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孔子求教》这篇课文汇总200句

文心雕龙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说说《孔子求教》这篇课文汇总200句

现代文阅读《孔子求教》题目及答案

一次,孔子(前551-前479年)带着弟子子贡、子路等人去陈国。当时正值春日,桃红柳绿,师生几人一边赶路,一边观赏沿途风景。就在路过一片桑林的时候,他们看见一位年轻的姑娘正在那里采桑叶。孔子诗兴大发,顺口吟了一句诗:“南枝窈窕北枝长”,话音未落,就听到那位采桑姑娘吟道:“夫子行陈必断粮。”孔子和弟子都感到莫名其妙。只见采桑姑娘微微一笑,又高声吟道:“九曲明珠穿不过,回来问我采桑娘。”孔子和弟子都觉得她聪明过人,但不知她吟的诗究竟是什么意思,子贡很想去问个明白,孔子急忙拦住了他,孔子及弟子急着赶路去陈国。

孔子及弟子到了陈国受到冷遇,连饭都不给他们吃。他们又冷又饿,度过了难熬的一夜。第二天,他们上朝去拜见陈国国君。国君手里拿了一颗璀璨的明珠,对孔子说:“听说你是很有学问的人,当然也很聪明,你能不能让丝线穿过这九曲明珠?”九曲明珠就是珠子中间的'孔弯弯曲曲地拐了九道弯。孔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未能把丝线穿过去。正在着急之时,孔子忽然想起采桑娘的诗,明白了采桑姑娘三句诗的意思。他叫来了子贡,吩咐子贡赶快去向那位蚕桑姑娘求教。子贡心急如火,忙沿着原路往回走,不久,便找到了那片桑林。可是采桑姑娘却不见了,他就在桑树林里来回找。突然他发现在两棵桑树中间堆着一堆土,在离这堆土不远的地方,又堆着三堆土,这四堆土,就像是一个谜。他脑子里一转,立刻明白了其中的意思。桑是木,木旁堆土,莫不是姑娘姓杜?旁边又放了三堆土,这难道是三娘的意思?想到这里,他非常兴奋。正好有个老者背着一捆柴走过来,子贡上前施礼问道:“请问,前面的村子里可有个叫杜三娘的姑娘?”老者答道:“过了桥再往南就是杜家庄,一问便知。”子贡顺着老者指的方向找到了那位采桑姑娘,把孔子和弟子到陈国的遭遇一一告诉了采桑娘,请求她告诉穿珠的办法。杜三娘笑着说:“这并不难,你先把丝线抹上点油脂,然后把丝线拴在蚂蚁的腰上,让蚂蚁慢慢爬进珠孔。如蚂蚁不肯爬,就用烟熏它,这样蚂蚁就带着丝线穿过珠孔,当它从珠孔爬出来时,丝线不就出来了吗?”子贡听了此话很高兴,向杜三娘道谢后,急速赶路。他很快回到了陈国,把这一切告诉了孔子。孔子按照杜三娘教的办法,很顺利地把丝线穿过了九曲明珠,终于解决了陈国国君设置的难题。

孔子的学生回来就把这一切告诉了孔子,然后孔子就按着姑娘的办法顺利地完成了任务。事后,孔子对学生们说:“学问是没有顶点,学习也没有止境,永远不能停止。自满只会使自己陷于停步不前的境地。”

【第1句】:陈国国君给孔子出了一道什么难题?

【第2句】:采桑姑娘用什么方法解决了难题?

【第3句】:画线的句子让你想到哪些成语、谚语或名言?

参考答案:

【第1句】: 让丝线穿过九曲明珠。

【第2句】: 在丝线上抹上油脂,把丝线拴在蚂蚁的腰上,让蚂蚁爬进珠孔。

【第3句】: 学无止境、学海无涯、活到老学到老等。

现代文阅读《那树》题目及答案

(一)① 那棵树立在那条路边上已经很久很久了,当那条路还只是一条泥泞的小径时,它就立在那里;当路上驶过第一辆汽车之前,它就立在那里;当这一带只有稀稀落落几处老式平房时,它就立在那里。

② 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认识那棵树人的都说,有一年,台风连吹两天两夜,附近的树全被吹断,房屋也倒坍了不少,只有那棵树屹立不动,而且据说,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这真是难以置信。据说,当这一带还没有建造新公寓之前,陆上台风紧急警报声中,总有人到树干上漩涡形的洞里插一炷香呢。

③ 那的确是一株坚固的大树,霉黑潮湿的皮层上,有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像生铁铸就的模样。几丈以外的泥土下,还看出有树根的伏脉。在夏天的太阳下挺着颈子急走的人,会像猎犬一样奔到树下,吸一口浓阴,仰脸看千掌千指托住阳光,看指缝间漏下来的碎汞。有时候,的确连树叶也完全静止。

④ 于是鸟来了,鸟叫的时候,几丈外幼稚园里的孩子也在唱歌。

⑤ 于是情侣止步,夜晚,树下有更黑的黑暗;于是那树,那沉默的树,暗中伸展它的根,加大它所能荫庇的土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

9.下列字词注音和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1分)

A、泥泞(ní níng):池塘、田野里的淤泥

B、倒坍(dǎo tān):倒塌,多指建筑物倒下来

C、屹立( yì lì):高耸挺立

D.荫庇( yìn bì):覆盖,遮蔽

10.第②段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任选其一作简要赏析。(2分)

答:

11.第③段中的划线句子有何作用?(2分)

答:

12.选文体现了树的什么精神品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答:

9.A(2分)

10.拟人、比喻、夸张任选其一即可。作用;树的`“佝偻”“老态”是拟人手法,,说明树的生长年代久远:“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运用了比喻手法,形象地表现了树冠的繁密;“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则是运用了夸张手法,表现了树的坚固稳定。(任选一项说明即可。2分)

11.树的外形描写,表现了树的历经沧桑、坚固稳定、外形粗陋。(2分)

12.坚定勇敢、默默奉献的精神 (1分)表现了对树的喜爱、赞美、敬佩的感情。(1分)

现代文阅读《路》题目及答案

(日 东山魁夷①)

古老的装饰着墙板的房屋。城门钟楼的尖塔上是鹳鸟的巢。广场上的泉水。马车通过暮霭沉沉的石板路。马蹄下火花迸射。这是拜恩州②的古城。

从品川车站穿过灯火管制的黑暗街道,到区公所领取应征通知书。走在雨后的道路上。

灼热的瓦砾、断落的电线、倒毙的马匹。黑烟。日蚀般的太阳。空袭下的熊本的街道。

拖着母亲灵车走在荆泽的道路上。风猛烈地吹着,初雪闪亮的富士山,浮现在澄碧的天空。

道路的回忆是无尽的。此后还要经历怎样的`道路呢?舒伯特的歌曲集《冬日旅程》是根据缪勒的诗创作的,全篇描写了一个旅人在冬日的道路上踽踽独行的身影,咏唱着人生的寂寥。那首有名的《菩提树》则是一首乡愁之歌,通过一系列诗句,表现游子在冬天的旅行中,回忆起城门泉边菩提树叶子下面那令人销魂的场所。另一首《路标》描述了徘徊旷野的旅人见到路标,知道自己是走上了一条难以生还的路。旅人来到“旅馆”,这是坟墓,“旅馆”的标记是送葬的蓝色花朵。他想在冰冷的卧床上休息一下疲惫的身体,然而遭到了旅馆老板的拒绝:“走,或者永远留下”。于是继续徘徊。这是一条令人绝望的冬日之路。此后,我艰难的踏上了缀满朝霞的初夏草原的道路。

那年秋天,我把《路》送到第六届“日展”上展出。纵长的画面,中央是一条灰黄的路,左右的田野和山丘一片青绿,天空狭长,呈现蓝色。我考虑这三种颜色在分量上的比重。作为展品,这是幅很小的画面,如果再放大开来,画面就会失掉紧凑感。我想使这幅画的画面得以充实,对这幅画来说还是必要的。

经过孜孜不倦努力的圆满而细致的制作,终于完成了。

这年我首次成为“日展”的审查员。这幅《路》的展出,受到众多的好评,获得了画坛和社会的承认。

人生的旅途中有许多歧路,比起自身的意志来,我受到了更大外力的左右,这种情况至今未曾改变,正因为我心中孕育着这种意志,要走过这条路,所以我才完成了这样的作品。不是吗?可以说它在我心中的地位、它的方向是早已定了型的。然而,这条路既不是被光芒炽烈的太阳映照的路,也不是被阴惨的暗影包裹的路,这是一条在熹微的晨光里默默地呼吸着的永生之路。

注:①东山魁夷,1908年7月生于横滨,画号魁夷。1931年毕业于东京美术学校,1934年留学德国,攻读美术史。②拜恩州,德国最大的一个州,首府是慕尼黑。

1.①作者走过的“路”,有哪几个阶段?(分项请加序号)(5分)

②“冬日之路”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第三自然段用的都是名词性短语,说说使用这种写法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文章末句的意思是什么?(4分)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第一段中作者用马车通过石板路时“马蹄下的火花迸射”,给拜恩古城染上了生命的亮色。

B.作者倾其心血精心创作的参赛作品《路》,表达了作者的生命体验,正是作者人生之路的写照。

C.末段中说“我受到了更大外力的左右”,在前文里有所铺垫的,如第二自然段对当兵经历的述说。

D.尽管人生之路,有时难免受到外力左右,但人的意志对人生道路的走向最终会起到决定性作用。

E.作者虽然经历了艰辛的生命之路,但意志没有动摇,所以本文始终贯穿着一种明快、达观的感情基调。

《路》答案

1.①【第1句】:为走美术之路在国外求学

2.战争时期应征入伍

3.失去母亲后最艰难的“冬日之路”

4.看到了成功希望的“初夏之路”

5.获得了成功的阶段

②孤独(空旷、寂寥),令人绝望

2.这样写给人以强烈的画面感,再现了战争的残酷,寄寓了强烈的憎恶情绪。

3.自己的人生之路既不顺利,也不全是坎坷,是一条有喜有悲却平静而扎实地向前延伸的路。

4.C、D

送花现代文阅读题目及答案

生活的真谛并不神秘,幸福的源泉大家也知道,只是常常忘了,于是这才真有点奥妙。

故事是由一个守墓人亲身经历和看到的。一连好几年,这位温和的小个子守墓人每星期都收到一个不相识的.妇人的来信,信里附着钞票,要他每周给她儿子的墓地放一束鲜花,后来有一天,他们照面了。那天,一辆小车开来停在公墓大门口,司机匆匆来到守墓人的小屋,说“夫人在门口、车上。她病得走不动,请你去一下。”

一位上了年纪的妇人坐在车上,表情有几分高贵,但眼神已哀伤,毫无光采。她怀抱着一大束鲜花。

“我就是亚当夫人,”她说“这几年我每礼拜给你寄钱……”

“买花。”守墓人应道。

“对,给我儿子。”

“我一次也没忘了放花,夫人。”

“今天我亲自来,”亚当夫人温存地说,“因为医生说我活不了几个礼拜。死了倒好,活着也没意思了。我只是想再看一眼我儿子,亲手来放这些花。”

小个子守墓人眨巴着眼睛,没了主意。他苦笑了一下,决定再讲几句。

“我说,夫人,这几年您常寄钱来买花,我总觉得可惜。”

“可惜?”

“鲜花搁在那儿,几天就干了。没人闻,没人看,太可惜了!”

“你真是这么想的?”

“是的,夫人,你别见怪。我是想起来自己常跑医院孤儿院,那儿的人可爱花了。他们爱看花,爱闻花。那儿都是活人,可这儿墓里哪个活着?”

老夫人没有作答。她只是小坐了一会儿,默默地祷告了一阵,没留话便走了。守墓人人后悔自己一番话太率直、太欠考虑,这会使她受不了。

可是几个月后,这位老妇人又忽然来访,把守墓人惊得目瞪口呆:她这回是自己开车来的。

“我把花都给那儿的人们了,”她友好地向守墓人微笑着,你说得对,他们看到花可高兴了,这真叫我快活!我的病好转了,医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可我自己明白,。

不错,她发现了我们大家都懂得却又常常忘记的道理:活着要对别人有些用处才能快活。

1.找出与“死了倒好,活着也没意思了”相照应的文句(用文中原话回答)并说明老妇人觉得“活着没意思”的原因。(4分)

(2)原因是

2.使老妇人的病好转的真正原因是(3分)

【第3句】:文章结尾处说“我发现了我们大家都懂得却又常常忘记的道理”,根据小说的内容,在横线上补充一句话,说明这一道理是什么?(4分)

【第4句】:这篇小小说在刻画人物或展开情节上有什么特点,请就其中一点结合文本展开简单的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①但眼神已哀伤得毫无光彩。②儿子的死,让老妇人没有了精神寄托。

2.她从失子的哀痛中走了出来。把爱分给了那些活着的人,这让她意识到活着还有些用处。

3.活着就要对人有些用处。

4.在刻画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时,作者主要运用对话描写,而极其简炼的对话使人物活了起来;也突现了主题。(小说在情节结构上很精致,在对话中交代了事情的经过,情节有起伏,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