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哥嫂的心情说说汇总5篇

文心雕龙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一个哥嫂的心情说说汇总5篇

我的哥哥嫂嫂经典散文

我是家里的老二,有一个比我大两岁的哥哥。1957年秋天,全国性的三年经济困难已经在家乡拉开了序幕,结了婚还不到一年的哥哥竟然莫明其妙地英年早逝。算来已经过去了五十八个年头了。近来,那些尘封多年的往事常常在记忆的长河中泛起,情境之清晰宛若昨天。

以前母亲还健在时,常听她说,我两岁(其实只是刚过了周岁的生日)的那一年,父亲和母亲下田干活时就将我丢给四岁的哥哥。只是关照隔壁的二奶奶顺便照看一下,二奶奶曾跟母亲说过:“孩子丢在家里没事,两个人整天在一起玩,小的只要看不到哥哥就会跌跌撞撞地嚷着要找“嘟嘟”。后来我们都慢慢地长大了,哥哥性格内向,虽然只比我大两岁,但显得比我有城府,有心计,懂世理。大大咧咧的我是个调皮鬼。全国解放前的那几年,母亲给我们买零食都要分成平均两份,要我们省着吃,因为不那样就会被我当仁不让地干掉一大半。有一次每人分了半斤左右的荸荠,没过多一会儿我的那一份就风卷残云般的被消灭掉了,而且是一种“败家子”的吃相,吃一半糟蹋一半。他的那一份只吃了两三个就保管起来了,记得是装在一只旧袜筒里,背着我藏起来了。过了好几天,他才拿出来给了我两个,至今仍然记得那种已经风干了的荸荠特别甜。为此,母亲就说他将来会“过日子,有聚财”,说我:“这个二麻腿子没出息,有一千用一万”。

哥哥十一岁的那年进了庄上的私塾馆念了二年书,九岁的我在家里当了一年的“保姆”,带着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第二年我也进了那家私塾馆与哥哥做了一年的同学。那时还单干,一家一户种田,家里要有人帮忙,我们弟兄两个只能“重点培养”一个,于是,才十二三岁的哥哥就缀学成了家里的辅助劳力。上世纪五十年代,农村中念过二年书的人就算得上是文化人了,为此,哥哥也觉得挺自豪,他有一件在那时叫“民主装”的上衣,衣服的左胸口有一个小袋子,他习惯在袋口上插一支黑色胶木杆子的钢笔。

1956年秋天,虚龄十七岁的哥哥结了婚。虽然新中国的第一部婚姻法规定了结婚年龄应为男二十女十八(而且都要是实足年龄),但农村中早婚的习俗一时半会儿改不过来。不过,哥哥早熟,个头已经超过了一米七,比起那些仍带着娃娃气的小新郎倌来也算得上是玉树临风了。嫂子比哥哥小一岁,嫁过来时个子不算矮,就是身子长得单薄了些,鹅蛋形的脸上略显黑瘦。听说她幼年丧父,后来妈妈找了个人到家里“招夫养子”。她的那个继父我见过,是个木匠,个子不高,人挺和气。和许许多多那时的女孩子一样,她没念过一天书。不过,她人挺贤惠懂礼,平时话不多,弟弟妹妹们都叫她姐姐,我不大好意思叫,因为她只比我大了不到一岁。嫂子的性格与哥哥有些相似,都内向。看得出来,两个人感情很好,结婚一年,没看到他们为什么事红过脸,甚至连一句高声也不曾听到过。爸妈对她也算是挺满意的,就是还不到四十岁的母亲好像有点着急,因为她觉得时间也不短了,为什么她的肚子还不见有动静。

第二年秋天,社里有两个月没分口粮(那时还不曾有人民公社,叫高级社)听说是要先完成国家的征购任务。刚刚在解放后过了几年温饱日子的农民对此很不适应。那些日子,我们家连留着喂猪的麸皮都吃光了,靠自留地上的胡罗卜度命,因为胡罗卜还没长成,才有小姆指一般大,只好连樱子一起吃。有一天,听说离我们那里十六七里远的小镇上可以买到芋头仔儿,芋头是一种蔬菜,但有点类似山芋,能当饭吃。哪天哥哥起了个大早,跟村里的七八个人一起撑船到那个镇上去。回来时,天黑了许久,每人买了二十斤芋头仔儿,说是要排很长的队,一个人只准买十斤,他们排了两回队,到天快黑时才将船往回撑。记得那天晚上,我们吃的是用罗卜樱子煮的粥,只有极少的一点米,黑乎乎地煮了一大锅。没多会儿,哥哥就将锅里剩下的三四大碗粥呼啦呼啦地喝光了,开始,已经上了铺的母亲叫他烧两个把子热一下再吃,他说,不用了,还有点热。后来听说那天去的几个人一天都没吃东西,街上样样要粮票,买不到东西吃,显然,他是饿急了。

那天嫂子去了娘家。下半夜时,哥哥突然发起了高烧。天亮后,父亲找了一条小船跟我一起送哥哥去看医生,哥哥是我和父亲架着走上船的。邻庄有个祖传的老中医,上船摸了下哥哥的额头,也没说可能是得的什么病,就给打了一针,据说是当时最贵的盐水针(就是后来叫青霉素的退烧针,那时挺金贵)。那一针一点作用也没起到,到了晚上,哥哥不但高烧不退,还说起了胡话。庄上有人说,可能是得的“邪”病,西边庄子上有个专门替人家看“邪”病的人,叫“野和尚”,挺灵验,不如去让他看一看。那时,父亲好像是乱了方寸,连夜请了本庄的姨父和我一起送哥哥过去。记得那天夜里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我们的船在小河里好不容易七拐八拐找到那个庄子。“野和尚”被我们叫醒后,只是煞有介事地念了些咒语,画了几道符烧成灰,和着水喂哥哥喝了下去,并说,没事了,你们回去吧。那天回来后,天已大亮,让人觉得有点神奇的是,哥哥竟然被喂了半碗粥。就是那吃的样子有点不正常。晚上,正当父亲和母亲都觉得有了一线生机时,哥哥却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前后折腾了不到两天的时间,一条鲜活的年轻生命就这样被那时人的荒唐与无知葬送了,过了几年才知道,哥哥得的病分明是急性阑尾炎导致穿孔,即使是在那时,如果能及时送到正规医院也是完全有可能转危为安的。

嫂子得到消息后,是一路上嚎哭着走回来的,下葬的那一天,母亲已经哭不出声音出来了,此前,她哭昏过去好几次。蓬头垢面的嫂子也一定要给哥哥下田送葬,是旁边的人硬拽着,不曾肯让她上船,我们那里有个习俗,为丈夫送过葬的人就一辈子不能再改嫁了,嫂子那年才十七虚岁,帮助办丧事的人是理智的,来日方长,他们不能让她一失足成千古恨。哥哥死后,母亲终日以泪洗面,可日子还得过下去,在我的后面还有一个妹妹两个弟弟。因为办丧事又预付了社里一些口粮,这个冬天将会特别难熬。庄子上有好几户人家举家去了江西、湖北。父亲没去过那些地方,最熟悉的地方是苏南、浙北和上海,母亲的童年就是在青浦(原属江苏,后来划归上海)乡下度过的,说得一口纯正的青浦话。解放前后的那些年,全家人住在一条小木船上,先是做水果生意,后来做小百货,那些年,父亲的“事业”风生水起,还在家乡置下了十几亩田。听说那一年,上海街头上的熟食还不曾要粮票,父亲就想挺而走险,将全家人带出去重操旧业。后来在一个漆黑的夜里,父亲将已经入了社的那条木船,偷偷地撑到门前,往船上搬了一些锅碗瓢盆和所有的衣被,叫醒了熟睡中的弟妹们,摸黑“逃离”了家乡。那天,正好嫂子被娘家人带了回去,确切地说,全家人是瞒着她出走的。父亲和母亲都认为,哥哥不在了,这个家庭与孤身一人的嫂子好像没有任何关系了,丢下她是为了让她早点去重新找出路。其实,当时嫂子的心思母亲是心知肚明的,如果她知道这个消息,无论如何都要跟这个大家庭一起走的。那时乡下流行“叔招嫂,人人喊好”,有不少人家孀居的嫂嫂与家里的小叔子组合成了新的.家庭,甚至还有嫂子比小叔大七八岁的情况。当时经济条件太差了,找个媳妇不容易,还有的人家媳妇已经有了孩子,如果改嫁出去会苦了孙子孙女。我与嫂子年龄相当,看起来,好像挺顺理成章,但实际上是有许多因素制约着的,最主要的一点是母亲不想留她,说她幼年“克父”,结了婚又“克”死丈夫,“命”特别坏。虽然这一点对嫂子来说是极不公平的,但母亲特相信迷信,成了坚决不留她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家里在几年前已经替我定下了一门亲事,虽然算不上是娃娃亲,但那时我也不过才十一二岁,根本就没征求过我的意见。还有一个因素是嫂子结婚一年未能怀上孩子,母亲心里有些忐忑。除了这些,母亲对嫂子的为人印象还不错,她是母亲娘家庄子上的人。

过了些日子,我们在上海听庄子上的人说,嫂子从娘家回来后,看到了被洗劫一空的家,顿时就明白了一切,她号陶大哭了一阵后决定在那个“家”里住下来,社里的人都看她可怜,还破例分了点口粮给她。她在社里上了几天工,每逢农历月份中哥哥的忌日,都要把自己吃的那一碗“饭”先供在桌子上,给他烧些纸钱,(过去我们那里有‘烧撞月’的习俗,人死后的三年内,每月都要烧供一回)。她还没有彻底死心,她希望母亲过些日子会回心转意重新将她收为媳妇。第二年,人民公社了,过了几天吃饭不要钱的好日子后,公共食堂就解散了,她一直在那里坚持到“弹尽粮绝”,实在坚持不下去了才卷铺盖回了娘家。听说在娘家每月还要给哥哥烧几张纸,只是因为不作兴在娘家家里烧,只能用一张小杌子放到门外的巷子里象征性地祭供一番。母亲听到了这个消息后是很感动的,毕竟那年嫂子才十八岁,跟哥哥也只做了一年的夫妻。不过,感动归感动,母亲的初衷是不会改变的,她不敢再让我去当试验品,她怕我会和哥哥一样被她“克”死。

我那时虽然也已长成了一个傻大个儿,但好像还情窦未开,虽然跟嫂子在一口锅里吃了一年的饭,但平时也没多少话说,只是对她的遭遇不是一般的同情罢了。母亲从来没跟我讨论过这个问题,我也没主动跟她提起过这个话题。不过,现在看来,如果当时母亲决定将嫂子留下来,我肯定不会反对,再如果我提出要留下她,母亲可能也不会一直坚持她的观点。事情就这样阴差阳错地发展下去,也不知道是对还是错?

1958年深秋,我们全家在上海被迁往大西北。过了二年,母亲托人将我的“原配”从家中带了过去,在荒凉的戈壁滩上,我们举行了一场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婚礼”,之后,嫂子也远嫁到了黄海边上去了,听说那个男人比她大好几岁。后来我想,如果当年在我的“原配”还未过去之前,嫂子敢只身先撞过去,估计那时我和母亲都会留下她的。不过那个时候一字不识的女孩子哪有那胆量,再说,她也弄不清楚我这个当事人是什么想法。后来,我从大西北下放回来当了人民公社的社员,过了好些年半饥半饱的日子,还顺带生下了三四个儿女,大家都为一大帮嗷嗷待哺的孩子操碎了心。多少年来,一直未能与嫂子见上一面,只是听说她在那边也一连生了三个儿子。一转眼,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又有好多年听不到她的消息了,也不知道她是健在还是已经埋骨他乡?有时还想与老伴一起找个机会去看她一回。距离不算远,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也就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但不知道她的确切地址,也没去刻意打听,因为怕见了面无话可说。宋代词人苏轼曾在他的一首词作中写到过:“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相对无言,惟有泪千行……”

我怕会遇到那样的尴尬,一直拿不定主意,不知道是应该去呢,还是不去?

关于嫂嫂的作文800字

妈妈和邻居们都夸我嫂子厚道,可我觉得她呆头呆脑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关于嫂嫂的作文800字,仅供大家参考阅读!

  嫂嫂的作文 篇1

嫂子是个美丽的女人。

嫂子是那种很有女人味的女人。弯弯的远山眉,眼睛不大却很明亮。在面容上恰到好处的美,高挺的鼻梁,不厚不薄的嘴唇,有两个深深的酒窝,笑起来干净灵动,眉眼如画,永远的梦幻般波浪似的长卷发,有时束起高高的马尾抑或是松松的别上一个代表自己星座的木鱼发卡,手腕上还喜欢戴手镯,不是一个而是几个戴在一起,这是嫂子的打扮最有特色的地方。嫂子是我见过的最不紧跟潮流的人,她有许多白色的上衣,她喜欢用白色的上衣来搭配牛仔裤或是棉麻的长裙,穿在她那高挑的身材上,带有一种素雅却不失品味的美。

嫂子是一个很有情调的女人。嫂子和哥哥的家是一所老房子,有着一个洁净的小院,进了屋门,上了蜡的朱红地板,亮的能照见人影,四周的窗户镶着绿黄蓝的花彩玻璃,有外国人家里有的壁炉,炉台上摆放着木质的相框,银质的烛台和她自已烧制的特别的拙口杯子,样子朴素。这种老房子最大的优点是天花板很高,不用安空调,空气里也暗暗流动着一股一股的凉。有种上海老房子的味道。我最喜欢的还是嫂子的书房,一张很矮的圆桌,上面铺着手工刺绣的桌布,没有椅子,也没有沙发,只有两个巨大的像装着半袋米的魔袋,这个魔袋最妙的是人一坐上去,背后便鼓起来,靠在上面非常舒服。

嫂子喜欢收藏手镯。她在书房的一面墙上挂了竹帘,各种各样的手镯用线穿起来,错落有致地挂满了竹帘,玉镯、银镯、骨雕镯、木雕镯,还有镶宝石的、景泰蓝的、绿松石的、水晶珠的……这些手镯为整个房间做了最美丽的装饰。嫂子最终爱的还是那些创意大胆,做工粗糙的藏式手镯,最好看的就是嫂子穿一件纯白的短袖配上一条棉麻牛仔裤,松松的系上一条黑色的'皮带,带一个牛骨的藏式手镯,混身上下,清清爽爽。

嫂子喜欢喝咖啡,每个季节喝不同的咖啡,自己调制,她有很多精美的杯子。她说只有把咖啡放在自己喜欢的杯子里,才会喝得下去,所以在她的家里,一年四季都透露一股股咖啡的浓香……

嫂子喜欢蓝色桔梗花,带有淡淡的苦味,蓝得很耀眼,每年她都要去郊外,采一大把插在陶罐里。她说,这样野菊花才能不失野趣……

嫂子在家里总是光着脚丫在地板上走来走去,披着头发,也不化妆,这种挺亲近人的家常打扮,让人觉得很舒服,没有拘束感。

这些的点点滴滴,让我觉得她的一生都是精致的。

  嫂嫂的作文 篇2

说起我的嫂嫂,远近十里都知道她是个能干的人。你别看她长得土里土气,不爱说话,可是她有一件事还真令人佩服呢!

一天放学,我路过解放村,只见那里烟火缭绕,鼓声沉沉,罄声悠悠,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走进村去。

呀!我差点儿叫起来,原来这里有人在搞迷信活动呢!只见香客挺多,但十分肃静。我看着那千奇百怪,栩栩如生的菩萨,不禁心里十分纳闷,想:解放村,解放村,早就解放了,然而人们的思想为什么老是解放不出来,还有这么多人,时常在搞迷信活动呢?

我不由猛地发现我嫂嫂也正对着菩萨闭目合掌,作揖磕头,表现得十分虔诚,口中还喃喃自语。我愣住了,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嫂嫂平时不爱说话,可是她孝敬老人,体贴别人,精打细算,很会过日子。自从她过门之后,我哥哥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那彩电、冰箱……都全了。难道她也相信“佛祖在我心头坐”这一套吗?我妈妈还时常夸她呢!怎么她……当我还没来得及再往下想时,只见嫂嫂站起来,走到“如意箱”前,麻利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崭新的“大团结”塞了进去,我真想喊出来。可我还是耐心地往下看,只见她来到一个装神弄鬼的老太婆旁边说:“婆婆请给我丈夫算一下命吧!他最近一段时间,心胸发闷,吃不下饭,我有点担心……”我哥不是好好的吗?她为什么要说谎呢?我心里十分纳闷。这时只见老太婆用眼睛打量了嫂嫂一下,双眼紧闭装模作样,老声老气地说:“你丈夫几岁,文案什么时候生的吧!”只见嫂嫂回答:“我丈夫今年二十七岁,七月初三是生日……”

老太婆一边用食指对着大拇指不断地移动,嘴里一边叽哩咕噜地唠叨着什么,不一会儿便对嫂嫂说:“你丈夫是好人,可就是这人要度二十九岁这个难关,否则可能……”嫂嫂还没等老太婆把话说完就用手指着她的鼻子说:“你简直在胡说八道!老实告诉你吧,他长得结结实实的,根本没生一点病!今天,我是有意来揭穿你那专门骗取钱财的鬼把戏的。你天天造摇撞骗,装神弄鬼,愚弄群众,在八十年代的农村依然还搞迷信活动,我村吴阿三由于听了你的鬼话而送命的事难道你忘了吗?”嫂嫂边说边一脚踢倒“如意箱”,一张张“大团结”顿时涌出箱来。嫂嫂弯腰捡起一张,振振有词地说:“你骗取了多少人的钱财,害了多少人的命?今天……”嫂嫂一番话,说得老太婆的脸不由一阵红,一阵白。在场的人也都目瞪口呆,有的也乖乖地溜走了。我简直不敢相信一向文静的嫂嫂会有那么大的魄力,用她那果断而又大胆的行动教育了群众,使科学占领了农村阵地。她真不愧是我的好嫂嫂。

  嫂嫂的作文 篇3

前几天,我回老家湖南,去参加军军哥哥和嫂嫂的婚礼,我刚到老家的时候,就看见军军哥哥买来一头大肥猪用车子开到嫂嫂家送去,然后,又有两个人开来了一辆中型货车进来。从车厢里卸出了椅子、桌子架、桌面、大锅子、蒸盘等。就在这几天里,大家忙得不可开交。有的去城里租轿子。有的在数椅子、桌面。有的就去买菜。就在正式区接新娘子的那天下无,大部分的事都已经搞好了。四十多张桌子,每张桌子有10把椅子。酒和果汁都买好了,菜也买好了。就等明天了。

第二天,我们全部人早早地起了床,吃了早餐,到了10点多,腰鼓队和媒婆来了,她们组成一个队伍,叫了两个小孩拿旗子和一个青年拿“福”字牌。队伍后面,是由4人抬起的轿子。队伍出发了,在大街上,有很多人出来观看、贺喜。场面非常热闹。到了嫂嫂家,嫂嫂已坐在门口的椅子上打扮了,就在这时,有许多人给新娘子红包。打扮好了,新娘子和她妈妈紧紧拥抱在一起,她妈妈好像非常舍不得她走。当时,在场的人都为嫂嫂和她妈妈拍掌。不一会儿,嫂嫂要上花轿了,军军哥哥把新娘子抱上轿子时,掌声更热烈了。新娘子上了花轿,准备回去。快到家的时候,我看见了家里有很多客人了,而且热闹非凡。到了家,新娘子刚一下轿,人们就拍起掌来。随后,人们陆续坐在椅子上,过了一会,菜就上来了,新娘子和新郎官坐在首桌,人们一个个向他们祝贺、道喜。他们俩就对他们说:“谢谢,谢谢。”过了一会儿,哥哥和嫂嫂一个桌一个桌的向人们干杯。大家都吃饱了,这场午宴就在祝贺声中结束了。到了晚上,还有很多人闹洞房,哥哥和嫂嫂忙着拿喜糖给人们吃。

这场婚礼真热闹!

我的哥哥优美散文

我哥二十一岁生日快要到了,眨眼间,都能领证儿了。

他正月末生的,比我大一岁多,具体大多少,不愿意细算,太伤脑筋,就跟他这个人一样伤脑筋。

忽然觉得像是三年级刚刚开始写作文一样,老师刷刷在黑板上给了题目,写一个熟悉的人,我的____。

然后我,下意识的填空,我的哥哥。

很荣幸的,他成为了目前陪在我身边时间最长的一个人之一。

这个好算,不用掰手指,十七年,我十八岁的时候,他去上大学了。

我们是最最俗气的兄妹,打架,斗嘴。一岁的年龄差,被我们无意识的抹平了。互相争抢,互相嫌弃,互相看不顺眼。

听我妈说,我哥从小就聪明,三岁就会写日记了。

“今天学了‘回’字,大口套小口。”

聪不聪明不知道,但善变是真的。

不知道是不是从小的夸奖让他坚持下来了写日记这个好习惯,总之,等到四年级的我看到我哥的日记本时,我的心中隐约激荡起了一睹真容的澎湃。

五年级的日记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和见解,我当时就被他深刻的思想打动了。

时隔多年,那篇日记大约是这样写的:“爸爸妈妈在外面辛苦工作,我在家里却没有起到一个好哥哥的榜样,以后,我再也不打妹妹了。”

看客如何,我不知道,但当时的我却是深受感动。

正在我双眼泛起雾气的时候,一个模模糊糊的人影儿出现了。

“谁叫你偷看我的日记的?”,来者怒气冲冲。

结局?算了,不提也罢,总之,男人的话都不可信,备注,纸上的也是。

除去会写日记,我哥在生活里确实也是很聪明的。

忘了是哪一年暑假,去爸爸妈妈那里住,家里就剩我们两个,一把钥匙。

也忘了是谁先要挣扎着出去玩,总之,等我们俩都站在院子里时,门已经锁上了,而钥匙,在屋里。

那时候的门还是老式的那种,一个大铁盒子带一条保险的亮闪闪的铁链。

我哥先后用门缝里的小卡片,塑料壳,纸板开门,未果。

然后又启动了第二方案,他找来了院子里所有的刀枪棍棒,把它们绑在一起,试图从窗户里伸进去,把钥匙钓出来。

那时候人矮窗户高,他钓,我站在高处负责指挥。

在几次嫌弃我不好好指挥之后,他终于放弃,承认了我是真的蠢这个事实。

最后,为了掩盖我们双双想跑出去玩却又双双被锁在了外面这个事实,他想了一个至今看来都很完美的借口。

双方对过口供之后,真相是这样的,暑期炎热,我由于真的很调皮,想到院子里吹风,我哥贴心地怕我乱跑,跑出来追我匆忙之中忘了带钥匙。

作为一个妹妹,如果你的哥哥要你陪他玩,通常情况下,你只有两种选择,现在陪他玩,或者挨完打再陪他玩。

但我承认,我哥还是比较人性化的,他会给你找借口的权利。

他:“喂,我们玩这个吧。”

我:“不行,我很困。”

他:“人平均七分钟就能入睡,我给你七分钟,如果你不能睡着,那你就要陪我玩。”

我:“......”

你们体会过那种下午两三点,刚看了一集动画片,下集预告都没看,就被人逼迫着入睡,并且有一个人守在你旁边,手里拿着表,目光灼灼地望着你假装平静的睡颜的感觉吗?

相信你们都会选择在三分钟以后爬起来跟他玩的。

但是,事情反过来,就完全不一样了。

如果你哥要出去玩,而你执意要跟着,你也只有两种选择,被他骂回来,或者被他打回来。

但我哥就不一样了。

他:“我要出去玩,你别跟着我。”

我:“不行,我也要跟你们去玩。”

他:“那好吧,我们玩什么呢?就玩捉迷藏好了。”

我欣然同意了。

然后,我就找了他一个下午。

上小学的时候,奶奶规定,在两个人的.作业都写完之前,不可以看电视。

这意味着我哥必须在放学写作业的同时,监督他的懒癌妹妹也写。

但我就是写不完,我就是算的慢,你能怎么办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哥又有了一个策略。

他以我写作业不专心为由,提出要辅导我。

奶奶欣然同意了。

于是到后来,我们写作业的场景通常是这样的。在他写作业的时候,我先把语文写完。等他写完了,再坐到我身边,看着我的数学题目,清晰、快速、小声地报出答案,我第一次觉得自己也是一个有用的人,同样清晰、快速地填上去,丝毫不拖后腿。

现在想来,小学数学没有考过不及格也是我的真本事啊!

抛开我很主观的想法,他也是一个很有担当的人。

从小,出去玩儿,看到别人家在门外晾的白生生的木板,就知道拖回家去给我妈做案板,后来才知道是人家放在外面打算做商店招牌的板子。

现在,大到家里热水器、马桶、电视机,坏了都是他修,小到我妈手机里的账户都是他管。

对于一个妹妹,他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大概就是坐了十二个小时硬座来看我,还没有吃饭,就给我拆开箱子剥葡萄吃。

大概就是在我生日的时候,一边说着睡了睡了,一边又守在零点给我发红包。

有这样一个哥哥又是什么感觉呢?

大概就像是家里养了一只老虎,它整天恐吓你、威胁你,但你走出去还是跟人笑嘻嘻:“喂,我家里有一只很威风的老虎哎。”

如果你也看到这篇文章,那么。

喂,生日快乐啊!

写给我的哥哥散文

又快到父亲节了,可今年却很想给哥写点什么,其实早就想写了,只是害怕自己的笔太笨拙,写不出哥那份厚重的爱。人们都说,父爱如山,可是我觉得兄长的爱亦是如山一般宽广、雄厚。

哥比我大三岁,一米七左右的个子,可是,在我眼里,他就是顶梁柱,支撑着我的天空,也支撑着我们整个家庭的大厦。

记得85年我考到察素齐一中上高中,哥那年也正好高中毕业。三年的住校生活是艰辛的,也是枯燥的。在那个清苦的年月,哥给我的书信成了我的精神支柱,他在呼市上学,可是他不放心我,几乎每个月,我都会收到他的几封来信。来信里,哥说,妹妹,我们的家庭不富裕,但是,我们的精神不贫穷,我们要学会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我们不比别人差,父母供我们兄妹读书不容易,我们必须加倍努力,用优异的成绩报答我们的父母。。。。。。正是因为有了哥的支持和鼓励,第一次住校的我,在高中三年中,才奋发图强,不向困难低头、不自卑、不媚俗、顽强的坚持着。

88年高考那年,哥专门从呼市赶回察素齐,每天接送我到考场。在那个赤日炎炎的七月,怕我上火,哥给我买来罐头,自己却不舍得吃一口。想起来至今都很后悔,自己怎么那么蠢,那么自私,每到吃饭的时候哥就走了,而我竟然没关心一下,哥住哪里,天天吃什么。那年,哥给我买了一个当时最流行的塑料铅笔盒,那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拥有的一个最漂亮的铅笔盒,那一次,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被人宠爱的滋味。哥在用他的行动给我支持和勇气。也就是那一年,我考上了大学;那一年,哥也毕业工作了;那一年,家里长子的哥从父亲手里接过了供我上学的接力棒,开始供我上大学。那些个年月,哥工资不高,可他每月都要拿出50元钱给我做生活费,过时过节还要替我置办新衣服。哥说,我吃点苦不要紧,你是大学生,哥不愿意看你穿得太寒酸,让别人瞧不起。

也许是依赖哥惯了吧,也许是我这个妹妹太没出息了吧,从毕业到现在,结婚都已经快二十年了,可是我依旧改不了一个习惯,大大小小的事情还是要找哥商量,遇到烦心事也要和他诉苦,他就是我的天,是我身边的大树,为我遮风挡雨。人家都说成家的女人最大的依靠是老公,可是我对哥的那份依恋和依赖却从来没有随着岁月的递增减弱。哥也一样,我都四十多岁了,还是把我宠得像个孩子一样。每次听到他的.声音,我的心就会很踏实、很踏实。哥说,每次接到你的电话总没好事,不是诉苦就是有事。其实现在我给他打电话的次数少了很多很多,人家是领导,要操心的事太多,我哪里能够总是那么不懂事呢,但是,在心底里,他永远都是那个有着海一般宽广胸怀、一直包容我、溺爱我的兄长。

家里兄弟姐妹四人,小时候家里生活一直清苦,可是自从哥毕业后,逐渐的好了起来,再后来我也毕业了,父母的负担也随着我们兄妹的成长减轻了。这些年,父母逐渐变得衣食无忧了,哥几乎一个人包揽了父母所有的生活费用,给我们兄弟姐妹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我们家没有背景,没有关系,哥一直靠着自己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一直发展到处级的地位,在家里,兄弟姐妹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找他解决;在村里,只要能挂上关系的乡邻也要找他办事。对于这些,哥只要能办到,也都尽力帮忙。哥说,我是喝故乡的水长大的,也是从困难中走过来的,我知道困难的滋味,我不能忘本。。。。。。

有人说,男人是一座高山,挺拔、雄伟,在我心里,哥永远就是这样一座高山,屹立在我的心底里,令我佩服,值得我学习,给我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