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文学生活》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文学生活》
法国近代著名作家、政论家、批评家阿那托尔·法朗士著。共四卷,写于1883至1892年。它是法朗士宣扬印象主义批评理论的主要著作。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法国绘画艺术中出现了印象主义画派,它反对古典主义传统和保守教条的画风,提倡革新,要求画家走向大自然,在阳光下直接描绘对象,表现光和色所给予画家的瞬间的印象。法朗士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法国这个新兴画派的影响。当时西方文学也讲瞬间感受,许多理论家主张通过批评发掘艺术作品那内蕴着的创造或诗,认为文艺创作和鉴赏的深度,同个人的特殊的感受是分不开的。法朗士当时在《时报》上主持论坛,与保守派批评家布占纳介对垒,因此在上述方面作了较多的论述,后来将那些长期发表的评论汇集成了四卷理论批评著作《文学生活》。
在《文学生活》中,法朗士要求文艺理论家发表自己的主张,反对强加于人和教条式的批判。他特别强调了进行文艺鉴赏时鉴赏者的所谓“我自己”或我的“探险活动”。在该书的第一卷的序言里他写道: “为了真诚坦白,批评家应该说: ‘先生们,关于莎士比亚,关于拉辛,我所讲的就是我自己。’”并说“优秀的批评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把自己的灵魂在许多杰出作品中的探险活动,加以叙述”。
另一方面,他认为必须承认每一个人的感受,认为印象是最真的,是代表真理的,这是不容争论的。因此他否定了传统的观点,不苟同于司汤达关于拉辛与莎士比亚的看法,他企图摆脱浪漫主义或现实主义的概念,认为批评须尊重读者各自不同的印象,把印象的批评更多地留给读者自己,他说: “让我们把冷嘲和同情都摆在读者面前,由他们看了以后自己去作判断吧!”
总之,法朗士的《文学生活》一书对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后的法国文学上的印象主义有一定的影响。但由于他崇尚主观,偏重于批评中的个人印象或主观感觉,因而怀疑文艺批评鉴赏中的客观性,甚至认为批评中的一致性是偏见的结果。这种印象主义批评理论和“多元论”式的批评方法,对文艺批评的价值采取了消极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