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美学研究·象征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文艺美学研究·象征

文艺美学研究·象征

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指通过特定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其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或心理对应,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德国哲学家卡西尔认为,象征就是在知觉符号和某种意义之间建立起隐秘的联系,并把这种联系显现于我们的意识当中。这里所说的“知觉符号”,在文艺作品中就是形象,就是构成形象的艺术语言。所谓艺术语言的“象征性”,即指艺术语言不仅能表现本身所代表的事物的性质和意义,而同时又能表现某种较深远的精神的性质和意义。它作为一种“知觉符号”,既显现它本身,又显现一种远远大于它本身的精神力量。

日本文艺评论家浜田正秀认为: “语言的魅力就在于它有象征性。”运用象征的艺术手法,可以使形象寓意深刻,能启发人们的联想,获得举一反三、浮想联翩的艺术效果, 以更深刻地表达作家、艺术家的思想和感情。例如鲁迅小说《药》的结尾, 以革命者夏瑜坟上的花圈象征革命的前景和希望;高尔基的《海燕》,用海燕来象征俄国的革命者,等等。

过去西方某些哲学家曾把人与事物之间的象征性关系神秘化,如瑞典哲学家安曼努尔·史威登堡曾认为,在自然界万物之间存在着神秘的互相对应的关系,在可见的事物与不可见的精神之间有互相契合的情况。后来法国象征派的先驱人物波德莱尔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认为外界事物与人的内心世界息息相通,互相感应契合,他把山川草木看作是向人们发出信息的“象征的森林”,认为诗人可以运用有声有色的物象来暗示内心的微妙世界。这些看法,如果剥去其神秘主义的外壳,是有其合理成分的。因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历史发展中,人类的情感内容和社会内容总是这样那样的积淀在一定事物的表象形式中,它们往往在无意识中长期暗暗酝酿而成,必要时又会在意识领域“复活”。这就是事物间象征性关系的历史根据。艺术家利用这一特点,就有可能通过改造事物表象的方法,进行情感、情绪的象征性调制,从而产生对应的情感刺激,使得先前积聚在一定事物表象中的情感信息在艺术形象中得到显影。通过象征手法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往往能把不同的感觉联接沟通,能调动读者的多种感官从各个角度去捕捉形象的内涵,从而获得更加深刻、真切的艺术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