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巴尔扎克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巴尔扎克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Honore de Balzac,1799—1850)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生于中等资产阶级家庭,曾在教会学校读书,1814年在大学学法律,毕业后从事文学创作。因家庭生活困难,曾当过出版商,开过印刷厂,他熟悉了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生活。为写作打下了生活基础。他的作品总称为《人间喜剧》,由九十余部长、中、短篇小说组成。他的文学思想和理论集中反映在《人间喜剧》的“前言”里。这是他对1834年达文为他写的《〈十九世纪风俗研究〉序言》的补充。此外,论文《论艺术家》和他给自己的作品所写的二十篇序和跋,以及大量评论和书简,都反映了他丰富的文学见解。巴尔扎克使批判现实主义从理论到实践均臻于完善。
他提出了一整套现实主义理论。在《前言》里他说: “法国社会将成为历史家,我不过是这位历史家的书记而已”。他立志“完成一部描写十九世纪法国的作品”。他主张客观地、具体地描写和反映现实生活,分析自己要表现的社会,选择典型事件展示广阔的社会环境,不仅要描写种种生活现象,而且“应该进一步研究产生这些社会现象的多种原因或一种原因,寻出隐藏在广大的人物、热情和事故里面的意义”。他提出描写社会和人生要遵循两个法则。一是社会法则。据此要写出社会的表面现象和本质因素,找出事件产生的社会原因。 “作者需要做的事情主要是用分析求得综合,刻划和搜集我们生活的各种成分,提出一些主题并且对它们全体加以论证,最后,描写一个时代的主要人物以绘出这个时代的广阔的面貌”。二是自然法则。他把君主政体和基督教作为永恒的真理,把社会、国家引导到这两条路上去。他写了种种社会现象,就是要看它离这两条路有多远。他总是以历史家自居,主张写出社会风俗史,即写出表现时代风俗的生活场景。于是他提出了“生活场景”论。在他的《人间喜剧》里, “风俗研究”这部分就包括了六种生活场景,使《人间喜剧》 “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 (恩格斯)巴尔扎克认为写小说要用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环境和人,分析社会上人的类别。他强调刻画人物要自觉地把环境和人物性格联系起来,从肯定环境对人的决定作用来刻画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他说要写出“人和他们的思想的物质表现”,指的就是物质环境如何影响人的思想,所以,他很重视环境描写。在《论艺术家》一文中,他高度评价了艺术家,说他们的使命在于指导社会,改造社会,他们和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哲学家一样重要。由于艺术家的重要使命不被当时社会所理解,他提出“从事艺术就是为艺术本身服务”。其实巴尔扎克指的是为艺术应有的社会使命服务,这和那些企图逃避社会现实的“为艺术而艺术”的理论根本不同。巴尔扎克不仅强调艺术要面向现实,而且要反映出现实的本质关系。他指出生活真实不等于艺术真实;创作要用形象思维,用形象和画面表现出思想和哲理;要塑造出鲜明的典型性格;作家要具备“观察”和“表现”两种才能,要有“透视力” (即想象力),要有“技巧”和“构思”能力等等。巴尔扎克的创作理论表现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实践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