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作·曲端》原文与赏析
曲端
破碎江山不足论,何时重到渭南村?
一声长啸东风里,多少未归人断魂!
曲端(1089—1130),字平甫,镇戎军(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人,是南宋初年一位爱国将领。张浚宣抚州、陕时,任为威武大将军,泾州(治所在今甘肃省泾川县)防御使。他治军甚严,军威极盛,累败金军。后来被人忌恨,被诬告下狱,惨死在狱中。他是一位武将,又具有文才。当时陕西人流传这样两句话:“有文有武是曲大(指曲端),有谋有勇是吴大(指爱国名将吴玠)”。
这首七言绝句是曲端受到诬害被革去兵权、调离前线来到蜀中后所作。诗中抒发了他对祖国大好江山被金人侵占后的感慨与军事才能不得施展、以及抗金抱负不能实现的悲愤之情。
诗人曾于南宋初年率领爱国军士在西部战场上累败金兵,使得金人将士见之“惧怕号泣”。现在,诗人由于被谗离开抗战前线而贬到蜀中,心中自有无限的悲伤和愤慨,但诗人并不计较自己的荣辱得失,而是念念不忘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开首, 诗人怀着深沉而又悲愤的心情揭露了一种甘愿亡国的荒谬论调:“破碎江山不足论”。意思说山河破碎、国土沦亡都不值一提。显然,这是投降派的卖国论调。国家山河破碎,此等大事,当国者竟不放在心上,诗人能不心急火燎、焦虑万分吗?诗人曾痛斥过“不足论”者:“不向关中图事业,却来江上泛扁舟。”(转引自《齐东野语》)如今,诗人又针对这种论调提出了震聋发聩的责问:“何时重到渭南村?”“渭南”,即现在陕西省的渭南县。南宋初年的渭南属华州,被金人占领着。诗人用“渭南村”借代西部的抗金战场。诗人身贬蜀中,心却在千里疆场,想到的是自己什么时候重返抗金第一线为国杀敌立功而收复失地。“何时”,这表示疑问句式的二字表现了作者急切的心情,及对秦桧之流的无比愤恨。接着诗人写道:“一声长啸东风里,多少未归人断魂!”这两句是说:我在东风里发出了悠长的叹息,沦陷区被迫流落于外的多少人有家不能归,他们痛苦已极,哀伤万分!诗人谪居远离抗战前线的蜀中,不是心安理得、苟且偷生,而是先天下之忧而忧,首先想到的是沦陷区背井离乡人民的深重灾难,这充分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一声长啸”四字包含着诗人的多少的怨和恨!据说诗人在临终前曾仰天长吁道: “天不欲复中原乎!惜哉!”(转引自《齐东野语》)诗人明说“天不欲复中原”,实质是控诉投降派强行剥夺了他抗金收复中原的权利和义务。在这强烈的爱国激情中,包含着诗人多少的辛酸泪啊!
这首诗在写作上也有特色。用“破碎江山”指代南宋的疆土被金人侵占,用“长啸”描写诗人在东风中仰天长叹的形态,用“断魂”的夸饰手法表现沦陷区人民的痛苦和哀伤,都是极为形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