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山观海描写水汹涌的句子聚集50条
《游文山观大水记》阅读参考答案及翻译
游文山观大水记
文天祥
自文山门而入,道万松下,至天图画,一江横其前。行数百步,尽一岭为松江亭,亭接堤二千尺,尽处为障东桥,桥外数十步为道体堂。自堂之右循岭而登为银湾,临江最高处也。银湾之上,有亭曰“白石”,青崖曰“六月雪”,有桥曰“两峰之问”,而止焉。此文山滨江一直之大概也。
戊辰岁,余自禁庐①罢归,日往来徜徉其间。五月十四日,大水,报者至。时馆中有临川杜伯扬、义山萧敬夫,吾里之士以大学试,群走京师,推孙子安未尝往。辄呼马戒车,与二客疾驰观焉,而约子安后至。
未至天图画,其声如疾风暴雷,轰豗震荡而不可御。临岸侧目,不得往视,而隔江之秧畦菜垅为洪流矣。及松江亭,亭之对为洲,洲故垤然隆 起,及是,仅有洲顶,而首尾俱失。老松数十本,及水者争相跛曳,有偃蹇不伏之状。至障东桥,坐而面上游水从“六月雪”而下,如建瓴千万丈,直送乎吾前,异哉!至道体堂,堂前石林立,旧浮出水面,如有力者一夜负去。
酒数行,使人候“六月雪”可进与否,围棋以待之。复命曰:水断道。遂止。知银湾,山势回曲,水至此而旋。前是立亭以据委折之会,乃不知一览东西二三里,而水之情状无一可逃遁。故自今而言,则银湾遂为观澜之绝奇矣。坐亭上,相与谙谑,赋唐律一章,纵其体状,期尽其气力,以庶几其万一。予曰:“风雨移三峡,雷霆擘两山。”伯扬曰:“雷霆真自地中出,河汉莫从天上翻。”敬夫曰:“八风卷地翻雷穴,万甲从天骤雪举。”惟子安素不作诗,闻吾三人语,有会于其中,辄拍手将须、捧腹顿足,笑绝欲倒,盖有渊明之琴趣焉。倚阑逾时,诡异卓绝之观不可终极,而渐告晚矣。乃令车马从后,四人携手徐步而出。及家而耳目眩颤,手足飞动,形神不自宁者久之。
他日,子读《兰亭记》,见其感物兴怀,一欣一戚,随时变迁,予最爱其说。客曰:“羲之信非旷达者。夫富贵贫贱、屈伸得丧,皆有足乐,盖于其心而境不与焉。岂以昔而乐,今而悲,而动心于俯仰之间哉?”予恍然有间。人生适意耳,如今日所遇,霄壤间万物无以易此。前之所欣,所过者化,已不可追记,予意夫后之所欣者至,则今之所欣者又忽焉忘之,故忽起奋笔,乘兴而为之记,且谂②同游者发噱。
(有删改)
【注】①禁庐:宫廷。②谂(shěn):劝告,告诉。
【第9句】: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止焉 止:停止,此为“到了终点”
B. 如建瓴千万丈 建瓴:倾倒水瓶,形容水势大
C.前是立亭以据委折之会 委折:回环,曲折
D.予恍然有间 间:机会,机遇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吾里之士以大学试 岂以昔而乐
B. 与二客疾驰观焉 则今之所欣者又忽焉忘之
C. 洲故垤然隆起 故自今而言
D. 乃不知一览东西二三里 乃令车马从后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此文山滨江一直之大概也 这就是文山临江一带的概貌
B. 有偃蹇不伏之状 呈现出傲岸、不肯屈服的样子
C.以庶几其万一 能大致写出这种奇绝景色的万分之一
D.霄壤间万物无以易此 俯仰间万物都不能改变它
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至道体堂,堂前石林立,旧浮出水,而如有力者一夜负去。
13.从全文看,“乘兴而为之记”的“兴”指 之兴, 之兴和 之兴。(4分)
14.请用自己的`话回答,文中王羲之与“客”对人生的认识有何不同。你更认同谁的看法?简要说明理由。(6分)
参考答案
【第9句】: (3分) D 10.(3分)A 11.(3分)D
12.(4分)参考答案:行至道体堂,堂前怪石林立,过去都浮出水面,现在却像是被有力气的人一夜间都背走了。
评分标准:词语“旧”“负”,一个1分;语句整体通顺,前两句1分,后两句1分。
13.(4分)参考答案:观水 赋诗(唱和,同游) 感物
评分标准:一处1分,共3分;表达通顺,即所填内容与“之兴”搭配,1分。
14.(6分)参考答案:
(3分)第一问:王羲之:情感随境遇不同而发生变化(1分)。客:任何境遇都有值得高兴的地方,它发自内心,与外界无关(2分)。
(3分)第二问,答案略。 “理由”视充分程度,分为三个档次赋分。
参考译文:
从文山门进山,经过万松林,来到天图画,一条大江横亘在眼面。往前走几百步,到了一座山岭的尽头,就是松江亭,松江亭与两千尺的大堤相连接,堤的尽头是障东桥,桥外几十步远的地方便是道体堂。从道体堂的右边攀登上山就是银湾,这是临江最高的地方。银湾往上有一亭叫“白石亭”,青翠的山峰叫“六月雪”,有一桥叫“两峰之间”,即到了终点。这就是文山临江一带的概貌。
戊辰年,我从朝廷罢官归来,每天往来徘徊于文山中。五月十四日,大水暴发,报告消信的人来了。当时学馆中有临川人杜伯扬、义山人萧敬夫,此地的学子因为参加太学考试,全都去了京城,只有孙子安未曾去。就让人准备马匹、驾好车子,和两位客人快速奔驰去观看,约定孙子安随后赶来。
还没到天图画,就听到水声像狂风巨雷,轰鸣震响,显出不可抗拒的威力。站在岸边侧目观看,不能正视往下看。江对岸的秧田菜地已全部被洪水淹没了。到了松江亭,亭对着的是江中的沙洲。沙洲过去像山丘一样隆起,到现在却只剩下洲顶,其余都不见了。老松树有几十株,淹在水中的枝干争相簸荡摇摆,显出一副傲岸、不肯屈服的样子。走到障东桥,坐下来面对着上游的水从“六月雪”峰顶泻下,就像从千万丈的高处往下倾倒,汹涌澎湃,波浪翻滚,一直送到我们眼前,真是雄伟奇异啊!行至道体堂,堂前怪石林立,过去都浮出水面,现在却像是被有力气的人一夜间全部背走了。
饮了几杯酒后,派人去探察能不能上“六月雪”,下着围棋等待消息。去的人回来说:大水截断了道路。于是我们不再前行。转到银湾。山势回旋曲折,水到这里便打着漩涡,转折而去。当初在这里建亭,占据山水回旋曲折的交会之处,却不知在这里可以放眼东西二三里,大水奔流的情景无不尽收眼底。因此,从今天看来,银湾就成了观览大水的绝妙之处。坐在亭上,大家互相逗趣开玩笑。各赋律诗一首,尽力描写大水的形态,希望用尽力气能大致写出大水声势的万分之一。我说:“风雨移三峡,雷霆擘两山。”伯扬说:“雷霆真自地中出,河汉莫从天上翻。”敬夫说:“八风卷地翻雷穴,万甲从天骤雪鬃。”只有子安素来不作诗,听了我们三人的诗句,总是拍手捋须,心中有所感悟领会,大笑不能自持,真像陶渊明不通音律,又常扶无弦琴的情趣那样。我们倚着亭栏观看了很长时间,奇诡怪异、超卓绝妙的景观,变化无尽,不能彻底领略,但天色却渐渐暗了下来。于是就叫车马跟在后面,四个人挽着手慢慢走出山。等到了家,还耳鸣目眩,手足颤动,身体和精神很久不能平静。
从前我读《兰亭记》,见到文中说,人受外物的触动生发感情,有时高兴有时悲伤,都随着自己的遭遇变化着,我很同意这样的观点。客人说:“王羲之实在不是旷放达观的人。人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失意还是得志,拥有还是丧失,都还有值得高兴的地方,这是因为它发自内心而不是外界。哪能因为从前欢乐、现在悲伤,就在须臾之间改变了呢?”我一下子明白了。人生重在顺遂心愿罢了,譬如我今天所经历的,天地间万物都不能和它交换。从前感到高兴的事物,过后就没有了,已不可追,我心想以后欢欣的事物来到,那么今天欣喜的事物又会很快就忘记,所以急忙起身奋笔疾书,乘兴写了这篇记,并告知同游者,让他们也聊发一笑。
文天祥《游文山观大水记》原文翻译
原文:
自文山门而入,道万松下,至天图画,一江横其前。行数百步,尽一岭为松江亭,亭接堤二千尺,尽处为障东桥,桥外数十步为道体堂。自堂之右循岭而登为银湾,临江最高处也。银湾之上,有亭曰“白石”,青崖曰“六月雪”,有桥曰“两峰之问”,而止焉。此文山滨江一直之大概也。
戊辰岁,余自禁庐①罢归,日往来徜徉其间。五月十四日,大水,报者至。时馆中有临川杜伯扬、义山萧敬夫,吾里之士以大学试,群走京师,推孙子安未尝往。辄呼马戒车,与二客疾驰观焉,而约子安后至。
未至天图画,其声如疾风暴雷,轰豗震荡而不可御。临岸侧目,不得往视,而隔江之秧畦菜垅为洪流矣。及松江亭,亭之对为洲,洲故垤然隆起,及是,仅有洲顶,而首尾俱失。老松数十本,及水者争相跛曳,有偃蹇不伏之状。至障东桥,坐而面上游水从“六月雪”而下,如建瓴千万丈,直送乎吾前,异哉!至道体堂,堂前石林立,旧浮出水面,如有力者一夜负去。
酒数行,使人候“六月雪”可进与否,围棋以待之。复命曰:水断道。遂止。知银湾,山势回曲,水至此而旋。前是立亭以据委折之会,乃不知一览东西二三里,而水之情状无一可逃遁。故自今而言,则银湾遂为观澜之绝奇矣。坐亭上,相与谙谑,赋唐律一章,纵其体状,期尽其气力,以庶几其万一。予曰:“风雨移三峡,雷霆擘两山。”伯扬曰:“雷霆真自地中出,河汉莫从天上翻。”敬夫曰:“八风卷地翻雷穴,万甲从天骤雪举。”惟子安素不作诗,闻吾三人语,有会于其中,辄拍手将须、捧腹顿足,笑绝欲倒,盖有渊明之琴趣焉。倚阑逾时,诡异卓绝之观不可终极,而渐告晚矣。乃令车马从后,四人携手徐步而出。及家而耳目眩颤,手足飞动,形神不自宁者久之。
他日,子读《兰亭记》,见其感物兴怀,一欣一戚,随时变迁,予最爱其说。客曰:“羲之信非旷达者。夫富贵贫贱、屈伸得丧,皆有足乐,盖于其心而境不与焉。岂以昔而乐,今而悲,而动心于俯仰之间哉?”予恍然有间。人生适意耳,如今日所遇,霄壤间万物无以易此。前之所欣,所过者化,已不可追记,予意夫后之所欣者至,则今之所欣者又忽焉忘之,故忽起奋笔,乘兴而为之记,且谂②同游者发噱。
【注】①禁庐:宫廷。②谂(shěn):劝告,告诉。
译文:
从文山门进山,经过万松林,来到天图画,一条大江横亘在眼面。往前走几百步,到了一座山岭的尽头,就是松江亭,松江亭与两千尺的大堤相连接,堤的尽头是障东桥,桥外几十步远的地方便是道体堂。从道体堂的右边攀登上山就是银湾,这是临江最高的地方。银湾往上有一亭叫“白石亭”,青翠的山峰叫“六月雪”,有一桥叫“两峰之间”,即到了终点。这就是文山临江一带的概貌。
戊辰年,我从朝廷罢官归来,每天往来徘徊于文山中。五月十四日,大水暴发,报告消信的人来了。当时学馆中有临川人杜伯扬、义山人萧敬夫,此地的学子因为参加太学考试,全都去了京城,只有孙子安未曾去。就让人准备马匹、驾好车子,和两位客人快速奔驰去观看,约定孙子安随后赶来。
还没到天图画,就听到水声像狂风巨雷,轰鸣震响,显出不可抗拒的威力。站在岸边侧目观看,不能正视往下看。江对岸的秧田菜地已全部被洪水淹没了。到了松江亭,亭对着的是江中的沙洲。沙洲过去像山丘一样隆起,到现在却只剩下洲顶,其余都不见了。老松树有几十株,淹在水中的枝干争相簸荡摇摆,显出一副傲岸、不肯屈服的样子。走到障东桥,坐下来面对着上游的水从“六月雪”峰顶泻下,就像从千万丈的高处往下倾倒,汹涌澎湃,波浪翻滚,一直送到我们眼前,真是雄伟奇异啊!行至道体堂,堂前怪石林立,过去都浮出水面,现在却像是被有力气的人一夜间全部背走了。
饮了几杯酒后,派人去探察能不能上“六月雪”,下着围棋等待消息。去的人回来说:大水截断了道路。于是我们不再前行。转到银湾。山势回旋曲折,水到这里便打着漩涡,转折而去。当初在这里建亭,占据山水回旋曲折的'交会之处,却不知在这里可以放眼东西二三里,大水奔流的情景无不尽收眼底。因此,从今天看来,银湾就成了观览大水的绝妙之处。坐在亭上,大家互相逗趣开玩笑。各赋律诗一首,尽力描写大水的形态,希望用尽力气能大致写出大水声势的万分之一。我说:“风雨移三峡,雷霆擘两山。”伯扬说:“雷霆真自地中出,河汉莫从天上翻。”敬夫说:“八风卷地翻雷穴,万甲从天骤雪鬃。”只有子安素来不作诗,听了我们三人的诗句,总是拍手捋须,心中有所感悟领会,大笑不能自持,真像陶渊明不通音律,又常扶无弦琴的情趣那样。我们倚着亭栏观看了很长时间,奇诡怪异、超卓绝妙的景观,变化无尽,不能彻底领略,但天色却渐渐暗了下来。于是就叫车马跟在后面,四个人挽着手慢慢走出山。等到了家,还耳鸣目眩,手足颤动,身体和精神很久不能平静。
从前我读《兰亭记》,见到文中说,人受外物的触动生发感情,有时高兴有时悲伤,都随着自己的遭遇变化着,我很同意这样的观点。客人说:“王羲之实在不是旷放达观的人。人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失意还是得志,拥有还是丧失,都还有值得高兴的地方,这是因为它发自内心而不是外界。哪能因为从前欢乐、现在悲伤,就在须臾之间改变了呢?”我一下子明白了。人生重在顺遂心愿罢了,譬如我今天所经历的,天地间万物都不能和它交换。从前感到高兴的事物,过后就没有了,已不可追,我心想以后欢欣的事物来到,那么今天欣喜的事物又会很快就忘记,所以急忙起身奋笔疾书,乘兴写了这篇记,并告知同游者,让他们也聊发一笑。
《狼山观海》阅读答案
《狼山观海》 王安石 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 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 阆苑①仙人何处觅?灵槎②使者几时回? 遨游半在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注释】①阆苑: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②灵槎:古代神话中往来天上的木筏。
【第6句】:首联描绘了景物气势磅礴的'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答:
【第7句】: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第6句】:首联使用想象、夸张等手法,用“凿破”“拍”等颇具表现力的词语描绘景物气势磅礴的特点。 解析:此题考查诗句语言的赏析。完成时,要注意“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等概念,赏析时,可从修辞和表现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首联”中前半句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后半句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第7句】:抒发了诗人面对浩瀚水面时眼界开阔、心胸豁然开朗的欣喜、赞叹之情。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句蕴含情感的把握。此句中,作者面对大海发出了感慨。自己面对的大多是江湖,现在面对大海才感觉眼界大开,所以抒发了作者内心的豁然开朗的情感。
浙游文言文阅读答案
就阅读教学而言,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探究性阅读的意义,加强对文本的理解。教师可以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从而提高文言文阅读效果。下面是关于浙游文言文阅读答案的内容,欢迎阅读!
浙游
徐霞客
二十四日,五鼓行。二十里至绿葭浜,天始明。午过青浦。下午抵余山北,因与静闻登陆,取道山中之塔凹而南。先过一坏圃,则八年前中秋歌舞之地,所谓施子野之别墅也。是年,子野绣圃征歌甫②就,眉公同余过访,极其妖艳。不三年,余同长卿过,复寻其胜,则人亡琴在,已有易主之感。而今则断榭零垣,三顿停顿而三改其观,沧桑之变如此。越塔凹,则寺已无门,惟大钟犹悬树间,而山南徐氏别墅亦已转属。因急趋眉公顽仙庐。眉公远望客至,先趋避;询知余,复出,挽手入林,饮至深夜。余欲别,眉公欲为余作一书寄鸡足③二僧。强为少留,遂不发舟。
【注释】①浙:浙江。②甫:刚刚。③鸡足:鸡足山。
8.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二十里至/绿葭浜。 B.子野/绣圃征歌甫就。
C.三顿停顿/而三改其观。 D.沧桑/之变如此。
9.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越 ( ) (2)趋( )
【第10句】: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1)取道山中之塔凹而南。
(2)余欲别,眉公欲为余作一书寄鸡足二僧。
【第11句】:本文是一篇游记,但重点不在写景抒情,而在借事说理。试概括本文所蕴含的人生哲理。(2分)
【第12句】:眉公为何先“趋避”后“复出”?文中哪一语句能体现这种情意?(2分)
参考答案
8.C(2分)
【第9句】:(2分)(1)越过、翻过 (2)快走、赶往
【第10句】:(4分)(1)取道山中的塔凹向南走。(2)我打算告别时,眉公说要为我写一封信给鸡足
山的两位僧人。
【第11句】:岁月沧桑;(1分)世事易变。(1分)
【第12句】:(2分)不愿他人打扰,但对知己却异乎热情;(1分)挽手入林,饮至深夜。(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