔者的身份)表达出作者不随流俗,遗世孤立的闲情雅致,也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美好的情趣。更重要的是形神兼备地写出了赏雪人的情态,将赏雪人融入了这迷人的雪景之中的痴迷之状描绘的生动逼真。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更是用了白描手法。

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雪后西湖宁静清绝的景象,表现了游湖人的雅趣和作者的志趣,同时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明朝)的怀念之情。读来觉得这简直不是文章,而纯粹是孤独者与孤独者的感通,孤独者与天地的感通,因为作者把很多会于心的东西流于言外,用旷达和幽静共同酿制了一种近乎纯美的意境。

  【相关习题】

【第1句】:“独往湖心亭看雪”中 “独”字如何理解?

答:“独”字充分体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表现他孤高自赏、自命清高、洁身自好,不与俗人为伍的孤独。在他眼里,舟子等人不是他的知音,不会理解他来湖心亭的心情。

【第2句】:作者写及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崇祯的年号,有何意义?

答: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故国之思。

【第3句】:“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答: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第4句】:结尾用舟子的话收束全文,有何用意?

答:舟子说作者“痴”,体现了俗人之见,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