捻军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捻军

太平天国时期北方农民起义队伍。初称捻党或捻子。原为清初淮河两岸秘密反清组织,后逐渐扩展到山东、河南、苏北等地,成员有农民、手工业者、盐贩、游民等,以抗粮、抗差、吃大户、打富济贫为主要目的。往往数十人或数百人为一股,谓之一捻,互不统属。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后,1852年10月安徽亳州著名捻党首领张乐行在蒙城雉河集起义,捻党遂转化为“捻军”。1853年北伐太平军经过安徽、河南,各地捻首纷纷聚众起义,1855年夏,各路捻军首领会于雉河集,公推张乐行为盟主,称“大汉永王”(一作“大汉明命王”)建立五军旗帜,制定《行军条例》,使捻军由分散、零星的斗争开始趋向联合作战,从此这支力量成为北方反清武装的主力。1857年3月,张乐行受太平天国印信,改用太平军旗帜,洪秀全先后封张乐行为成天义、征北主将、沃王,但“听封而不听调”,不出境远征,保有自己独立组织领导系统。1858年,捻军人数达数十万,转战于安徽、河南、江苏等地,屡败清军。11月,配合陈玉成、李秀成部在三河大战,大破湘军李续宾部。1861年,龚得树率军配合太平军西征武汉,牺牲于罗田松子关,捻军势力削弱。1862年陈玉成牺牲后,清廷派僧格林沁指挥剿捻,全力进攻蒙城、亳州捻军基地。1863年3月攻陷雉河集,张乐行被俘遇害。1864年张宗禹、任化邦等率捻军余部转战于豫南,11月与太平军结合,奉赖文光为首领,“易兵为骑”,整编队伍。1865年赖文光率捻军弛入山东,5月在曹州高楼寨设伏击杀僧格林沁,捻军逐飘忽于安徽、河南、湖北、山东及苏北等地,屡败清军。清廷派曾国藩率湘、淮军镇压。1866年9月,赖文光率军突破沙河、贾鲁河防线,使曾国藩依河设防计划破产。10月,张宗禹率军进入陕西,联络回民起义军,称为西捻军,赖文光率军奔驰于山东、河南、湖北,称东捻军。1867年1月,李鸿章取代曾国藩镇压捻军,12月,东捻军在山东寿光战败,赖文光被俘就义。1868年8月,西捻军溃败于山东茌平南镇。捻军起义至此失败。可参看江地:《捻军史记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