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审美分类创造·篆书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文艺审美分类创造·篆书

文艺审美分类创造·篆书

是大篆、 小篆之统称。篆书源于甲骨文。 甲骨文是今天人们能见到的最早的古文, 它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一带的殷墟。 甲骨文是以刀为笔, 契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卜辞。 它是奴隶制度下殷王室 “率民以事神, 先鬼而后礼”, 敬事鬼神, 崇尚占卜, 遇事必卜, 以请命于上帝的记录。 甲骨文卜辞是我国最早的书法, 它是现代汉字原型,单字总数约五千左右, 构成了具有严密规律的文字系统。文字结体平稳工整, 疏密得当, 娟秀匀称; 契文布局上, 错落有致, 纵中有敛,虚实相间的特点。 郭沫若对甲骨文书法给予很高评价, 他说: “卜辞契于龟骨, 其契之精而美, 每令吾辈千载后人神往。 文字作风且因人因世而异, 大抵武丁之世, 字多雄浑, 帝乙之世, 文咸秀丽。 细者于方寸之片, 刻文数十, 壮者其一字之大, 径可运寸。 而行之疏密, 字之结构, 回环照应, 井井有条。 ”这是说有丰富的线条美。

大篆是在甲骨文的基础上演变因为 “大篆实出史籀也。 籀在周宣王时为太史氏, 其书今之所存者,‘石鼓’ 是也。 ”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 大篆书法还明显地带有象形文字的痕迹, “划成其物, 随体诘诎”。 但是, 文字绝不能等同图画, 它经过了规律化、 线条化、 符号化, 成为一种抽象符号。 韩愈把石鼓文形容为“鸾翔凤翥众仙下, 珊瑚碧树立枝柯, 金绳铁索锁纽壮, 古鼎跃水龙腾梭。 ”黄庭坚认为: “石鼓文笔法如圭璋特达, 非后人所能膺作。”康有为把它形容“如金钿落地, 芝草团云, 不烦整截, 自有奇采” 。历来对石鼓文的评价都很高, 因为大篆在文字结体上不断丰富, 逐渐完备。用笔古拙茂密,线条婉转曲折,结构工整匀称, 形成庄重美的特点。

小篆又称为秦篆。 “七国之时, 言语异声、 文字异形, 秦始皇初兼并天下, 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 李斯作《仓颉篇》, 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 皆取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 推行统一文字政策, 将字体繁杂加以简化, 字形结构开始正式定型, 偏旁予以统一, 正式确立了汉字一字一形的原则, 对汉字规范化起着重要作用。小篆在字体上又向前发展了一步,形体匀圆整齐, “画如铁石, 字若飞动, 作楷隶之祖” , 独具一种线条流畅美。存世的《琅邪台刻石》、《泰山刻石》可见其风格。历代书法艺术中, 精于小篆的人很多, 如唐代李冰阳, 清代邓石如等。小篆虽然古老而难于辨识, 实用价值不大, 但它带有浓厚装饰趣味, 线条多变化, 给人一种久远开阔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