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美学基本理论·美学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文艺美学基本理论·美学

文艺美学基本理论·美学

△研究美、艺术、审美意识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以及总结人类按照美的规律建造产品的实践经验的一门科学。

作为一门科学,美学是在十八世纪中叶正式宣告诞生的。1750年,德国哲学家和美学家鲍姆嘉通,出版了他的美学专著《美学》 (Aesthetik埃斯特惕克)的第一卷。鲍姆嘉通认为,人的心理功能可以分为知、情、意等三个方面,应有三门相应的学科来研究。与知相对应的学科为逻辑学,与意相对应的学科为伦理学,研究情(或称感性学)的学科为美学。由此,一门新的学科正式出现了。

美学作为一门科学虽然历史不过二百多年,但有关美学的研究却象人类历史一样绵长。当人类打开了自身的历史卷册,就开始了最初的审美活动,并随之出现了作为自身审美活动经验总结的思想材料。这就是最初的美学。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美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十八世纪中叶之后,产生了严格的由概念系统构成的理论形态的科学——美学。德国古典主义哲学家,如康德、谢林、黑格尔,都把美学作为他们自身的哲学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哲学的襁褓中,德国古典主义哲学家建立了相互有所区别的美学体系。其中,黑格尔的思辨哲学对美学的影响最大。黑格尔之后,美学朝着三个方向发展,即哲学美学,艺术美学,心理学美学。

马克思主义为美学成为真正的科学奠定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他们不仅把客观世界看作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物质存在,而且把客观世界及人类本身看作是历史过程。马克思指出: “历史本身是自然史的即自然界成为人这一过程的现实部分。”这位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还深刻地指明了人的实践活动特点:“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尺度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这些思想,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基石。马克思和恩格斯,还有列宁、斯大林、毛泽东以及其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十分注意无产阶级文艺运动。他们指出,党对文艺的领导是建立在尊重艺术规律的基础之上的;文艺必须同亿万劳动群众从事的社会主义革命事业紧密结合;要批判地总结前人的艺术实践经验,使之为我所用。这就充分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美学,是革命的科学,实践的科学。

美学所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因为它具有独特的研究对象。美学的研究对象可以分为两个序列: 审美对象序列和审美意识序列。前者泛指一切可以用来进行审美观照的美的事物、美的现象,包括美的本质及美的形态、美学范畴;后者泛指审美主体在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中形成的趣味、理想、标准等以及诸多心理功能,核心是美感。在上述两个序列中,美的本质、艺术、审美心理,以及它们的展开形态,无疑是最为重要的。这些研究构成了美学研究的两大基本类型:基础研究和实证研究。但必须说明,美学的研究对象,是流动的,开放的,而不是固定的,封闭的。由于生产实践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按照“美的规律”造型的能力的提高,所以审美活动的范围在不断扩大,美学研究的领域也在不断拓宽。

美学同其他学科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美学特别同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美学史证明,美学是与哲学和哲学知识的各个部门如逻辑学、辩证法、认识论等学科紧密相联的。苏联美学家舍斯塔科夫指出,美学研究对象本身、美学的起源、美学的职能等三个方面都证明了美学是离不开哲学的。此外,美学同文艺学的关系也最为密切。美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研究艺术本质规律,研究艺术创作性质、过程、特点。但是,美学同文艺学比较起来,它又是科学的科学,理论的理论。第三,美学的发展要依赖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

理特征、本质及活动规律的科学。美学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如审美意识等,本来也是心理学的问题。自十九世纪费希纳提出“自上而下的美学”和“自下而上的美学”的区分之后,造成了心理学美学的滥觞。但是,由于心理学的发展受制于生理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的某些学科的发展,心理学美学方面的研究虽说很有成就,然而还不能尽如人意。第四,美学研究也不能脱离伦理学。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是善。美虽然不能等同于善,但两者之间是必然联系着的。恶是不能成为审美对象的。美学同伦理学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即培养完善的人,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而且具有很高的审美能力的人。这种人具有真善美和谐一致的心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美学是未来的伦理学。如上所说,美学同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在许多方面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但同时,美学同这些学科又有着确定的区别。

研究方法上,美学方法应该是多元的。马克思以及其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创立并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我们是应该坚持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开阔视野,把不同层次的实践证明卓有成效的研究方法引入美学研究中,如信息论、控制论、数学模型化、系统分析、语言学、心理学以及各种自然科学、基础科学、横断科学等方法。然而我们也要注意到,方法是内容的反思,是研究对象的对应物。因此,引进新的方法必须顾及到美学内容本身的性质、特点。在美学方法问题上,我们必须强调下述两点。第一,在美学研究中必须坚持历史意识,如黑格尔所说,艺术和美的真理, “不是自然史(自然科学)所能穷其意蕴的,是只有在世界史里才能展现出来的”。这就是说,历史过程应该成为思维运动的轨迹。第二,任何方法必须上升到哲学高度才能奏效。美学方法尤其如此。马克思主义辩证逻辑是美学方法的最高境界。任何新的方法, 以及这些新的方法所提出的原则、范畴、规律,也应达到这一境界。因此,我们应该依照这样的要求,确立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由“抽象上升到具体”,探索美的奥秘,获得真理认识。 (洪凤桐)

△研究美、艺术、审美意识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在美学发展史上,因思想观点、哲学立场的不同,对美学这门科学的研究对象、哲学基础、研究方法等有不同的描述。

朱光潜认为,就字面来看,美学当然是研究美的一门学问,要解决什么是美的问题。但解决这个基本问题还涉及美与美感的关系,艺术作为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以及文艺实践与文艺理论的批判继承和国际交流的一系列问题。

美学的研究离不开美学史的研究。美学领域中有些问题是在历史发展中逐渐获得解决的。在西方,自从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在1750年发表他的《埃斯特惕克》 (Aesthetik)即《美学》之日起,美学才成为一门独立科学。鲍姆嘉通把美学看作是和逻辑学对立的。美学研究的是感性认识和形象思维,逻辑学研究的却是形成概念和进行推理的抽象思维。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虽不过两百来年,但美学思想却与人类历史一样古老。从人成为人开始,人类就有了审美的观念和美学思想。从历史上看,一个文艺创作的鼎盛时代往往就有一个文艺理论鼎盛时代接踵而至。所以要理解一个民族在一定时代的美学思想,就须对当时社会状况和文艺作品有些感性认识,决不应把文艺思想和当时社会实况与文艺实践割裂开来。只研究美学,而不研究社会背景和文艺创作的实况,就决不可能搞通美学。同时这也说明,美学必须结合文艺作品来研究。因此,美学研究历来是文艺批评的附庸。此外,美学实际上也是认识论。所以,美学历来也是哲学或神学的附庸。从这一点来看,美学还必须研究美学史。随着十七八世纪欧洲的产业革命,自然科学的发展蒸蒸日上,文艺和文艺理论就日益受到自然科学,特别是生理学、心理学、人类学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不仅带来一次接着一次的社会革命,而且也使文化思想(包括文艺和美学)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见于下述几点。第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成了一切学术思想的指导原则。文艺和文艺理论(即美学)已经科学地证明为一种由经济基础决定,反转过来又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起反作用的意识形态,而且随着历史发展在不断地向前发展。从此,美学由哲学、神学、文艺批评和自然科学的附庸一跃而成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其重要性也获得空前的提高。第二,马克思主义使美学从单纯的认识观点转变成实践观点。马克思主义美学首先从实践观点出发,证明了文艺活动是一种生产劳动。在这种生产劳动中,人与自然互相改造,互相提高,推动着历史向前进展。第三,马克思主义强调对立面的辩证统一,从而结束了以往美学的或者片面唯心或者片面唯物并在这个分歧上争论不休的局面,证明了心与物都不可偏废。这是美学史上的一个重大发展,使许多问题迎刃而解。同时也证明,美不是离开美感的一种单纯的客观存在。第四,马克思主义反对以往在人的问题上的机械观,即把有生命的人割裂为若干独立成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在承认与前者对立的有机观的前提下,发展出了辩证唯物主义,在美学上也特别强调人的整体性。马克思主义不仅强调人与自然(我与物)的统一,而且也强调人本身全部身心两方面的各种“本质力量”的统一。仅从这一点即可看出,马克思主义对美学将会引起一场宏伟而深远的革命。

朱光潜在作上述简括说明之后,得出两点结论:一、 “美学研究什么”和“美是什么”的问题,不可能有公式化或概念化的一成不变的结论。各时代和各派各有不同的出发点和不同的结论。二、处在历史发展的现阶段,研究美学,首先就要研究马克思主义。这并不是说马克思主义已对美学作出了最后的结论。这种看法本身就是违背辩证发展观点的。历史在前进,美学也就必然跟着历史不断前进。

(洪凤桐 编述)



△美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从历史上看,美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属于哲学的一部分,包括在哲学思想或哲学体系之中。中国古代,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杰出的思想家,都从各自不同的哲学观点涉猎过美学问题。在西方,从古代希腊、罗马开始,以著名的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就留传下一些关于美学思想的专著和残篇。同时, 中西古代许多文艺理论著作,也包含着丰富的美学思想。

所以,历来有美学是艺术哲学或美的哲学的说法。但从严格的科学的意义说来,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在历史的发展中,美学最终从哲学中分化了出来。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美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从鲍姆嘉通开始,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至今只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其间,康德从主观唯心主义出发,对审美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黑格尔又从客观唯心主义出发,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美学体系。但是,由于唯心主义的影响,真正的、科学的美学仍未确立。马克思、恩格斯对许多重要的美学问题提出了精辟的见解,为建立真正的、科学的美学奠定了基础。

根据当代美学研究的成果。可以概括地说,美学是研究现实的美、人对它的美感和艺术美的创造的有关规律的学科。美学以现实美即自然美和社会美的研究为基础,以艺术美及其创造和鉴赏的研究为重点和主要内容。美学研究的正确途径,是从现实事物去考察美,从把握现实美的本质入手去探讨美感和艺术美的本质以及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进而研究诸如美感教育等其他美学问题。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美学既与其他许多学科有密切的联系,又具有独自的特性而不能为其他学科所代替。具体说来,美学同艺术学有看密切的联系。在美学尚未成为独立学科之前,许多重要的美学问题是在艺术理论的著作中得到阐述的。美学成为独立学科之后,仍然以艺术美及其有关问题为重点研究的对象。但是,艺术学并不能等同于美学。尽管艺术学所研究的艺术的本质、特性及其普遍规律也是美学研究的对象,然而,美学对这些对象研究的角度却与艺术学不尽相同。而且,美学既不要求专门研究艺术的每一个侧面和一般的具体问题,也不以艺术作为自己唯一的研究对象。美学研究的范围还包括美感,因而又与心理学有密切的联系。美学在研究美感的产生、性质和表现时,特别是涉及到美感的情绪和它的各种不同形态时,要借助于心理学的某些理论。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学史上所谓心理学的美学或艺术心理学等等,还是有一定的贡献的。但是,美学作为完备的学科,既不能局限于美感心理现象和艺术精神活动的研究,它首先必须明确美感和艺术美的来源和基础;又不能把艺术创作和欣赏仅仅看作单纯的心理活动。因此,不能把美学研究的对象归结为人的心理现象,也不能用心理学来代替美学。美学还与哲学有紧密的联系。虽然美学已经从哲学中分化出来,但是,美学仍然以哲学为基础,美学基本问题的解决最终总是由哲学基本问题的解决而决定的。因此,要建立和发展科学的美学,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至关重要的。不过,哲学同样不能代替美学。哲学虽然为美学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但是,它不能代替美学去解决一切现实美和艺术美的独特问题。

美学有它独特的社会作用。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美学具有重大而特殊的意义。美学能够促使人们形成正确的美的观念和审美理想,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培养和树立整个社会的高尚的、美的道德风尚和新型的人与人的关系。美学对许多其他的文化事业和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对文学艺术的发展的影响更是直接而巨大的。最后,美学本身的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文化建设的发展水平。

(严昭柱)



△研究美、艺术、审美意识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在美学发展史上,因思想观点、哲学立场的不同,对美学这门科学的研究对象、哲学基础、研究方法等有不同的描述。

李泽厚指出,美学一词源于希腊文aisthesis,原意是指用感官去感知。鲍姆嘉通以此词命名发表于1750年的拉丁文著作认为,相对于研究知性认识的逻辑学,应有专门研究感性认识即审美的科学。此后,美学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自古至今,有关美学的对象、范围和问题的研究上,有下列三个方面:关于美和艺术的哲学探讨、关于艺术批评艺术理论一般原则的社会学探讨和关于审美与艺术经验的心理学探讨。

美的哲学。这方面,从历史上和逻辑上经常构成美学的基础部分。它包括美是什么、自然美的本质、真善美的联系、区分与关系……等问题的思辨与分析。这可以称作哲学的美学。这种美学经常作为某种哲学体系或哲学理论的分支或组成部分。例如,康德的美学是他的批判哲学的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的美学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对古往今来颇为繁多的有关美的哲学理论作最一般的概括,大体可分为客观论、主观论、主客观统一论三种。或者可以分为唯物论和唯心论两种。客观论认为美在物质对象的自然属性或规律。这是唯物论的美学。客观论里主张美在对象体现某种客观的精神、理式,这是客观唯心论的美学。主观论里也有许多种类和派别,但都不外是说美在对象呈现了人的主观情感、观念、意识、心理、欲望、快乐等等,美是由人的美感、感情、感觉等创造,这都是主观唯心论的美学。主观论里也有不少理论强调表现、移入、体现情感或精神(主)必须有物质载体或对象(客),在这种意义上,这种主观论也就是主客观统一论,但仍属主观唯心论的范围。但也有另一种主客观统一论。这就是认为美是人类社会实践(作为主体)作用于客观现实世界的结果和产物。这是唯物论,而且属于历史唯物主义范围。总之,对美的问题的哲学探究最终不外三个方向或三种线索,即或者从人的意识、心理、精神中,或者从物质的自然形式、属性中,或者从人类实践活动中寻求美的根源和本质。

艺术科学。美学的第二个方面是有关艺术原理的研究。从艺术史的角度看,不管是专供观赏的对象,或者是附着在物质生活、文化生活及其实用物品之上的形式和外观,作为艺术或艺术作品,其共同特征是直接诉诸或引起人们的精神活动。艺术作品是以某种人为的物质载体诉诸人的感性经验(视、听、身和表象)而直接影响人们的心理和精神。在关于艺术本质的问题上,三种最有影响的理论是:模拟现实、艺术是表现情感、艺术的美在于形式。但它们又各自有许多困难和问题。艺术有众多种类。但是美学史上的一些美学家因其分类原则不同,认识上也多有分歧。艺术分类的意义在于揭示各门艺术所具有的独特的美学性能和审美规律。任何艺术或艺术门类均由具体艺术作品组成。对艺术作品研究的美学趋向大体有三种:对作者意图的分析研究;对作品本身的分析研究;对作品被接受情况的研究。但是,任何一种孤立的研究途径都很难独自完满地解释艺术。研究艺术作品、艺术部类或艺术作为整体与社会、时代、阶级、民族、环境,与宗教、伦理、道德、政治、经济等的关系,依据和联系社会学、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等等,是近现代美学颇为重要的和富有成果的领域之一。

审美心理学。美学以其研究艺术的审美特征而日渐成为独立的学科,这就是审美心理学,或称文艺心理学。自从十九世纪中叶费希纳提出“自上而下的美学”和“自下而上的美学”的著名说法以来,审美心理学日益占据美学的中心,成为近代美学的主体部分。研究审美经验、审美心理几乎成为美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并且区别于一般艺术学的基本标记。审美心理学的研究课题,本身极端复杂,而且涉及了多种学科(如脑生理学、社会心理学、信息论等等),估计相当时期内还很难真正解决。但是,它有远大的前程。随着各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迅速发展,依据这些学科的日新月异的成果,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美学的基本观点,来历史地、具体地、严密科学地研究和阐释审美心理诸现象,给予它们以社会历史的唯物主义现实基础的前景,是愈来愈明朗和确定了。

李泽厚认为,美学发展的趋向将是,第一,愈来愈走向各种实证的科学研究,例如专门研究审美心理的美学、专门研究各部类艺术中审美规律的部门美学、专门研究人们生活——生产各领域有关审美问题的技术美学、生产美学,将不断兴起、分化和日益多样化、细密化,成为实用美学领域内的许多独立的学科。第二,作为哲学美学又仍将继续保持下来,它将不断根据自己的哲学观点和当代科学成果科学水平,注意概括实用美学广阔领域内的问题和成就,提出重大课题和基本观念,以提示方向和推动整个美学的前进。所以,美学的发展将一方面是哲学与审美心理学、艺术社会学,另一方面是基础美学与实用美学的不断分化而又不断综合的双向进展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