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切托夫,弗·阿
【介绍】:
苏联俄罗斯作家,出身于农民家庭。种过地,捕过鱼,当过轮船修配工人。一九三一年于农业专科学校毕业后,曾任农艺师。一九四一年卫国战争开始后,作为列宁格勒《祖国前线》报记者,赴战地采访,写了大量反映苏联军民英勇抗战的通讯和特写。一九四四年加入苏联共产党。他是从一九三四年开始写作的。战后专门从事文艺创作。发表有《在涅瓦湖上》(1946)、《市郊》,都是反映卫国战争题材的作品。反映战后农村题材的作品有《阳光照耀着谁》(1949)、《在祖国的天空下》(1950),此外还出版有短篇小说集《性格的特征》(1949)、《十字街头的住宅》(1951)等。他的成名作是长篇小说《茹尔宾一家》(1952),描绘了一个工人家庭三代人的生活史,塑造了“新世界的主人”——劳动者的形象。这是苏联文学中描写工人阶级的一部重要作品。一九五四年发表了长篇小说《青春常在》。一九五八年发表的著名长篇小说《叶尔绍夫兄弟》以苏共二十大的社会现实为背景,歌颂了工人阶级的光荣传统。揭示了苏联社会生活中的尖锐矛盾,表现了作家对于社会生活中背离马克思主义现象的不安,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批判。但是这部作品引起了不同反响,《真理报》社论曾指责作家“夸大”了社会生活中的“不健康因素”。一九六一年又发表了长篇小说《州委书记》,这部作品揭示了在二十大以后的苏联社会,在领导作风上存在的严重问题,塑造了不同类型的领导者,暴露了一些艺术家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尖锐地批评了官僚主义作风。这部作品也引起了争论。一九六七年发表了长篇小说《落角》,这是一部反映国内革命战争的作品,作品以列宁格勒保卫战为背景,描绘了城市建设者和苏联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一九六九年发表的长篇小说《你到底要什么?》描写了几个西方以艺术活动为掩护从事间谍活动的艺术家。通过他们的活动反映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尖锐对立,揭露了苏联社会的阴暗面,提出了在青年中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问题;但这部作品也明显地显示出对共产主义信念的迷惘。作家逝世后发表了《雷击山巅》这部长篇小说。柯切托夫曾于一九五三——一九五五年任苏联作协列宁格勒分会书记,一九五五——一九五九年任《文学报》主编,从一九六一年起任《十月》杂志主编。柯切托夫的创作善于抓住作家生活时代的重大问题,揭示其尖锐矛盾,作出迅速反映,作家尤其善于创作劳动题材的作品。在柯切托夫的作品里体现了作家对革命传统的珍视,但也反映出对时代发展变化的不够充分理解。作家曾访问过中国,对中国人民抱有友好的感情。作家于一九七三年十一月因长年患病于莫斯科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