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娄,索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贝娄,索

【生卒】:1915—

【介绍】:

美国犹太小说家。一九一五年七月十日出生于加拿大魁北克的莱基内,父母是俄国犹太人。贝娄九岁时随家移居美国芝加哥。动荡不安的城市生活,繁杂交错的文化传统和风俗的影响,引起了他的惶惑、多思和对社会问题的兴趣。曾在芝加哥大学、西北大学攻读人类学和社会学,毕业后当过编辑和记者。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度在美国海军服役,战后长期在大学任教。现为芝加哥大学教授和社会思想委员会主席。1976年,以“对当代文化富有人性的理解和精妙分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贝娄的创作活动始于四十年代中期,他象当时某些知识分子一样,受风靡欧洲的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的影响,写了《挂起来的人》(1944)、《受害者》(1947)等小说,创立了具有明显的存在主义思想痕迹的所谓“荒唐的现实主义”。五十年代开始,贝娄的创作仍着重描写历史和环境限制人的命运,同时又加强了对社会问题的哲理性思考,努力表现企图改变环境、至少能够表现自身的所谓“自我创作者”。成名之作《奥吉·玛琪历险记》(1953)的主人公,唯恐自己会被一种不变的关系和环境凝固,设法摆脱外界的控制,坎坷半世,寻找支配理想的本质,其结果是徒劳无获,只好与环境妥协。这部小说成为当代美国文学中表现人的“自我”探求的代表作品。1959年发表的长篇小说《雨王汉德逊》,描写拥有百万家产的汉德逊,到非洲去寻找理想的故事。作品充满了象征和隐喻,旨在表现丰裕社会的精神危机问题。被称为“思想小说”的《赫尔索格》(1964),描写了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在动乱的六十年代的苦闷和迷惘。主人公赫尔索格是大学教授,收入丰厚,生活优越,但却精神萎颓,消极悲观,靠不断给古人、今人、死人、活人写信打发日子。最后在自然界中找到安慰,产生了新的希望。1970年发表的长篇小说《萨姆勒先生的行星》,写波兰犹太移民萨姆勒的经历和精神生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受尽迫害,对人道主义产生幻灭;目睹社会的惶惑、混乱和疯狂,感到无能为力。小说再次提出了人道主义危机和资本主义的前途问题。发表于1975年的《洪堡的礼物》,在贝娄的整个创作中显示出新的特色。小说主人公洪堡是三十年代著名诗人,他企图用柏拉图美的观念来改造“实用主义的美国”,却在自己的可笑行为所创造的喜剧气氛中悲哀地死去。小说的情调介于悲喜剧之间,具有浓厚的“黑色幽默”的特色。除了长篇小说外,贝娄还写有剧本,短篇小说和文学论文多种。贝娄的思想和创作充满着矛盾。他对资本主义不抱信心,对社会主义又怀有偏见,因而对人类前途感到困惑和失望;他对当代西方世界的精神危机和个人在社会中的命运,深切关注,勤于思索,但中产阶级的立场,又限制了他的艺术视野,决定了主要表现的只能是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思想和情绪。作为犹太作家,他的作品不可避免地受到犹太文化传统的影响,带有犹太文学中说教小说的印记;同时又较多地包含着现代西方哲学思想,呈现一种奇特而模糊的艺术风格,具有浓厚的现代主义的色彩。某些西方文学评论家认为,贝娄是具有现实主义倾向的现代主义作家,他的创作,反映了美国当代文学发展的重要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