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菊对芙蓉·蒲松龄》原文与赏析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金菊对芙蓉·蒲松龄》原文与赏析

蒲松龄

甲寅辞灶作

到手金钱,如火燎毛,烘然一焠完之。值祠神时节, 莫备肴胾。瓦垆仅有香烟绕,酹灶前、浊酒三卮。料应神圣,不因口腹,捏成是非。况复盎碗相依。念区区非吝, 神所周知。倘上方见帝,幸代陈词。仓箱讨得千钟粟, 从空堕、万铤朱提。

尔年此日, 牺牲丰洁, 两有光辉。

这首词,既是对灶神爷的揶揄,也是作者的自嘲。

词的上片,写祭品不丰盛,向灶神爷表示歉意。按照旧的风俗,每年腊月二十三日(有的地方是二十四日),灶神都要上天向玉帝汇报情况,所以家家户户要祭灶神,即所谓“辞灶”。那么,诗人为什么不多备些祭品呢?因为手上没钱。“到手金钱,如火燎毛,烘然一焠完之。”辛辛苦苦挣得的一点钱,一到手就花光了,所以,虽是祭神的日子,也没法准备酒肉。“胾”,大块肉;“肴胾”,泛指各种鱼肉之类的荤菜。“莫备”、“仅有”、“浊酒”等语,深含歉意,表现得既恭敬又不安。但是,作者并不是一位虔诚的宗教信徒;从全词的内容来看,也并非真是什么祷告之词。作者此处的歉意、恭敬和不安,不过是故意说出的似庄实谐的滑稽话。所以,接下去就公开同这位灶神爷开玩笑了:“料应神圣,不因口腹,捏成是非。”我想你这位庄严崇高的灶神老爷,总不会因为吃得不好,就颠倒是非,说我的坏话吧!将“口腹”、“捏成”之类的戏言谑语用之于神灵,表现了作者的大不敬,因而就形成了有意的亵渎和嘲弄。

下片写来年将争取多备丰盛的祭品,希望灶神爷在玉帝面前为自己多说几句好话。“况复”一句承上片落笔,说明祭品虽然不好,还是准备了几碗几盆的;至于质量不高,数量太少,那不是自己吝啬,原因嘛,你们做神爷的都知道,因此,“倘上方见帝,幸代陈词”,如果上天界见了玉皇大帝,希望你无论如何要为我讲几句好话。这几句陈说,表面上似乎是恳求和哀告,实际上字字是戏言,句句是嘲谑,仍然是一种似庄实谐的滑稽。诗人请求灶神爷代为陈词的前提,是“盎碗相依”——大盆小碗排在一起,好歹还是请你们吃饱喝足的。神爷们要吃饱喝足之后才肯为之讲话,圣洁何在?崇高何在?庄严何在?“周知”一句,还包含着对神爷的责备和否定:如若神佛果真有灵,为什么偏偏让我们这些好人贫穷受苦呢?既然你们让我们穷得叮噹响,那么,没有什么丰盛的祭品祭祀你们,这就是你们的责任了。正是沿着这种内在的感情脉络,作者作出了对来年的许诺:如果粮柜里忽然冒出千钟的粮食,天上忽然掉下万铤的金银,那么,“尔年此日,牺牲丰洁,两有光辉。”他年的今日,一定准备丰盛而又洁净的祭品让你们享用,那时,你我脸上就都有光彩了。换句话说,除非你灶神爷们让我忽然发了财,摆脱了贫困,那么,今后我依然是没有办法拿出丰盛的祭品祭祀你们的。可见,“牺牲丰洁”,是用一种无法实现的诺言对灶神爷所开的玩笑;而“光辉”云云,更是以反语对灶神爷所作的嘲讽。

这首作品,采用似庄实谐的滑稽,以空言许诺的揶揄和用反语作嘲讽等艺术手法,构成了作品的谐趣。但作者对灶神的嘲讽,实际又是一种自嘲,因为灶神爷的存在是假设的,而自己的贫困却是真实的。作者一生靠舌耕度日,除晚年的几个春秋,生活一直相当困苦。他对自己的这种处境很不满,又无法摆脱。但作者并不是悲观主义者。他的乐观主义态度与困难生活相结合,便形成了这首同灶神爷开玩笑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