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爱国回国执教的说说聚集60句

文心雕龙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朋友爱国回国执教的说说聚集60句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祖国,我终于回来了》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第1句】:知道钱学森回国的经过,体会他的艰辛。

【第2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重要句子。

【第3句】:感受钱学森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壮志。

教学重难点:

体会钱学森回国的艰辛和他的爱国热情。

教学流程:

【第1句】:揭示课题,多元感知。

【第1句】:同学们,1955年的10月8日,我国的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含着幸福的泪花回到了祖国的怀胞,他就是——钱学森。对于钱学森,大家了解些什么?(指名说)

【第2句】:踏上国土,他这样呼唤着: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板书),我们一起来读课题,你感觉到钱学森的内心怎么样?(指名说)

【第3句】:同学们,这“终于”这“回来”的背后,藏着多少辛酸,痛苦与幸福,让我们饱含着深情地再呼唤一次。(齐读课题)

【第2句】:初读课文,感知艰辛。

课文从哪儿写出了钱学森回来的艰辛呢?请同学们把课文多读几遍,在读的过程中,先带拼音的生字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再读的时候,想想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他回来得艰辛?

【第3句】:细读品悟,体验艰辛。

(一)再读课文,从哪儿感受到他回来得艰辛,找出有关的句子。

(二)读后交流,师生互动。

【第1句】:出示句子:然而就在这时,他接到美国移民局的通知:不准回国!他只好退掉飞机票。美国海关把他的行李打开检查,硬说里面藏着重要机密,说钱学森是间谍。其实,他的行李里面装的只是准备带回国的教科书和笔记本。

1)这时指的是什么时候?我听出了你对美国当局的不满,你为什么这么读呢?

2)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屈服了吗?你从哪儿知道的?

3)出示句子:然而,钱学森没有屈服,他不断提出要求:我要离开美国,回到祖国去。自由读,谁来读这个句子,听了他的朗读,让你感受到了什么?着重:没有屈服、不断

【第2句】:出示句子:几天后,钱学森突然被捕,被关在一个海岛的拘留所里,受到无休止的折磨。

1)什么是无休止?他受到了哪些无休止的折磨?想像一下,他还会受到什么折磨呢?只有谁会被关在拘留所里,这说明了什么?指导朗读:个别读,评

2)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钱学森受到的磨难是深重的,读得真好。

3)他睡不好,吃不饱,穿不暖,受到这样无休止的折磨:他屈服了吗?再出示上个句子:读。

【第3句】:出示句子:但是,美国联邦调查局仍不放松对他的迫害。他的行动受到限制,信件受到检查,电话受到监听。

看到这儿你有什么感受?行动受到限制,会受到哪些限制?尽管生活受到限制,信件受到检查,电话受到监听,然而:引读

【第4句】:一个举世闻名的科学家仅仅是为了回到祖国,就受到无休止地折磨,自由被剥夺,就这样过了5年,整整五年啊!在这五年里,特别在一定的时间里,他还会受到的怎样的'磨难呢?请同学们想像一下他当时的情况。

1)出示句子:

这五年里,

A、当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春节来临时……

B、当夜深人静时……

C、当收到朋友信件的时候……

2)在这些时候,钱学森会想些什么呢?做些什么呢?

3)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个内容,来说说,可以一个人说,也可以同桌、前后桌交流一下。

【第5句】:美国为什么要阻止钱学森回国,而且是千方百计?你明白吗?

1)老师曾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当美国一名海军军官知道钱学森要回国的消息时,他说:“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那些对于我们来说至为宝贵的情况,他知道得太多了,无论到哪里,他都值5个师!”

一位外国作家曾经这样说:“金波尔的话说错了,钱学森在科学上的价值,岂止只抵三个师或五个师的兵力。他替中国研制的导弹,不但完全平衡了中国与美国之间战略武力的差距,也使中国对苏联的威胁产生抗衡,同时,在美、苏两大军事强权之间,中国以其导弹实力加上十几亿人口,与苏美形成鼎足而立的局面,简直是以一人之力,换一国之力。”

看到这些资料,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2)同学们,正是由于钱学森的突出表现,他所存在的价值,所以美国才千方百计地阻止他回国。虽然美国千方百计地阻挠他回国,虽然他为了回国在美国过着监狱般的生活,然而——引读。

【第4句】:感知力量,升华情感。

【第1句】:那么是什么信念让他这样生活,这样苦苦坚持斗争了5年呢?请同学们再次读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有关句子。

【第2句】:出示句子: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第3句】:读后谈体会。这里的一切指什么?如果钱学森继续留在美国,他会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

面对这些,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第4句】:小结:同学们,从1950年到1955年,将近5年,这5年的时间对钱学森来说是多么漫长!钱学森25岁留学美国,45岁才回到祖国。他在美国学习、工作、生活了20年,在这20年中,他始终没有忘记生他养他的土地,没有忘记故土的亲人朋友,更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咱们全体起立,让我们带着对钱学森深深的敬仰之情,再来读一读这段话。

教学反思: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节课我引导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以文本为载体,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反反复复地感情朗读,读中感悟,读中激情,读中积累语言。在教学中,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渲染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去触摸文本、贴近文本,从而增强学习效果。

根据教材的特点,这节课我主要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的学法,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激情,培养语感,提高朗读能力。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感受人物荡人心魄的爱国心,中华情,从而受到爱国注意教育。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l、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25个词语的意思;能在语言环境中,给多义字确定字义。

【第2句】: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按照提示简要地复述课文。

【第3句】:感受钱学森献身祖国建设的赤诚之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时间 2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生字新词,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学习课文第【第1句】:二段。

教学过程

【第1句】:揭示课题。

【第1句】:板书课题: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第2句】:看课题质疑:谁回来了,从哪儿回来,为什么要说终于回来了?

【第2句】:初读课文。

(1)轻声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口头填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 )从( )回到( )的经过,表现了他( )的思想感情。

(3)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分段。

自学检查。(略)

【第3句】:学习第一段。

【第1句】:默读第一段,思考课后题第1题第(1)小题。

【第2句】:指名回答,读读钱学森说的一段话。指导理解:

①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一切指什么? (联系第一自然段,是指博士学位、专家、教授,在美国内金钱、地位、名誉。)

②但不能放弃祖国一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

③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第3句】:钱学森献身建设新中国的急切心情还表现在:

当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决定回国工作。

当一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便立即决定回国工作。(比较句子)

一便立即充分表现了钱学森献身祖国建设的急切心情。指名读。

【第4句】:分男女生读课文【第1句】:2自然段,想想这两个自然段的关系。(第2自然段是承接第1自然段的,它是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第5句】:概括第一段的段落大意:

钱学森一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便决定放弃在美国的一切,早日回到祖国去。

【第4句】:学习第2段。

1.默读课文第二大段,思考:①美国当局怎样阻挠钱学森回国的?

②在美国当局的阻挠下钱学森表现怎样?

2.读后回答:

(1)美国当局阻挠钱学森回国的4种手段:

①.民航局通知他不准回国。

②.海关检查他的行李,硬说里面藏着重要机密,是一个间谍。(其实是教科书和笔记本)

③.他突然被捕,被关在海岛的拘留所里,遭受无休止的折磨(每天晚上,不能休息,体重下降近15公斤)。

④.被保释出来后,行动受限制,信件受检查,电话被监听。

(2)钱学森的表现:读课文最后一句,读出钱学森在美国当局的阻挠和迫害下,不屈服,坚持回国的决心。

3.分组读三;四自然段,概括段意。

美国当局用种种手段迫害钱学森,阻挠他回国,钱学森没有屈服。

钱学森后来是怎样回国的,下一课继续学习。

【第5句】:作业 练习。

1.作业 本的【第1句】:【第2句】:3题。

【第2句】:朗读课文,熟读第【第1句】:二段。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巩固生字新词,学习课文第三段,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第1句】:复习检查。

1.认读并听写生字词:名誉放弃贡献行李折磨迫害募捐限制监听2.指名分段读课文。

【第2句】:学习第三段。

1.轻声读课文第三段。思考:钱学森为什么能胜利回到祖国?把课文中有关的句子找出来。

2.读后回答:钱学森胜利回到祖国的原因:

① 他坚持了5年;

② 得到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联系第4自然段,也包括美国科学界朋友的支持)

③ 政府和中国人民的极大关怀,尤其是周思来总理对钱学森的关心一亲自过问指示在会晤中提出

3.读读钱学森胜利回国的语句,比较句子,体会含着的意思。

美国政府同意钱学森回国。

美国政府被迫同意钱学森回国。

被迫说明什么? (说明美国政府同意钱学森回国不是心甘情愿的,是在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下,是在政府和中国人民的极大关怀下,无可奈何的决定。

望着天安门城楼,他激动地说:我相信我定能回到祖国,现在回来了!望着雄伟的天安门城楼,他激动地说: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国,现在终于回来了!

雄伟是什么意思? 终于又说明了什么?

(雄伟不但写出天安门城楼的气魄,而且还透露了钱学森对祖国天安门城楼是祖国的象征的无限崇敬之情:终于一词,说明了这一次的到来实属不易,它是钱学森历尽磨难,经过5年的艰苦奋斗才得以实现的。)

有感情地读钱学森说的话,读出他激动的语气。

4.齐读第三段,概括段意:在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下,在政府和人民的关怀下,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

【第3句】:简要复述课文。

1.复述有三种形式: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创造性复述。

2.回顾第八册第二单元复述课文的要求。

3.学习本单元学习提示,明确简要复述的要求。

4.指导学生按课后练习第二题的提示,简要复述课文。

①第一段老师指导下复述。

②第二段学生试着自己复述。

③第三段放手让学生复述。

④连起来复述全文。

注意:训练要面向全体学生。

【第4句】:总结全文。

1.齐读全文。

2.出示作业 本中的第4题,完成按课文内容填空

【第5句】:作业 。

1.课后作业 题3。(学生可做作业 本第5题)

2.作业 本第6题。

3.听写词语:主持、正义、会晤、怀抱、关怀

4.熟读课文第三段,把故事简要复述给家里人听。

本课板书设计 :

【第1句】: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立即决定回国

听到消息

可以放弃一切

不准回国 (检查、间谍)

受到迫害 被捕、被关、折磨

限制、检查、监听

世界各国(美国)

得到支持 政府和人民关怀

回到祖国 周总理过问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第1句】:了解钱学森受美迫害的真相,并从中感受钱学林热爱祖国及不屈不挠的精神

【第2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钱学森说的话,体会人物心情感。

【第3句】:结合课文内容,注重积累和表达。

教学过程:

板块一:倾听与复述

【第1句】:读题(同学们,预习课文了吗?那老师要考一考你。)

【第2句】:出示第1组词语:

听到消息

辞职回国

受美迫害

坚持斗争

得到支持

回到祖国

A.指名读;B、齐读;C、利用这组词语说说本文主要讲钱学森的一件什么事?D、这6个词语中,文中对哪个词语写得最具体详细?受美迫害

过渡:是的,作为一名中国人,面对着美国当局对钱学森的迫害,我们内的。接下来我们就走进课文的第3

4自然段,去了解这段历史的真相。习第3

4自然段。心就有一种冲动和迫切,很想了解美国当局是如何阻

迫害钱学森回国

A自学。B指名说迫害,并逐渐出示下列词语。

不准回国 间谍 被捕 折磨

美国迫害 公愤 营救 保释

仍旧迫害 限制 检查 监听

C学生练说。D指名说。并板书:阻隔 侮辱 限制 侵犯

过渡:同学们,钱学森面对美国当局的阻隔 侮辱 限制 侵犯,他是怎样做的呢?他没有屈服─

【第4句】:出示句子:

钱学森没有屈服,他不断提出要求:我要离开美国,回到祖国去。

A齐读B坚决地读。

【第5句】:这是一个()的钱学森!

板块二:朗读与体会

【第1句】:同学们,此时此刻,老师内心产生一个疑问:

美国当局为什么如此无休止地阻挠、折磨钱学森的回国,指名回答。

【第2句】:出示友情知识快速阅读钱学森的简介。快速阅读

过渡:就是这么一可遇不求的人才,美国当局聘为终身教授,什么是聘为终身教授?聘为终身教授就意味着在美国有(金钱、有地位、有名誉)。有金钱有地位、有名誉就意味着钱学森在美国有什么?指名说。同学们在这个人人梦寐以求的国度里,有金钱,有地位,有名誉他可以过着那是多么令人羡慕。但是,当钱学森一听到一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产的消息。钱学森便立即决定回国工作

【第3句】:出示句子:

但是,当一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便立即决定回国工作。他说: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A从立即你读懂了什么?B指导朗读。C这里的一切的是什么?

D指导朗读。提示:

【第1句】:钱学森兴奋地说:学生接读

【第2句】:钱学森深情地说:学生接读

【第3句】:钱学森又默默地对自己说:老师读

【第4句】:钱学森几乎是大叫起来,对全世界地人说:学生接读

师:但是,钱学森仅仅是为了回到祖国,回到中国来,却受到美国当局的阻隔、侮辱、限制、侵犯。但是钱学森

【第1句】:面对美国的阻隔,他

【第2句】:面对美国的侮辱,他

【第3句】:面对美国的限制,他

【第4句】:面对美国的侵犯,他

没有屈服,他不断提出要求:我要离开美国,回到祖国去。

师:他就这样与美国当局坚持了五年。同学们,这是怎样的`五年,这是痛苦的五年,这漫长的五年,这又是苦苦等待的五年。接下来根据老师的描述,在一次感受钱学森的坚强,钱学森的不屈不挠,钱学森这颗爱国心。提示:

【第1句】:坚持斗争的第一年过去了,钱学森没有屈服,他不断提出要求:第一

二组

【第2句】:坚持斗争的第二三年过去了,钱学森仍然没有屈服,他不断提出要求:第三四组

【第3句】:坚持斗争的第四五年过去了,钱学森依然没有屈服,他不断提出要求:全班

我要离开美国,回到祖国去。

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师:同学们,钱学森回国后到底做了哪些贡献呢?出示友情知识卡

师:钱学森的不懈斗争,感动了全世界人民,感动了国家的政府,感动了中国人民,感动了周恩来等到老一辈领导。1955年,美国政府被迫同意钱学森的回国,9月17日登上了回国的轮船。

10月8日,他含着幸福的泪花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同学们,为什么说是幸福的泪花

板块三:拓展与升华

【第1句】:新中国的一切对他来说是这样的陌生,又是如此的新鲜。他踏着天安门广场的大理石,抚摩着汉白玉栏杆,他思绪涌动,感慨万千,(音乐想起)

他想起了(),想起了(),想起了()

A写。B读

【第2句】:出示句子:

我相们我一定能回到祖国,现在终于回来了

【第3句】:出示孙中山的话:

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就是知道怎样爱国。

【第4句】:听歌我的中国心

【第5句】:出示

杨利伟

钱学森?

反思:

【第1句】:努力体现课标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但当课标提出这一理念时,时下的语文教学又走向另一个极端,课堂人文春风遍地开,工具成了课堂的绊脚石,成了课堂中最忌讳的行经,对以往的语言文字训练更是谈虎色变。

我认为语文教学首先它是语言的,学生在实习语文的过程中必须要关注语文本体,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品位,记学生感悟语言文字中所包含的思想和感情,所谓语文教学应死去活来。

【第2句】:语文教学教师必须引领学生对教材把握做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让学生对文本有了整体的把握,才可以深入地精读品位,只有把握着作者的文路,学生才可以走进文本的情感世界。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的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祖国,我终于回来了》的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第1句】:知道钱学森回国的经过,体会他的艰辛。

【第2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重要句子。

【第3句】:感受钱学森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壮志。

教学重难点:

体会钱学森回国的艰辛和他的爱国热情。

教学流程:

【第1句】:揭示课题,多元感知。

【第1句】:同学们,1955年的10月8日,我国的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含着幸福的泪花回到了祖国的怀胞,他就是——钱学森。对于钱学森,大家了解些什么?(指名说)

【第2句】:踏上国土,他这样呼唤着: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板书),我们一起来读课题,你感觉到钱学森的内心怎么样?(指名说)

【第3句】:同学们,这“终于”这“回来”的背后,藏着多少辛酸,痛苦与幸福,让我们饱含着深情地再呼唤一次。(齐读课题)

【第2句】:初读课文,感知艰辛。

课文从哪儿写出了钱学森回来的艰辛呢?请同学们把课文多读几遍,在读的过程中,先带拼音的生字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再读的时候,想想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他回来得艰辛?

【第3句】:细读品悟,体验艰辛。

(一)再读课文,从哪儿感受到他回来得艰辛,找出有关的句子。

(二)读后交流,师生互动。

【第1句】:出示句子:然而就在这时,他接到美国移民局的通知:不准回国!他只好退掉飞机票。美国海关把他的行李打开检查,硬说里面藏着重要机密,说钱学森是间谍。其实,他的行李里面装的只是准备带回国的教科书和笔记本。

1)这时指的是什么时候?我听出了你对美国当局的不满,你为什么这么读呢?

2)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屈服了吗?你从哪儿知道的?

3)出示句子:然而,钱学森没有屈服,他不断提出要求:我要离开美国,回到祖国去。自由读,谁来读这个句子,听了他的朗读,让你感受到了什么?着重:没有屈服、不断

【第2句】:出示句子:几天后,钱学森突然被捕,被关在一个海岛的拘留所里,受到无休止的折磨。

1)什么是无休止?他受到了哪些无休止的折磨?想像一下,他还会受到什么折磨呢?只有谁会被关在拘留所里,这说明了什么?指导朗读:个别读,评

2)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钱学森受到的磨难是深重的,读得真好。

3)他睡不好,吃不饱,穿不暖,受到这样无休止的折磨:他屈服了吗?再出示上个句子:读。

【第3句】:出示句子:但是,美国联邦调查局仍不放松对他的迫害。他的行动受到限制,信件受到检查,电话受到监听。

看到这儿你有什么感受?行动受到限制,会受到哪些限制?尽管生活受到限制,信件受到检查,电话受到监听,然而:引读

【第4句】:一个举世闻名的科学家仅仅是为了回到祖国,就受到无休止地折磨,自由被剥夺,就这样过了5年,整整五年啊!在这五年里,特别在一定的时间里,他还会受到的怎样的磨难呢?请同学们想像一下他当时的情况。

1)出示句子:

这五年里,

A、当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春节来临时……

B、当夜深人静时……

C、当收到朋友信件的时候……

2)在这些时候,钱学森会想些什么呢?做些什么呢?

3)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个内容,来说说,可以一个人说,也可以同桌、前后桌交流一下。

【第5句】:美国为什么要阻止钱学森回国,而且是千方百计?你明白吗?

1)老师曾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当美国一名海军军官知道钱学森要回国的消息时,他说:“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那些对于我们来说至为宝贵的情况,他知道得太多了,无论到哪里,他都值5个师!”

一位外国作家曾经这样说:“金

波尔的话说错了,钱学森在科学上的.价值,岂止只抵三个师或五个师的兵力。他替中国研制的导弹,不但完全平衡了中国与美国之间战略武力的差距,也使中国对苏联的威胁产生抗衡,同时,在美、苏两大军事强权之间,中国以其导弹实力加上十几亿人口,与苏美形成鼎足而立的局面,简直是以一人之力,换一国之力。”

看到这些资料,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2)同学们,正是由于钱学森的突出表现,他所存在的价值,所以美国才千方百计地阻止他回国。虽然美国千方百计地阻挠他回国,虽然他为了回国在美国过着监狱般的生活,然而——引读。

【第4句】:感知力量,升华情感。

【第1句】:那么是什么信念让他这样生活,这样苦苦坚持斗争了5年呢?请同学们再次读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有关句子。

【第2句】:出示句子: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第3句】:读后谈体会。这里的一切指什么?如果钱学森继续留在美国,他会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

面对这些,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第4句】:小结:同学们,从1950年到1955年,将近5年,这5年的时间对钱学森来说是多么漫长!钱学森25岁留学美国,45岁才回到祖国。他在美国学习、工作、生活了20年,在这20年中,他始终没有忘记生他养他的土地,没有忘记故土的亲人朋友,更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咱们全体起立,让我们带着对钱学森深深的敬仰之情,再来读一读这段话。

教学反思: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节课我引导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以文本为载体,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反反复复地感情朗读,读中感悟,读中激情,读中积累语言。在教学中,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渲染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去触摸文本、贴近文本,从而增强学习效果。

根据教材的特点,这节课我主要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的学法,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激情,培养语感,提高朗读能力。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感受人物荡人心魄的爱国心,中华情,从而受到爱国注意教育。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的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以文本为载体,引导学生体验情感,感悟积累语言。

2.抓住关键词句,反复诵读,体会感受钱学森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壮志。

3.了解钱学森放弃一切,冲破重围,历尽艰辛,毅然回国的感人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抓住关键词句,反复诵读,体会钱学森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壮志。

教学过程

【第1句】:激情导入

营造氛围

中华民族,历经沧桑,在历史的长河中,从夏到周,从秦到唐,从宋到清,多少英雄豪杰为祖国的富强而拼搏献身;多少伟大人物,用他们的聪明才智,为祖国描绘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人生画卷;多少爱国志士,用他们的赤诚之心,为祖国谱写了一曲曲崭新的篇章。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就是其中的一位。

今天,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走近钱学森,感受他的一段特殊经历。

【第2句】:初探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提出要求:

(1)初读课文,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词语多读几遍;

(2)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3)课文我们介绍了钱学森哪些方面的情况?

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分节指读课文

(2)课文向我们介绍钱学森的哪些方面的情况?

(3)口头填空,概括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从()回到()的经过,表现了他的()思想感情。

(4)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给分段。

【第3句】:精读课文,指导点拨

1.指导学生精读“伟大决定”部分。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钱学森为什么要放弃在美国的一切,祖国的环抱?

(2)哪些语句表现了钱学森献身祖国建设事业的急切心情?

(3)分男女生读课文【第1句】:2

自然段,想想这两个自然段的关系。(第2自然段是承接第1自然段的,它是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2.小组合作学习“苦难的日子”部分。

(1)思考:①美国当局是怎样阻挠钱学森回国的?

②在美国当局的阻挠下,钱学森表现怎样?

(2)分小给合作讨论。

(3)小组汇报、交流、教师作适当点拨:

美国当局阻挠下钱学森回国的4种手段:

①民航局通知他不准回国。

②海关检查他的行李,硬说里面藏着重要机密,是一个间谍。(其实是教科书和笔记)

③他突然被捕,被关在海岛拘留所,遭受无休止的折磨。(每天晚上,不能休息,体重下降近15千克)

④被保释出来后,行动受限制,信件受检查,电话被监听。

(4)钱学森的表现:读课文?最后一句,读出钱学森在美国当局的阻挠和迫害下,不屈服,坚持回国的决心。

【第3句】:略读“幸福泪花”部分

(1)自由读课文

(2)思考:钱学森为什么能胜利地回到祖国?把课文中有关的句子找出来。

(3)读读钱学森胜利回国的语句,体会含着的意思。

①美国政府被同意钱学森回国。

②望着天安门城楼,他激动地说:“我相信一定能回到祖国,现在终于回来了!”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4句】:总结全文,指导作业。(略)

课堂导入缺乏生活意识,在“激情导入、营造氛围”这个环节中,以期通过教师激昂的情感和精美的语言把学生带入情境,而本文所写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钱学森克服美国当局的重重阻挠归国的故事,离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因而,这样的导入,不但不能把学生带入学习的情境,反而更增添了陌生感,拉开了学生与钱学森的距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局外人。

整体感知部分,未能将学生置身于主体的地位,教师的主控意识过强,教师出示的自学要求没有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来对待,学生没有质疑困难的机会,没有选择的机会,没有自主的机会。

指名分段读课文,学生缺乏自主性的选择过程,基本处于被动地位,忽视了学习主体学生的兴趣,不利于学生自意识的形成。

口头填空的设计,是在教师“精心”设计下完成的,只能紧跟教师的教学环节亦步亦趋。

综观课堂主体部分的教案设计,传统的师生关系依然没有得到调整与转变,所有的问题都是由教师设计的,不难想像,这样的课堂肯定还是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和观众。这样的上课变成了师生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主导”痕迹太重。

本教案中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体现不足,尤其是涉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在教案中落实不够到位。整个设计基本上是拘泥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过多关注对词句的分析,忽略了促进学生智慧、情感、精神等方面的完全生成。《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要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时间、潜心读书,深入思考,让学生真正地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进行自主性阅读,而教案的设计忽略了学生直接面对与文本的充分对话,缺乏师生,生生之间围绕着与文本对话,互动对话,多向交流,教师没有很好地让学生读书,理析分析过分注重,应该通过反复诵读,形成一条情感主线,把语境、情境融为一体,促进学生与文本进行积极对话,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体会到作者写作时的情感,进而引起情感共鸣,感受到钱学森献身祖国的赤诚之心,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另外,我们的教学设计的要考虑学生能否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能否逐步地掌握学习的方法。该教案关注怎样教的过程,而不是关注学生怎样学的过程,综观整个教案,课堂理性化、程序化太足,从提出读书要求到合作学习,从精读课文到总结全文,一切主动权都掌握在教师的手中,课堂教学只是在走一个程序化的过程,学生没有权利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去研究,没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去学习,只能被动地配合教师完成任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引导学生融情于课文中,让学生品味词句,挖掘蕴涵在字里行间的隐隐情愫,导致了学生诵读不足,只停留在“语表层”,没有进一步地穿透“内蕴层”,咀嚼不足,没有经过揣摩咀嚼语言,得到的是教师强塞给自己“教参”上现成的结论,学生不能倾注自己的情感,披文入情,审美体味,从而削弱了三维目标的整体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