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战
东晋击败前秦军事进攻的著名战役。前秦苻坚统一北方后,于太元八年(383)发兵九十七万攻晋,扬言“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其弟苻融率前锋二十五万攻下淮南军事重镇寿阳(今安徽寿县)。东晋执政谢安以弟谢石、侄谢玄共率北府兵八万迎战。北府名将刘牢之用五千精兵袭击洛涧(在今安徽淮南东),歼秦军万余人。谢石下令水陆并进,苻坚在寿阳城头见晋军布阵齐整,将士精锐,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兵,始有惧色。谢玄乘胜兵临淝水,遣使同苻融相约,要求秦军小退,晋军愿到淝水西岸决战。融企图乘晋军半渡时再予邀击,同意稍稍后撤。但秦兵成员复杂,军心未稳,一退辄阵势大乱,不可复止。谢玄引兵渡河猛攻,杀苻融,秦军大败,自相践踏而死者,蔽野塞川。苻坚身中流矢,单骑北逃,路上听到风声鹤唳,皆以为晋追兵即至。战后,前秦治下各族首领纷纷自立政权,北方重新陷入分裂状态;东晋虽收复了徐、兖、青、司、豫、梁六州,却没有统一中原的恢宏气度和雄厚力量,南北朝对峙局面至此已见端倪。主要史料见于《晋书》卷一一三——一一四《苻坚载记》、《资治通鉴》卷105太元八年。关于淝水之战的性质,黄烈《关于前秦政权的民族性及其对东晋战争的性质问题》(《中国史研究》1979年第一期)认为,它实质上是南北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兼并统一战争;孙祚民《试论淝水之战的性质及有关的几个问题》(《中国史研究》1981年第二期)认为,前秦发动的是民族侵略性战争,东晋方面是民族自卫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