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艺美学要略·流派·巴罗克艺术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流派·巴罗克艺术
巴罗克这个词来源于西班牙文,意为巨大的畸形的变色的珍珠。作为编史上的标志,它所指的是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早期的欧洲文化而言的,但是,它作为一种艺术风格术语,并不限于上述的时期之内。巴罗克开始出现于意大利,后来遍及西班牙、法兰德斯以及法国、德国等。首先,巴罗克风格在十七世纪意大利建筑上,当时罗马教廷极力用豪华的建筑和艺术的装点,显示旧教威力之不可动摇。这样,从米开朗基罗继承下来的那种庞大的、奇异的建筑风格逐渐流行起来,人们称它为“这是巴罗克”,这种风格的建筑好象变了形的珍珠,带给人们一种健壮、崇高的幻觉感。它的特点是注重大型圆柱的配置,屋顶上安排了许多雕塑,室内装点的华丽威严,以及从这些建筑群和建筑体的到另一些建筑群和建筑体的奇特通廊。巴罗克著名建筑师是意大利的波若米尼。
建筑上的这种风格很快扩展到雕塑领域,雕刻作品的形象姿态极其夸张,充满了戏剧性的激情和热力,在衣纹的处理上凹陷得很深,造成浓重的阴影。巴罗克著名的雕刻家是意大利的贝尼尼。此时的绘画艺术也不能超脱巴罗克风格的影响,在法国、西班牙、法兰德斯出现了一批画家,其中被誉为欧洲第一个巴罗克天才画家的荷兰的、鲁本斯,他的作品构图宏大,色彩华丽而富于变化,明暗对比显著,线条曲折,很能抓住欣赏者的审美心理。画面上的人物都丰腴饱满具有巴罗克的情趣。其中妇女形象多以肥胖健壮为理想女性美,反映了当时这些国家强盛以及人们的审美观念。
巴罗克艺术的风格特征,是它的纪念性和装饰性。从这一突出的风格特征来看,是同文艺复兴以来的审美理想、趣味标准背道而驰的,这一点十分明显地暴露了它为专制制度歌功颂德的思想倾向。同时,巴罗克艺术,特别是雕塑、绘画,往往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耶稣及圣徒们受苦受难的题材上,突出地表现了宗教热情以及为天主教教会利益服务的思想倾向。当然,在一些具有丰富的人民性的艺术家那里,这种风格也有助于深刻地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扩大艺术表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