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反对合法马克思主义的斗争
“合法马克思主义”即司徒卢威主义,是一种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产生于19世纪90年代俄国自由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中。当时,马克思主义已在俄国迅速传播,声望逐高,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也开始标榜马克思主义。他们披着马克思主义外衣,常在沙皇政府出版的报刊上发表“合法”言论,由此被称为“合法马克思主义”者。主要代表人物是波·别·司徒卢威等人。“合法马克思主义”者在反对民粹主义时,曾经起过有益的作用。但囿于资产阶级的立场,后来鼓噪起改良主义。他们把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说成是非科学的认识,并加以庸俗化。同时却抽象的称赞资本主义的进步性,并加以美化。他们否认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妄图使工人运动去适应资产阶级的利益。司徒卢威于1894年发表的第一部著作《俄国经济发展问题的批评意见》,竭力歪曲马克思主义,声称,马克思主义“还没有得到纯粹哲学的论证”,叫嚷“要用新康德主义来补充马克思主义”。
列宁在反对民粹派的同时,不得不同“合法马克思主义”者进行斗争,于1895年发表了《民粹主义的经济内容及其在司徒卢威先生的书中受到的批评》一书,1899-1900年又先后写了《再论实现论问题》和《非批判的批判》等书,从哲学上有力地揭露和批判了“合法马克思主义”。司徒卢威在哲学上是新康德主义的拥护者。尽管他也大谈“历史过程的必然性”,却拒绝对社会历史作出唯物主义的阶级分析,因而只谈论资本主义的存在和发展,不承认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列宁把这种拒绝对历史过程的必然性作阶级分析、否认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观点,从哲学上概括为客观主义。这种客观主义正是司徒卢威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哲学基础。列宁指出,客观主义决不是唯物主义。客观主义只谈论现有历史过程的必然性;唯物主义则是确切地肯定现有经济形态和它所产生的对抗关系。客观主义对资本主义关系作抽象的超阶级的解释,貌似客观,实际在证明资本主义一系列事实的必然性时,总是自觉不自觉地站在为这些事实做辩护的立场上;唯物主义则是揭露阶级矛盾,从而确定自己的立场。客观主义只说明社会(如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性;而唯物主义不仅指出这一过程的必然性,并且论证是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形态才提供了这一过程的内容,和什么样的阶级才决定了这种必然性。客观主义的实在内容就是在承认客观性的幌子下,抹煞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对抗性质,否认它的必然灭亡,这是资产阶级惯用的“超阶级”的观点。这种资产阶级观点是以反对阶级分析为特征,把科学性和党性对立起来,在激烈的阶级斗争领域里,用虚伪的“纯客观”以示“公正”,而回避分析研究社会的实质,正是资产阶级立场和党性的表现。唯物主义者对待社会问题,不仅分析事物存在的客观性,并且揭示事物内部矛盾斗争,来阐明其发生、发展直至灭亡的必然性,这才是真正的客观主义态度。列宁指出,辩证唯物主义者“运用自己的客观主义比客观主义者更彻底,更深刻,更全面”。从而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与资产阶级客观主义的根本对立与区别,从理论上有力地批判了“合法马克思主义”。另方面,列宁还针对“合法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党性原则的歪曲,阐明无产阶级党性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集中表现,并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进程相一致。只有站在无产阶级党性立场上,才有可能坚持唯物主义。无产阶级党性是真正科学性的必要条件。列宁强调党性与科学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所固有的品格。他认为,这一理论对于世界各国的社会主义者之所以具有不可遏止的吸引力,就在于,它把严格的高度科学性(它是社会科学的最新成就)和革命性结合起来,并且不是偶然地结合起来(即不是因为学说的创始人本人兼有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而是二者内在的和不可分割地结合在这个理论本身中。列宁在90年代对合法马克思主义的斗争,特别是在哲学上的论战,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唯物史观,为在俄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扫清了思想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