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妈妈在病房的心情说说集合70句
病房里的春节优秀散文
腊月二十七,眼看就要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办年货,到处张灯结彩,年味十足,母亲这几天也像往年一样忙前忙后。
中午下班回家,一进屋,我拉开嗓门就喊:“妈,今天准备了什么好吃的呢?”和平常不一样,母亲没有应声。我想可能没听见,又重复了一句,还是静悄悄的。耶,又上街了。厨房里飘来了煮香肠腊肉的香味,我咽了一下口水,推开厨房的门。“妈,您怎么了?”我吓坏了,母亲正蹲在地上,捂住胸口,脸色苍白,嘴角还有血迹,旁边几张纸巾上浸着红红的鲜血。“怎么了,妈妈——”我焦急地问。母亲低声地说,刚才感觉嘴里有一股咸咸的东西往外溢,接着又是一股一股的,整个胸口像重拳猛击了一样很痛。吐血肯定不是小毛病!我连忙问:“胸口痛多长时间了?”她说:“有,有十几天了……快过年了,年后再去医院看吧。”事不宜迟,我当机立断决定马上赶往重庆。母亲推迟说观察两天吧。“不行,这就走,别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简单收拾了些东西,我们就赶往车站。
几经周折来到了重庆大坪医院。一进大门,好暖和。大厅里排了好几列挂号的队,好不容易挂上了专家门诊,询问病情和做了基础检查,医生说须马上到住院部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急匆匆地办完住院手续,我已浑身是汗。接下来就是各种检测,心电图,抽血,化验,CT,CTA……一天多下来,母亲的病情基本诊断了出来。吐血和胸痛主要是因为支气管扩张引起了左下肺感染,加有心血管堵塞,急性心脏病突发等诸方面的毛病。主治医师李医生拿着一大摞片子和单子,把我叫到一边说:“你们做子女的平时再忙也要多关心老人的身体,不能拖严重了再到医院,她除了心血管堵塞、肺部感染外,还患有胃窦炎、肝囊肿、胆结石,真的千万要小心!”我点点头。拖着沉重的双脚走进病房,看着母亲没有血色的脸,握着那双冰冷的手,我潸然泪下。我知道母亲的病是积劳成疾,多症并发。她非常敬业地教了几十年的书,认真批改过几十万本作文和作业,经常备课至深夜,荣誉证装了一大柜,桃李满天下。退休后也从来没好好休息过,因为父亲脑溢血偏瘫了很多年,家里什么大大小小的事全得靠她,我们平时因为工作较忙也没怎么帮她分担。在后人面前,她脸上从没有过愁容,再累也没言过累,再苦也没叫过苦。想到这儿,我非常的愧疚与自责。我知道,母亲太需要在医院好好地休养一段时间。
第一次没在家里过年,母亲若有所思、所苦,她有些老泪盈眶。我知道她在牵挂老伴儿,因为四十多年从未分开过过春节,加之父亲腿脚不便。我看出了她的心思,宽慰说:“别担心,好好养病,有你女婿陪伴他过年,可能不会安排得比你差吧。”她嘘了一口气。连续几天十多瓶的输液,打针,吃药,母亲的病情有了明显的好转,背伸直了些,眼睛有了光泽,脸上有了血色,紧锁的眉头也舒展开了,我心里的石头才慢慢落了地。今天是腊月二十九,也就是往年的'除夕,病房满满的八个床位一下子就空出了五个。这时,一位穿蓝色工作服的大姐走进病房说:“医院的营养食堂过年不放假,除夕晚餐和大年初一的三顿饭,都由医院赠送免费的套餐,还有鸡腿呢。”听到这里,全病房的人都开心笑了。这医院考虑得可真周到,挺人性化的,不然这两天到处关门,就只有吃方便面了。
母亲好久没睡这么沉了,看她睡得那么香,我就到病房外的走廊上转转。这时,儿子泽坤发来短信:“妈妈,您照顾外婆辛苦了!叫外婆好好养病,家里一切都好,请放心。祝外婆早日康复,祝你们新年快乐,笑口常开!”看着十五岁儿子发来的祝福,心里暖暖的,孩子真的长大了。明天就是壬辰龙年的大年初一了,病房外的节日氛围很浓,中国结、粉色气球,还有一串一串的小红灯笼,布满了整个走廊。来到护士站,医生护士都很忙,有的在接待新入院的病人,有的在接电话向对方解答病因,有的在写着值班记录,有的在交代几号床要新增输液药品……转过身来,我看见左边墙上贴着一张卡通图案的温馨提示“疾病在这里消失,健康从今天开始”。再往右看“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这里的字字句句都关心着病人,关注着健康,真是温暖如家呀!。
下午三点多,“嗨,过年好!” “拜年了!”门开了,一片白云飘来。原来是值班的罗医生带着一群值班护士姑娘逐间病房来问好了。接着,工作人员送来了赠阅的《重庆晚报》。整个头版就印着两个大大的字“回家”,背景是一幅蓝天、白云、绿草、艳阳构成的画面。的确,回家是一张车票,拥挤的车厢挤不掉游子的期盼;回家是一句问候,那熟悉不过的声音就是最好的礼物;回家是一次大团聚,增进的是亲情,表达的是关怀和敬意。有一条新闻很抢眼《农民工真幸福》,讲的是政府出钱包车让农民工回家过年的大好事。对了,我得抓紧时间去买点儿东西回来。出了大门,到处华灯璀璨,天下着蒙蒙小雨,寒风有些刺骨。不远处一个小超市灯特亮还没关门,我赶紧跑过去。返回医院,我把刚买来的糖和水果分成好几袋,给值班的医生护士送去。他们说不能收病人家属的东西,我说:“大过年的,你们认真负责地坚守岗位,作为一名病人家属很感动,这点心意表示敬意。”说了一大通,他们才肯收下。回到病房,我又给2号病床的魏大姐和5号病床的张爷爷,表达了新年祝福,送了些糖和水果。他们的陪伴也到我母亲的病床边握手问好。同室的病友和家属们也相互问候新年好,整个病房情谊浓浓。
还好,每间病房都有壁挂大电视。除夕之夜终于到了,窗外的礼花和鞭炮声此起彼伏,我们都守在电视机前等待春晚拉开序幕。今年春晚的舞台真是很炫,科技让生活更精彩了,30年的经典老歌确实非常好听,耐人寻味。当董卿介绍到“博大精深的竹文化”,请大家欣赏《空山竹语》时,我直起了腰,倍感亲切。对呀,我们家乡的竹资源多丰富,竹文化就是我县的地域特色。看到这个节目的背景画面那茫茫竹海,真像大竹的五峰山森林公园。看得正起劲的时候,突然,暖暖的病房的门被推开,一阵轻风吹了进来,接着就是急促的脚步声。铺床,量血压,打掉针,小护士们忙得不可开交。来的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太太,突发心肌梗塞。“奶奶,你躺好,给你打针,不痛的。” “她有什么情况,就随时叫我们——”医生护士们甜甜的语言,连我们都感到格外舒服。
病房的春节本来是痛苦的,谁都不愿在这里过,但我们不得已偏偏就在病房里过年了。这病房里的春节有免费的汤圆、鸡腿,有医生护士的日夜治疗、悉心照护,有“过年好!”“拜年了!”热情的祝福,再融入病员之间的问候、鼓励,陪伴之间的祝愿交流,还有24小时的暖气呵护。病房的春节别样暖融融,令我感激油然,温情顿生。
病房里的春天散文
春天来了,一切都焕然一新,到处充满了温暖的气息。这美好的大自然之春,让我想起了更温暖的另一个春天。
我妈妈的两只眼睛,患有白内障已经好几年了,一拖再拖,一直没机会带她去医院手术治疗。早春二月,我带她去医院做了双眼检查。医生说,妈妈的眼病,已经不能再拖了,只有做手术治疗。此前,妈妈曾跟邻居们闲聊,听说去私人医院做白内障手术不要花钱,就絮叨着要去。我明白,妈妈是怕花钱,给我们增加负担呢。为了保险起见,我没听妈妈的话,做眼病手术是一件大事,关系到妈妈今后的视力恢复,马虎不得。再说妈妈都这把年纪了,也该我们儿女尽孝道了,怎么能够为了省钱,让妈妈去冒险呢?我宁愿选择在公立医院花钱为妈妈看病,也不能去贪那样的小便宜。我拿定主意,陪妈妈来到了市中医院,主要看眼病,也顺便为她做一次全面体检。
我平时忙于工作,也很少有时间陪妈妈。在医院的那些天,治病之余能够陪陪妈妈,对我来说,也是一段难忘的快乐时光。上了年纪的人爱唠叨,有时让人有点烦,但想想自己从小到大,让妈妈操了不少心,受了不少累,也就不觉得烦了。乌鸦尚知反哺报恩,何况我们?百善孝为先,对年迈的父母来说,儿女们的孝心就是他们最大的幸福快乐。
一直记得我小时候生病时的情景。那时候,我因体质太虚弱,常常因感冒高烧不退。妈妈既心疼又害怕,恨不能替换我所有的病痛。在我生病期间,妈妈常常寝食不安,不辞劳苦地为我求医问诊、煎汤熬药。在妈妈的精心呵护下,我的身体状况也逐渐有了好转,一天天强壮起来。生病的日子里,妈妈为了不耽搁我的学业,常常背着将我送到离家一公里外的小学去上学。趴在妈妈的背上,我感觉那是世界上最温暖的港湾。现在回想起这些来,我仍然能感受到那份暖暖的爱意。
妈妈尽管常年身体不好,但她很少往医院跑,这次来医院做白内障手术,在我记忆中是她第二次住院。妈妈说在医院花费高,一做完手术就要回家。我当然不会同意,手术后的康复治疗很重要,不能掉以轻心,再说,那些医疗费用对我来说也不是大问题。只是妈妈习惯了凡事都为儿子着想,心里唯独不在乎她自己。我坚持要她在医院住几天,她也只好听我的了。
妈妈虽然一把年纪了,对于“手术”这样的字眼,还是极为敏感,一听说要动手术她便心生胆怯,还未跨入手术室门,她就开始恐惧,吓得浑身发抖。医师翁主任及手术室的护士们,都耐心地劝慰她不要紧张,但她依然如故。为了消除妈妈的紧张情绪,医生特许我进入手术候诊室,陪伴着妈妈,以便让她能安心手术。对于医务人员的宽容,我非常感激,感觉心里暖暖的。
按照医生的安排,两只眼睛必须要分开做手术。这样,妈妈就得分两次住院。妈妈的病房是三人间,而且凑巧两次都是中间的床位,这也方便妈妈和其他病人交谈。她在医院住着,也不至于太寂寞。
第一次做完手术后,已经过了午饭的时间,妈妈说肚子饿了。我正要去买饭,邻床病友的家属听到了,赶紧给妈妈盛了一碗她刚刚送来的稀饭。这让我觉得很是过意不去,只好连声道谢。我知道,这简单的“谢谢”根本无法表达我的感激和感动,但是陌生人之间的温暖关怀,却让我初次感受到了病房里春天般的温暖。
平时不爱说话的妈妈,在病房里感受到了邻床病友的热情,就情不自禁地和病友拉开了话匣子。她处处跟人说儿子的好,对她如何如何孝顺等等,这让我听得有些惭愧。妈妈辛苦了大半辈子,在她住院期间,作为儿子的我,来服侍妈妈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俗话说,养儿防身老。所以,对她的全程陪护和细心照料,是我的分内之事。可妈妈还很是感动,也很满足,觉得儿子的孝顺是她最大的福气。
妈妈只需要上午输液,下午没什么事,她就一边陪伴病友聊天,一边提醒护士为持续输液的病友换药。妈妈几乎成了她们的半个陪护,这同样让病友们也深受感动。
妈妈第二次来医院后,邻近的床位住的是一位不足五十岁的中年妇女,她叫张晓红。别看她年龄不是很大,孙子却已经六岁了,病床边也常常被四代人的爱暖暖地包围着。从闲聊中得知,这是她有生以来第三次住院了。她第一次生病是在36岁那年,因感冒病毒侵入了大脑,导致她半身不遂。在当地人民医院治疗了二十多天后,因疗效甚微,不得已转到上海华山医院进一步诊治,这才得以保住了性命。
都说病人容易烦躁、爱生气,可令人羡慕的是,在这十三年中,张晓红的丈夫何俊从来没有让她生过一次气。何俊放下了一贯的大男子主义,不离不弃陪伴着她,鼓励她一天天战胜病魔。他十三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为她做必要的康复治疗,每天为她端屎倒尿。更难能可贵的是,每天临上班之前,何俊总要为她梳头发扎小辫子。这样的“必修课”一做就是十三年。乡邻们没听说过举案齐眉的故事,也不知道张敞画眉的典故,但都被何俊所感动。当张晓红一脸幸福地给我们讲述这段往事的时候,我的内心也被这人世间难得的真情深深地触动了。
在病房里的那些天,我每天都能看到丈夫何俊一勺一勺地喂妻子吃饭的情景,他那体贴入微的样子就像在服侍一个襁褓中的婴儿。这让病友和医护人员深受感动。张晓红的婆婆也同样对儿媳关怀备至,每天为她做饭洗衣,收拾房间,出出进进地忙个不停。她婆婆告诉我,她共有三个儿子,没有女儿,所以一直把儿媳妇当成亲生女儿来看待。这些淳朴的话语听得人心生温暖,让人感觉到爱的伟大和生活的温暖。正是因为有这么多人的关怀和照顾,张晓红才得以像一个正常人一样幸福地生活着,并且一直生活在春天般的温暖里。
春天带给人们的是希望,是勃勃生机。在这乍暖还寒时候,妈妈的病房里始终氤氲着暖暖的春意。医护人员对病人嘘寒问暖、细致入微的关怀,病友之间亲密无间的互相帮助,陪护人员热情坦诚的笑容谈吐,都让我们感受着春天般的温情。
在我的精心照料下,妈妈的眼睛渐渐地得到了康复。在灿烂的暖阳下,她又能清楚地看到美丽的春天了。妈妈很高兴,我更觉欣慰。其实,每一颗真心都是一缕温暖的阳光,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真诚相待,彼此关爱,这个世界必将温暖如春。
病房记趣散文
初入病房,已是凌晨2点,病房里总共3张床,我在16床,15床、17床已酣然入睡。
第二天醒来,才看清楚另外两张床上躺着两个精干的男子。后来,通过交谈得知,他们两位都是司机,都是因为交通肇事入院的。
15床31岁,宜君人氏,女儿6岁,现安家在黄陵,搞运输为生。今年10月6日夜间,驾车行驶在高速路上的他被另一辆货车撞了,腰部神经受损。
16床,那就是而立之年的在下了。某一晚,下楼时不慎踩空而导致膝关节、踝关节损伤。
17床28岁,蒲城人氏,有一个3岁的儿子。他也是在夜间遭遇了车祸,当他从昏迷中醒来,左膝以下部分已离他而去。
其时,15床已住了20多天,16床已住了两个多月了,他们都由妻子陪着,我也由妻子陪着。这样一来,3张床,3对夫妻,倒也相映成趣。
慢慢地,我发现这3对夫妻各有特点。
15床说他是家里的老大,母亲去世的早,有一个弟弟靠他接济。也许是因为伤势太重,他的脾气很暴,且心事重重。他不止一次地说他想放弃治疗。这一点,从他平日的举止上完全可以看出来:护士刚挂上吊瓶,他就让妻子用一个针管往外抽液体。妻子稍有不从,他便是摔东西,破口大骂。妻子只好照办。等护士来换药——护士当然明白其中缘由:我和他的吊瓶是同时挂上的,同样的流速,他的已经底朝天了,而我的还有一半呢。重新挂上一瓶药后,护士意味深长地说:“你要为自己的身体负责,否则谁也帮不了你。”
有时,他很着急,受不了了便生硬地拄着双拐在病房里转圈圈,唉声叹气。为此,医生曾不止一次地警告他:腰部神经受损,必须安静卧床,万万不可活动,否则就永远告别了走路……
而他的妻子,身材高挑,手脚麻利,但对自己男人的要求,不管合理不合理,都是满口应允,准确执行,甚至逆来顺受也无所谓。
其实,我和17床也曾多次劝他听从医生的安排,安心治疗,但效果甚微。对他而言,除过自暴自弃似乎就别无他法了。
17床可是一个开心果,尽管他少了一条腿。他有时唱,有时笑,有时竟然用单腿在地上跳闪腾挪。他的举动经常会感染病房里所有的人。比如,护士小姐来查房,刚推开房门,还没等护士小姐开口,他就抢先说:“我们病房里都好着呢,赶紧歇着去吧。”一听这话,护士小姐笑魇如花。后来,只要护士一进来,我们3个都会说“好着呢,赶紧歇着去吧”。
一天,他信心十足地说:“奶奶的,今年因为一条腿花掉了十几万元,明年肯定能挣回来!现在,就让我们开开心心地吃吃喝喝吧。”过了一刻,他抱住自己的那半截残腿,意味深长地说:“多么帅的一个小伙子呀,怎么就少了一条腿呢。”
这种情境让我实在忍俊不禁,那里还能想到自己身上的痛楚呢。
而他的妻子和他简直是琴瑟合鸣了。两人都一样地喜欢玩扑克,一样地喜欢打骂逗乐。
我和妻子则相对安静些,一会随着15床唉声叹气,一会被17床逗得笑疼了肚子。
更为有趣的`是,病床上的3个男人经常一起吸烟。若护士进来质问,三个人一边捂着烟头,一边异口同声地说:“没有人吸烟呀。”无奈,护士抛下一句“你们好自为之”就出去了。
也许是受3个男人的影响,此后3个妻子也开始步调一致。她们一起出去买饭回来吃,以致于护士不解地说:“真是少见,你们这个病房里连吃饭都是一起吃啊。”嘿嘿,吃饭算什么,我们还一起看电视、一起读报、一起睡觉、一起起床,甚至商量着要一起出院呢。
你给我两个桔子,我给你两个苹果,这在病房里是常有的事。其乐融融,就像一家人似的。
某日饭后,15床有些诡秘地笑着,忽然变戏法似地拿出一瓶太白酒和两包花生米来,给我和17床分别倒了半杯。
我和17床一瞅见酒,真是大喜过望,先往嘴里塞了一颗花生米,接着就要碰杯。
这时,妻子们即刻上前制止。
“你们不许喝!现正在打针吃药,怎么可以喝酒?”
尤其是17床的妻子,疾步走到他男人跟前,杏眼圆睁:“你敢喝吗?试试看!”
只见17床嘿嘿笑着说:“科学研究证明,少量饮酒对身体有百利而无一害。尤其是现在,我们3个都是内伤,喝点白酒既杀菌又消毒,这不是大好事吗?”
“完全正确,加10分!”我和15床齐声附和道。
最终,妻子们妥协了。
就这样,3个男人在病房里就着花生米,品着酒,诉说着各自的心事,真是别有一番滋味。
随后,3人分别在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除过各自的姓名、电话外,还特别注明了“XX医院15床、16床、17床”的字样。并约定,日后互相走动时定要豪饮呢。
说到喝酒,不禁想起史书上的一个人来——王景文,南北朝时南朝的中书令。据记载:某日,他正与客人对弈,宋文帝的诏书到了。他看过诏书,置于怀中,继续和客人下那盘棋,精思妙想,从容应对。下完棋,他把棋子儿一一放入盒内,这才对客人说:“刚才圣旨下,赐我死。”说完,端起那杯毒酒,向客人一举,说:“这杯酒不敢相让了!”遂一饮而尽。
瞧瞧,这是何等地潇洒、何等地豪放!
而我们,除过一点点俗世的幸福,还有什么呢。
春节里的怀念散文
一年又一年春去春来,花开花落,落花有泪、流水无情,片片花瓣暗香遗留,甜蜜的回忆。流水岁月沉淀的是美好珍贵的往事,不曾忘记过,若隐若现相伴至今。“爷爷与我隔开了十五个春秋、奶奶二十个冬夏”,曾经耳濡目染的亲情慈爱在春潮中滚滚而来!
——题记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疾驰的年轮仿佛瞬间一跃,不知觉中人生三十九载、下一个春天我整整四十岁了!眼前2024春节的脚步越来越临近,每年春节总会想起儿时的爷爷奶奶,在心里像云雾般的缭绕。思念挟杂着淡淡的悠伤,忘不了爷爷奶奶在世时,一家人过春节的其乐融融……
在乡下,家家户户赶在冬至腌腊鱼腊肉等准备年货,喜气洋洋的年味早早的弥漫了整个乡村。用大人们的话说一年辛苦到头了,似乎没有比过年更期待的事情,盼漂泊在外的游子归家、一家团圆,合家欢度春节。热诚的亲情缱绻在迎春的气流中,这是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的心愿!
春节充满无比灿烂的光景镌刻在人们的心上,是人生中一个唯美、团聚、欢乐、思亲、念故、情感的代名词。蕴涵太多深邃的寓意,家的温馨,亲人的牵挂,幸福的祈望,美好的祝福……
当吃年饭的鞭炮,——噼啪啪啪的响起,坐在餐桌上的我默思着爷爷奶奶,脑海里闪现儿时一家人吃年饭的情景,今已变成珍贵的流年。在这家庭温馨、新年玉锦的时节,曾经暧暧的祖孙深情潜润心田,定格在新春的怀念中!
那亲情浓郁的朝夕相伴,爱家顾后的真挚无私,甚至老态龙钟仍然为家庭操劳不倦,即使能献出一点余力也竭尽身心。我无法用文字来表达出心里的感情与怀念,这段往事是我人生中经久不衰的歌谣……
那时一家人笑逐颜开围坐在八仙桌前吃年饭,摆满了一盘盘的美味佳肴,这是丰盛纯正的一桌农家菜。大人们疼惜的叫我多吃菜,吃不完的饭不能倒掉要存起来,吃完了坐在桌前待一家人一起下桌散席,母亲会拿出两无钱塞在我衣兜里,这便是我记忆中的压岁钱。那时还是孩子的我不懂这些习俗讲究,这淳厚的乡村民俗风情、赤诚的爱子之心,动感的摇曳时光中闪烁!
平日很少喝酒的爷爷,吃年饭前、把散装的白酒倒一个在小玻璃瓶里,放在开水中汤热,一口一口的慢慢抿起来,仿佛品味着家庭美满幸福的醇香!印象中最辛勤的是奶奶,过年也难得清闲下来,一日三餐都是她在灶台上操持。家里有亲朋好友来拜年,客人一来要把家里炖的汤,端上桌热情款待,这是我们家乡招待客人的新年礼仪,这些都是奶奶在忙乎着。
那时家里还没有电视,除夕晚上到邻居家里去看春节联欢晚会,一台最老式的黑白电视机,坐满了邻里乡亲,嘴里嗑着瓜子,有说有笑,脸上浸润在过年的喜悦之中。夜色中所有的房屋灯火通明,一晚照到天亮,一阵阵欢声笑语凑响在除夕夜,勾勒出乡村最璀璨欢乐的夜景。
八十年代初期的乡村,我最早的印象中,烟花炮、乃至当今盛行的国粹娱乐经典麻将,在乡下很少见,大人小孩主要是靠扑克牌娱乐。
时光转瞬即逝,想起我和弟弟妹妹,孩提时一起成长,被爷爷奶奶呵护疼爱的童年。那深沉的慈爱从旧岁中暗涌而来,在岁月的幽灵梦影中、天国里的爷爷奶奶依如往昔护爱着我们!
如今我们兄妹都已成家做父母了,离开了生养我们的故乡,关怀爱抚我们长大的老屋,分别在不同的异乡扎根安家,可春节再也没有过儿时的团聚,却是陈年旧岁暧心入骨的回忆。
美好难忘的事情总是弹指一挥间,今天一回眸三十多年了,真让人感觉光阴似箭,人生如痴如梦!当岁月勾起温情感念的回忆,不由而然会触景生情,心里、眼里、梦里,皆满了曾经儿时的.朝朝暮暮。
按故乡的风情习俗,大年初一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情给祖宗,离世的先辈上坟,在阴阳两个世界一起过春节。一捆冥钱,两根蜡烛,三根香,一卷鞭炮,在这最传统的祭典缅怀中凝思,曾一家亲依依相伴……
爷爷奶奶离世后,这一天我一直未到他们的坟前祭奠,此时我除了惭愧还是惭愧,又是多么的想回到故乡,走到他们的坟前,以此洗礼哀思,以最近的距离梦回儿时。
在坟头喊一声爷爷奶奶,双膝三磕头、双手对坟朝天三作仪!春节,我来到了他们的旁边,曾经——曾经——默默回想那慈祥的音容笑貌!
记得儿时有一年春节,爷爷带着我去给未见过的姥姥上坟,岁月的变迁坟早已不在了,但我清晰的记得那个地方。这苍凉伤残的时空在世间流转,如今我要给爷爷奶奶上坟尽孝,假如时光让我选择留在儿时,我宁可永远不长大,也不愿有今日!
儿时的年味是甜美的回忆,却又铭刻着对世故亲人的怀念。长大后历经一个又一个春节,已渐行渐远,然记忆中的春节如陈年的美酒,越酿越醇、历久浓香。心潮荡漾着那段悠悠岁月的情,犹如一曲清婉凄美的笙箫,低吟浅唱在美丽的春天里,此时百感交集!
时光向前飞奔不停,但儿时的春节在更新的年轮中回转不弃,辞旧不忘祖,不忘亲,不忘恩情。岁月无法从我心间带走爷爷奶奶,在故乡、在儿时、在老屋,曾共度春节的温馨惬意,一幅流年的印迹在温暧中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