谴责小说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谴责小说

在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影响下,适应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需要,二十世纪初年产生了一批谴责小说。这些谴责小说以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和曾朴的《孽海花》为代表。谴责小说具有鲜明的特色:它们与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能反映现实的重大事件,具有突出的政治内容。它们能暴露封建社会官场的黑暗,谴责帝国主义的侵略行为,对封建政治的腐败加以抨击,自觉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服务;谴责小说的发展与小说理论的发展紧密联系,作家创作的目的性更明确,创作活动更加自觉;谴责小说能继承中国古代讽刺文学的传统,但往往描写浅露,笔无藏锋;喜用夸张和漫画化手法达到讽刺目的;结构多受《儒林外史》影响,但又散沓不精。谴责小说用意在于讽刺,但度量和技术远逊于《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谴责小说的兴盛发展与这一时期的社会现实有密切的关系。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危机加深,广大人民群众对清政府的腐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清政府更加失望,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和改良主义运动因之而起,一些资产阶级改良派作家更重视小说在暴露社会,宣传改良思想方面的巨大作用,更自觉地利用小说创作为改良运动服务;当时商业都市发展,广大市民对小说有浓厚的兴趣,出现了职业小说家和外国小说翻译家,产生了刊载小说的杂志和报纸,这些情况推动了谴责小说的繁荣发展;同时,优秀的现实主义的巨著《儒林外史》也为谴责小说的作家们提供了讽世的榜样。谴责小说是在《儒林外史》的影响下,适应新时代的需要而产生出来的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服务的小说。它的繁荣发展代表了晚清小说创作的新面貌,标志中国小说的创作开始了新局面。谴责小说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局限性也影响了谴责小说的创作,在对腐败的封建社会和帝国主义侵略行为进行抨击之时,谴责小说往往也对封建圣君和帝国主义的“文明”抱有幻想;在谴责和暴露社会黑暗之时,不能正确指出社会的出路,作品因而缺乏理想的光彩;谴责小说缺乏正面人物形象,讽刺往往浅薄,夸张常常失实过甚,结构多散沓不精。这些情况也影响了谴责小说的批判深度和艺术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