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平民革命”与“督抚革命”——1906年在《民报》纪元节大会上的演讲》全文与赏析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章太炎《“平民革命”与“督抚革命”——1906年在《民报》纪元节大会上的演讲》全文与赏析

章太炎

章太炎(1869—1936),名炳麟,字枚叔,初名学乘,后改名绛,号太炎。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弟子”等。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著述甚丰。

【原文】

今日是《民报》纪元节大会。目下言论渐已成熟,以后是实行的时代。但今日实行上,有一种魔障,不可不破。因以前的革命,俗称“强盗结义”;现在的革命,俗称“秀才造反”。强盗有力量,秀才没有力量。强盗仰攀不上官府,秀才仰攀得上官府。所以强盗起事,没有依赖督抚的心,秀才就有依赖督抚的心。前此数年,遍地是“借权”的话。直到如今,讲革命的,也想借到督抚的权,好谋大事,这真糊涂得很。

颇有人说:“学界中人不如会党,会党中人不如强盗。”依兄弟看来,知识高下,且不必说。但强盗从没有靠官造反的心,会党略有数分,学界中人,更加数倍。论他志气的下劣与自信力的薄弱,较之会党、强盗,不免有些惭愧。(大拍掌)只是思量办事的人,没有不舍难取易的。他看自己革命,不如借用督抚略为容易。不知不觉,这下劣的思想,就随地涌现出来。殊不知志气果好,便万分险阻艰难的事也办得去。若依赖督抚,倒比自己革命更难百倍。(大拍掌)

这是什么原由?

第一,督抚引用学生,不过充当文案,预备顾问。就有练陆军、办警察的,总不能自成一部。原像从前的督标中军一样,也不能得他的亲信。若善于谄媚的呢,还可以侥幸得几分。假如才气略长些,议论略多些,风骨略高些,就永远不能得志。若要得志,除是想几件压制革命党的政策,或杀戮几个革命党人,方得有小小权柄到手,这还靠得住么?(大拍掌)

第二,今日的督抚富贵尊荣,与皇帝相差无几,难道放着平坦大路不走,反去革命,自寻荆棘?从来藩镇不是逼到没路的时候,断不轻易造反。远大且不必说,就看近来吴三桂,本要想步武石敬瑭的后尘,做一个干儿皇帝。但不到撤藩的时候,吴三桂尚不敢举兵作难。因吴三桂自己有这心肠,将士却不肯应,故只得迟迟不发。后来有撤藩的事,此时平西王也去,将也去,兵也去。滇藩一部的人,没一个不失了饭碗,才能够激成大举。请看今(日)的督抚,权力比得吴三桂吗?就像袁世凯,是最有兵权的,满洲政府也不敢轻易动他。就动了他一人,北洋将校仍是依然无恙。一人愿革命,人人都不愿革命,这是万不得成的。(大拍掌)

第三,那老耄昏聩的督抚,往往有几个儿孙出洋留学,与学生通同一气。学生见他可用,就推心置腹,奉承个不了。这一班纨绔子弟,也趁他祖、父老耄昏聩,卖差卖缺、无所不为,一面又与学生同谋举义。试想此辈胸中,究竟所思何事,起得事来,他的权力岂肯轻轻送你?奉这蝇营狗苟的顽童,作为革命首领,还成个世界吗?(大拍掌)

因此三事,所以督抚革命万无可望。

再说向上一层,假如督抚革命果然成事,虽则种族问题可以解决,那政治改良的事仍是不成。且看从古革命的历史,凡从草茅崛起的,所用都是朴实勤廉的人士,就把前代弊政一扫而尽。若是强藩内侵,权臣受禅,政治总与前朝一样,全无改革。因为帝王虽换,官吏依然不换,前代腐败贪污的风俗流传下来,再也不能打扫。(拍掌大喝彩)像现在官场情景,是微虫霉菌到处流毒,不是平民革命,怎么辟得这些瘴气?(拍掌大喝彩)若把此事望之督抚,真是其愚不可及了!(拍掌大喝彩)

目下满洲政府正有中央集权的意思,要把财政兵政,都归几个满员掌握,外省督抚不过留个空名。有几个识见不到的人,都说此事若行,革命愈难措手。若依兄弟看来,正是相反。以前满洲将士曾打准噶尔、回部、青海等处,每战必胜。到得川、楚“教匪”起来,满洲兵就不能抵敌,全是杨芳、杨遇春等为虎作伥,方得制“教匪”于死命。太平王起来时候,赛尚阿、乌兰泰辈,没一个不一败涂地。修竟靠着几个湖南督抚,就地捐厘,兼办团练,才能够打破洪氏。照这样看,督抚无权,革命军正是大利,有甚么不好呢?(大拍掌)

从今以后,我汉人兄弟,请把依赖督抚的一念,早早打消。但想当兵,不要想当奸细;但想做将士,不要想做参谋。这革命大事不怕不成,中华民国不怕不立。何必怀着那下劣心思,为会党、强盗所笑呢?(拍掌大喝彩)

(原载1906年12月《民报》)

【赏析】

章太炎作为民主革命家、政治家和学者的三个身份中究竟哪一个是最主要的呢?有许多人说他是“身为学者而热衷政治”,也有人说他是“古文学运动很光荣的结局”,胡适先生称他为“清代学术史压阵的大将”,可见说他是政治意味很浓的学者比说他是学术气味很浓的政治家可能更合适吧。他这位政治家、学者又最好演讲,非常重视演讲在革命宣传中的作用。

章太炎先生认为,学问与事功并不冲突。他一生热衷于演讲,多次公开讲学,在各地各种场合发表其“联省自治”等政治观点。他学问渊博,知识底蕴深厚,演讲时带有浙江口音,这并不妨碍他的演讲为大众所欢迎。

章太炎先生所处的时代正是政治大变革、文化也大变革的时代,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之中,但凡有爱国心的中国人内心都在寻求一条救国之路。章太炎先生在《民报》纪元节大会上这篇关于平民革命和督抚革命的演讲,就是对于摆在民族面前的两条革命道路的透彻剖析,在关键时刻给民众一个清晰的路标,明确地表明了自己支持平民革命、反对督抚革命的政治主张,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革命理论价值。

章太炎的这番演讲开门见山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其中用了一个辛辣的比喻,以“魔障”引出下文,但并没有明确说督抚革命就是这阻碍现今革命实行的魔障,这一比喻非常恰当,给听众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之后逐层深入,将强盗与秀才作对比,对比非常鲜明强烈,给听众以震惊。语句短促有力,层层进逼,增强了开篇的气势。段末点出中心论点:在革命当中想借督抚的权是不可取的。

第二段,将论点再进一步地拓展延伸,将学界中人、会党和强盗进行对比,在辛辣的讽刺和批评中再次重申:借助督抚的力量革命不但无望,相反,会给革命带来更大的阻力和危害。言辞激烈,不留情面,将学界中某些没有骨气之人趋炎附势的丑态展现了出来,在批判的同时又有规劝之意。总之,这样的言辞让人警醒,给人当头棒喝,很有震撼力和威慑力。

接下来,章太炎才开始阐释不能走督抚革命这条道路的理由,用一句简洁的话来进行过渡:“这是什么原由?”章太炎的理由阐述共分三层,层层递进,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他分析了第一层的原因:督抚只是在利用幼稚的学界中人压制革命而已。揭露了督抚与革命党人其实是对立的事实。第二层从心理层面分析原因:督抚们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是不可能真正起来革命的,他们的革命都是假革命。第三层的原因:老耄昏聩的督抚们的后代子孙们大都为纨绔子弟,断不可让这些人混入革命队伍中来。在言语上,这三段文字简洁明快,利落流畅,运用了对比、比喻等手法,列举了吴三桂等人物作为反面例子,用了排比句式,如“才气略长些,议论略多些,风骨略高些”等来增添演讲的气势。话语通俗易懂,口语化地运用了一些民众熟悉的词语、句子等,容易让大众接受。三层意思如层层剥笋,将督抚之真面目揭露于民众眼前,让人深思警醒。

接下来的论述是对论点的再次强调和论证,用形象化的语言说明,依靠督抚哪怕取得一时的胜利也不能真正达到革命的目的,反而如同“微虫霉菌”般地将那些贪污腐败的流毒传了下来。

章太炎先生对于革命形势的分析非常到位,具有清醒的政治头脑,他分析了满洲政府的过去和现在,再引用了太平天国起义的典型例子,说明现今的这种虚空的状态正是革命的大好时机。

最后一段是该演讲的结尾部分,章太炎先生发出呼吁:“从今以后,我汉人兄弟,请把依赖督抚的一念,早早打消。”与听众兄弟相称,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但想当兵,不要想当奸细;但想做将士,不要想做参谋”,以无比凛然之正气给听众以巨大的鼓舞和人格上的震撼、陶冶。“这革命大事不怕不成,中华民国不怕不立”,两个双重否定大大强化了革命必胜的信心,给听众以希望的指引和力量的鼓舞。最后一句:“何必怀着那下劣心思,为会党、强盗所笑呢?”在反诘之中激发人向善,在道德和心理上更加坚定了听众抛弃督抚革命之念,增强了对真正的民主革命的信念。

章太炎先生的演讲充满了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主革命的激情,在揭露督抚革命的真正面目时言语极尽讽刺和批判之能事,辛辣而有力;在给听众分析道理、呼吁革命之时,那高尚的人格情操和浓浓的爱国情怀动人心魂,入情入理的演讲令人热血沸腾,激发起了民众推翻腐朽政府的决心,充分显示出章太炎先生演讲之无限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