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杯洞庭山碧螺春的说说汇总200条

文心雕龙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来杯洞庭山碧螺春的说说汇总200条

赞美碧螺春的文案

【第1句】倾城,碧螺春。它是一种茶,香气高而持久,俗称“吓煞人香”。康熙皇帝下江南,特地品常此茶,觉得此茶口味甚好而其名不雅,依据此茶产于碧螺峰,茶色碧绿,满生批毫,条索纤细,形曲似螺,又是早春所采,赐名为“碧螺春”。它与别的茶不同,间杂着果与花的香气,传遍四方。

【第2句】关于碧螺春,有这么一个传说.据说碧螺春原是一种野茶,生长在太湖东山的碧螺峰石壁上.有一年,野茶长得特别茂盛,采下的茶叶竹篓里装不下,采茶人就把多余的茶叶放入怀里.谁知茶叶沾着热气,透出阵阵异香. “这茶叶的香味吓煞人!”人们嚷了起来.从此,这种野茶就被叫做“吓煞人香”.后来,大家觉得这个名字不雅,就根据此茶原产于碧螺峰,以及古代常用“春”字来代称茶的习俗,便给它起了一个颇为雅致的名字——“碧螺春”.

【第3句】我没事的时候常常喜欢冥想,今天一边喝着碧螺春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冥想,真是奢侈又雅致的享受,想起来都让人沉醉。看着碧螺春在杯中慢慢下落,那清澈的浅绿色茶汁带着丝丝甜意滋润着我,简直就是浸润着我的骨子和血脉,把我意识中那些尖利的,带着棱角的东西泡软了,冲圆了,变得柔和而圆润了。每一条神经都放松下来,此刻我才是真正为自己活着吧。

【第4句】碧螺春的采摘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每年刚交春分,碧螺春茶汛便开始了.随着几声嘹亮的鸡叫,整个湖山醒来了.披着晨雾,踏着朝霞,采茶姑娘三五成群,结伴向茶园走去.空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翠绿欲滴的茶树丛中,不时传来银铃般的欢笑声.太阳升起来了,在湖山的上空铺开万道金光,

【第5句】绿绿的嫩牙青青的水,晶莹剔透水晶杯,圆圆的脸儿明亮的眼,纤纤玉手弄水来,绿芽舞清水。薄薄的雾气幽幽的香,红木桌椅说香憻,柔柔细语吴地女窈窕,婆娑倩影绕室香,香风抚清脸。淡淡的涩味微甜的水,白瓷细盘装茶点,美味的糕点豆干蜜饯,回味无穷佐茶来,味入心扉开。秀美的山峦太湖的水,缓缓山坡白云间,绿幽幽的茶园果树边,相传好茶嘴含来,碧螺春茶美。

【第6句】翠团一盏碧螺春,坐看流云自在人。更与清风成故友,梅花迎笑几分纯。包罗万象茶中解,写意人生苦辣煎。七碗清风消欲念,长箫吹断旧尘烟。壶里乾坤藏日月,陶然一笑破尘风。浮生不憾经年雨,淡酒茶香醉晚中。

【第7句】入夜,山村里万家灯火,又是另一番繁忙景象.焙茶手短衣紧袄,利索地把拣好的鲜叶芽倒进滚烫的大锅,叉开五指,在嫩叶中不住地翻拌.忽而揉,忽而搓,忽而捺,忽而抓,嫩叶如同一条青龙上下翻飞, 煞是好看.渐渐地,随着水分的蒸发,叶芽的颜色变深了,条索纤纤,蜷曲成螺.这时一边降温一边揉捻、搓团,待到茶叶捏拢放开就能自行松散之时,满屋子已弥漫着浓郁的芳香.此时的茶叶干而不焦,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细而不断,无怪乎人们称它为“工艺茶”了.

【第8句】太湖里有山名洞庭,分叫东山和西山,一半岛一大屿,咫尺相距,隔水相望。山上一年三季,枇杷黄过杏子又红,杨梅熟透金桔又香,碧螺春茶树就长在片片果园和层层花木之间,加上太湖水的云蒸霞蔚,还有洞庭山的风滋雨润,自然是承天赐之厚夺人间之爱。康熙爷也算个有文化有品行的.好皇帝,江南他也下了,好茶他也喝了,好妞也许泡了,可不该把人家乡下名“吓煞人香”改成“碧螺春”,可远没有吴侬软语的名字叫着乡土气息。

【第9句】如果说看制作碧螺春茶有一种新奇感觉的话,那么,品尝碧螺春茶就更有一种陶醉的感受了.夕阳西下,明月初升.在院中摆上一张桌子,几个人团团围坐,取一套青花陶瓷茶具,倒上七八十度的温开水,然后分别放入一小撮碧螺春茶.茶叶如青螺入水,旋转着飞速下沉.这时叶芽伸展,茸毛轻舒,一旗一枪,嫩绿透亮,姿态极其动人.

【第10句】一盏茶思清俗骨,天涯海角客随风。芳菲谢尽何愁老,不改兰心淡墨同。碧水桥西向晚舟,亭前挥笔赋风流。云团翠雾穿心过,换得清闲墨雨留。夜色阑珊半盏茶,碧螺古韵待梅花。唐风卷处诗成雨,玉案台前点点加。

【第11句】“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我美丽的家乡——洞庭西山岛,似一枚青螺卧于那烟波浩淼的茫茫太湖中之中。这里山青水秀,四季花果不断,更有那扬名中外、名列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洞庭碧螺春”。

【第12句】整个白瓷杯中,汤色碧绿清澈,清香扑鼻而来.轻轻抿上一口,清新爽人.茶水入肚,口中仍感到甜津津的,让人回味无穷.朋友相聚,品茶谈心,那份真诚的情谊随着浓郁的茶香飞溢四周……碧螺春以它独特的色、香、味、形赢得了人们的喜爱.有位外国诗人在品茶之余,还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

【第13句】茶和人一样是有个性的。绿茶清淡,红茶醇厚,香片馥郁丰满。碧螺春清清的苦与淡淡的甜,没有少年人的青涩与轻狂,也没有中年的沉重和老年的超脱,却有着三十而立的舒展和安详,一切都在似有若无间,经历的时候可能有一丝惆怅,事过以后再想起却是人生行囊中的一个华彩篇章。这就是碧螺春了,初入口时总有一点点的涩,而喝过之后却是悠长的甜美。

【第14句】碧螺春茶园也被染上一层金色.采茶姑娘个个神采飞扬,她们用灵巧的双手敏捷地从茶树上摘下一片片嫩芽.绿树映衬着俊美的身影,构成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

【第15句】上好的碧螺春应外形整齐,颜色鲜亮,十分有光泽,闻时有着浓郁茶香。茶汤色泽碧绿,有清香、兰花香、熟板栗香和微微的果香。滋味应甘醇爽口,微甜。它冲泡过程优美,值得观赏。

《碧螺春》教学反思

《碧螺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课文描写了碧螺春名字的由来和采摘、焙制、品茶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的喜爱和对勤劳、聪明的劳动人民的热爱。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充分利用本地是茶果之乡的“资源”,把阅读教学与生活体验紧密联系,把生活带进课堂,把课堂引向生活。

课堂上,我将学生分成几组围坐,准备好碧螺春、绿杨春(本地特产)茶叶及简易茶具,创设一个围坐品茶的情境,从品茶入手学习课文。在教学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两个词──生活、体验。一开始就由生活中给客人倒茶谈起。这并非多余,一方面自然地不失时机地进行了文明礼貌教育,一方面又调动生活经验,引起本地茶绿杨春和碧螺春的初步比较,训练学生留心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似乎与语言文字的训练无关,但却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暗含了思维的训练,善观察善分析,不仅仅是语文学习所需的。

然后,由学生自己动手泡上一杯碧螺春,在课堂上给学生实践体验的机会。《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这个实践环节中,我将生活中的沏茶搬到课堂上来,学生对沏茶的过程会有丰富的体验感受,在此基础上让他们交流。因为课堂教学的本质就是一种交流,“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这种综合能力,只有通过交流才能显现。师生间的交流、生与生之间的交流,可以互相启发,加深感受与理解,在交流中老师可以理解感受所达到的程度。

最后,通过学生满含真情的交流,我见时机已到,便引导学生通过文字来“享受”沏茶这一过程,自然地将教学流程引到朗读品位这一重点,水到渠成。

课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从以下几个题目中选择一项认真做好调查,精心构思,试着写一篇文章。通过走访参观等,对家乡茶绿杨春作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然后:①、模仿《碧螺春》写一篇介绍绿杨春的文章;②、比较绿杨春和碧螺春的异同,并围绕这一内容写一篇文章,如《绿杨春与碧螺春之比较》;③、家乡茶绿杨春虽然已小有名气,但名气还不及碧螺春,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绿杨春,请你为它构思一个宣传方案。可以同他人合作(2-4人),共同完成一题。

综合实践活动领域极广,教学时我将活动引向课外生活实践。一个多星期后,我聆听了学生们的活动经过,仔细阅读了他们的“文章、方案”。原来,利用节假日,有的学生结伴去捺山茶园采茶,亲身感受清晨“捺山脚下采茶图”的美景;有的`学生“聪明”得很,以学雷锋的名义去茶厂帮助打扫卫生,“顺便”参观了茶叶的筛选、焙制过程,还获取了不少绿杨春的知识;有的学生家中名茶较多,邀请了同学来家中品茶聊天,既饱了口服,又长了见识;还有的学生特别留意了家乡茶的包装、广告,把电视广告和动画片摆在了同样重要的位置……通过实实在在的生活体验,学生们写出了自己的小文章。虽然非常优秀的并不多,但篇篇都很用心。后来,我还建议他们:把自己的文章、方案给茶厂的负责人看看,说不定真有大用处哩!

《碧螺春》教学反思

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角。“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是为人师者都已熟知的观点,可是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不少教师感到困惑。从《碧螺春》一课的教学中我终于找到了答案。教学中,不难发现,词语的理解由过去的教师简单的说教,转变为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习惯和已有的思维方式去解决存在的问题,他们或有所疑惑,或跃跃欲试,或踊跃发言,或各抒己见。学生不再是等待教师注入知识的容器,被动地接受老师所给予的东西,而是自己自主地学习,主动地探究。整个教学环节,学生学得是那么的充分,那么的投入,学习主人的地位得以凸显。

合作的过程不再流于形式。合作的动力是什么?那就是学生的'心中有着自己的疑问,心中迫切希望解决它。什么样的合作学习才是有效的?那就是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到了从学习伙伴那里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或自己还不具备的知识、方法、技能等方面的东西。可以说,离开了这两个要素谈合作,那是空洞的,不符合学生实际的,流于形式的。在教学中,学生心中有着自己不理解的词语,他们想从伙伴那里得到帮助,这就有了合作的动力;通过合作,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这也就证明了这个过程对学生来说是有效的。

学习的过程是充满激情的。衡量学生学习的质量,就看学生是否积极有效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课文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自己或同学提出的不理解的词语展开讨论。这时的学生有着一种强烈的渴望,那就是把面前的词语全部搞懂。美国一位教育家曾说过:除了探究,知识没有别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探究是积极主动的,当他们从中获取到了自己想要知道的知识时,他们的心中有着一种无以伦比的高兴和满足,这种心态下的学习,是洋溢着激情的。

静心思考《碧螺春》一课的教学,我对合作学习又有了更深的了解。

碧螺春的教案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第1句】:弄清课文的段落层次;写好本课生字

【第2句】:自学生字新词,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朗读磁带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当你看到了课题的时候,你想知道些什么呢?(激发学生兴趣)

二.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新词(放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

三.检查自学效果

【第1句】:指名读生字词

提示注意:

捻:声母是“n”

“搓”与“撮”读音相同

焙:读“bi”不能读成“pi”

【第2句】:质疑。(不理解的词语)

敏捷---动作等迅速而灵敏;

弥漫---充满、布满;

神采飞扬---形容人的脸上的神态焕发有精神。

四.学生按自然段试读课文,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第1句】:交流分段情况。

【第2句】: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试说各段大意。教师随机指导朗读并归纳分段。

【第3句】:同位同学互查朗读一遍

五.指导写字。

【第1句】:先观察字行,掌握间架结构;

【第2句】:突出指导,“煞”、“茸”部首约占字的.三分之一;“袄”字左边是“”,不要写成“”

【第3句】:学生描红,临写。

板书设计:

【第14句】:碧螺春

煞汛焙袄搓捻撮茸

课题:【第14句】:碧螺春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第1句】: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个方面介绍碧螺春的;

【第2句】: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节)

教学重点: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

课前准备:茶叶,茶杯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通读课文

【第1句】:看看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碧螺春(师巡视)

【第2句】:交流并板书;

名称由来,采茶,焙茶,品茶

二.学习课文第4节

【第1句】:指名学生读。板书:美丽动人

【第2句】:美在哪儿?请划下来读一读。

【第3句】:有感情的朗读,(读得要美)

【第4句】:指名朗读,老师指导。(愉快、高兴的心情)

【第5句】:欣赏音乐,感受环境。

【第6句】:指名学生配乐朗读。

【第7句】:练习背诵(个别检查)

三.学习课文第5节。

【第1句】:读课文,看了茶的焙制过程,你有什么感觉?

板书:新奇

【第2句】:怎样感到新奇,怎样焙茶?请学生读一读有关描写的语句。

【第3句】:划出突出动作描写的词语。

板书:揉搓捺抓

【第4句】:学生作动作示范(演示)

【第5句】:体会动词的巧用,练习朗读。

【第6句】:这样焙出的茶才是上等的好茶。

四.学习课文第6节:品茶

【第1句】:自读课文,边读边想:怎样才叫品茶?

【第2句】:交流并板书:色香味形

【第3句】:分组品茶。

【第4句】:品尝也是一门艺术,好茶碧螺春连外国人也称赞。

板书设计:

采茶美丽动人

【第14句】:碧螺春焙茶揉、搓、捺、抓

品茶色、香、味、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