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描写箫声句子汇集90条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赤壁赋描写箫声句子汇集90条

苏轼《前赤壁赋》理解性默写

《前赤壁赋》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所作的赋。整理了《前赤壁赋》理解性默写试题答案,欢迎阅读!

  苏轼《赤壁赋》理解性默写

【第1句】: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第2句】: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第3句】: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第4句】:用高超的手法描写动人的音乐: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第5句】: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第6句】:融情景理于一炉,生发“理”的诗句: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第7句】:写清风明月为吾享用的句子: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第8句】:写清风与明月可尽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第9句】: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第10句】:写月亮升起后,对游人依依眷恋,脉脉含情,实则是游人对明月的喜爱的句子: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第11句】:写作者在江面上自由飘荡,似乎是在浩荡的宇宙间乘风飞行,飘飘忽忽升入仙境里去的句子: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第12句】: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召唤月亮飞行的句子: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第13句】:描绘秋江的爽朗和澄清,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第14句】:写客人箫声之悲伤幽怨的句子: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第15句】: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第16句】: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第17句】: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第18句】:文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第19句】:写作者荡漾江中,与麋鹿为伴的句子是: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第20句】:写作者与友人于扁舟举杯共饮的句子是: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第21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第22句】:描写诗人行舟的感觉,像身上长上了翅膀: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第23句】:诗人在饮酒后,唱出对远在天边的女子的思念: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苏轼《赤壁赋》艺术手法

( 1)“情、景、理”融合。

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这就形成了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含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

(2)“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

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的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的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念。散文的笔势笔调,使全篇文情郁郁顿挫,如“万斛泉涌”喷薄而出。与赋的讲究对偶不同,它相对更为自由,如开头的一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全是散句,参差疏落之中又有整饬之致。以下直至篇末,大多押韵,但换韵较快,而且换韵处往往就是文意的一个段落,这就使本文特别宜于诵读,并且极富声韵之美,体现了韵文的长处。

(3)形象优美,善于取譬的语言特色。

如描写箫声的幽咽哀怨:“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连用的六个比喻,渲染了箫声的悲凉,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音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写得具体可感,效果极佳。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1-3]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4]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