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蓼百科,红蓼寓意,红蓼赏析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红蓼百科,红蓼寓意,红蓼赏析

红蓼,植株高大,花红色,故名,别名红草、水红花子、东方蓼,其穗状花序似狗尾而俗称狗尾巴花。

红蓼为蓼科蓼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高可达两米,分枝有节,密生茸毛。叶大互生,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全缘。花序密集呈圆锥状,顶生或腋生,下垂,花小,淡红色、红色或白色。瘦果近圆形,扁平、黑色有光泽。花期6~8月,果期8~10月。

【养】

红蓼原产我国,分布全国各省区。欧洲、中亚、俄罗斯、日本、印度、马来西亚、澳大利亚也有分布。喜阳光和温暖气候,耐寒性强,适应性强,耐瘠薄,不择土壤,喜湿润的沙质土壤,荒地、沟边、溪边等湿地均可成片生长。在阴湿环境里生长良好。用播种繁殖,能自播繁衍,多有野生。可于春季3~4月进行露地播种,播后需略覆薄土,并覆盖稻草。出苗后,应立即除去覆盖物,进行小苗移栽。经一定管理措施,生长旺盛。

【赏】

据古书记载,先秦时代,人们将蓼用于饮食,有以蓼和羹的习俗。宋代寇宗奭《宗奭衍义》记载,早春用蓼子加工成蓼芽为菜的事:“蓼实即草部下品水蓼之子也。彼言水蓼是用茎,此言蓼实是用子也。春初以壶卢盛水浸湿,高挂火上,日夜使暖,遂生红芽,取为蔬,以备五辛盘。”“五辛盘”,即吃春饼时有五种细嫩蔬菜配合而成。

我国流传着红蓼的故事,教育人们忠心报国、孝敬父母。东汉赵晔撰《吴越春秋》上记载着一个故事。越国被吴国灭了,越王立志要报仇。他知道这绝非一日所能做到,于是“苦思劳心,夜以继日,卧则攻之以蓼”。这是卧薪尝胆的另一说法。越王退位隐居后,仍攻苦食淡,时刻不忘灭国之耻和复仇之志,后来终于打败了吴国。

汉朝时,汉景帝刘启将他的儿子刘发封为长沙定王。相传定王因思念去世的母亲,在长沙建了一座高高的台子以求能遥望到母亲的坟墓。同时还在他的宫殿中开辟了一个蓼园,以示不忘其母。那台子后人称之为定王台,现还在湖南长沙县东,但蓼园却不见其踪影了。

红蓼自古就受到人们的喜爱,历代文学家写了赞美红蓼花的诗篇。唐代郑谷《蓼花》诗:

簇簇复悠悠,年年拂漫流。

差池伴黄菊,冷淡过中秋。

晚带鸣虫急,寒藏宿鹭秋。

故溪归不得,凭杖系渔舟。

此诗一联,蓼花的花穗簇聚及枝叶垂拂,拂流而生,年年不绝。二联,写蓼花与它种植物的关系。“差池”,意为参差,蓼花长长短短,丛生于荒郊,与野菊相伴而开,冷清地度过中秋。三联,写蓼花与昆虫禽鸟的关系。花间有虫鸟,傍晚秋虫急鸣,天寒宿鸟愁栖,与不安的虫鸟相伴,更显蓼花的寂寥。四联,写蓼花唤起思归情绪。蓼滩荒冷寂寞,自然非故乡小溪可比。因故乡难归,只得凭借渔舟浪迹山河。宋代文同《蓼花》诗:

红芳宵露清,翠节晚宵迎。

雨后晒残日,秋容满槛亭。

此诗一句,红色蓼花经宵(夜),清露晶莹,闪光的露珠,更衬托出花色的鲜艳。二句,绿枝绿叶,笼罩在西窗暮霭中。三四句,雨后落日,黄为主色调,天黄、地黄、草木皆黄。宋代刘克庄《水荭》诗:

分红间白汀洲晚,拜风揖雨江汉秋。

看谁耐得清霜去?却怨芦花先白头。

此诗一二句,秋日黄昏,长江与汉水交汇处的沙渚之上,蓼花丛丛,红日间开。秋风秋雨,花摇枝舞,蓼花拜揖。“看谁耐得清霜去?”,看哪一位抗寒性强,耐得了清霜,它就是强者。“却怨芦花先白头。”芦花抗寒性差,“清霜”一降,它就白了头,从而赞美了蓼花。

【用】

红蓼枝叶高大,疏散洒脱,夏时红色果穗随风摇曳,有清凉消暑之感。红蓼生长势壮,抗寒性强,花期长,管理简便,适宜公园、街头花园、庭院种植观赏,也可作插花或装饰材料。

红蓼全草均可入药,有清热化痰、活血解毒、明目之效。霍乱烦渴,蓼子30克,香薷60克,每服6克,水煎服。小儿头疮,蓼子为末,蜜和鸡蛋白同涂之,虫出不留痕。霍乱转筋,蓼叶1升,水3升,煮汁取2升,入香豉1升,更煮1升半,分3服。小儿冷痢,蓼叶捣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