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女词·施肩吾》原文与赏析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幼女词·施肩吾》原文与赏析

施肩吾

幼女才六岁, 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 学人拜新月。

施肩吾,字希圣,号东斋,睦州分水(今浙江桐庐西北)人。唐元和进士,后隐居洪州西山,世称“华阳真人”,诗奇丽,有《西山集》十卷,《全唐诗》存诗一卷。

诗人有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儿,“举家钟爱年最小”(《效古词》), 因而诗人多次以幼女题材入诗。黄叔灿《唐诗笺注》评述这首诗说:“真情真景,无斧凿痕。 ‘学人’二字,所谓‘道是无情却有情’也。”这诗确实以白描手法写出了幼女的稚趣。

诗写才六岁的女孩子于“七夕”学着大人拜月“乞巧”。七夕是女孩儿的欢乐晚会之时,她们多来乞巧,如林杰《乞巧》诗所写:“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才六岁的小孩子,还不知道什么叫“巧”和“拙”,当然也没有其他什么杂念。她混杂在大人之间,只是模仿着姑姑姐姐的样子做,以为好玩罢了。“学人”和“未知”相应;“未知”和“六岁”相合。

才六岁的孩子能“学人拜新月”,这动作可谓灵巧,但她并不明白拜新月的意义,只是一种无意识的模仿,也就拙得很。这种“拙”,不是知事明理人的笨拙,也非成人不谙规律的弄巧成拙,更非该做好而做不好的拙劣,而是尚未知巧与拙的孩子,却学着乞巧的大人拜,行为很巧,姿态很拙;心智很巧,外观很拙。这种“巧”与“拙”统一在“幼”字上,也就在这种“巧”与“拙”的矛盾中溢射出稚趣。

这首幼女词无一丽词奇语,而趣味盎然,就在于选材别致,观察入微,捉住传神细节,以幼女的天真烂漫为叙写对象,而使诗成为质朴而风趣的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