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逾淮为枳文言文翻译|中心主旨
《橘逾淮为枳》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文言文
晏子将(2)使楚。楚王闻(3)之,谓(4)左右(5)曰:“晏(yàn)婴,齐之习辞(6)者也。今方来(7),吾欲(8)辱(9)之,何以也(10)?”
左右对曰:“为(11)其来也,臣请(12)缚(fù)一人,过(13)王而行(14),王曰:‘何为(15)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16)?’曰:‘坐盗(17)。’”
晏子至(18),楚王赐晏子酒。酒酣(hān)(19),吏二缚一人诣(yì)(20)王,王曰:“缚(21)者曷(hé)(22)为(23)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24)善(25)盗乎?”
晏子避席(26)对曰:“婴闻之(27),橘生淮(huái)南则(28)为(29)橘,生于淮北则为(30)枳,叶徒(31)相似,其实(32)味不同。所以然(33)者何?水土异(34)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35)楚之水土使(36)民善盗耶(yé)(37)?”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xī)(38)也,寡人反取病(39)焉。”
翻译
晏子将要出使去楚国。楚王听到这消息后,对身边的侍卫、大臣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将要来了,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
身边的侍卫、大臣回答说:“在他到来时,请让我们捆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说:‘这人是做什么的?’我们就回答说:‘这是齐国人。’大王再问:"他犯了什么罪?’我们就回答说:‘他犯了盗窃罪。’”
晏子到了楚国,楚王赏赐给他酒喝。他们喝酒喝得正高兴时,两个官吏捆绑着一个人来谒见楚王。楚王说:“捆着的人是做什么的?”官吏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盗罪。”
楚王看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盗吗?”
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我听说过这么一件事,橘树生长在淮南就是橘树,生长在淮北就变成枳树,它们仅仅是叶子相似,但它们的果实味道却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淮南淮北水土不同啊。现在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盗,可进入楚国就偷盗,莫非楚国的水土让人变得善于偷盗吗?”
楚王(尴尬地)笑着说:“圣人是不可以随便戏弄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注释
(1)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枳(zhǐ),也叫枸橘。
(2)使:出使。
(3)闻:听说
(4)谓:告诉,对......说
(5)左右:身边近臣
(6)习辞:善于辞令,很会说话
(7)方来:将要来
(8)欲:想要
(9)辱:羞辱
(10)何以也:用什么办法呢?以:用
(11)为:表时间,在,当,于
(12)请:请求,请让我
(13)过:经过,走过
(14)行:走
(15)何为:做什么 为:做
(16)何坐:犯了什么罪。坐,犯了……罪。
(17)盗:偷盗
(18)至:到
(19)酒酣:喝酒喝得正高兴时。酣,痛快
(20)诣(yì):拜见,谒(yè)见
(21)缚:捆绑
(22)曷:同“何”,什么。
(23)为:做
(24)固:本来。
(25)善:善于,擅长
(26)避席:离开座位。
(27)之:代词,代指这样一件事
(28)则:就
(29)为:是
(30)为:成为,变成
(31)徒:只,独,仅仅
(32)其实:它们的果实。其,指橘和枳。实,果实。
(33)然:如此,这样
(34)异:不同
(35)得无:莫非
(36)使:让
(37)耶:语气词,相当于“吗”,“呢”
(38)熙,同“嬉”,戏弄
(39)病:辱
中心主旨
《橘逾淮为枳》主要描写了晏子,即晏婴面对楚国君臣对他和齐国的侮辱所进行的争锋相对的斗争,表现了晏子冷静,从容不迫,临危不惧,机智善辩的品质和不畏强权,不惧大国,不畏强暴的浩然正气。在斗争中,长了自己的志气,灭了楚国的威风,从而维护了齐国的尊严,使楚王自讨没趣。
晏子形象:善于外交辞令,能随机应变,从容不迫地维护个人及国家的尊严。
楚王形象:傲慢无礼,盛气凌人,最后自取其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