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氏代齐
春秋中后期,特别是第二次弭兵之后,各国政权内部发生急剧变化,主要是私门与公室明争暗斗,卿大夫之间也进行争夺。最终一些卿大夫取代旧诸侯开始掌权,“田氏代齐”即为典型的事件之一。田氏即陈氏,因陈公族内乱,公子完奔齐,齐桓公任他为工正,并嫁女给他,这是陈氏在齐国立脚之始。后在齐公室衰微,卿大夫势力发展并互相斗争中,田(陈)氏力量渐渐强大。齐景公时公室腐朽,大肆收刮,使阶级矛盾激化。相反,田桓子采取较为缓和的剥削方式,他用“家量”(十斗为一釜)借出,用“公量”(六斗四升为一釜)收回的办法,收买民心,结果“公弃其民,而归于陈氏”。公元前489年,齐景公死,贵族国、高氏立孺子荼为君,群公子不服出奔。这时田乞联合一些大夫,冲进公宫,赶跑国、高氏,杀君荼,立公子阳生,是为齐悼公,田乞自立为相,专齐政,继之又杀齐悼公,立齐简公。简公任用监止为右相而让田恒为左相,以削弱田氏权力。田恒即田成子又采取过去的老办法,大斗出小斗进,争取民众。公元前481年田成子发动政变,杀死监止及简公,另立齐平公,田成子为相,完全掌握了齐政权。公元前386年田成子曾孙田和列为诸侯,迁齐康公于海滨,只有一城之地。康公死,姜齐绝祀。类似事件还有“三家分晋”、“鲁三桓执政”等,这些私门与公室的斗争,带有地主阶级向奴隶主阶级夺权的性质,他们建立的政权逐渐向封建政权转化。了解“田氏代齐”之类事件的始末可阅读《左传》,现代史家对此类事件评价颇不一致,可参阅郭沫若《中国史稿》与金景芳《中国奴隶社会史》。