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脂砚斋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中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脂砚斋

中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脂砚斋

评点《红楼梦》者的笔名,姓名、生平与生卒年均不详。一说为曹雪芹叔父,但尚无定论。他是清代《红楼梦》评点家,他较早肯定《红楼梦》的美学价值,在当时普遍的曲解偏向中实属难能可贵。

脂砚斋认为“情”是《红楼梦》艺术价值的核心。他用“一篇情文字”、 “因情捉笔”、 “因情得文”等批语描述《红楼梦》的“情”的意味。此“情”已不同于中国古典美学中一般情感意义上的“情”,而是悲剧之“情”。它由“滴泪为墨,研血成字”造成,“欲天下人共来哭此情字”。 “哭情”概括了《红楼梦》的悲剧性质。脂砚斋显然可能体验到《红楼梦》中理想毁灭这一悲剧内涵。

脂砚斋认为《红楼梦》是一部“真正情理之文”。它写出“天下必有之情事”,而又“合情合理”“至情至理”。合于必然性之情与理达到和谐统一。情理同一离不开艺术虚构;“事之所无,理之必有”。艺术可以通过虚构超越实事而又合于情理。可见脂砚斋把情理同一作为衡量艺术价值的最高尺度。

他认为小说的情理不同于一般可以用理性、逻辑解释清楚的情理,而表现为“其囫囵不解之中实可解,可解之中又说不出理路”,即看似不解却又可解(合理),但可解之中却又无法以言语表达(说不出理路)。这是只能以“合目思之”即感性体验才能把握的想象的情理意蕴。

他高度评价宝玉这一人物的美学价值,认为这是“今古未有之一人”,是“我辈于书中见而知有此人,实未目曾亲睹者”。宝玉这一新人物是贤与愚、善与恶、聪明才俊与庸俗平实、好色好淫与情痴情种等多重人格复合体。脂砚斋虽然未曾指出这一新人的具体规定,但极可能已体味到其反传统、反礼教意义。

他要求人物语言准确而生动地传达出人物个性,反对雷同。宝玉有宝玉语言,黛玉有黛玉语言,各显其内在气质。他还把亲身体验作为艺术家创作的先决条件。 “非经历过如何写得出”,“若非亲历其境者,如何摹写得如此”,他同时要求读者把亲身体验带入欣赏中:“非领略过乃事,迷陷过乃情,即观此茫然嚼蜡,亦不知其神妙也”唯有亲身体验才能使艺术家与读者通过作品达成心灵的交流。

脂砚斋可以说是中国第一位“红学家”,他的《红楼梦》评点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