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的诗文
康有为(1858—1927)是戊戌变法的领导者。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出生于广东南海一个世代簪缨之家。青少年时期即有“经营天下”的抱负,受到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变法思想。曾多次上书光绪皇帝,请求变法,并积极课业授徒,宣传变法主张。组织强学会,创办《中外纪闻》、《强学报》,大造变法声势,集合维新力量。一八九八年(戊戌)六月十一日,光绪皇帝下诏明定国是,决心变法,康有为和其他维新派积极支持光绪皇帝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改革。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流亡日本。在资产阶级革命日渐兴起和蓬勃发展之时,他的思想日趋保守,曾先后组织保皇会、孔教会等组织,反对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坚持保皇立场。康有为的一生主要功绩在于促进和领导了戊戌变法,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表现了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心,他因而成为当时时代的先驱者和著名爱国者。他的诗文也积极配合了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表达了他变法维新的强烈愿望和对国家危亡命运的特别关切。他的诗歌能反映当时重大时事和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出都留别诸公》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壮志未酬之悲;《去国吟》表现了上书未成、政治遭受挫折、被迫离京时的惆怅的心情。他的诗想象丰富奇特,富于浪漫主义精神,许多诗歌能直抒胸怀,表现现实之感,感情激越,思想解放。他的散文能直抒己见,畅所欲言,打破传统的古文程式,为梁启超的“新文体”开了先路。以诗文反映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变法维新思想,创作上表现出新的倾向和作风,他因而也成为改良派的重要作家。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人类公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