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亮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陈亮

【生卒】:1143—1194

【介绍】:

南宋唯物主义思想家、文学家。字同甫,学者称龙川先生。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他的学派被称为永康学派。他喜读历史、兵书,考究古今得失,关切国事。孝宗时,作《中兴五论》,反对与金人议和,力主抗金,收复失地。因遭到当权者嫉恨,屡次被捕入狱。出狱后,志气不减当年。晚年,考中进士,授官未赴任而卒。他的著作汇编为《龙川文集》,近编为《陈亮集》。

陈亮主张事物是宇宙间唯一的客观存在。说“盈宇宙者,无非物,日用之间,无非事。”(《陈亮集》第100页)“道非出于形气之表,而常行于事物之间者也”(同上,第97页)。认为“道”和物是不可分离的。反对理学家离开天地万物空谈“道”,并指出“舍天地则无以为道矣”(同上,第285页),批驳朱熹的“道之常存”,“天地之运行无穷”,而“人道息”的观点,提出“天地常运而人为常不息”(同上,第287页)的思想。他所说的“道”,既指天地运行的规律,也指“人道”。“人道”,就是通过人的行为改造世界之道。“天下,大物也,须是自家气力可以干得动,挟得转”(同上,第273页)。认为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人道”不息,并要求统治者能“明于事物之故,发言立政,顺民之心,因时之宜”(同上,第100页),通晓事物的道理,“贤者在位,能者在职,而无一民之不安,无一物之不养,则大有功之验也。”(同上,第97-98页)但又说“人不立则天地不能独运”(同上,第285页),这夸大了人为的作用,否认了天地运行规律的客观性。他还与朱熹进行“王霸义利”之辩。朱熹认为“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朱子语类》卷十三)朱熹把“天理”和“人欲”也就是把“义”和“利”对立起来,宣扬禁欲主义。陈亮针对朱熹的“王霸义利”之辩,提出“义”和“利”或“天理”和“人欲”是并存的,王道和霸道也是交杂并用的,并认为人的物质生活欲望,就是人的自然本性,不可违抗。在他看来,人类生存,就要解决衣食住的问题,“有一不具,则人道有阙,是举吾身而弃之也。”(同上,第43页)若能解决人的物质生活欲望的要求,这就是“人道”,就是天下的大公。他以“义利双行,王霸并用”的观点,反对朱熹所谓“三代专以天理行,汉唐专以人欲行”的历史唯心论。认为古今异宜,“圣人”之事不足以为法,并以汉唐建立国家,传世久远的事实,肯定了汉唐社会的进步,指出也是实行“义利双行,王霸并用”的措施。在经济上赞成变法,认为青苗之政,“惟恐富民之不困”,均输之法,“惟恐商贾之不折”。在文学上,词作感情激越,风格豪放。

陈亮是注重功利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尤其是对于人们的物质利欲的提倡,具有历史的进步意义。但他的历史观仍未摆脱唯心史观的藩篱,认为历史是“六十年一变”的循环发展,宣扬英雄史观。这些表明了地主阶级思想家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