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老梁说说酒的文化聚集60条

文心雕龙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听老梁说说酒的文化聚集60条

酒桌文化的经典文案

【第1句】:劝酒者起身敬酒,被劝者会说:“屁股一抬,喝了重来”,意让劝酒者再喝一个,此时劝酒者应对:“屁股一动,表示尊重”。

【第2句】:百川到东海,何时再干杯,现在不喝酒,将来徒伤悲。

【第3句】:半斤不当酒,一斤扶墙走,斤半墙走我不走。

【第4句】:不会喝酒,前途没有。

【第5句】:长喝嫌少,人才难找。

【第6句】:东风吹,战鼓雷,今天喝酒谁怕谁!

【第7句】: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感情厚,喝不够;感情薄,喝不着;感情铁,喝出血。

【第8句】:革命的小酒天天醉,喝红了眼睛喝坏了胃,喝得手软脚也软,喝得记忆大减退。

【第9句】:喝得群众翻白眼,喝得单位缺经费;喝得老婆流眼泪,晚上睡觉背靠背,一状告到纪委会,书记听了手一挥:能喝不喝也不对,我们也是天天醉!

【第10句】: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大口喝。

【第11句】: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第12句】:酒逢知已千杯少,能喝多少喝多少,喝不了赶紧跑。

【第13句】:酒量不高怕丢愁,自我约束不喝酒。

【第14句】:酒肉穿肠过,朋友心中留!

【第15句】:酒壮英雄胆,不服老婆管。

【第16句】:辣酒涮牙,啤酒当茶

【第17句】:两腿一站,喝了不算。

【第18句】: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第19句】:六个六啊!哥两好啊!谁怕谁啊,乌龟怕铁锤啊!

【第20句】:男人不喝酒,交不到好朋友。

【第21句】:男人不喝酒,枉在世上走。

【第22句】:男人不喝酒活的象条狗,男人不抽烟活的象太监,女人不化妆白活在世上,女人不抽烟白活在人间。

【第23句】:能喝不输,领导秘书。

【第24句】:宁可胃上烂个洞,不叫感情裂条缝。

【第25句】:女士和领导碰杯:领导在上我在下,您说几个就几个。

【第26句】:女士劝酒: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我给领导倒杯酒,领导不喝嫌我丑。

【第27句】:全程领跑,未来领导。

【第28句】:人喝酒就得醉,要不主人多惭愧

【第29句】:人在江湖走,哪能不喝酒。

【第30句】:若要人不知,除非你干杯。

【第31句】:商品经济大流通,开放搞活喝两盅。

【第32句】:市场经济搞竞争,快将美酒喝一盅。

【第33句】:天蓝蓝,海蓝蓝,一杯一杯往下传。

【第34句】:天上无云地下旱,刚才那杯不能算。

【第35句】:万水千山总是情,少喝一杯行不行?

【第36句】:相聚都是知心友,我先喝俩舒心酒。

【第37句】:小快活,顺墙摸;大快活,顺地拖。

【第38句】:要让客人喝好,自家先要喝倒!

【第39句】:一半就跑,升官还早。

【第40句】:一喝九量,重点培养。

【第41句】:一喝就倒,官位难保。

【第42句】:一两二两漱漱口,三两四两不算酒,五两六两扶墙走,七两八两还在吼。

【第43句】:只喝饮料,领导不要。

【第44句】:只要心里有,茶水也当酒。

有关文化的经典散文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和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简单来说文化就是地区人类的生活要素形态的统称:即衣、冠、文、物、食、住、行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文化的经典散文,祝大家阅读愉快。

同事们谈起开会守时的问题,感觉不守时似乎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陋习。当然对于需要行事严谨讲求效率的职业人来讲,守时的确是不可或缺的职业要求,但是“迟到”也绝对达不到不可容忍的地步,这应该不符合国人宽容仁厚的个性。由此又谈到了中餐和西餐的做法,德国女人做饭厨房里必备天平和量器,这对于我们来讲已不是什么稀奇,而中国女人做饭仅凭一双兰花手便也可以通通搞定,这原本源自文化的不同,本没什么优劣之分,然而现代人多数却偏偏有所褒贬,对中餐做法嗤之以鼻。“你看西方的菜谱多精确,所以做出来的菜才是一个味道,而中国菜谱什么都是少许,完全靠厨师把握,所以每道菜味道都不同。”这思想完全符合了工业化时代批量产品标准化的思想,然而却忽视了人不是标准化产品。“你看也正因为如此,中华美食才可以如此丰富而各具特色。你们不都喜欢舌尖上的中国吗?”我随口应对两句,也不期望让年轻人一下子就能明白不同文化下会有不同的产物,

林语堂先生把“讲求效率,讲求准时,及希望事业成功”看作是美国人的三大恶习,虽然现在这听起来让人觉得有些不习惯,但“把近乎正确的东西弄得更正确些”的思维的确反映了现代西方文化中精确极端的特质,而“近乎正确已经是够好了”式的中国传统思维,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文化中灵活和包容的人性特点。

中国文化可以延续几千年而没有消亡绝非侥幸,中国人智慧的哲学思想不同于以科学和效率为基本出发点的现代西方文化。也许在近代的工业时期和经济发展中,现代西方的文化凸显其在这一时期的优越性,使得越来越多的国人产生了文化自卑感,甚至整个亚洲都有类似情况,用崇洋媚外讲有点过分,但多少会有点这种味道,尤其是自以为接受了先进的现代文化熏陶的年轻人。一直打拼于外企的我,更是跳不出这样的成长路程。

现代西方文化在成就时下流行的“成功”人士方面来讲是无可替代的,因为这原本就是工业商业时代产生的文化,是属于这个时期独有而最有效的方法,这并不奇怪。然而打拼之后,人总归要回到“人”的起点,无论你是成功还是不成功人士,人首先还是要先做好“人”,而后才可能平静,快乐,幸福。能够经得起时间和历史考验的文化,一定是最接近于人性本身的文化,那才有可能历经时光洗礼,岁月摧残,朝代更迭,历史变迁,文化侵蚀,仍得以流传。所以我们不能忽视怠慢传统文化的魅力,无论是中国的还是西方的。

我非历史学者更非文化大家,中国文化的博大远非我一两篇文字就可以阐述清楚,但绝不像某些人眼中那样,多是封建迷信和文化糟泊。同事家的孩子得了感冒,我建议给孩子煮点中草药汤喝一下,却被人家看成是“有病不去医院”一样愚昧,苦笑自己真是受糟粕留毒太深啊。我不是什么医学专家,我只是为了儿子和家人的健康学了一点点中华医学的基本常识,就靠几味满大街都卖的中草药,保证儿子从来不打吊瓶不吃抗生素,天天活蹦乱跳地快乐成长,这是我的实践所得。“西药只吃一小片,中医要喝一大锅,还不一定管用。”年轻人这样解释说。我明白为什么现代西方文化为何如此流行了,因为直观明了,容易理解,注重效果和效率,立竿见影,符合了现代人简单的逻辑思维和急躁个性。由此可以看出,现代西方文化是以个体和局部为文化主体的,头痛医头嘛,效率效果逻辑无论哪方面来讲都更易于大众接受,不需要什么思想和思考,这也正是时下快餐文化如此势不可挡的秘密所在,要赚大众的钱,没有什么比给大众一粒抗生素或麻醉剂更直接的了。所以心灵鸡汤熬了一锅又一锅,反正有人买单,至于这汤如何调制,人如何得的病,那太费脑筋,不如略过。而中国传统文化探究的却是系统,人体自身的系统,人与社会的系统,人与自然的系统,人与未知世界的系统,要理解起来当然要多费脑筋。中国文化调理的是系统性和谐,而非某一部分的好坏,只有整个系统环境顺畅了,作为系统一部分的个体才可能在系统中顺势而为,成就自己,否则永远地逆流而上,当然也有可能到达巅峰,但其间的付出和代价不可估量。比方说中国人文讲究儿女绕膝,子孙满堂的幸福,一个人要追求二人世界的快乐,那一定要做好别人唾手可得的满足感和安定感,你要付出相当巨大的成功努力才能够换得的准备,原因很简单,你不在势上。由此来看中国文化的精髓理解起来确是需要点脑筋,那不是哪个王朝哪个圣人说的,那是贴近于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东西,效果也要经历一点时间沉淀才能体现出来,不过却是鸡汤永远不能做到的,可以成就你成为最好的自己,而不是什么成功人士。

现代人急躁的个性实在是很难理解和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带来的神奇效果了,作为精华之一的食疗养生文化,也很难被现代人接受。有位妈妈怎么都看着自家孩子长得不健康,硬是要医院从血液到骨髓地检查到底哪里的'问题,我说“正好是冬天,给孩子吃点补气血的食物,慢慢就好了”。但是人家摇头说不管用。我很是无奈:“这不是药啊,怎么可能一吃就管用。你今年冬天给孩子补的东西,要到明年开春和夏天才能看出效果来,你坚持给孩子补,一定会有效果的。”中医不仅讲究人体自身的整体,而且讲究人与四季自然和谐的运作,所以才有春发夏长秋收冬藏的养生理论。因为复杂所以被很多人拒之门外,尤其是那些自认为讲究科学的急躁人,可惜了我大好的中华医学。既然习惯了头痛医头简单的科学思维,那只好放弃中华医学的奥妙了。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我想是智慧。智慧属于所有得以流传的传统文化,西方传统文化中有关哲学,个体心理学和大众心理方面的探究也是无可比拟的,只是理解起来同样要费些脑筋,远不如心理医生的鸡汤来的直接,所以也少有人问津。科学是可以复现和模拟的,而智慧是要靠人类思考体会和感悟才能得到。现代西方科学文化倡导战胜自然,利用自然,而中国文化的智慧是顺应大势,与世界宇宙和谐共处。由此可以看出作为泱泱大国的中国人为何永远是以温和仁厚的姿态面向世界,这不是因为我们没有俄罗斯的强硬,缺乏美国的霸气,更不是事不关己的矫情,这原本源自祖先刻在我们骨子里的文化基因。然而一种文化的优劣,在人类不算漫长的发展史上,绝不是以一段时间的先进和落后来判定的,中国文化赋予这个民族的包容仁厚的个性和顺应大势的智慧,会继续帮助这个国家和民族繁衍昌盛,生生不息。

中国传统文化犹如中式之美,大多人需到了一定年龄,修养到一定程度才能欣赏的了。像京剧里妆后女子夸张而招摇的美艳,中国红的热烈而沉稳,木桌长椅的清雅和悠闲,盘扣珠钗的精致和奢华,旗袍的妖娆和韵味,雕梁画柱飞檐画壁的匠心与气派,竹茶的淡泊与静美,中式之美含蓄而蕴味悠长,又美得毫不吝啬。中式之美总还得有一点文化底蕴和人生积累才能欣赏得到,不似现在流行的各种派别,美得令人一见倾心而又一览无余,正如现在风靡的快餐文化。这也许是商业时代不可避免的文化现象,更符合目前商业社会的需要。

其实喜欢或热衷于流行的现代西方文化不是什么问题,大可庆幸一下自己仍年轻,也可以暗自哂笑一下别人已足够老。然而当有一天在非0即1,非黑即白,非对即错的现代西方文化里感到无所适从,身心疲惫之时,别忘了还有一种讲究平衡之美中庸之道的中国文化,那里充满着阴阳变幻的智慧,在她的熏陶下,浮躁可以变得平和,焦虑可以变得淡定,浮华可以变得真实,杂乱可以变得和谐,总之生命可以还回她本来的样子。

一直困扰自己的成长历程,崇尚并身体力行地坚持了那么久的现代西方文化成就了社会的我,却也使自己的心灵近乎干涸,转而发现传统文化却可以使生命开出芬芳的花,始终不清楚那段被自己看作“弯路”的是不是人生的必须,或者至少是商业文明时代的必须,如果人生在一开始便踏上美好的自我征程会不会更能接近“成功”?成长是没有固定模式和答案的,但翻看中外各领域杰出而人生圆满的大师,最终都趋同于朴素的哲学“智慧”,他们只是成就了自己,顺便也获得了“成功”

同桌的你的经典散文

当老狼的一首校园歌曲《同桌的你》在我的耳畔响起。这首曾经风菲全国红遍大江南北的校园歌曲,美丽的旋律像一滴一滴的露珠落进我的心田,也因此,我想到了曾经是同桌的你—————L同学,一个班主任的儿子。

那时的你还是十四岁的花季少年,那时的我还是一个穿着花布衫的小女孩,那时我们还在上初中,那一年,你的父亲是我们的班主任,因为我从小学到初中一直都是学校的三好学生,你的父亲特意将你和我安排成了同桌。

能和班主任的孩子成为同桌,我是多么的.幸运,可是,我又是多么的不幸,从班主任的眼神里我深深感觉到他是多么的蔑视我,瞧不起我,因为我的家里贫穷。可是我也是个要强的女孩子,我也开始讨厌你的父亲,下意识的不把他放进眼里。

我们两个说来还沾亲带故,据说我的祖母和你的曾祖母是亲姊妹,论辈份,我还是你的姑姑,可是我们年龄相仿,即是同学又是同桌,你是初二的留级生,,你的父亲为了让你把初中的基础打好,让你留了级。

我是个敏感的女孩子,我不愿意和你多说话,你是个聪明的男孩子,细心而又乐于助人。每次我本子上面写错字的时候,你都会主动用你的橡皮檫帮我擦拭。你的父亲总是用粉笔头扔下来打你,我顿时涨红了脸,而你总是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我很佩服你的胆识。

你经常拿零食分给我吃,于是我不讨厌你,但是我讨厌你的父亲,我们的班主任。我讨厌他看不起穷人家的孩子,我讨厌听到他那男不男女不女的娘娘腔的声调。

我记得以往我和我的同桌的桌子中间都是画着一条三八线,可是我们之间没有,我喜欢吃你的零食,喜欢和你交头接耳讨论问题。

那一年的期末考试我的分数比你高,可是那一年我没有当上三好学生,你却当上了三好学生,你在学校的表彰大会领了奖状,拿了十元助学金,而我却没有。回到教室我趴在桌子上面哭了,你拿出一块黑猫警长的手帕帮我擦拭眼泪,还说要去找你父亲问个明白,非要帮我讨个公道。

第二年,我转学了,就因为那一次的被疏忽的耻辱,我离开了高庙学校,转到了中川中学。你偷偷的告诉我,你在我的书包里放了一样东西,你说是临别送我的礼物。我打开书包,原来是一本书,书名是《玫瑰爱情》,我不知道什么是爱情,那个年龄的我也不想知道什么是爱情,于是看也没看就将你的小说又塞在了你的书包。

我走了,我转到了中川中学。

再一次见到你,是一个秋季。我们是在省城兰州偶然相遇。你说你在省城某外语学院上大学。我说,我们家穷,我放弃了学业,开始了几年的打工生涯。

你只是说怪可惜的。我看到你当时的眼里还有一些不安与愧疚。我知道你是为你父亲曾经的所作所为愧疚。那时的你已经超凡脱俗,稳重沉默,俨然是一个大男孩。花开花落,生命就这样逐渐的走向成熟,你说你的父亲也老了,你希望我忘了那些不愉快。你用你的眼神告诉我,我们曾经是多么默契的一对同桌,但是我还是躲开了你的眼神,因为我深深意识到,我已经无法面对你无言的注视。

你吃了我做的一碗面条,然后匆匆离去。

我目送着你远去的身影,脚下已经是残红满地,落叶如蝶。

我的同桌经典散文

记不清从儿时走进校园,我有多少个同桌,也忘了上学第一天的同桌是谁,那时还不知道什么是同桌。但是,一生中能够成为同桌,也是一中缘份。我就凭着记忆去回想一下我那曾经的同桌。

小学时的同桌,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按说也不少。但我只记得一个。那时,因为年龄都还小,男女同坐儿是正常的。只是有一种风气不太好。不论是女同学或是男同学,只要有一方帮助了对方,马上一些同学会把这两个同学的名字分上下顺序写在黑板上。(当让还不能让老师知道)让这两个同学很尴尬。三年级上学期刚开学几天的一个下午,因为学校临时召开卫生检查,每班抽出两个同学去检查各班卫生情况,老师派我和另一名同学前往。但是那天下午我忘带了红领巾。我的同桌顺手取下了她脖子上的红领巾递给了我。按说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是很正常的,可是这之后,我们俩就成了同学取笑的对象。我俩的名字也被写在了黑板上。不想被老师发现后,老师询问了,知道原因后也不指名的批评了一些同学的做法,并告诉学生说:“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是正常的也是应该的。大家不能以此来取笑,更不能恶意宣扬。”小学毕业后,很多年都没见过她。二十年前我那时在摆旧书摊,一天上午去纸厂淘书,见她时,她在村办纸厂打工,但我却没颜面(因为自己虽然是大学生,却没有个好的工作单位,只能摆个书摊。)与她说句话。十年前,我再次摆旧书摊,她到我书摊儿去,我们才算聊了些时间。她对我毕业后的遭遇除了惋惜、同情外,也很爱莫能助。

初中时的同桌有两个,那时男女已不同坐了。一个叫程星会,瘦瘦的,个子不高,也是不爱说话,是我初一时的同桌。记住他是因为有一次交了作文本后,语文老师见我和他的作文都是从某作文选中抄的,题目是《满眼春光又一年》,并且一字不差。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问我:“你和他的作文怎么都是一模一样?是你抄他的还是他抄你的?写作文要写自己最熟悉的感受最深的,没什么可写就得多读书,多用心体会。更要细心的观察生活、去感受生活。写你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看到好的`文章抄下来,然后去琢磨作者这样去写要表达什么,你从中又学到些什么。写作不是一天两天就见成效的,如同唱戏练武一样要狠下苦功夫去写去读去练。”老师的这番话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终身难忘。我的另一个同桌叫张毅乐。与他同桌两年别的没记住,只记住了他对我的讥笑。那时因为家庭条件所限,没有更多的鞋可用来替换。因而一对布鞋风里来雨里去,穿好长时间,还不洗刷一次,尤其是在夏天就难免有鞋臭味。只是我那是很不在意,也很无奈。也不在意他对我的讥笑。可以说那时我是个脏孩子。时间过得真快,毕业三十多年了,1990年,遇到同学常卫军,才知同桌考到了焦作某院校。只是至今还没见过他。而初一时的同桌自从初二分了班后也一直没有音讯。

高中时的同桌,有几个。因为我等于上了四年高中多(高三之后又复读了一年多,之所以说是一年多,是因为我再次坐在教室复读时,才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除了王伟、刘军政、张付立、罗海盛。今年七月,与十几个二十八年不见的高中同学聚在一起时,我又意外的遇到了我高中时的另一个同桌尤林广。那天,当他说:“咱俩是同桌时”,我说:“你是王伟?不像,王伟长得胖"。之后,他介绍说:”我是尤林广。俺爸还教过咱!我都记得你叫菅伟民。你却记不得我了”。只是这些同桌中,记得的还不曾见过面。没记住的,还好!今年让我永远的记住了。二十多年前,在我们这儿的蔬菜站的院里见到了我的同桌刘军政的哥哥,与他问起军政的情况,他给我说了些,只是如今我再也想不起来他的情况。前些天我在梦中,我又回到了教室,也见到了我的同桌刘军政,他坐在教室的最后面。只是几天了我才想起问他的手机号,当时也临近中午了。他说:”我还有些事情,得赶紧走,下午再给你说”。只是,这之后梦就结束了。高中毕业那年,因为他成绩优秀被保送到某师范院校上了大学。至今不知道他的一丝讯息。王伟的理科学得很好,虽然与他同桌,却没有跟着他把我的理科学好,另外我们之间有过一两次问话。有一次他问过我,”什么是麦克风?我当时还真不知道,只是随口答曰”是一种风“。结果让他好笑。随后,因为什么事情我说起了给你一耳飽!他问我:“啥是耳饱?多少钱一斤?”文理分科后,就很少见到他。二三十年来一直也没有他的音讯。

高三时,我的同桌叫张付立。个子比我高,瘦瘦的,只是近视镜时戴时不戴的。与他有些不愉快的事情是。(上完初中,我还真是懵懂无知,不知道人生中还有那么珍贵的值得去珍惜的友谊,尤其男女之间的友谊,更不知道人世间还有可歌可泣的纯真的友情、爱情。上了高中才知道时间没有比真挚的友谊更能通心。但是还不知道男女之间的友谊的可贵。因为性格内向,又不爱说话,尤其是一跟女孩说话就脸红,那时又很无知,不懂的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我的人缘很差,同性之间也没有多少朋友,更不用说有异性朋友了。因而高三之前,因为,我一直没给女同学说过话,后来,听了别的同学的一些话受了启发,也逐渐的和女同学说话,一个坐在我后面的女同学有一天向我借阅《语文报》,我很爽快的答应了,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之间除了报纸的相互传阅,也是很少言语。随后,有一天她把她剩下的两元钱偷偷塞进我书本里,也许是她知道我的家庭经济条件不好,想在生活上给我些帮助。我没有要她的钱,随后写了纸条说明了情况,也表达了我的一番谢意。只是没想到同桌为此而与我闹了一场。那时,我真不知道他正在追我的这个女同学。随后,他两都考入了许昌师范专科学校(现在的许昌学院)。毕业后就再也没见过我的这个同桌。

高三复读时,我的同桌叫罗海盛,高高的个子(足有一米八),英语学得特别好。因为我们曾是室友,因而彼此的交流也多些。晚饭后也会一起去附近的西湖公园里散散步,聊聊天。同学一年,也感受到他的博学、成熟稳重以及兄长般的关爱。上大学时在校园也见过他几次。毕业后只知道他分到了许昌市第十中学教学。前些年,问起大学同学建益哥,知道同桌在考研究生,去年从建益哥那儿知道如今他已是许昌学院的副教授。只是二十多年了还没见过他。高考前我还有一个同桌,叫施中伟。忘了他的模样。也忘了是什么原因,老师让我调到了第四排,只记得与他刚成为同桌,第二天和第三天他就没上学。我倍感冷落。本来那时感情上也刚刚受到一次重创。

1986年八月的一天,我又一次走进复读的教室,那时我在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复读。两个多月后的一天,我去县一高的报栏看报,才见到了我的那时的同桌翟永彪。只是与他没说几句话。更不知道后来他是否考上了如意的大学。1986年9月15日是我一生难忘的日子。我第一次走进大学校园,坐在高等学府的教室,我有了我人生中的最后一个同桌刘学楷。进教室前,老师让同学们自由组合,按个子高低排了队,因为觉得自己的个子不高,(虽然也有一米七)因而我有缘与他(浓眉大眼身材略瘦)站在了一起随后一同进入教室。女上坐在前三排,我和同桌坐在第四排。他的座位是二十七号,我的是二十八号。因为彼此都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加之因为家庭经济条件所限,我也没有住校。因而同学之间交往很少。即便是同桌,也很少说话。(也许我很自闭或者说我有自闭症。)因而好长时间我才知道他的一些情况。

随后的日子里,我们一起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中午一起端着饭碗去食堂打饭,闲时我们又一块儿打羽毛球,有时他要回家,我也会骑着自行车送他去车站,也曾一起去学校的浴池洗澡,我们相互给对方搓背。他是我班排球队的二传手,又写得一手很不错的仿宋字,清晰记得入校第一年的国庆联欢会上,他唱的京剧《空城计》中的一段儿,“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他一张嘴就语惊四座。他行腔圆润,京味十足,颇有马派风格。赢得了同学们长时间的掌声、喝彩声。那时才知他还是个票友呢。因而课余时间,同学们一想听听京剧就会让他给大家来一段儿,他从不拒绝。或是《甘露寺》或是《定军山》或是《借东风》或是《将相和》或是《武家坡》。同窗两年时间,同学们通过他着实过了一把京剧的瘾。曾记得他曾替我补考百米跑,因为我平足的原因总是跑不快,我的体育成绩在跑步这一项一直没及格过;也曾记得共同赏析一篇美文;更记得1987年4月的一天晚上(因为第二天一早我们要去洛阳旅游)我与他在寝室倾心相谈、同榻而卧;同窗两年最大的遗憾是没能和同桌在一块碰过杯。真的,能在一起碰杯也是一种缘分。毕业二十年聚会那天,我还把同桌错认作另一个同学连照民。还是班长提醒我说:“你认错了,他是你的同桌学楷”。我那时很愧疚,虽说毕业二十年了,也不该把同窗两载的同桌认错呀!那天,我经不起同学之间的劝酒不知不觉喝多了,也不知。同桌啥时候走的。随说后来有了他的手机号,QQ号,但还是想见见他,终于在今年七月份,约着我的另外两个同学焦文峰和建益哥一起前往临颍。虽然时间短暂,但也叙了叙五年的别情。之后我们又一起参观了早有耳闻的南街村的风貌。

人生的一切遇见都是因为与之有缘,十分珍惜我人生中的每次遇见。更珍惜同窗共度的同学之情,同桌之情。愿我的每个朋友、每个同学、每个同桌都健康快乐!平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