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国际的建立
共产国际又称第三国际,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建立的各国共产党的国际联合组织,对于帮助各国无产阶级建立革命政党,推动世界革命运动发展起了重大作用。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爆发以后,第二国际瓦解了。列宁和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为团结各国左派,建立一个与第二国际机会主义彻底决裂的新的革命国际组织而斗争。列宁发表大量文章批判考茨基“中派”的伪善面目,帮助教育各国左派同修正主义者划清界限。经过1915年9月的齐美瓦尔德会议和1916年的昆塔尔会议,加强了各国左派在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团结。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推动了各国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促使各国左派进一步同修正主义决裂。这些都为共产国际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1919年2月,伯尔尼国际——第二国际的复活,使得建立新国际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1918年11月,由布尔什维克党发起,在彼得格勒召开了欧美各国左派社会党人代表会议,作出了筹建第三国际的决议。1919年1月,8个国家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组织的代表会议在莫斯科举行,决定邀请各国无产阶级党参加第三国际的成立大会。
1919年3月2-6日,30个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代表在莫斯科举行了第三国际(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成立)大会。中国、朝鲜等东方国家的代表以观察员身分列席大会。列宁亲自主持了大会,并就大会主要议题关于资产阶级民主和无产阶级专政的问题做了报告。大会通过了由列宁起草的《共产国际宣言》、《共产国际行动纲领》、《关于资产阶级民主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提纲》等文件,宣告共产国际正式成立。大会选出了由季诺维也夫任主席的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和由拉柯夫斯基、列宁、季诺维也夫、托洛茨基、普拉廷等5人组成的执行局,总部设在莫斯科。共产国际是各国共产党的国际联合组织,各国党都作为它的支部直接受它的领导。共产国际号召全世界无产阶级为夺取政权、实现无产阶级专政而斗争,从而标志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了争取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新阶段。共产国际的诞生宣告了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彻底破产,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共产国际总计举行了七次代表大会。第二次代表大会于1920年7月19日-8月6日举行。会前,列宁发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为大会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大会通过列宁起草的《加入共产国际的条件》即“二十一条”,体现了列宁主义的建党原则,保证了共产国际的纯洁性。1921年6-7月举行的第三次代表大会,提出了“到群众中去”的口号。1922年11-12月举行的第四次代表大会,提出了建立反帝统一战线的号召。共产国际的初期活动是在列宁亲自领导下进行的。列宁去世以后,反对托派集团的斗争,贯穿在共产国际第五、六次代表大会和一些执委会全会中。1924年6-7月举行的第五次代表大会,提出使各国共产党真正布尔什维克化和进一步发展与整顿统一战线的号召。会上第一次使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提法,以表示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大会还决定把俄共(布)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和第十三次代表会议所通过的关于谴责托洛茨基反对派决议作为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的决议加以公布。1925-1928年间举行的执委会第五——九次(扩大)全会着重讨论了反对托派集团的问题。1928年7月-9月举行的第六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共产国际纲领》,大会驳斥了托洛茨基关于恢复其党籍和撤销苏联政府驱逐其出境决定的要求。大会选举布哈林负责主持共产国际政治书记处的全部工作。1929年7月举行的执委会第十次扩大全会开展了反对布哈林集团的斗争,撤销其主席团委员和书记的职务。1935年7-8月举行的第七次代表大会,根据季米特洛夫的报告,提出了建立工人阶级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鉴于各国内部情况和世界形势变化急剧,共产国际这个组织形式已经不能适应斗争的需要,甚至已经变成进一步加强各国工人政党的阻碍。为此,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于1943年5月15日通过关于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议。由于各国共产党一致同意,共产国际于同年6月10日正式宣布解散。共产国际存在二十四年,它对捍卫马克思列宁主义,帮助各国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支持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推动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反对国际法西斯主义的斗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也犯过一些错误。共产国际的解散是正确的和及时的,有利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