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提示语的语言描写句子3篇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带有提示语的语言描写句子3篇

不懂就要问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不懂就要问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不懂就要问教案1

教学目标:

【第1句】: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刻苦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

【第2句】: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3句】:指导学会本课“要、先、思、很、少、讲、于、气”9个生字,认识四个偏旁。

教学重点:

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话,学习他的勤学好问的精神。正确规范书写生字。

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理解为什么孙中山宁可冒着挨批评的危险,也要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1句】:融入情境,以疑促学。

【第1句】:小朋友们,谁知道孙中山先生?你给大家介绍一下好吗?(同学们交流有关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第2句】:今天我们来学习孙中山先生小时侯的故事,叫“不懂就要问”(板书课题)

【第3句】:看到这个题目,小朋友们心中会产生哪些疑问?(课文里是讲谁不懂?哪儿不懂?要问谁?“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鼓励学生在朗读中寻找答案。

【第2句】:尝试学习,识字读文

【第1句】:自由读课文,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第2句】:教师范读课文,交流:听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第3句】:小组合作学习。(各组选一段尝试自学)

学习任务:

a、用喜欢的符号标出生字、读准字音。

b、用好办法记住生字的字形,并给它们找找朋友(组词)。

c、先画出带有生字的句子逐句读一读,再把这段话连起来读正确、读流利。

d、合作方式:

组长组织大家围绕上述任务学习、交流。

明确分工各负其职,人人做好当小老师的准备。

如:可以一人负责教生字的读音,一人负责介绍识记生字的方法并组词,一人负责领读带有生字的句子,一人负责指导朗读整段话。

e、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第3句】: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第1句】:各组轮流上台,人当小老师,指导其他小朋友学习课文的其中一段。

a、在汇报交流过程中,各组的组员之间、台上的小老师与台下的小朋友之间可以互相补充。

b、教师点拨:

引导学生读准生字字音:“思”是平舌音,“很”是前鼻音,“着(zhe)、要(yao)、背(bei)”是多音字。“着”是轻声。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有效的方法识记生字,并认识“心字底(心)、双人旁(ㄔ)、言字旁(讠)”。

帮助学生把每一段课文都读得正确、流利。

指导学生学会评价。

【第2句】:小组合作学习本组选择的段落之外的三个自然段,教师巡视指导。

【第4句】:朗读全文,巩固生字。

【第1句】:同桌练读;各组练读。以小组为单位比赛,比比哪一组读得最正确、流利。

【第2句】:巩固生字。

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读。

创设情境,做“摘果子”游戏。(复习生字和词语)

【第5句】:指导书写,重点:“要、很”。

【第1句】:学生观察范字,然后分别描红,再试写一个。

【第2句】:对照范字评一评。选择出现问题较具普遍性的作业,引导学生对照范字评议。

【第3句】:教师范写,提示要点:“要”字下部的“女”中的横要写在横中线以下,写得稍长。整个字形的特点是形态稍长、上窄下宽; “很”是左窄右宽的字,第七笔竖提写在竖中线上。

【第4句】:学生练习。

【第6句】:布置作业

【第1句】:跟好朋友一起,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2句】:想一想:孙中山提问的时候害怕吗?那他为什么还要问?

第二课时

【第1句】: 复习导入

【第1句】:听写生字

【第2句】: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故事?

【第2句】:深入学习,质疑解疑。

细读课文,围绕重点展开质疑、讨论研究,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1句】:什么叫“私塾”?“私塾”与现在的学堂教与学有什么不同?

(这一问题的提出,要让学生懂得,正因为先生只教读和背,从来不讲意思,所以才发生了孙中山提出问题,要先生讲意思的故事,这也是故事发生的原因。)

【第2句】:指名读第【第2句】:三自然段,质疑、解疑。

“流利”、在课文里是要说明什么的?孙中山是怎样对待学习的?对先生的提问为什么要“鼓起勇气”?对先生请求时用了礼貌用语说明了什么?

(通过两次问题的讨论,让学生从 “流利”、 “鼓起勇气”等词语中领悟到孙中山读书认真,学业完成得极为出色,表达了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有进一步要求理解课文意思的愿望。)

【第3句】:找出带有下列词语的句子读一读:

“一愣、解答”。

接着看课文插图,想一想,先生的态度怎样?

围绕上列词语展开讨论研究: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先生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出示课文插图,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并能有感情地运用有关词语复述图意。

【第4句】:质疑:以前的小朋友为什么不敢向先生提出问题呢?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我们提问呢?(教师帮助学生区分清楚:过去私塾教育与今天教育的不同。)

【第5句】:学习第四自然段。

孙中山在那种棍棒教育下敢于提问,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样的精神?课文是怎样告诉我们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明确:孙中山当时就是害怕也要鼓起勇气,弄清道理,勤学好问的可贵精神。)

【第3句】:深入画面,指导朗读。

【第1句】:自由组合,三人为一组练习角色朗读。

【第2句】:请两组同学汇报。

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读出不同的语气。(如“……,有什么用呢?”这句话是说孙中山认为糊里糊涂没有用,要读出肯定的语气;又如“请您给我讲讲吧!”应读出恳求、期待的语气;“……,但是为了学知识,不懂就要问。”应读出肯定的语气。)

【第4句】:深入探究,学习精神。

【第1句】:学习了课文,你觉得孙中山是个怎样的人?

(①孙中山小时候读书刻苦,背诵非常流利,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②在别人都不敢问时,孙中山为弄清道理,敢于向先生提问,他认为“为了学知识,不懂就要问”,这种“勤学好问”的精神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第2句】:遇到不懂的问题,你会怎么办呢?

  不懂就要问教案2

教学目的要求:

【第1句】: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并继续复习和巩固看拼音写句子的能力。

【第2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孙中山小时候刻苦读书、勤学好问的学习精神。

【第3句】: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孙中山思考的问题和他回答同学的那两句话,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理解课文最后一段中孙中山说的一句话:“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教学思路:

首先让学生认识孙中山,向学生简单介绍孙中山的生平事迹,使学生对孙中山有个初步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愿望。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大致有个初步的印象,再抓重点语句逐段讲解,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中山“不懂就要问”的认真学习的精神。最后通过总结朗读,加强对课文内容的整体认识,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你从孙中山勤学好问的故事中受到了什么教育?从而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养成“不懂就要问”的好习惯。

教学时要注意把识字教学融于讲读教学之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学词。而且生字的教学也应有所侧重。

教学用具:

孙中山的照片挂图一张、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1句】: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第1句】:同学们,你们知道孙中山是谁吗?(出示孙中山的大幅照片挂图)

教师简介孙中山的生平事迹。

【第2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第2句】:揭示课题,初读课文。

(板书课题)

【第1句】:出示字卡“懂(d%ng)”,认识“懂”字,再齐读课题。

【第2句】:读题后,你们想知道些什么?(谁不懂向谁询问?问明白了吗?)

【第3句】: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问题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

(1)用“1 2 3……”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生字新词,然后借助拼音反复读几遍。

【第3句】:检查初读情况。

【第1句】:指名回答: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第2句】:逐段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启发学生评议、订正。

【第3句】:教师范读课文。要求:注意听生字的读音,同时看清字形。

【第4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第1句】:孙中山小时候在哪里读书?(私塾)

【第2句】:教师简介“私塾”:是旧时私人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的方法,没有一定的教材和学习年限。

【第3句】:那时候的私塾是怎样上课的呢?画出有关词语。[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念——熟读——背诵(不讲)]出示字卡,认识“诵”字。

【第4句】:现在学校的老师是怎样上课的?

【第5句】:讨论:你认为是现在的学习方法好还是过去那种“只背不讲”的做法好?为什么?

【第6句】:过渡:孙中山对私塾这种只管会背,从来不讲书里意思的做法是怎样对待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第二课时

【第1句】: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第1句】: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理清私塾上课的情形。

【第2句】:导语过渡。

孙中山是怎样对待私塾这种只背不讲的做法的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第2句】:学习第二自然段。

【第1句】:指名读,思考:孙中山每天到私塾以后是怎样学习的?有哪些词语能表现他学习的情景。

【第2句】:出示字卡,认识“照”、“例”两个生字。

【第3句】:“照例”是什么意思?(按照平常的做法,课文指每天都是这样。)“流利”一词说明了什么?(说明孙中山学习非常用心,是个勤奋学习的孩子。)

【第4句】:先生听后,有什么反应?这又说明了什么?表现“先生”动作的词语有哪些?

【第5句】:小结:孙中山每次都是认真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他读书认真,功课完成得很好,老师也相当满意。接着,先生又开始教课了,先生是怎样教课的呢?画出有关句子。

【第6句】:认识“圈”、“段”两个生字。

【第7句】:结合上堂课所讲的板书内容帮助建立“前后照应”的知识概念。

上堂课我们通过学习第一自然段,知道了私塾上课的情形,这一自然段中哪句话又提到了这一内容?(这就叫做“前后照应”。)

【第8句】:孙中山为什么壮着胆子向先生提问?当时他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孙中山不满足于只能够流利地背诵,要求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第9句】:指导朗读。读孙中山的话时要读出那种渴求知识而又紧张不安的心情。

【第10句】:过渡:当孙中山壮着胆子向先生提出请求时,同学们表现得怎么样?请看课文第三自然段。

  不懂就要问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第1句】:学会“要、时、着、思、很、讲、把、面、怕”9个字,会认“懂、那、背、刚、勇、答、题”7个字。

【第2句】: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练习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及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课文。

教具:生字词卡片、实物投影仪

课时:1~2课时

教学过程:

基础备课个性备课

【第1句】:谈话导入:

【第1句】:师:孙中山是我国的国父,是个很有学问的人,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他小时侯上学的事情。

【第2句】:板书课题,读题。

【第2句】:找“生字伙伴”,评“识字大王”

【第1句】:教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出“生字伙伴”。

【第2句】:合作交流:这些生字你认识几个?做“小老师”教同学们读一读,争取把字音读准。

【第3句】:以小组形式向全班展示学习情况,评选“识字大王”。

【第4句】:出示生字词卡片,全班认读。

【第3句】:感悟课文,指导朗读。

【第1句】: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第2句】:同坐合作读第一段和第二段,评选最佳合作小伙伴。

【第3句】:学生充分朗读第三段,重点指导:“他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鼓起勇气说:‘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话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体会孙中山先生勤学好问的精神。

【第4句】:读第四自然段,重点指导读最后一句。引出话题,你平时在学习的时候,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呢?

【第5句】: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评选勤学小星星。

【第4句】:扩充练习:

如果你以后遇到不懂的问题,你会怎么办呢?

【第5句】:学习生字

【第1句】:借助多种识字方法识字。

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用熟字带生字的方法识字等。

【第2句】:写字比赛:教师范写,学习新笔画,引导书空笔顺。学生练习后,自荐写字,并评奖。


《不懂就要问》的教案

《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讲的是孙中山小时侯在私塾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大胆地向先生提出问题的事。下面是《不懂就要问》的教案,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教学目标:

【第1句】: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刻苦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

【第2句】: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3句】:指导学会本课“要、先、思、很、少、讲、于、气”9个生字,认识四个偏旁。

教学重点:

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话,学习他的勤学好问的精神。正确规范书写生字。

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理解为什么孙中山宁可冒着挨批评的危险,也要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1句】:融入情境,以疑促学。

【第1句】:小朋友们,谁知道孙中山先生?你给大家介绍一下好吗?(同学们交流有关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第2句】:今天我们来学习孙中山先生小时侯的故事,叫“不懂就要问”(板书课题)

【第3句】:看到这个题目,小朋友们心中会产生哪些疑问?(课文里是讲谁不懂?哪儿不懂?要问谁?“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鼓励学生在朗读中寻找答案。

【第2句】:尝试学习,识字读文

【第1句】: 自由读课文,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第2句】: 教师范读课文,交流:听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第3句】:小组合作学习。(各组选一段尝试自学)

学习任务:

a.用喜欢的符号标出生字、读准字音。

b.用好办法记住生字的字形,并给它们找找朋友(组词)。

c.先画出带有生字的句子逐句读一读,再把这段话连起来读正确、读流利。

d.合作方式:

组长组织大家围绕上述任务学习、交流。

明确分工各负其职,人人做好当小老师的准备。

如:可以一人负责教生字的读音,一人负责介绍识记生字的方法并组词,一人负责领读带有生字的句子,一人负责指导朗读整段话。

e.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第3句】: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第1句】:各组轮流上台,人当小老师,指导其他小朋友学习课文的其中一段。

a.在汇报交流过程中,各组的组员之间、台上的小老师与台下的小朋友之间可以互相补充。

b.教师点拨:

引导学生读准生字字音:“思”是平舌音,“很”是前鼻音,“着(zhe)、要(yao)、背(bei)”是多音字。“着”是轻声。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有效的方法识记生字,并认识“心字底(心)、双人旁(ㄔ)、言字旁(讠)”。

帮助学生把每一段课文都读得正确、流利。

指导学生学会评价。

【第2句】:小组合作学习本组选择的段落之外的三个自然段,教师巡视指导。

【第4句】:朗读全文,巩固生字。

【第1句】:同桌练读;各组练读。以小组为单位比赛,比比哪一组读得最正确、流利。

【第2句】:巩固生字。

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读。

创设情境,做“摘果子”游戏。(复习生字和词语)

【第5句】:指导书写,重点:“要、很”。

【第1句】:学生观察范字,然后分别描红,再试写一个。

【第2句】:对照范字评一评。选择出现问题较具普遍性的作业,引导学生对照范字评议。

【第3句】:教师范写,提示要点:“要”字下部的“女”中的横要写在横中线以下,写得稍长。整个字形的特点是形态稍长、上窄下宽; “很”是左窄右宽的字,第七笔竖提写在竖中线上。

【第4句】:学生练习。

【第6句】:布置作业

【第1句】:跟好朋友一起,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2句】:想一想:孙中山提问的时候害怕吗?那他为什么还要问?

第二课时

【第1句】: 复习导入

【第1句】: 听写生字

【第2句】: 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故事?

【第2句】:深入学习,质疑解疑。

细读课文,围绕重点展开质疑、讨论研究,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1句】:什么叫“私塾”?“私塾”与现在的学堂教与学有什么不同?

(这一问题的提出,要让学生懂得,正因为先生只教读和背,从来不讲意思,所以才发生了孙中山提出问题,要先生讲意思的故事,这也是故事发生的原因。)

【第2句】:指名读第【第2句】:三自然段,质疑、解疑。

“流利”、在课文里是要说明什么的?孙中山是怎样对待学习的?对先生的提问为什么要“鼓起勇气”?对先生请求时用了礼貌用语说明了什么?

(通过两次问题的讨论,让学生从 “流利”、 “鼓起勇气”等词语中领悟到孙中山读书认真,学业完成得极为出色,表达了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有进一步要求理解课文意思的愿望。)

【第3句】:找出带有下列词语的句子读一读:

“一愣、解答”。

接着看课文插图,想一想,先生的态度怎样?

围绕上列词语展开讨论研究: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先生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出示课文插图,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并能有感情地运用有关词语复述图意。

【第4句】:质疑:以前的小朋友为什么不敢向先生提出问题呢?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我们提问呢?(教师帮助学生区分清楚:过去私塾教育与今天教育的不同。)

【第5句】:学习第四自然段。

孙中山在那种棍棒教育下敢于提问,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样的精神?课文是怎样告诉我们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明确:孙中山当时就是害怕也要鼓起勇气,弄清道理,勤学好问的可贵精神。)

【第3句】:深入画面,指导朗读。

【第1句】:自由组合,三人为一组练习角色朗读。

【第2句】:请两组同学汇报。

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读出不同的语气。(如“……,有什么用呢?”这句话是说孙中山认为糊里糊涂没有用,要读出肯定的语气;又如“请您给我讲讲吧!”应读出恳求、期待的语气;“……,但是为了学知识,不懂就要问。”应读出肯定的语气。)

【第4句】:深入探究,学习精神。

【第1句】:学习了课文,你觉得孙中山是个怎样的人?

(①孙中山小时候读书刻苦,背诵非常流利,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②在别人都不敢问时,孙中山为弄清道理,敢于向先生提问,他认为“为了学知识,不懂就要问”,这种“勤学好问”的精神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第2句】:遇到不懂的问题,你会怎么办呢?

鄂教版不懂就要问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第1句】:学会“要、先、思、很、少、讲、于、气”8个字,会认“那、背、跟、着、答、怕、识”8个字。

【第2句】: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练习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及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遇到问题要积极面对,不懂就要问。

教学重点:

1。学会16个生字,认识新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学习孙中山刻苦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具:生字词卡片。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1.学习生字词。

2.学习课文1—2段。

学习重点:

1.会读16个生字。

2.会写“要、先、思、很”。

学习难点: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1句】:谈话导入:

【第1句】:师:孙中山是我国的国父,是个很有学问的人,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他小时侯上学的事情。

【第2句】:板书课题,读题。

【第2句】:找“生字伙伴”,评“识字大王”

【第1句】:教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出“生字伙伴”。

【第2句】:合作交流:

这些生字你认识几个?做“小老师”教同学们读一读,争取把字音读准。

【第3句】:以小组形式向全班展示学习情况,评选“识字大王”。

【第4句】:出示生字词卡片,全班认读。

【第3句】:学习1—2段。

1.生自由读课文,想:你读懂了什么?

2.同座互相交流。

3.指名回答。

4.指导朗读。示范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孙中山背得这么流利,可课文说的是什么意思,他却一点也不懂,那孙中山会怎么做呢?

【第4句】:学习生字

【第1句】:借助多种识字方法识字。

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用熟字带生字的`方法识字等。

【第2句】:写字比赛:教师范写,学习新笔画,引导书空笔顺。学生练习后,自荐写字,并评奖。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1.学习3—4自然段。

2.学习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

3.学会“少、讲、于、气”

学习重点:

1.学习3—4自然段。

2.学会“少、讲、于、气”

学习难点:

学习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认读生字卡。

二.学习3—4自然段。

过渡:面对不懂的问题,孙中山会怎么去做呢?

1.自由读3—4自然段,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2.同座交流各自学习的情况。

3.全班讨论读懂的内容。

重点指导:孙中山为什么会这样想?

他为什么能做到“不懂就问”?

4指导朗读孙中山的话。

5.拓展训练:遇到不懂的问题,你会怎么办?

三.朗读全文。

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明白什么道理?

四.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卡片。

2.出示四个生字。

3.生交流如何记忆字形。

4.重点字师范写。

5.生描写。

板书:4不懂就要问

孙中山勤学好问

《不懂就要问》教案设计

教学过程:

【第1句】: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不懂就要问》

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心中会产生哪些疑问?

(课文里是讲谁不懂?哪儿不懂?要问谁?“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2.带着问题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不明白的字、词意可查字典,字典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划划、圈圈。读完读文还可跟周围的同学小声议论议论。

3.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4.同学们交流有关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第2句】:深入学习,质疑解疑。

细读课文,围绕重点展开质疑、讨论研究,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什么叫“私塾”?“私塾”与现在的学堂教与学有什么不同?

(这一问题的提出,要让学生懂得,正因为先生只教读和背,从来不讲意思,所以才发生了孙中山提出问题,要先生讲意思的故事,这也是故事发生的原因。)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质疑、解疑。

“照例”、“流利”、“连连点头”在课文里是要说明什么的.?课文前面写了先生对孙中山的学习背诵是“连连点头”,而后面孙中山自己却认为这样糊里糊涂地读书没有什么用。孙中山是怎样对待学习的?对先生的提问为什么要“壮着胆子”?对先生请求时用了礼貌用语说明了什么?

(通过二次问题的讨论,让学生从“照例”、“流利”、“连连点头”、“壮着胆子”等词语中领悟到孙中山读书认真,学业完成得极为出色,表达了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有进一步要求理解课文意思的愿望。)

3.找出带有下列词语的句子读一读:

“吓呆了、害怕、霎时、鸦雀无声、拿着戒尺、厉声问道、收起戒尺、让孙中山坐下”。

接着看课文插图,对比想一想,同学们的表现与先生的态度怎样?

围绕上列词语展开讨论研究: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学生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先生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出示课文插图,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并能有感情地运用有关词语复述图意。

4.学生质疑:向先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要挨打呢?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学生提问呢?

(教师帮助学生区分清楚:过去私塾封闭式的封建教育与今天民主开放或教育的不同。)

师:孙中山在那种棍棒教育下敢于提问,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样的精神?课文是怎样告诉我们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明确:孙中山当时就有宁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学好问的可贵精神。)

【第3句】:深入画面,指导朗读。

1.自由组合,三人为一组(一人读孙中山先生的话,另一人读私塾先生的话,一人读旁白)练习。

2.请两组同学汇报。

在分角色朗读时,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读出不同的语气。

如“……,有什么用呢?”这句话是说孙中山认为糊里糊涂没有用,要读出肯定的语气;“……,不怕挨打吗?”是别的同学感到奇怪,不明白,才问孙中山的,要读出疑问的语气;“你会背了吗?”是先生厉声问的,要读出严肃、生气的语气。又如“请您给我讲讲吧!”应读出恳求、期待的语气;“我就讲讲吧!”应读出表示答应的语气。

【第4句】:深入探究,学习精神。

师:学习了课文,你有哪些体会?

(①孙中山小时候读书背诵,毫不糊里糊涂,能够自己对自己提出问题,正如名人所讲“读书要有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所以先生对他小时候的学习成绩是“连连点头”,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②在一百多年前的封建社会里,孙中山为弄清道理,不怕挨打,敢于向先生提问,他认为“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这种“勤学好问、读书求理”的精神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师:说说你在平日的学习中是怎样勤奋好学的。

(……)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