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艺美学要略·流派·荒诞派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流派·荒诞派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流派·荒诞派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最初出现于法国文坛,后得以广泛流传的现代主义文艺流派。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精神危机的加深,人们失去“立足点”和“安全感”,在物质欲望的重压下的“自我丧失感”,是荒诞派戏剧产生的社会原因。另外,存在主义哲学是荒诞派戏剧的思想武库,该派的作家们认为人和世界的存在都是丑恶的,都是“毫无意义、荒诞、无用”的,人与人永远无法沟通。这一思想渗透于荒诞派的全部作品之中。在他们看来,不合理社会的重压,使人丧失了“自我”的存在,人变成了“非人”,成了按照“习惯”去接受痛苦和折磨的人。声称“人活着就是一场梦”,只是“片刻的存在”,人的一切努力也是全无意义的,最终只能以无意义的死亡为命运归宿。所以在理论上,他们主张创作只有用只提供见证的断片式的荒诞形象来表现世界和人生的荒诞性,表现人的内心感受,才能“表达一种不可表达的真实”,才能感到解脱和“净化”的欣喜与宽慰,并揭示出人类社会中的普遍性和共同点。这就导致了荒诞派戏剧在内容上的象征性与非逻辑性。他们从“寻找自我”的这一抽象主题为起点,以荒诞离奇的形式塑造出一批在以往资本主义文艺中从未有过的卑微、肮脏、畸型、破碎的非人的人物形象;情节一反常规,过分夸张、极端怪诞,台词也语无伦次,或是那些如梦呓般地对白或独白。他们力图收到心灵上震憾观众的戏剧效果。

荒诞派戏剧虽然也从哲理性上表达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不满与抗议,但又因找不到正确出路及解决办法而悲观绝望、苦闷颓唐。该派的主要代表作品有尤奈斯库的《秃头歌女》、《犀牛》,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品特的《一间屋》以及阿尔比的《美国之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