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藕的描写句子集锦70句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对于藕的描写句子集锦70句

吃藕不忘挖藕人散文

排骨藕汤、蜜汁糯米藕、炒藕片……当市民在餐桌上品尝这些美味时,可曾想过藕香背后的几多艰辛:数九寒冬,挖藕工从冰冷的淤泥中将一根根莲藕用双手刨出来。《舌尖上的中国》第一集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妙馈赠,其中特别提到了莲藕,由此一批特别的劳动者——挖藕工进入大众视野。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故乡枫株湖畔,清澈的河流,婀娜的垂柳,繁茂的荷叶,靓丽的民居,缭绕的炊烟,干净的青石板路,一道道风景映入我的眼帘,构成一幅幽雅和谐的田园美景。同时,由于莲藕具有观赏性,还能吸引乡村旅游的人群,为故乡枫株湖畔的农家乐创收。放眼远望,只见故乡枫株湖畔成片的荷塘已叶落藕熟,藕田里村民们熟练地采挖地里的莲藕,一筐筐饱满嫩白的莲藕摆满了田间,不少商贩开着车来到这里收购。莲藕种植户张二伯告诉我,他种植莲藕10多年,在村里种植了莲藕30余亩,加上在其他村的种植面积,一共有100余亩。他们种植的都是优质莲藕,色泽光滑,生吃甘甜,入菜味道鲜嫩,基本上不愁销,到了成熟的季节,商贩自然会打电话来上门收购。

莲藕的产藕时间段长,产藕季节有10个月,从头年6月份到第二年4月份都有销售。采挖莲藕不仅是体力活还是个技术活,稍不注意就会把莲藕打损,造成莲藕发黑、进泥,藕体一旦进了污泥,品质就会严重受损,影响卖价。人工采挖一天可收获400斤左右的莲藕。莲藕种植户为自己细算了一笔账,一亩田地用来种植水稻除去种源、化肥等开支后,所剩无几。但是种植莲藕不同,一般可达到亩产4000斤,按每斤【第2句】:5元的批发价算,收入元,除去成本和损耗,每亩利润还很可观,种植户们依靠种植莲藕这一特色产业实现了增收。

记得去年冬天,我的故乡枫株湖水库进入冬季,正好是莲藕收获上市的季节,故乡的村子里田间地头到处呈现一片繁忙的采挖景象,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我们原本以为挖藕人随处可见,没想到现在挖藕人稀缺得很。“干这活,苦。”而正是因为“苦”,多数年轻人不愿意从事挖藕这个行当。如今,挖藕工基本处于青黄不接的状态。而市场上,对挖藕工的需求量仍在源源不断地增加。莲藕好吃,挖起来却不容易。在去年热播的记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就有一篇讲的是挖藕人的故事。挖藕工们要穿着厚重的防水服,在水中持续工作几个小时以上。眼下天寒地冻,挖藕更为困难。一件水衣、一把高压水枪是他们的.标配,俯身、侧身、探寻……动作麻利,技术娴熟,莲藕随之出水,汗水与泥水混合,疲惫与喜悦交融。虽然苦点累点,但他们的收入比较可观,一个月入账能超过1万元。穿着下水裤,戴着橡胶手套,淌着水走进藕田挑拣莲藕。他弯下腰拿起堆在篷布里的一串串莲藕,掂掂分量、看看卖相,将个头大、完整的莲藕挑选出,洗净放入铁筐中。等三个铁筐装满,他吆喝道:“老张,帮忙挑一下喽!”听到喊声,正在水中忙碌的张辉赶紧放下手中的活,上前帮忙。

“【第1句】:【第2句】:三,用力。”两人挑起沉甸甸的铁筐,走向藕田边的小道,过磅,200斤。随后又折回挑第二担、第三担……这个时节,正是莲藕销售的旺季,小贩们争先恐后地到藕田里“抢”藕。可挖藕工不多,张辉只得整天“泡”在藕田里赶工。从早上7点半到下午四五点,除去中午吃饭的一小时,张辉都在藕田里弯腰采藕,很少休息。他说:“干我们这行,腰酸、腿疼是难免的,不过也没办法,习惯了就好。”除了时间长,站在冰水中劳作使得张辉不得不与严寒做抗争。“水里冷吗?”“冷啊!手指头、脚趾头都麻了!”“不穿多一点?”“穿多了不好挖藕啊!”对张辉而言,最难熬的是刚下水那会,刺骨的冰水让他直打冷颤。不过,一干活,身体就能热起来,因此他宁愿低头挖藕,也不愿站在水里稍作休息。他直言,长期浸泡在水中,挖藕工或多或少都有职业病,特别是关节炎。

在我们老家,故乡枫株湖畔有不少像张辉这样的职业挖藕人,他们大多数来自枫株湖畔等几个村里人。挖藕工作又苦又累,年轻人多不愿意干这行,所以挖藕工多是40来岁的老师傅,靠着手艺和力气,在淤泥中讨生活。在最忙的时节,他往往找不到挖藕工,这让他颇为烦恼。现在年轻人外出打工,总抱着这样一份心态:走出农村,摆脱家里世世代代农民的身份。他们大多数将目光投向工厂,乐意找一份轻松、体面的工作,而不愿意干又苦又累的农活。但挖藕工奇缺的现状,也给许多年轻人一些机遇:不妨趁着年轻,吃点苦、学点技术,更好地为将来生活做准备。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年轻人不该因为“辛苦”看轻某个行当。挖藕也需要技术,一个熟练的挖藕工在市场上很吃香,有些做得好的,也能像张辉那样承包藕田,创业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