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正面描写的句子三篇
正面描写三峡的句子精选
【第1句】: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第2句】: 长江三峡由瞿塘峡雄、巫峡秀、西陵险,共同构成了一幅壮观瑰丽的画卷。
【第3句】: 三峡之美,全在山、水、泉、林、洞的相互映衬之间,一日之内,朝晖夕阳,变幻无穷。
【第4句】: 三峡两岸峰奇峦秀,千姿百态,船行其间,时而绝壁前阻,“山塞疑无路”,忽而峰回水转,“湾回别有天”。
【第5句】: 三峡风光各具特色。瞿塘峡挺拔险峻,巫峡幽深秀丽,西陵峡滩险流急。
【第6句】: 我被这云遮雾罩、迷离缥缈似海市蜃楼般的奇景迷住了。
【第7句】: 这一切在缥缥缈缈的云雾中,添了几多含蓄,很能给人以一种“山在虚无缥缈间“的感觉。真是三峡风景最好的意境所在!
【第8句】: 也有的象奔腾的野马,昂首扬蹄,觉着它就会发出一阵阵声震苍穹的`长啸来……
【第9句】: 有的如出征号吹响整装待发的骑士,威武俊逸。
【第10句】: 峡中两岸悬崖断壁,最为雄伟险峻,古为四川大门,今为重庆东连荆楚门户,位置十分重要。短短山峡,古迹众多。
【第11句】: 峡口上游有奉节古城、神秘的八阵图石堆、鱼复塔。峡内北岸的白帝城文物荟萃千古名扬,历史价值极高。还有惊险万状的古栈道,莫测高深的风箱峡。南岸则有题刻满壁的白色墙壁,在大坝截留前,著名的夔门石刻即已整体切割上移。
【第12句】: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13句】: 万山磅礴水浊莽,山环水抱争萦纡,时则岸山壁立如看斧,相间似欲两相扶。时则危崖屹立水中堵,江流阻塞路疑无。
【第14句】: 峨眉高万仗,夔巫锁西风。江流关不住,众水尽朝东。
【第15句】: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第16句】: 瞿塘峡峡口称夔门,长江进入峡口后,江水奔腾,水势湍急,夺门直下,确是“镇全川之水,扼巴鄂咽喉”气势异常雄伟险峻。
【第17句】: 北赤甲山艳若丹霞,江南白盐山粉琢银装。此地江面最窄处不足百米,万水汇聚,破门而出,气势极为壮观,素有“夔门天下雄之称”。
【第18句】: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第19句】: 风箱峡下游则有“犀牛望月“奇异的山峰景观,境内在大坝蓄水后,增建的长江大桥如一弯彩虹,横跨峭壁,既引为壮观,又实实在在地“天堑变通途“,造福三峡人民。
【第20句】: 有的似窈窕淑女,飘飘欲飞,使人想起“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的诗句。
【第21句】: 回顾山峦,但见霞烟氤氲,浮云飘动,怪石嶙峋,隐露其间。
【第22句】: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第23句】: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第24句】: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第25句】: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第26句】: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第27句】: 时则危崖屹立水中堵,港流阻塞路疑无。
【第28句】: 时则岸山壁立如着斧,相间似欲两相扶。
【第29句】: 万山磅礴水泱漭,山环水抱争萦纡。
【第30句】: 三峡地跨两省。两岸崇山峻岭,悬崖绝壁,风光奇绝,两岸陡峭连绵的山峰,一般高出江面700-800米左右。
【第31句】: 长江三峡,无限风光。瞿塘峡的雄伟,巫峡的秀丽,西陵峡的险峻,还有三段峡谷中的大宁河、香溪、神农溪的神奇与古朴,使这驰名世界的山水画廊气象万千。
【第32句】: 如果瞿塘峡像一道闸门,那么巫峡简直象长江上迂回曲折的画廊。船随山势左一弯,右一弯,每一曲,每一折,都向你展开一幅绝好的风景画。
【第33句】: 三峡水,堪人掬。三汲浪,堪龙浴。
【第34句】: 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第35句】: 三峡的一山一水,一景一物,无不如诗如画,并伴随着许多美丽的神话和动人的传说,令人心驰神往。
【第36句】: 这里的溶洞,奇形怪状,空旷深邃,神秘莫测……
【第37句】: 这里的奇石,嶙峋峥嵘,千姿百态,似人若物。
【第38句】: 这里的江水,汹涌奔腾,惊涛拍岸,百折不回。
【第39句】: 这里的群峰,重岩叠嶂,峭壁对峙,烟笼雾锁。
【第40句】: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三峡》的说课稿
【第1句】:说教材的处理
《三峡》是语文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七单元的第二篇文章。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七年级上册一共安排了两个文言诗文单元。基本上是篇幅短小,内容浅显的古代散文和诗歌。旨在通过对它们的学习,让学生逐步接触、了解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引起学生学习古代散文和诗歌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学作品的美,初步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受古代诗文的美;激起学生学习古代诗文的兴趣。本文在第二个文言诗文单元学生通过上一个单元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词汇的积累,掌握了简单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三峡》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峡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描写手法以及成功的运用了对偶、夸张、引用等修辞手法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更是令人赞叹。
我的教学设想是,把本文的教学分【第1句】:5个课时来完成,前半个课时重在预习指导,要求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通译全文,达到理解全文的基本内容的目的。第二课时以读为主,通过朗读、讨论等手段,理解文章的美和写作的妙处。本说案说的是这一课时。
据此,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第1句】: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第2句】: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的美。【第3句】: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笔法之妙。学习本课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手法。
基于七年级学生的特点和知识结构,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体会三峡的美和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手法上,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第2句】: 说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采用了创设情景、指导朗读、品析语言等方法进行教学。
列宁曾十分强调情感对人的认识和逻辑思维的调节作用,他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见,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酝酿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与情绪。如上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峡的美丽的风光,配上舒缓优美的音乐,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和直观形象的板书等等,以此帮助学生理解,使之进入情境,进而领会文章的美。
当然,“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而终于感情的。文学家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识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的”。因此教读这篇文章,除了创设情景外,还要通过指导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写的景和物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
《三峡》一文构思巧妙,用词精准,特别是能准确的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要学生体会文章的妙处,还得引导学生品析语言,品析文中一些概括力很强的词语等,以及多种修辞的运用。
【第3句】: 说学法的点拨与指导
朗读教学是一种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它与其他能力的培养相辅相成。对课文内容理解的透彻,朗读才能传情达意;对课文思想感情把握得有分寸,朗读才会有正确的语音、语速、音量;对课文的词句熟悉,朗读才会有准确的发音、停顿、重音。朗读又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也是审美传情的极好的手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通过初读整体感知、再读品析课文内容所体现的美、三读揣摩文章写法的妙处、四背读积累文学作品这么几个环节循序渐进的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同时注重知识的内引外延,课堂上安排了读一读、品一品、评一评、背一背,课后安排了写一写这些环节,重点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习过程中学生讨论热烈,发言踊跃。写一写环节主要要求学生重视对古诗文的积累,以及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
【第4句】: 说教学媒体的使用
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课件制作是为上课的主题服务的,制作时,我没有追求繁杂、华艳,而只是从能否引起学生关于美的直观感悟与联想和能否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这些方面着想。制作时,我特别注意了音乐、图片和文字的有机配合,这对营造课堂气氛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5句】: 说教学程序设计
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老师领着走,学生跟着走这一方式,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学会了字词,读准了文章的节奏。
第三步、再读课文,进入文中去领略三峡的美。出示第一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三峡的图片,选用舒缓的古典名曲《高山流水》作为背景音乐,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激发学生学习三峡的兴趣。
第二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
【第1句】: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的美;
【第2句】:提出阅读要求要求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节奏、读顺文意;
【第3句】:多媒体课件出示练习题检查阅读效果。
这一环节体现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性。(多媒体课件,提出再读要求):
品一品
品析课文,领略美景。
【第1句】: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准备用“三峡的……美”说一句简单的话。并加上一句描写的话。
如: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学生自由品析三峡的美,四人小组讨论,然后回答。老师总结:(幻灯片出示板书)
三峡的山:延绵,高峻 壮美
三峡的夏水:迅疾 壮美
三峡的春冬:清荣峻茂 秀美
三峡的秋: 凄凉 凄美
【第3句】:老师把话题引向课外:三峡的美哪里是文字能穷尽的?它还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之中,你能再说一句想象的话吗?
如:三峡的云美。你看,那漂浮在十二峰上的白雾,似烟非烟,似云非云,多么婀娜多情,多么幽深秀丽。
【第4句】:老师出示幻灯片,向学生展示一组图片,师生一起来欣赏三峡的美景。(音乐声起,一幅幅三峡美景尽展眼前)
第四步、三读课文,揣摩文章写法的妙处
【第1句】: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了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奇神,其笔法令人不能不称奇。现在我们用欣赏的眼光来审视评说课文的美(文字投影):我们欣赏文章,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动静、粗细、远近等多方面)着手。
例如: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落笔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形象而概括地描绘出三峡的地貌特点是山高岭连,峡窄水长;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则从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延绵,隐天蔽日的山势。
【第2句】:请同学们欣赏课文,说出课文的几个妙点来。展示幻灯片,提出学习任务(学生合作学习,自由评说)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写法之妙,通过练习来提示。出示幻灯片,练习:
练一练
【第1句】: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一句从 面体现了山峦的 ,山势的 ;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则是 描写,以“不见曦月”衬托山的 。
【第2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用了 手法,突出水势 。
【第3句】:本文描写生动,写“湍”用 ,写“潭”用 ,写“柏”用 ,写泉用 。
【第4句】: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教师小结:本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了精准的描写以及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表现三峡的美。
第五步、背诵课文
教师进一步点拨:郦道元真不愧为北魏的地理学家和散文家,他用地理学家的丰富游历和散文家的风厚的文学功底,把《水经》里的一条注释作得如此优美,真是慧眼独具、匠心独运。一百五十余字的短文,却能囊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纳山水草木,罗入古猿怪柏,其笔法确实精妙至极。难怪当代散文家 余秋雨先生说郦道元《水经注》中的三峡,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辞章了。这样的美文,我们理应先睹为快,先背为幸啊。同学们,让我们轰轰烈烈的读起来,背起来:
我们先请4位同学试背一遍,每人背一小段,其他同学可以小声的和背、其背、吟诵。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同学们可以在背的同时,在笔记本上作点词句赏析积累。
第六步、尾声(边展示幻灯片“ 三峡工程图景”边讲述)
郦道元笔下的山水画卷已成为三峡历史的美好回忆,今朝的三峡正放射着世人瞩目的光辉,看:宏伟的葛洲坝工程,红火的三峡工地,正在成就着一个又一个的世界奇观。三峡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三峡!三峡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爱!
第七步、知识的拓展
布置课后练习:写一写
【第1句】:历代文人对三峡有过很多的赞美 ,老师搜集了一些描写三峡的诗歌(幻灯片展示 ),打印出来后,请同学们课后去欣赏,并用楷书或行楷抄写下来。
【第2句】:(幻灯片“金鸡岭的风光”)三峡是美丽的。其实我们身边也有美丽的风景,我们坪石的金鸡岭就是一个著名的风景点,下面请欣赏老师屏幕上的金鸡岭的优美的景色,学习郦道元的写景的手法,写一篇短文来向游客们展示金鸡岭的美。
这一环节很重要,因为时间关系只能放在课后了,但它的意义远不是一道练习题那么简单,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要注重学生的语言的积累和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培养,我设计的这道作业题,目的就在于此。
【第6句】: 说教学效果
这堂课老师讲得少,学生读得多,说得多,想得多,练得多。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老师适当的点拨、练习的合理设计,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基本上能领会文章的美,能揣摩出文章的一两点妙处来。课堂气氛活跃,有激烈的讨论,有争先恐后的发言。学生们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和课后的练习中得到美的体验和情感的熏陶。所取得的课堂效果很令我满意。
三峡说课稿怎么写
《三峡》是语文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七单元的第二篇文章。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七年级上册一共安排了两个文言诗文单元。基本上是篇幅短小,内容浅显的古代散文和诗歌。旨在通过对它们的学习,让学生逐步接触、了解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引起学生学习古代散文和诗歌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学作品的美,初步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受古代诗文的美;激起学生学习古代诗文的兴趣。本文在第二个文言诗文单元学生通过上一个单元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词汇的积累,掌握了简单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三峡》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峡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描写手法以及成功的运用了对偶、夸张、引用等修辞手法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更是令人赞叹。
我的教学设想是,把本文的教学分【第1句】:5个课时来完成,前半个课时重在预习指导,要求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通译全文,达到理解全文的基本内容的目的。第二课时以读为主,通过朗读、讨论等手段,理解文章的美和写作的妙处。本说案说的是这一课时。
据此,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第1句】: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
【第2句】: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的美。
【第3句】: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笔法之妙。学习本课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手法。
基于七年级学生的特点和知识结构,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体会三峡的美和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手法上,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第2句】: 说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采用了创设情景、指导朗读、品析语言等方法进行教学。
列宁曾十分强调情感对人的认识和逻辑思维的调节作用,他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见,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酝酿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与情绪。如上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峡的美丽的风光,配上舒缓优美的音乐,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和直观形象的板书等等,以此帮助学生理解,使之进入情境,进而领会文章的美。
当然,“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而终于感情的。文学家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识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的”。因此教读这篇文章,除了创设情景外,还要通过指导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写的景和物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
《三峡》一文构思巧妙,用词精准,特别是能准确的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要学生体会文章的妙处,还得引导学生品析语言,品析文中一些概括力很强的词语等,以及多种修辞的运用。
【第3句】: 说学法的点拨与指导
朗读教学是一种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它与其他能力的培养相辅相成。对课文内容理解的透彻,朗读才能传情达意;对课文思想感情把握得有分寸,朗读才会有正确的语音、语速、音量;对课文的词句熟悉,朗读才会有准确的发音、停顿、重音。朗读又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也是审美传情的极好的手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通过初读整体感知、再读品析课文内容所体现的美、三读揣摩文章写法的妙处、四背读积累文学作品这么几个环节循序渐进的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同时注重知识的内引外延,课堂上安排了读一读、品一品、评一评、背一背,课后安排了写一写这些环节,重点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习过程中学生讨论热烈,发言踊跃。写一写环节主要要求学生重视对古诗文的积累,以及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
【第4句】: 说教学媒体的使用
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课件制作是为上课的主题服务的,制作时,我没有追求繁杂、华艳,而只是从能否引起学生关于美的直观感悟与联想和能否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这些方面着想。制作时,我特别注意了音乐、图片和文字的有机配合,这对营造课堂气氛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5句】: 说教学程序设计
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老师领着走,学生跟着走这一方式,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学会了字词,读准了文章的节奏。
第三步、再读课文,进入文中去领略三峡的美。出示第一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三峡的图片,选用舒缓的古典名曲《高山流水》作为背景音乐,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激发学生学习三峡的兴趣。
《三峡》阅读理解答案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自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讞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第1句】: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略无阙处阙:(2)沿溯阻绝溯:
(3)则素湍绿潭素:(4)属引凄异属
(5)故渔者歌曰故:
【第2句】: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第3句】:文中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泪沾裳”与前文中写猿声的□和□形成照应。(每格限填一字)(2分)
【第4句】:第①段写出了山的什么特点?第②段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4分)
参考答案:
【第1句】:(5分)解析:(1)阙:通“缺”,中断(2)溯:逆流而上(3)素:白色(4)属:连接(5)故:所以。
【第2句】:(4分)解析:(1)即使骑着飞奔的马,乘着迅疾的风,也没有它快。
(2)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有很多的趣味。
【第3句】:(2分)
解析:“凄”和“哀”。
【第4句】:(4分)
解析:山:连绵不绝,重重叠叠,高可蔽日。
水:水势险恶、水位高、水流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